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问鼎天下 >

第285章

三国之问鼎天下-第285章

小说: 三国之问鼎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闭饷韭淼慕赖蜕档馈

正议论间,就听中军传令,各部准备攻城,这司马连忙三口两口吃光面饼,咕嘟咕嘟喝了几口汤,抬起手一抹嘴:“都给老子拿出点精神气来!这一战谁敢不出全力,看老子不砍了他的脑袋!”

可惜平日里他却不似这般凶神恶煞,部下见状嘻嘻哈哈的应了,各自起身去招呼士卒。这名司马瞪眼对近卫道:“看看,这些小兔崽子,都成什么样了?”

然而到了攻城之时,这名司马的部众却突然变得凶猛起来,可惜攻城之时未曾安排他们从城墙坍塌的豁口处进攻。

那名总是喜欢憨笑的都伯身先士卒,从云梯登上了城头,虽然在攀爬之时箭头被射中一箭,但跃上城头之后,他却仿佛丝毫未曾受到影响,挥动一柄厚重锋利的环刀左冲右突,砍翻了数名精疲力竭的守军士卒。

从他身后的云梯上,麾下士卒正不断向城头攀爬,只要能守住这一小片地方,得到支援之后,便能在城头上打开一个缺口。

就在这名都伯大声招呼手下登城之时,陈到率领数十名近卫突然杀到!

第549章 怎可私自行毒计

陈到在城头上率领近卫到处接应,见那名曹军都伯凶悍异常,守在那里的数名将士都被他砍死砍伤,便连忙带着近卫杀将过来。那都伯也是久经战阵之人,虽然只是眼角余光瞥见,但心中已是警讯大作,当下屏气凝神,横刀于胸前,心中暗自打定主意,即便死也要死在城头上。

长枪上的镔铁枪头带着一抹寒光,携风雷之势,闪电般刺向这名都伯,饶是都伯全神贯注,还是被这一枪的气势和速度激得心中一凉,若不是脚下退的快,手中环刀又及时格挡,只怕这一枪便会将他刺个对穿。

然而退了一步之后,这名都伯脚下碎石哗啦滑落,他便立即醒悟过来,自己已经退到了城头边缘,再退半步便会从高高的城墙上坠落下去。

如果不是曹军霹雳车将城头的垛口都削平损毁的话,这名都伯此时还能依靠垛口,也不用担心会不小心跌落城头。可这会儿城头上哪儿还有多少垛口存在,即便有,也多是残破不堪犹如废墟一般。

陈到大步突刺,却被这名都伯闪人躲开,若是放在从前,几乎是不可想象之事。毕竟这几****几乎不眠不休,体力下降的实在太厉害,身上又有好几处创伤,虽然都不是什么伤筋动骨的重伤,但多少总是影响到了他的动作和力量爆发。

不过陈到却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沮丧,在他的脸上甚至看不到任何表情,冷漠的眼眸中,只有这名曹将都伯挥动环刀反击而来的身影。他手腕一拧,长枪抖出数点枪花,罩向这曹军都伯。

曹军都伯见状大吃一惊,如此凌厉的枪法他只远远见过数次,当下不及细想,侧身挥刀想护住上身。不料陈到这一枪乃是虚招,见对手上当之后,陈到双臂一缩,长枪犹如灵蛇一般猛地定住,使得这名曹将都伯向上斜掠的环刀落了个空。

“不好!”这名曹军都伯心中暗叫一声,然而还未等他撤刀,陈到舌绽春雷,大喝一声:“杀!”紧接着长枪迅若闪电般,从这名曹军胸口狠狠刺入,破开皮甲时甚至只有短促的一声撕裂。已经不怎么锋利的枪头刺入人体时声音都有些沉闷,但在这名曹军都伯耳中,却犹如惊雷一般。

他有些不可置信的死死盯着陈到,在这名曹军都伯的眼中,是一个年轻的棱角分明的脸庞,只是这时看起来颇为狰狞:浓黑的眉毛因为用力而拧成一团,肮脏的脸颊上到处都是黑的红的血迹,薄薄的嘴唇紧紧抿着,刀刻般的下巴上青色的胡茬很是显眼。不过陈到的面容很快在这名都伯眼里模糊起来。

随着陈到抬脚踹在他的小腹,长枪便很轻松的从他体内抽了出来,枪头上犹自向下低落鲜血之际,这名曹军都伯已经摊开手脚,面朝青天飘下了城头。

在他砸落在那些尚未收拾的曹军士卒的尸体上之前,隐约的意识中,并没有因为死亡即将到来而感到害怕,他只是有些不甘心,到死连个儿子都没有留下,俺也太不孝了……

正向城头攀爬进攻的曹军将士,并没有多少人注意到他。唯有在城下督战的司马,见这名都伯被守军刺死摔落城下,不由目眦欲裂,狂呼着那名都伯的小名,想要冲到城墙之下。

身边的近卫见状,连忙上去将他死死抱住,那司马双膝一软,跪倒在地,垂首哭喊了片刻,猛地站起身抽出长剑,指向城头怒吼道:“随我攻城!”

这几日攻城之时不仅仅有司马这样的军官战死,便是偏将都死了一员,麾下数百人闻言立即响应,近卫也血脉偾张,跟着这名司马向城下冲去。

陈到指挥部下将攻上城头的曹军反击下去后,见状不禁也微微眯起了双眼。

坚守邺城到此时,他已经知道即便刘琮出兵北上,进攻许都,曹操也不会回师救援了。至于主公刘备,更是之前就曾明言,让他在无力守卫之时择机放弃。因此援兵什么的是完全没有指望的,相反若是撤退的越晚,越有可能陷入合围之中。

虽然曹操空出了东门,但陈到估计东门也未必就没有曹军埋伏,不过陈到也早已做出了安排,那怕曹军攻破城头,也未必能将守军全歼于城内。

昨日战况危急之时,曾有人暗中向陈到献计,若是曹军攻入城内,不妨纵火烧毁城内房屋,以掩护各部突围。对此陈到厉声斥责道:“主公仁义知名天下所闻,我等若是行此毒计,则将主公置于何地!”

陈到虽然是武将,但却不是只知使用蛮力的莽夫,对于刘备一步步在河北立足的过程,他因亲身参与,知之甚详。刘备之所以能够在沮授的帮助之下,这么快便发展到当下的实力,与刘备采取和当地世家大族合作的方针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不是那些世家大族的支持,刘备也不会在河北发展如此迅速。

即便不是这个原因的话,陈到也不会做出纵火焚城之事。他的出身决定了不可能做出这种事,对于百姓的同情,不会因为现在身份的改变便轻易改变。这也是刘备对其信任有加,颇为重视的一个原因吧。

曹军的进攻又一次被打退。那名司马也身受重伤,然而无论是曹军将士还是城头上的守军,都很清楚,这邺城很快就要落入曹军手中了。

惨烈的厮杀使得双方都伤亡惨重,但相比之下,人多势众的曹军不过损失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对于守军来说,却已经伤亡过半。那名什长在一次攻城战中,亲眼看到故人之子,被自己视若亲生的年轻士卒被一支冷箭射中,跌下城头。对他而言就如同整个天都塌了一般。

随着天色渐暗,知道天黑后就将突围出城的校尉等人,便不由暗自松了一口气,而那些还不知道此事的普通士卒,则在庆幸又活下来之后,不可避免的担忧其明日。

城外曹军大营之中,曹操在接到许都快马送来的急报之后,沉默了片刻,对身旁的荀彧、郭嘉等人说道:“刘琮小儿,已于近日发兵,目下正向昆阳而来。”

第550章 一触即发战昆阳

后世刘琮曾对曹操迎奉天子之后,为什么选择许县很是疑惑。许县虽然靠近陈留,但是此地几乎无险可守,导致曹操之后举兵征战时屡屡被人威胁后方。历史上若不是张绣在贾诩的提议下两度降曹,加之刘表始终抱着坐观成败的方针,恐怕在与袁绍进行官渡之战时,便会被攻破许县。

不过现在看来,曹操之所以选择许县迎奉天子,原因并不复杂。曹操迎奉天子是在建安元年,南征黄巾军,取得颍川和汝南之后才进行根据地的转移的。彼时曹操的地盘有多大?不过是一个兖州加上半个豫州而已。当时的曹操,主力兵马已经开到豫州。因为在之前攻打吕布受挫时,袁绍已经透露出想兼并曹操的意思,所以曹操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就很明确。

首先要和袁绍保持一个安全距离,能够有一个战略纵深。其次,扩张地盘,袁绍那边当时明显是块啃不动的硬骨头。那么根据地继续留在兖州,就显得很不合适了。所以当时曹操要做的,就是在自己新攻下的豫州西半部选个新的根据地。

而根据地的首要条件,就是能让自己迅速控制住当地事宜。曹操手下最可靠的就是两大集团,一个是起家的亲戚老乡组成的谯沛武人集团,代表人物两夏侯及诸曹;另一个就是强大的颍川谋士集团,代表人物荀彧、荀攸、陈群、钟繇等人。

当时樵沛还不在曹操手里,那么颍川就成为必然的选择。事实上,后来曹操能放心地亲自率军出征,让荀令君在后方坐镇,靠得也是荀令君在当地卓绝的人望。

而许县从政治上,自西周便作为封国存在,当地人有着先天的忠君爱国的传统。从经济、文化上,则是颍川郡世家大族最为密集且庄园经济最为发达的地方,荀家与陈家都位于此地。从地理位置上,许县作为洛阳的东南门户,是穿过杨奉接取汉献帝的最佳地点。

因此,许县是曹操当时手上,唯一同时满足远离袁绍、符合战略发展方向、政治经济发达、人望安定、易于迎接汉室的地点。毕竟当时刘琮还远远不为人所知,南阳郡对许县的威胁并不十分直接。当时,这几乎是一个不需要思考的问题。董昭在暗通曹操迎接天子时,直接便表示将地点安排在许县。而曹操阵营,对根据地的问题,也没有产生过争论。

许县对曹操来说,就是当时唯一的也是最佳的选择。

然而当刘琮自南阳奋起之后,便立即引起了曹操的警惕,宛城之战又以刘琮获胜告终,使得曹操从此就添了一块心病。在征伐刘备、吕布时刘琮两度兵临许都城下,双方更是围绕叶城展开数次争夺。

曹操在未能控制宛城对襄阳造成威胁的情况下,又未能将南北通道的咽喉叶城控制在手中,再加之刘琮的实力日渐强大,对他来说许都的防御便始终是个很大的问题。

正因为许都无险可守,迫使曹操不得不考虑,若是刘琮率大军北上的话,己方将如何应对?稍有不慎,便会被迫与之在许都附近进行决战。在刘备未除、北方未定,关中诸将态度暧昧不明的时候,这种决战无论胜负,对曹操的打击都是非常巨大,甚至有可能是致命的。

如果单纯从地盘大小来衡量的话,曹操所占据的地盘远不如刘琮多,但无论是兖州还是豫州,乃至徐州、关中等地,历来都是大汉精华之所在。在政治、经济、文化及人口等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这也使得曹操在拟定再度迁都之时遭到了巨大的阻力。以至于到现在曹操还未下定决心。

毕竟荀、陈等为代表的颍川谋士集团,是很不希望放弃许都,转而北上的。那样的话他们等若失去了雄厚的政治及经济基础,将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

刘琮看得很清楚,曹操麾下的谋臣武将也并非铁板一块。比如荀彧荀令君和曹操无论政治立场还是实际利益,就没有一致过。对于荀彧,后人多评价其对汉室“忠贞守节”。不过在刘琮看来,荀彧也好,荀攸也好,包括陈群以及后来的司马氏,最为关注的是其所属的家族能否在门阀序列中继续保有较高的地位,同时在这个乱世中押对筹码。不要像那些把筹码压在袁绍身上的豪族,官渡之后不是被灭就是被贬。

正如后世的人考公务员都是奔着福利待遇去,谁要是跟你说他为“中华崛起而考公务员”,能把你吓尿了,历史上的名臣心中有“匡扶社稷”的大理想,但这不代表他们不注重现实利益的考量。

所以不管荀彧有多尽忠职守,站在皇室的角度,门阀是喝着皇室的血壮大的,而门阀也绝不希望皇室重新坐大。所以只要荀彧代表颍川荀氏,他就必然站在皇室的对立面,无论他内心想法如何。

而荀彧和曹操的关系,也绝非君臣那么简单,荀彧最早投奔袁绍,到后来转投曹操,并不仅仅因为曹操能力胜过袁绍,而是袁绍起家的班底,以河北的豪强大族为主,即使袁绍获胜,颍川荀氏在门阀中的地位并没有很大的提升,相反可能会被袁绍更为倚仗的河北世家门阀压制,比如袁绍帐下同样出自颍川的郭图、辛评,地位就不如出自河北的审配、田丰。这一点也是袁绍死后,审配、逢纪等人排挤郭图、辛评兄弟的主要原因。

以荀彧为首的颍川文士集团把筹码压在曹操身上可谓绝妙好棋。进,作为和“谯沛”曹氏宗亲并为曹操起家两大势力的颍川文士,曹操如果统一北方,则颍川系在门阀中自然地位超然,事实也正是如此,颍川文士把持了曹氏政权重要的文官职位。退,如果袁绍统一北方,颍川系可以借在曹氏政权中培养起来的文官体系作为资本,在袁绍帐下博取不错的地位,这要比一开始就投奔袁绍的结果更好。

因为曹操胜袁绍,则河北为曹氏的后方,河北的世家门阀退无可退,曹氏手腕可以更强硬。而如果袁绍胜曹操,中原会成为袁绍的前方,这时候曹操虽然死了,但荆州、青徐、巴蜀会成为袁绍新的敌人,如果袁绍用强,则兖、豫的世家门阀就会倒向荆州或者益州,这不是袁绍想看到的,他势必要倚重颍川文士。

放之当下,尤其是在官渡之战曹操大获全胜,接着袁绍病死之后,曹操势力坐大,但却又要面对攻取了江东和益州,势力同样大增的刘琮。那么颍川文士集团会不会生出别样心思呢?

虽然目前还未传出荀彧和曹操有什么分歧的消息,但之前曹操数度亲自率军出征时,荀彧都是坐镇许都,居中调度,为何这次曹操率兵北伐,却将荀彧叔侄以及稍有些地位的文官都带在了身边?

是不是因为曹操“整齐风俗”、“惟才是举”等举措,已经引起了颍川谋士集团的不满了呢?或许这种不满才刚刚滋生,还未能促使他们有所动作——比起那些亟不可待暗中派人到襄阳的某些朝臣,他们中大多数都始终保持着缄默,并未与刘琮暗通款曲。

不过刘琮相信,如果自己能在与曹操的战争中获胜,颍川谋士集团势必会投入自己怀抱,因此这次进攻许都,不仅仅是压缩曹操的战略空间,也是对其麾下谋臣集团的一次试探。

从曹操选择曹洪、毛玠、程昱等人留守许都来看,未尝没有这方面的原因。曹洪做为曹操的从弟自不用说,而毛玠和程昱又分别是陈留平丘(今河南封丘)人和兖州东郡东阿(今山东东阿)人。

考虑到曹军在淮南的失败,曹操在此时猛攻刘备就有了另一种解读。刘琮虽然不想太过武断,但他认为自己的推测基本上是符合曹操的想法的。

然而要攻克许都,达成此次出兵的战略目的,还必须将马超所率领的关中联军彻底击败。也许对很多荆州军将校来说,与之前所遇到的各路敌人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他们建功立业的障碍,必将战胜的对手罢了。但是对刘琮来说,却远远不止是将其击败这么简单。

就目前的形势而言,或许还不是解决关中问题的最好时机,但刘琮深知时机不能光靠等待,还必须主动创造。比如说这一次关中诸将联军出关,必然会使得关中空虚。在这种情况下,以奇兵突进的战术,抢占要点,进而控扼关中,切断关中军与关内诸地之间的联系,便成为一个“胜负手”。

要想达成这个目的,就必须将已经出关的关中联军堵在关外。所以刘琮便将这个重任交给了赵云。同时为了减轻赵云的压力,他还要将马超所部留在豫州,至于如何留住,便要看刘琮的能力了。

根据特卫营的密报以及魏延、张辽等部斥候探报,马超所部五万之众,已经到了许都附近,其中一部骑兵三千余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