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问鼎天下-第2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剩下自己苦苦支撑了啊。张卫心中暗叹一声,握了握手中的长剑,想要站起身来。
身后的近卫忙伸手搀扶,张卫挣了一下却没挣脱那两人的手臂,苦笑着摇了摇头,也便任由他们将自己扶起。
环视周围,黯淡的火光下虽然看不清楚众人的表情,但是这种沉默的失败情绪,还是如同一座大山,压得人心头沉甸甸的,几乎喘不上气来。张卫想不通的是荆州军为何在夜战之中,表现的如此彪悍,对于战机的把握,又是如此精准。如果刚才荆州军继续强攻的话,张卫便准备利用人数上的优势,先将敌军吸引过来,然后突然反击将其包围,假若顺利的话,还很有可能夺回被荆州军控制的豁口。
然而气势如虹的荆州军竟然猛地停下了进攻,转而开始收拢人马,将张卫最后一丝幻想也彻底击碎了。
除了不时飞掠的冷箭,伤者的哀嚎,以及湿润的木材燃烧时发出的清脆噼啪声之外,关城内竟然陷入了一阵难捱的沉默之中。盔甲的铿锵碰撞,刀枪的哗啦响动,都在张卫心底引起绝望的回响。这将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斗,张卫松弛的脸颊上露出一抹无奈的苦笑,心中暗自想到,或许自己仍然有机会逃回南郑,不过那又能如何呢?无非是在城内苟延残喘,坐以待毙罢了。
他这种悲观失望的情绪,透过低垂的头颅,塌着的双肩和有气无力的叹息表露无遗,使得周围的汉中军将校,相顾无言。
没有人站出来提议,摆在眼前的路只有两条,要么战死,要么投降,可谁敢说投降呢?至于说逃跑,即便有这个想法,也只能藏在心里,等待合适的时机出现,再想办法施行了。
普通士卒,也就是那些天师道普通教徒的性命在他们看来,无关紧要,然而自己呢?难道不应该在这种时候考虑一下吗?在这些将校中,倒是有几个对天师道深信不疑,且对张鲁奉若神明的,只是到了生死关头,再坚定的信仰都要直面死亡的拷问。更何况那些仅仅迫于形势,不得不入道的人呢?
“将军,敌军看样子是在集结兵力,不如趁此机会反击,或许能将其赶出关外。”一名校尉大声说道。
张卫又怎会看不出来?他扭头看了看这名校尉,声音沙哑的说道:“荆州军防备甚为严密,此时反击,徒增伤亡而已。”
他倒不是怜惜将士性命,可即便要死也得死的有价值才好,现在冲杀上去不但没有胜算,搞不好会被荆州军顺势突破,到那时连立足之地都无,退出鸡公山就将成为一盘散沙,张卫可不想看到这种情况发生。
那校尉怏怏的退下,刚刚鼓起来的勇气,也随之消散了。
双方对峙的时间并不长,后续跟进的荆州军很快将一直冲杀在前的各部替换下来,生龙活虎,满脑子建功立业的将士们,眼神发光的盯着对面影影倬倬的汉中军。
甘宁匆匆吃了几口军粮之后,感觉又恢复了气力,见轮换已经完成,便将手中刀锋一指,和麾下将士一起爆发出齐齐呐喊:“杀!”
重新燃起的火把很快照亮了周围的景象,漫天雪花中,油亮笔直的长枪如同密集的森林,缓缓倾斜,长枪指处,寒光闪烁,凌厉杀气有如实质般,扑向对面的汉中军。
火把松脂燃烧时的淡淡香味混在毛发的焦臭中,随着尘土钻入人们的鼻腔,然而这些杀气腾腾,目不斜视的荆州将士却毫无所觉,他们步伐坚定,动作整齐划一,如同坚不可摧的移动铁垒,每前进一步,都在汉中军将士心中震荡起一声死亡的回响。
在这种巨大的无处可逃的压力之下,汉中军将士们知道惨烈的厮杀又将开始,哪怕双股战战,哪怕手臂颤抖,也只能硬着头皮,迎向敌军。
一面残破的旗帜在城头上斜垂着,正处于两军的中点,女墙上趴着汉中将士的尸体,鲜血顺着城头石缝流淌下来,反射着火把的光亮。
城头上的荆州军弓箭手冒着被敌军射中的危险,没命的向下攒射箭矢,呼啸的箭矢破空声、弓弦震动的嗡嗡声,仿佛永无止歇似的。
仿佛两股巨浪迎面冲撞,只是溅起的却是滚烫的鲜血,刹那间,冲天而起的声浪如涟漪般扩散开来,震得关城上的尘土“扑簌簌”地落下,碎石滚落。明亮的火光都为之一黯!
关城外的荆州军营寨,数十个红色的孔明灯缓缓升起,被寒风吹得向东南方向飘去,然而毕竟已升至半空,在黑暗夜幕中极为显眼的光点。
走马岭上的泠苞和邓贤见状,各自领兵冲下山岭。在他们的眼前,在被城楼火光照亮的背景下,反射着无数光点的咸河迟缓地流淌着,漂浮着数不清的尸体和破碎的冰块。
“噗通!”有人从破损的石桥上摔了下去,然而更多的人,则在重新铺上木板的桥面上,狂奔而过,冲向烈焰坠落,刀光闪现的关门……
第408章 势如破竹如火龙
总攻发起的时候,刘琮正盘腿坐在望楼上,身边围着张迅等近卫,他伸出有些皴裂的双手,在火星随风飞溅的火盆上烤火。
望楼没有护板,四面透风。虽然近卫们围成一圈,寒风却依旧从人们紧挨的身体缝隙中穿过。
刘琮眯着双眼皱着眉头,随手拿起露出火盆外的一节枯枝,将炭火挑松了些。明亮的火光升腾起来,火舌吞吐,烤得人脸颊发烫。然而后背却依旧冰凉,甚至更加冰凉,带着刺骨的寒气。
他这幅表情,倒不是对眼下战况不满。打到现在,他所能做的事便基本结束,如何将对方一口口的吞掉,那便是战场上临战指挥的甘宁、吕蒙甚至泠苞、邓贤等人的事情了。
对于这些将领,刘琮自然是信任有加的。同时心中不可抑制的涌起一股自豪之情。
阳安关又如何呢?最多到天亮以前,荆州军的大旗就将插遍关头。这一点刘琮现在已确信无疑了,虽然就目前的战况来看,汉中军仍然有一万多人马,但在这种情形之下,很难想象他们还能坚守下去。
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对于这场攻坚战来说,剩下的就只是彻底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瓦解对方的斗志罢了。
而对于刘琮来说,攻下阳安关并不意味着结束,反倒仅仅是一个开始。
早已被烤得干燥的枯枝很快燃烧着,火焰在黑色的表皮翻滚着向刘琮的手指延伸,炽热的感觉让刘琮觉得颇为舒适,然而下一刻,他便感到了一阵刺痛,随手又将这截枯枝扔回了火盆中。
如同火焰般延伸的思绪,也因为这个动作稍稍停滞了一下。刘琮按着身边侍卫的肩膀,站起身来。近卫们也都纷纷起立,一丝不苟的护卫在刘琮身旁。
攻下阳安关之后,荆州军肯定要在此休整几天,或者根据形势的变化,休整的时间更长。这要看张鲁是否会屈服于强大的军事威胁之下,还是孤注一掷,选择顽抗到底。
从大势上来看,即便曹操进行干预,所能采取的手段也非常有限。在已经与自己撕破脸的情况下,出自朝廷的诏令也好,还是曹操来讲和也罢,都无法阻止汉中落入自己的手中。
不过拿下了汉中之后,或许就必须停下扩充的脚步,对于刘琮来说这既是现实的考量,也是对己方实力的综合评估之后,所得出的结论。虽然这个结论让刘琮意识到,自己的实力或者说荆州的实力已经难以支撑更大规模的扩张,但却是不可忽视,必须面对的。
尤其是在连续吞并益州和汉中,而又没能彻底地将其掌握,从而获得征服后的红利的情况下,仅仅凭借荆州和扬州的支撑,刘琮已经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了。
这倒不是单纯的物资和军队多寡的考虑,实际上如果在局部地区,例如南阳或者汉中这样的地方,以三五万人马作战的话,完全能够支持数年之久。
然而这种消耗是建立在不断损耗实力的基础上,如果不能从新附之地获取更多的人口,收获更多的粮草,得到更多的人才,哪怕是荆、益、扬、交四州之地,都要被这种持续不断的消耗给拖垮。
刘琮并没有狂妄的认为,占领了这些地方之后就能顺利解决这些问题。错综复杂的派系正在缓慢而不可阻挡的形成,有些是旧有的延续,有些则是随着形势的变化而自行产生。他们或许对刘琮保持着同样的忠诚,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有自己的诉求,无论是政治上的,还是别的什么。
通过汉中之战,可以迅速获得益州将领的支持,以及他们背后的大家族的支持,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而夺取汉中之后,又需要大批的文官对此地进行治理,这也使得益州的世家大族们,对此战充满热情。
可是这之后呢?刘琮不是善财童子,他用这些战功,用这些官职,是要换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的。首先一条,便是益州的稳定,然后才是持续不断的发展,大量的人口和源源不断的人才。唯有如此,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益州才能成为最坚实的后盾。
与此同时,刘琮还必须平衡各集团之间的利益,想到此处,他没来由的感到一阵烦闷之情。
这种本能的抵触,让刘琮愈发怀念自己当初在南阳时的快意恩仇,热血单纯。然而这是他不能回避,也无从回避的问题。正是基于这个原因,他才会尽可能的对荆州军进行改造。
“报!大将军!我军进展顺利,甘将军说再有一个时辰,就能彻底拿下此关!”一名传令兵气喘吁吁的跑到望楼下方,仰面大声喊道,打断了刘琮的思绪。
刘琮微微探身,说道:“继续进攻!别让敌军主力从容退走!”
那传令兵应声而去,刘琮转头望向火光映照下的关城,那些明明灭灭的火把,从亮黄色火焰中腾起的隐隐约约的青烟,以及仿佛远在天边,实则近在耳边的厮杀声,都显得如此虚幻,甚至让刘琮无法产生那种消灭强敌的豪情。
也许汉中军真的算不上什么强敌吧?刘琮摸了摸下巴颏上的短须,有些恍惚的想到。旋即,就听关门附近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原本在关门外的数千将士高举着火把,在夜色中犹如一条翻滚的火龙般,向关内冲杀而去。
紧接着,走马岭上下来的两条火龙,也与之会合,半空中横飞的火箭在沉沉夜幕中划出无数交错的轨迹,旋起旋灭,如烟花灿烂。
吕蒙、泠苞等将校派来的传令兵一波接着一波,战况进行的非常顺利,汉中军节节败退,已经有前锋杀入了内城。更多的荆州军将士则在乱战中清剿汉中军的残兵败将。
虽然早已预料到这一情况,但此时刘琮听了之后,还是感到非常欣慰。精心策划的进攻方案,通过全军上下的一致努力,终于在此时达成了预定的战果,怎能不让刘琮欣喜?
相比之下,苦战中的张卫却已没有心思去考虑丢失了这座阳安关后,将会对整个汉中之战造成怎样的影响。
无论他再怎么调动人马,组成一道又一道的防线,转眼间就会被如狼似虎的敌军突破。他已经记不得有多少将校伤亡或者被俘了,望着越来越多的荆州军从关城内,从关门处冲杀而来,张卫很清醒的意识到,汉中早晚会落入荆州军的手中,只是不知自己,能否看到?
第409章 未知敌军将如何
随着最后一面汉中军旗帜倒下,围绕鸡公山修筑的阳安关附近数十里之地,虽然仍有零星的汉中军残部在垂死挣扎,但已无关大局。张卫率领三千余残兵败将退往南郑,残破的阳安关在火光中,在飘舞的雪花中,迎来了新的主人。
风雪仍在继续,不过并不影响什么,从关城城头往下去,焦黑的余烬中升腾的徐徐青烟,笼罩在僵卧的尸体上,朦朦胧胧的。一匹无主的战马在寒冷的晨风中,在泥泞的战场上徘徊着,鬃毛凝成了绺,马鞍上血迹斑斑。医护营的医官和辅兵们搜寻伤者,用简易的担架将伤兵抬回营寨。被俘的汉中军将士列成了纵队,他们大多阴沉着脸,或是惶恐不安的四处打量,还有人梦游般的拖着脚步,但所有俘虏都沉默着,麻木而又顺从的听令行事。
刘琮站在关门城楼的废墟前,所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说不上令人有多么激动的景象。
贾诩等人也在城头上,他们是在黎明时分从中军大营出发的,短短十里之地便遭遇了数波溃散的汉中败兵,那些没头苍蝇般乱窜的溃兵一遇到荆州将士,便如同受惊的鸟群四处狂奔。甚至连拔刀一战的勇气都没有。
虽然看上去贾诩神色憔悴,萎靡不振,但这不过是因为缺乏睡眠罢了,毕竟他已经是六十岁的老人,通宵未眠使得他的双眼有些红肿,小眼睛下的大眼袋愈发明显,还带着点略微发紫的青色。
相比之下,法正显得很有精神,他的目光中,有一股掩藏在沉静气质下的狂热,让他看上去野心勃勃而又镇静自若。对他来说,帮助刘琮下定决定尽快夺取汉中,意味着他在征南将军府中的地位得到了稳固,甚至还隐隐有所提升,这从刘琮不自觉流露出的对他的亲热态度,以及周围大部分人对他的亲近和尊重中可以隐约感受到。
然而仅仅是这样,还不会让法正激动到近乎失态的地步。就在刚才,刘琮谈到一个设想,大概的意思是要在将军府中设立一个全新的参谋府。这个新奇的名称并不难以理解,但根据刘琮所言,这个参谋府的权力大的惊人。而且法正很快便意识到,自己很可能成为刘琮所说的参谋中郎将。
轻轻的略有些压抑的咳嗽声,打断了法正的思绪,他扭头看向贾诩,见后者正佝偻着腰,以袖遮口,肩膀起伏着。
刘琮见状连忙解下大氅,披在贾诩身上,低声道:“先生还是回营中稍事歇息吧,这会儿也没什么要紧的事。”
“无妨,不过是吃了几口寒风罢了。”贾诩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刹那间,他的目光又锐利起来,他挺起腰,望着通往南郑的泥泞道路,对刘琮说道:“此关即下,南郑不免震动,以老夫之见,不若顺势攻入汉中腹地,以免再生变故。”
很显然贾诩是不赞成刘琮破关之后暂时休整的想法的。在他看来,既然已经攻克了阳安关,那么就应当一鼓作气,乘胜追击,不给张鲁以喘息之机。
刘琮有些迟疑地看了眼贾诩,关于休整之事,刘琮认为在当下还是很有必要的。虽然攻打阳安关之战看似很顺利,但毕竟也是经过了一整夜,将士们肯定非常疲惫,即便挟大胜之威,又能保持这种高昂的士气和斗志多久呢?
为了确保顺利攻克阳安关,刘琮几乎动用了所有的军队,可以说除了刘虎所领的一千余长枪兵,以及炮车营的炮手匠师和少数辅兵之外,荆州军各部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此次进攻。眼下率部追击张卫的甘宁和吕蒙等人,更是从接战之初便鏖战到现在的。
而且攻下阳安关之后还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虽然各部报来的俘虏人数因为重复或者漏报而并不精确,但刘琮估计至少在五千人左右,随后几天内,可能还会更多。这么多战俘要吃饭,且至少不能在中寒冷的天气下露宿野外,光是想想如何管理这些战俘就够让人头疼的了。除此之外,还要想办法与赵云所部取得联系,至于己方将士休整反倒是其次了。
阳安关内的汉中军粮草在混战中被张卫派人焚烧,此时那两处粮仓还燃着冲天大火,滚滚浓烟呛人口鼻,所以缴获敌军的粮草是指望不上了。至于俘虏的安置,或许可以关押在己方的营寨,又或者是走马岭上的营垒。然而无论关押在何处,总是要派人看守的。
不过对于这些问题,贾诩认为并不难解决,他捋着稀疏胡须,对刘琮说道:“大将军,不可给汉中重整旗鼓之机,还请将军亲领人马,速攻南郑!”
法正也从旁劝道:“是啊,眼下将士们虽然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