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问鼎天下-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许是后世的印象太过强烈,刘琮满心以为会是个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老将,却未曾想到是一位严肃威严,不苟言笑的中年人,望之不到五十岁,满头黑发,腰板挺直。
转念一想,刘琮便意识到自己又犯了经验主义错误,不过这并不妨碍他的热情,可是黄忠始终板着脸,看起来对刘琮很是瞧不上眼。
其实这也难怪,黄忠性格刚直,与人交往,一向不假以辞色。在他看来,刘琮身为荆州牧之子却到处游玩,又弄了几十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当部曲,简直是胡闹,没有将刘琮赶出军营就很不错了,还想怎地?
他却没想到,刘琮这就赖上自己了。
黄忠治军甚严,每日都要训练士卒,刘琮不请自来,跟在他身边形影不离,不过刘琮只是旁观,黄忠也不好赶人,只得由他。
倘若仅仅是这样,黄忠还能忍受,架不住刘琮在训练完毕之后,非要拉着他请教军中诸事。
行,这也忍了,毕竟是好学上进之举,黄忠耐着性子讲解指点。从如何安营扎寨,到怎样转运粮草,慢慢的如何练兵,结阵迎敌,军令军法,都被刘琮偷师了去。
虽然对刘琮始终不冷不热,可是黄忠在给刘琮传授这些的时候,并不藏私,甚至可以说的上是倾囊而授,按说这样总能打发这小子了吧?
令黄忠无比郁闷的是,刘琮竟然得寸进尺,开始请教弓马骑射,这回黄忠说什么也不同意了。倒不是他存了什么私心,实在如此一来是太耗费时间,他哪有功夫整天陪着刘琮折腾?
第十章 男儿功名马上取
连续闷热了半个多月之后,一场暴雨在晌午前突然袭来。方才还晴朗的天空瞬间乌云密布,紧接着雨随风势,狂暴如鞭,抽打在脸上生疼!
地上的热气被凉风一激,夹杂着腥臊的干土,似凉又热,绵密雨丝亮如白线,雨珠砸在盔甲上碎成无数水汽,而暴雨中的数千士卒个个站的笔直,任由雨水浸透全身,却依旧随着旗号进退行止。整个军营便笼罩在这种肃杀的气氛之中。
刘琮也站在雨中,身后是八十少年部曲。和黄忠麾下的士卒相比,这些平日里骄傲的小公鸡们,现在都成了浑身湿透的落汤鸡。不过身在此间,受气氛所激,还没人敢跳出来大喊“老子不干了”。
这些少年若单打独斗或许不输给那些普通士卒,可若是两军对阵,即便人数相等也必败无疑。刘琮通过这些天的观察和学习,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训练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冷兵器时代,一支号令严明训练有素的军队,哪怕对上人数数倍于己的乌合之众,也照样能打的对方满地找牙。
对于这个时代,刘琮是有野心的,不甘于本主的命运,那就要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所以他才会放着优哉游哉的日子去不享乐,而是栉风沐雨,千里奔波,砥砺名行。无论是考察地理,了解民俗,知晓物产还是拜会文聘、黄祖,偷师黄忠练兵,都是他对自己的各种磨练和准备。而身后这八十个初生牛犊,被刘琮寄予厚望,要将其打造成属于自己的第一把利刃。
这件事,刘琮不想假手于人。
自从到攸县之后,刘琮便和王粲、魏延带着这帮少年住进军营,每日里除了赖着黄忠偷师之外,就是和这些家伙们打成一片。对此王粲原本还有些微词,认为刘琮这么做有**份,会让部曲觉得主公没有威严。刘琮笑言威严并不会从高高在上而来,王粲思之顿悟,以后就不再提这一茬了。
为何而战?这是刘琮与少年们交谈最多的话题。出身豪门的富家子弟多是要光宗耀祖,有些自视甚高的,还要建功立业,说大丈夫行于世间,当仗剑横行天下,麾下虎贲三千,封侯关内!瞧着对方光溜溜的下巴,刘琮强忍笑意,拍着他的胳膊道:“你的志向很好,乱世之中,男儿当如是!”
而那些贫寒少年,则现实的多。因为从小见多了死亡,饱尝艰辛,非常珍惜现在的生活。对于刘琮的感激之情,比那些富家子更为强烈。不过他们骨子里的血性,并没有因为当下衣食无忧的生活而消磨,可以说他们是这群少年中最早在心理上忠诚于刘琮,在思想上也做好了准备。
有些时候刘琮会自嘲的想,自己这个没参过军,没上过军校的三流大学毕业生,竟然也能扮演政委的角色。对于少年们为何而战的理由,他并没有严加苛责,人嘛,谁不愿意为自己多想一些?但是军中要求的是令行禁止,要克服的恰恰是这种对于个人的考虑。试想若是将军下令冲杀,麾下士卒却想着求生独活,这样的军队有何战力可言?所以无论古今中外的军队,都非常强调军人服从性,因此有句名言“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诚然,现在就给这些少年灌输这样的理念,还为时尚早,毕竟他们还算不上军人。但是刘琮必须将这些少年拧成一股绳,有凝聚力才有战斗力。
刘琮要的,是这些少年的锐气,是将来纵横沙场,于烽火狼烟中所向无敌的利刃,不是用作切肉剖瓜的凡品,而是淬了火的锋锐,不出鞘则已,出了鞘,便要将剑锋染透敌人的鲜血!
为此,刘琮苦心孤诣,付出良多。每天傍晚,吃过晚饭之后,刘琮都要将所有人召集起来,给他们讲天下大势,讲曾经强悍无匹,虽远必诛的大汉,讲宦官弄权,讲黄巾之乱,讲诸侯结盟伐董卓,讲天子困厄臣子恨。
少年是单纯而热血的,乱世之中谁又能独善其身?即便是那些出身豪门的富家子弟,也多有父兄丧身战场,家族遭兵灾元气大伤的悲惨故事。这些天下间的大事,他们或许听长辈议论过,或许自己也曾思量过,然而却从来未曾如同现在这般,如此明晰地被展示于眼前。原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悲惨之事,在天下竟然如此之多,而那些惨烈更甚,甚至闻所未闻的事情,则让他们在震惊之余,也多了几分思量。
这一切,到底是因为什么?
刘琮并没有给他们一个直接的答案。因为他自己也在思考,在思索,只是这个命题太过庞大,也太过沉重,他只能告诉这些少年:
战,是为了不战!
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好,据荆州以图天下也罢,都只为家乡的一缕炊烟;手握权柄,剑指天下,只为换万世一代太平!
这些思想在刘琮每天与少年们的交流中,潜移默化,逐渐根植于他们的心底。
有了这样的觉悟,少年们的精神气就与之前渐渐不同了,彼此之间的隔膜也随之逐渐消融。
在这个过程中刘琮也受益良多。对于这个时代,这个世界,已经不再是受限于来自后世的知识,而是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判断。他就如同一块巨大的海绵,疯狂的吸收着所能接触到的任何信息,通过自己的思考,丰富着自己的阅历,增长着自己的见识。
暴雨来的快,却的也快。满身泥点的士卒们很快又暴露在烈日的炽热中。
妈蛋,这么快又进入烧烤模式了,刘琮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心中嘀咕。以身作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太考验人的意志力了。特别是在没有任何人约束督促之下,自己找虐。不用别人说,他也知道现在自己晒的跟普通士卒没什么两样,但是在黄忠眼里,这个荆州牧的二公子,却逐渐颠覆了他的认知。
这个世道能吃苦的人很多,但多是本来就苦命的人,不挣扎又怎能求存。可是刘琮显然不是这种人,他这么做,目的何在?
有时候黄忠很纳闷,刘琮年纪轻轻的,又不是府中长子,为何却表现的如此急迫?他到底在害怕什么?不过这些问题,也只在黄忠脑海中一闪而过罢了。
不过刘琮能与他的部曲同甘共苦,这一点赢得了黄忠的欣赏。他本就是起于士卒之间,现在能做到中郎将,都是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即便现在做了将军,对于士兵仍然怀着朴素的同情。能善待士卒的人,在黄忠看来至少有可取之处。
于是不知不觉的,黄忠对于这个年轻人不再冷面以对,能抽出时间的时候,也尽量传授他一些箭法,然而令黄忠有些意外的是,刘琮的枪法不知得自何人,竟然相当了得。甚至那个叫魏延的小子,似乎身手也不弱,只是一直不显山露水,让黄忠看不清他的底细。
如此过了月余,刘磐率部自艾县返回。此次出征,掠夺了不少人口及粮食,使得他心情大好,见到刘琮时,也觉得没那么反感了。
在此之前,刘磐一向是瞧不起叔父家的三位从弟的。老大刘琦太过文弱,性子又墨迹,不投脾气。老二刘琮是个出了名的惹祸精,没干过啥正事,至于老三刘修,也是小小年纪就不学好。
然而此次相见,刘磐与刘琮稍一接触,便发觉这位从弟已不是那个记忆中的无知少年,传说中的狂妄之徒。
现在的刘琮沉稳、理智,甚至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气质,让人心中不得不重视他。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刘磐有些不敢置信。他今年二十八岁,在军中历练也有数年,见识自然是有的,也正因如此,才会对刘琮的变化感到吃惊和不解。
两年前刘磐曾在襄阳见过刘琮,与那时相比,现在的刘琮身材更高,也更加结实,脸庞棱角分明,整个人看起来阳刚硬朗,言辞谈吐间,再不复当年的轻狂浮躁。
刘琮先是详询了此次出征的过程,继而对刘磐主动出击的战法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兴趣,说起自己出外游历的见闻,刘琮笑言若是总在襄阳待着,岂不是坐井观天?如今天下之势,断无清净自保便可高枕无忧的。
对此,刘磐心中颇为高兴。他性格直爽,言语间便对刘琮亲热起来。在刘磐看来,叔父虽然是荆州牧守,却无争霸天下的野心,年初还曾派人送信来斥责自己对扬州用兵太过,让自己专一守城。这让刘磐很是憋屈,忍了大半年终于忍不住去征伐艾县。他深知自己的前途与叔父息息相关,但因身份所限,只能做辅助之爪牙,可看着对面的孙策一步步平定江东,坐拥东南,他怎能不急?
此时刘琮的出现和表态,无疑让刘磐松了一口气,在他心里甚至产生了这样的想法:至少还有刘家人也与我一样,不愿坐守荆州。
待见过刘琮那八十个少年部曲之后,刘磐越发觉得自己这个从弟变的让人看不透了。
这些少年论身材个头,都是精兵的好料子,虽然眼下还稍显稚嫩,但假以时日,必将成为沙场悍卒。对于这些少年的来历,刘磐颇为好奇,刘琮是从哪儿拐骗来的?得知是从江夏郡选出之后,刘磐笑道:“黄祖那老家伙被你挖了这么一大块肉,岂不是心疼的要死?”
对此刘琮只是笑笑,指着少年们身穿的盔甲道:“这些都是黄太守所赠。”刘磐打眼看了看,见刘琮所言非虚,便道:“那黄老头儿倒是大方,不过为兄也不是小气的,你且等着!”说完,便让人召集自己的近卫前来。
不多时,三百亲卫列队前来,个个膀大腰圆,虎背熊腰,顶盔掼甲腰佩双刀。未及到近前,一股凛冽冷酷的杀伐之气便扑面而来。和他们相比,刘琮的少年部曲们就有些不够看了。这些亲卫,都是尸山血海中厮杀出来的狠人,瞧他们的眼神,简直能在人身上穿个血洞!有些年纪小的少年,便不自觉的垂下头,不敢与之对视。便是那些硬扛着对视的胆大之辈,也是捏紧了拳头,绷紧神经才没有立即败下阵来。
“哈哈,琮弟,这些汉子如何?”刘磐见此情形,心中大为得意,抬手一指:“若是喜欢,挑二十个人送给你!”
第十一章 初露锋芒斩敌酋
刘磐豪气干云,抬手就要送二十个彪悍的近卫,这可都是百战余生的精锐,最重要的,都是来自山阳郡高平,可以说是老刘家的子弟兵。
喜欢不喜欢?刘琮摸着下巴,笑的无比开心,对刘磐说道:“都是自家兄弟,二十个太少了!要不我挑个整数,一百如何?”
刘磐听了差点没一头栽倒。
好容易稳住了心神,刘磐哭笑不得的说道:“好贤弟,你这胃口也太大了些。”转过头再看向那些近卫时,目光中便多了肃穆和不舍:“都是咱山阳郡的好汉子,当初来的时候,有五百余人……”
“咳咳,正因为是好汉子,小弟这不是求贤如渴吗?”刘琮也不管用词是否得当了,拉着刘磐的胳膊耍赖道:“一百太多,八十总可以的吧?”
“不成!总共才三百多一点,你一下就要八十?”
“那七十个,不能再少了,当哥的不能太小气了啊!”
“三十个,人多了你也养不住啊。”
“你也太小瞧弟弟的本事了吧?这样,六十个人你连兵器盔甲全送,如何?”
“喂,不要得寸进尺啊!最多四十个!否则免谈!”
话都说到这份上,刘琮见好就收,笑嘻嘻地点头道:“说好了兵器盔甲全包的哦!”
刘磐这会儿想死的心都有了,恨恨道:“人都送了,我还在乎那点兵器?”
说真的,现在刘磐心里直滴血,这小子太狠了,简直是来抽筋扒皮的啊,唉,也怪自己一时冲动,显摆就显摆吧,说什么送人的话呢……
挑人的时候,刘琮的神情立即变的认真起来。使得那些壮汉马上意识到他很重视,也很严肃。于是不自觉地便挺直了腰背,方才因为刘琮与刘磐的儿戏作态而稍稍生出的轻视,也都收敛了起来。
待按照自己的要求挑选出四十个近卫之后,刘琮笑着拍了拍刘磐的胳膊:“今日挑走你四十精锐,以后还你四千虎贲!”
刘磐没好气地道:“别再打这些近卫的主意!以后便是有八千虎贲俺也不要!”
刘琮笑道:“到那时你可别后悔!”
那时是哪时?刘琮虽然没有明言,但已经在刘磐心里埋下里一个小小的种子。
兄弟两个勾肩搭背进了营帐,留下四十个壮汉和八十少年大眼对小眼,还是王粲机灵,见势不妙,赶紧领着他们先去安顿下来。
帐中坐定之后,刘琮郑重道谢,刘磐这会儿也想开了,笑道:“罢了,被你小子算计一回,下次俺得多长个心眼。不过这些汉子跟随我多年,只怕贤弟不好管教。”
“多谢大兄提醒,小弟一定会善待他们的。”刘琮再次致谢之后,换了个话题道:“江东孙郎势力日渐增强,以后大兄的日子恐怕就不好过了。”
“是啊!”刘磐也不隐瞒,叹了口气道:“此次征讨艾县,是趁着孙策率兵东征吴郡,刘繇那老小子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就怕孙策占据江东之后,转过头来对付咱们荆州。”
刘琮点了点头,他知道差不多就是这个时候,孙策将收服太史慈,再过段时间就要派太史慈来对付刘磐了。再想象以前那样主动出击是落不到什么好的。
不过好在历史上刘磐也没因此丢了性命,希望自己的出现,不会改变这段历史。
刘磐是员猛将,可惜时运不济,史书上自从荆州降了曹操之后,便再无他的记载,虽说演义中他后来跟了刘备,不过以他的身份,跟着谁怕是都难有用武之地。
这样的人才旁的不说,单是论从兄弟关系,刘琮都不会讲他排除在自己的未来之外。当然现在时机未到,刘磐还得在这里抗着……
多了四十个百战精兵之后,刘琮还没想好怎么安排他们,第二天就遇到个下马威。其实这也怨不得旁人,挑人的时候刘琮就专门挑那些眼神桀骜不驯的,自己惹出的麻烦还得自己解决。没说的,下场单挑!
魏延想上前,被刘琮摆手制止,他很想掂量掂量这些汉子,也顺便看看自己的成色。
头一个打了个平手,刘琮多少摸出些门道。这些家伙狠则狠,可都是一击必杀甚至是同归于尽的打法,这会儿对上刘琮就有些放不开手脚,多少有些吃亏。
第二个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