三国之问鼎天下-第1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双方结盟之事,自然很快被曹操知悉,他在官渡之战后并未乘胜追击以扩大战果,非不愿,实不能也。毕竟刘琮已取了江东,关中又被刘备插了一脚,后方不稳,本身长达一年的战争也实力受损,所以他才让曹仁领兵往阳城,准备趁刘备受阻于潼关之时,命令马超韩遂举兵合击,一举将刘备消灭。现在刘琮与刘备结盟,却使得曹操不得不考虑,如果出兵攻打刘备的话,刘琮会做何应对?
官渡之战的胜利果实,曹操还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同样的,取了江东的刘琮又何尝不是?
第283章 速攻交州先擒王
建安六年三月中旬,魏延率领一万余荆州军自江东返回荆州。在此之前,征南军各部人马已陆续往桂阳郡而去,攻伐交州前的一系列准备也随之全面展开。倘若不战而屈人之兵当然最好,但交州士民却在交州牧张津的率领下,态度很是强硬。交州虽有七郡,总共人口却还没有南阳一个郡多,按说要将其平定亦非难事。不过刘琮认为,与其平定之后再生叛乱,不如一次就将其彻底打服。
相比之下,交州更加地广人稀,而且少数民族众多,农耕水平非常低下,如果不是出于稳定南方的考虑,刘琮才不愿意将宝贵的兵力投入到交州作战呢。所以如何平定交州,并在随后的治理中保持交州的稳定,就成为刘琮所要考虑的重点。
“攻城容易,攻心难。不怕打不破交州的城池,我所担心的是,消灭张津之后,旋附旋叛,无长久之安,则对于我方来说,就成为消耗人马粮草的无底洞。那样的话还不如不取交州。”刘琮和文聘在城外军营内一边徐徐踱步,一边说道。
文聘点了点头,很安静的听着。对于刘琮所言,他并不认为是危言耸听。他好歹也是做过太守的,并不是只会一味厮杀的武将。在文聘看来,治理交州说难的确难,但说容易,也并非没有办法。
交州七郡,但和这个时代的其他地方大同小异,掌握主导权的,仍旧是当地的世家大族。也许相对来说世家的势力要小很多,不过豪强尤其是少数民族的部落首领,才是统治交州各郡县的基础。
看着营中轻捷彪悍的士卒,刘琮笑道:“此次攻伐交州还有什么难处?”
文聘摇头道:“将士精锐,斗具精良,粮草充足,聘以为攻城略地,都已足堪使用。”他这话倒不是吹牛,以如今荆州军的战力,攻取交州各地当不是难事。
“只是交州多山,烟瘴尤厉,还请将军多派医护营,准备相关药材,以备不时之需。另交州兵善用弓弩,箭头往往涂抹毒药,这方面也需要加以准备。”文聘想了想之后,对刘琮说道。自从领受攻伐交州的任务之后,文聘便对于交州的各种情况加以了解,否则两眼一抹黑,还怎么打仗?
这些情况刘琮也有所了解,当下点头道:“我已下令增选医护营一部随将军南下,相关药材也都开始购买搜集。文将军放心,我是不会看着这些精锐白白死于伤病的!”
不觉走到中军帐内,刘琮见屏风上已挂好交州地图,沉声说道:“总算赶出来了,为了绘制此图,伤亡了不少斥候密探。”之所以会有伤亡,除了少数被交州兵发现杀害之外,多数是因为水土不服,或者山道险峻造成的。当然特卫营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还并不为众人所知,大部分人仍以为这是斥候和密探的功劳。
文聘微微颔首,说道:“聘绝不会让他们的鲜血白流!”
在胡床上坐下之后,文聘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刘琮听了笑道:“我也正有此意,只要交州不穷折腾就行。那些部族首领、当地豪强想怎么闹随他们去就是了。”
“只是还要放着他们与外敌勾结。否则叛乱再起,对我方来说总是后患无穷。”文聘稍一迟疑,还是说道。
刘琮赞同的看了眼文聘,说道:“文将军所言极是。不过平定交州之后,只怕文将军不能久留,如何治理交州,到时候还需另选贤能。”
“大将军是准备平定交州后便固守荆、扬?”文聘听了略有些诧异的问道。对于攻取交州之后是否会由自己任交州刺史之事,文聘其实并不在意,虽然惯例如此,但交州实在太过偏远,这个刺史做起来哪儿有领军攻城略地来得有滋味?
平交州后攻益州的战略,如今只有刘琮、贾诩等少数人才知道,所以文聘才会有此一问。今天刘琮来军营除了交州之事,便是要给文聘交个底。
听刘琮说完之后,文聘便有些明白了。既然中期的目标是益州,那么夺取交州就必须快,必须用最小的代价来获得最大的战果。否则陷入交州的泥潭之中,将会严重影响到攻取益州的战略目标。
“大将军请放心!此次出兵,聘以为多则半年,少则三月,便可攻入交州城,消灭张津!”文聘从胡床上站起身,昂然说道。他之所以有如此强烈的信心,一方面是因为荆州军如今的战力非常强大,另一方面则是交州城距离桂阳郡的曲江并不远。所谓交州城其实就是后世的广州,乃是交州七郡的州牧治所所在。
这七郡分别是南海、苍梧、郁林、合浦、高凉、朱崖以及交趾。而交州城便在南海郡内,紧挨着荆州的桂阳郡。
文聘直取交州城,打的便是擒贼先擒王的主意。只要攻克交州城,消灭张津,其余各郡便不足为虑,大可抚剿并用,将其各个击破。
这个战略刘琮是知道的,当下笑道:“若能速战速决自然最好,不过也不可因此急躁冒进,交州地广人稀,即便各郡有援兵往交州城,只怕路上就要走很久。所以此战仍需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所谓攻心为上,其实和速战速决并不冲突,速战是要让文聘不出兵则已,出就要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攻到交州城下,并将其团团包围,然后再利用围城给予交州城内军民以重大压力。迫使其内乱,否则便施以强攻,尽快拔除交州城,消灭张津后交州群龙无首,那时候才谈得上抚剿并用。
因此攻伐交州之战刘琮并不打算派出几万大军,一来去岁征讨江东士卒疲惫,二来人马多了无处使用,平白消耗粮草。
关于如何平定交州,刘琮现在已胸有成竹,只是若不让文聘镇守,又让谁来领交州刺史呢?
仔细想想,似乎合适的人自己舍不得将其放在交州,不合适的人那就更不用想了。
左右还有时间,待过些日子再做定夺吧。刘琮起身来到帐外,被春日的阳光一照,不禁微微眯起双眼,不觉已到了晚春时分,却不知刘备那边,会不会听从自己的建议渡河北上,去投奔袁绍呢?
第284章 今日天下谁可当
攻伐交州之事已由文聘主持,刘琮并不关心具体事务,他只需要把这些事情交给能胜任的人去完成就好。否则荆扬二州诸多政务军务,就算刘琮全身都是铁,又能打出几根钉?
如今荆扬二州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了紧张的春耕之中。这方面有杜袭等人主管,倒也不曾出什么纰漏。因江东之战而征发的民夫,多数已陆续返回家园,恢复了往日的生活。而随着新钱的铸造,两州境内物价已大部分进行了统一,物品的流通逐渐在人口众多的城市,以及交通便利之地展开。江东官学虽然未能在所有县城内设立,但也有五十余处府学和县学,至于学校中的学生,大多来自世家大族以及军中将领的子弟,其余则是出身贫寒但在乡里已有良好口碑的年轻人。
至于军务方面,张辽被授予南阳太守、奋威中郎将后,领两千精兵北上宛城,准备随时向曹军发动小规模的袭扰,以牵制曹军,分担刘备所承受的巨大压力。魏延以南郡太守、扬武将军拱卫襄阳,水军主力则驻泊彭泽,夏口两处。与此同时江东三营亦奔赴各自驻地,已经逐渐形成了战力。
在扬州推行的新政,因为考虑当地的实情而做了些改变之后,并未引起世家大族和豪强们的强烈反对。要知道刘琮为了把握这其中的度,可是和贾诩、徐庶、庞统等人商议过许多次,几乎将所有的因素都考虑到了。名为新政,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算是一场改革了。这其中最主要的,便是要革掉江东旧有的许多制度,因此所涉及到的范围很广。
为了避免在改革初期便遭遇到世家大族的强烈抵抗,刘琮在许多政策的制定上,进行了适当的妥协。比如清理户籍之事,比如设立官学之事,比如公卖制度的无奈放弃。但是!这种妥协是有限度的,所起的作用,正是为了新政在江东的顺利推行。
虽然以刘琮目前的实力,完全可以强硬的,毫不妥协的在江东推行新政,相信即便江东世家反对,甚至联合起来叛乱,都会被荆州军残酷的镇压、清洗。但是这之后呢?离心离德的江东世家以及他们在民间所拥有的巨大声望,将会使得刘琮成为整个江东的死敌。相信那时候江东没有任何世家子弟或人才出来给刘琮做官,会千方百计的发动民众暗中阻挠新政的推行,甚至会使用更极端,更激烈的手段:刺杀。
如果到了那样的局面,可以说整个江东攻略就是失败的。占领并不意味着就会自动获得当地的资源,没有人心所向,占领就只会成为一句空话!
刘琮所要的,是一个安宁稳定,能够为自己争夺天下提供坚实基础的江东,而不是叛乱四起,民怨沸腾的江东。
好在目前看来,之前的种种辛苦和努力并没有白费。世家大族把持的官场,也因为“新政培训班”的缘故而被刘琮掺进了大量沙子。这些奔赴江东担任中下级地方官职的官吏,对于刘琮的忠诚度自然是非常高的。他们大多出身流民或贫寒之家,即便有些荆州世家子弟,也都是文、庞、蒯、黄这些与刘琮已经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世家。
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刘琮知道江东世家大族要什么,如今这个乱世,他们所求的首先便是家族的安危,其次是传承。如非危急到生存,他们是不会主动来招惹刘琮的,这就是他们的底线。然而仅仅知道他们的底线还不够,如何保证乱世中家族的生存传承?除了依附实力强大的强者之外,自身必须有自保之力。这种力量可以是军事上的,也可以是暗的,软的实力。
比如当初魏家的魏腾因刚毅不阿,办事坚持原则,说白了就是不听孙策的话,跟孙策起刺,得罪了孙策,孙策欲杀之。结果吴夫人做出要跳井自杀的样子,用一番话打消了孙策的杀意:“汝新造江南,其事未集,方当优贤礼士,舍过录功。魏功曹在公尽规,汝今日杀之,则明日人皆叛汝。吾不忍见祸之及,当先投此井中耳。”
明面上看来是规劝孙策“优贤礼士”,实际上吴夫人这话的重点是:“今日杀之,则明日人皆叛汝”!
为何这么说?如果魏腾不是世家大族,就算他再怎么刚毅不阿,尽忠职守,杀了也就杀了。正因为魏腾出身于江东世家大族,杀了他的话,让其他的世家大族怎么看?怎么自处?让那些江东百姓怎么想?所谓明日人皆叛汝就不是一句空话,而会变成事实了。
不知道孙策是不是因为这件事而改变了对江东世家大族的态度,但他临死之际将善于为人处世,和江东世家大族开始勾勾搭搭的孙权立为接班人,实际上已经表明了他的转变。
当初不管是在袁术麾下还是自己横扫吴会之时,孙策杀起江东的世家大族豪强那叫一个干脆利索,毫不手软。
所以这种声望,也是世家大族的保护伞和软实力。对此锋利的屠刀是没有太大作用的,否则只能激起民变和连绵不绝的反抗。不过刘琮也没打算任其发展,因为他知道这些世家大族看似是攀附在自己这棵大树上的柔软藤蔓,但若是时机成熟,早晚有一天会发展成为支强干弱,藤蔓收紧勒死大树……
用这么多手段和权谋,刘琮并没有什么心理障碍。正如当年蒯越对刘表所言:“治平者先仁义,治乱者先权谋。”如果不提前布局,暗中施展手段,等到积重难返之时,再想改变就难上加难了。
而且刘琮很清楚,这只是自己刚刚平定江东,那些世家大族和豪强的利益还没有完全和自己捆绑在一起,实际上完全捆绑也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后世明言刘琮在这个世界虽然从未宣之于口,但内心何尝敢忘?他所能做的,只是不断给予跟随自己的人以希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
后世曾经有人把这个时代中形形色色的人分为了四种:
一种是西汉人,兢兢业业在个人德行的完满上,无可指摘无可挑剔,却不合时宜。譬如郑玄。
一种是东汉人,潇洒华美,相信盛世的辉煌可以重塑,旧世的种子还能长成参天大树。譬如荀彧。
还有一种是乱世人,穿透暮气深沉,摧枯拉朽般踏碎冢中枯骨,开辟新天新地。譬如曹操。
最后一种是苟且人,顺应大浪载沉载浮,没有自己的信念与坚持,抓紧机会恣意狂欢。譬如孙权。
刘琮自认为自己有信念,那就是结束这个乱世,自己也有坚持,所以绝不会放任自己。或许,自己和曹操才是同路人吧?至于刘备,那是为大汉落幕拉下最后一道帷幕的悲情英雄,或者说,是东汉人与乱世人的结合体吧。
其实便宜老爷子刘表,也算的上是东汉人。如果早生五十年,在太平治世,刘表想必可以作为一代名臣,辅国理民,造就繁华盛世。而一个不晓军事胸无甲兵的中年书生,在乱世又能怎么样呢?他的心机与权谋,并不适合在这样残酷的乱世中与群雄逐鹿中原,争霸问鼎。客观的说,他仍然是当之无愧的荆州牧,有自知之明的军阀,标准的儒学士人,最后的守土名臣。
对于江东世家大族暂时的妥协,换来江东地区的和平稳定,从而迅速将江东地区的人力物力转化为争夺天下的实力,这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所应当做的。除此之外,多余的杀戮、搜刮以及显示肌肉的武力都是没有必要,甚至会起到反作用。
刘琮一直坚定的认为,这个时代最大的矛盾不在于谁是保皇党谁是造反派,而是世家和寒门的斗争,是庄园经济和小农经济之间的殊死搏斗,是谁更能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源,积累更强大的实力。
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固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后世的影响,但其中也有他来到这个时代后,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即便如此,刘琮也没有想过攀科技树什么的。他有这个自知之明,弄个马镫马蹄铁什么的可以做到,搞一套适合于这个时代又超越当下的科技体系,不是他拍拍脑门就能搞定的。
世家和寒门的斗争在原本的历史上,最终以世家的胜利告终,也因此使得庄园经济大行其道,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并形成了门阀政治。之后隋朝开科举,到了唐朝中叶仍然没有完全消灭门阀的影响。
那么庄园经济是否就比小农经济代表了当下的先进生产力呢?在刘琮看来未必。形成历史上的结局是有许多必然性,但不可否认正是在这个乱世之中,世家大族通过获取政权确保了庄园经济的延续和发展,但如果不是原来的历史呢?
如果没有三分天下混战百年,短命的西晋因五胡乱华而南渡呢?那么在未来的历史中,还会有庄园经济的一席之地吗?
实际上刘琮现在在荆州所推行的,便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政策。而江东地区仍旧保留了世家大族的庄园经济。
如今江东已平,改变已如水滴,渗入到江东广袤的土地中。
接下来,刘琮要做的便是平交州,并西川,试问今日之天下,谁人可以当之?
第285章 疾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