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问鼎天下 >

第89章

三国之问鼎天下-第89章

小说: 三国之问鼎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始的时候大伙儿还能在席间安坐,随着分析的不断深入,都渐渐围拢在刘琮几案之前,就着悬挂在木架上的巨幅地图,加以说明阐述。

诸葛亮很少参与到讨论之中,他埋着头奋笔疾书,将众人所言,皆记录下来。在他身边,则是同样年轻的庞统,为其拾遗补缺,转述缺漏。

“现在是四月中旬,五月初发兵,正值盛夏,为节省诸军体力,还是顺流而下为宜。”徐庶愁眉紧锁,语气颇有些低沉。他身上的担子太重了,平日管理大军已经很是操劳,如今要出兵东进,需要他考虑和谋划的事情就更多了。

刘琮点了点头,说道:“夏口船场,今年又新建成了数百战船,想来当也足用。”

“民间船只,亦须征发用以运粮。”徐庶补充道。

贾诩从旁说道:“各郡郡兵,也要抽调精锐,以补用兵不足。”

说起这个,贾诩便觉得是时候清理郡兵了,稍一思忖,接着对刘琮说道:“清军之事,当可实行。”

“可是时间紧迫,只怕来不及吧?”刘琮皱眉问道。

“不然。”贾诩摇头道:“可先选拔悍卒,编入诸将所部,不一定要全部集中,单独成军。以战代练,不正是将军最先提出的吗?”

刘琮想想也对,自己太急于求成,反倒背离初衷了。现在形势有所变化,当然应该先选拔精锐补充各部,然后在平定江东的过程中,陆续清理残余私兵部曲,没有必要一步到位。

“就按军师所言。此事……”刘琮转过头,对陈宫说道:“还要公台相助啊。”

“我?”陈宫很是诧异,下意识的反问道。他没想到刘琮会将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来做。不过很快他便醒悟过来,以自己的身份才是做这件事最为合适的。

见陈宫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刘琮便不再多言,和聪明人打交道就是舒坦,响鼓不用重锤嘛。

“此次用兵江东,诸位一定要谨慎以待。孙策虽亡,但孙权有张昭、周瑜等人辅佐。此二人皆睿智英杰之士,不可小觑啊。”刘琮环视诸人,郑重说道。

众人也都正色应了,先前因孙策身亡而稍起侥幸之心,俱都熄灭。

此事千头万绪,许多细节尚待确认,所以刘琮便让诸人各自行事,自己请贾诩和诸葛亮到内堂相商。

“益州之行,即刻就要开始布置,孔明心中,可有为将人选?”刘琮落座之后,开门见山的问道。

诸葛亮微微颔首,说道:“若得赵将军相助,当然最好。不过想来将军舍不得吧?”

“哈哈,激将法对我没用,子龙我是要有大用的,更何况明光骑我也不会调给你使用。”刘琮笑道。

“将军也太吝啬了吧?”诸葛亮到底还是年轻,闻言不由有些发愁。

贾诩微微一笑,对他说道:“将军这是给你出难题,敢不敢应,就看孔明有多少把握了。”

“现在情况未明,若说有多少把握,亮不敢妄言。但这次出兵助益州平叛,当是契入蜀中的良机。亮不想白白放过这次机会,故此冒昧建言。”诸葛亮先解释了下自己的想法,这才接着说道:“以亮之见,益州内乱只怕不会太久。所以亮所虑者,在平乱之后,当如何在益州立足。”

“很好,能考虑到这一点,说明孔明已经很用心了。”刘琮转头对贾诩说道:“军师觉得,当以何人未将,辅佐孔明?”

这话一出,就确定了此次出兵益州将由诸葛亮为主,不过三人早有考虑,故此无论诸葛亮还是贾诩,都并不意外。

“难道将军忘记蜀中大将张任了吗?”贾诩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对刘琮问道。

刘琮一愣,张任?是啊,这位可是大师兄来的,怎么把他给忘记了?再一想贾诩问这句话的意思,他便立即明白过来,笑道:“这么说,建忠将军却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虽然师兄弟这种关系,在这个时代有时并不能代表什么,但毕竟总算有此渊源,即便张绣与张任走的近一些,也不会遭人诟病。

诸葛亮还不知张任和张绣都是刘琮的师兄,闻言有些愣怔,待刘琮为其解释之后,他便点头道:“如此甚好。”

“还有个人,我想你也会需要的。”刘琮笑眯眯的对诸葛亮说道。

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疑惑,抬眼望向刘琮问道:“将军所说何人?”

“张松张子乔,还记得吗?”刘琮的手指在几案上无意识的敲了几下,说道:“他前几日刚从南阳到此,正准备与使者同返益州。”

对于张松,诸葛亮自然还是有印象的。没办法,张松那容貌简直令人印象深刻,任谁见了,都不会轻易忘掉。不过诸葛亮稍有些迟疑,对刘琮问道:“可他不是在益州为官吗?”

“此人你可以多与之接触接触,他对于益州的情况还是很了解的,当可为你解惑。”刘琮并没有回答诸葛的问题,有些事,只可意会,说的太明白,反倒不好。

诸葛亮心思何等敏捷,正所谓闻弦歌而知雅意,虽然不明白刘琮为何如此笃定,但只要有益于此次出兵,当然是来者不拒了。

其实刘琮并没有笃定张松一定会背叛刘璋,即便真是如此,也至少需要一个过程和外因吧?张松自押运粮草到荆州以后,一直在南阳各地走访,想来对他来说,完成这样的过程并不困难。现在所欠缺的,只是一个外因而已。

“未知将军打算拨给亮多少人马?”诸葛亮性格谨慎,该确定的一定要问个清楚才行。

刘琮皱眉思忖片刻,对诸葛亮说道:“如今战略你也知道,以江东为重,故此益州方向,最多只能抽调三千到五千人马。”他把人数说这么少,是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所做的决定。并非要故意为难诸葛。

对此诸葛亮也早有心理准备,但听到三五千之数,还是情不自禁的皱起眉头。

原本在他看来,荆州目前十几万大军,即便攻伐江东要占用大头,可自己这边多少也应该有一万左右人马,才能在益州站稳脚跟吧?刘琮所言,一下就减少了一半还多,让诸葛亮很是为难。

“兵贵精而不在多,人马越多对粮草的损耗就越大,反倒不如精兵灵活自如。”刘琮见状,微微一笑,对诸葛亮说道:“何况益州有东州兵,多从荆州、关中迁徙而去,你可以在东州兵上打打主意。”

东州兵的情况诸葛亮也有所耳闻,这次益州叛乱,就是因为东州兵在益州劫掠太甚而刘璋不能制止,这才引发益州大族联合起来反叛刘璋,讨伐东州兵。

现在看来,未尝不可以利用……

第148章 忽闻水军疫气发

若觉得本站不错请分享给您的朋友:。。

大战在即,诸事繁杂,不过刘琮并没有事必躬亲,而是充分放权。身为荆州牧守,州内政务他大多交由贾诩、蒯越等人,军内之事则委与徐庶,至于赵云、魏延等将,各领其部或自南阳开拔,或驻守襄阳,等待大军出发。

因选拔郡兵精锐由陈宫主事,刘琮便将其授为从事中郎将,陈宫既知刘琮意图,便首先将自己的部曲裁撤,精壮留下编入各军,老弱全部屯田。他以身作则,荆州其他将领便无话可说。

时至今日,这些荆州老臣旧将若还是看不出刘琮与刘表的不同,那这些年算是白混了。不过正因为刘琮胸怀大志,不甘于自保,才让很多人觉得看到了希望,从前的猜测和揣摩,现在都逐渐变为了现实,让他们如何不喜?至于所部士卒抽调混编,对他们来说,也就没什么不可接受的了。

此次对江东用兵的同时,还要遣偏师入蜀,既然决定用诸葛亮为帅,张绣为将,那么诸葛亮也必须有相应的官职,否则名不正言不顺,很难统御部下。

在征询过贾诩和徐庶的意见之后,刘琮在四月十八日正式授予诸葛亮怀远将军之职,行监军事。刘琮虽然是朝廷正式册封的二品镇南将军,有征辟掾属之权,但怀远将军为五品杂号将军,本是朝廷才有资格授予的,不过如今这年头谁还把朝廷的命令当回事?自封的将军满天飞,私相授受的也不少。至于江东孙氏更是父子相传、兄终弟及。

以张绣为将出兵益州是贾诩的提议,他虽然没有明言,但刘琮敏锐的察觉出其提议后隐藏的意图。

自张绣接手其叔父张济的人马,又在宛城扎根之后,如今也过去了四五年时间,久驻南阳,总会枝叶蔓延,实力暗增。贾诩此举,乃是防患于未然。刘琮虽然与张绣相交莫逆,且有师兄弟的关系,但刘表之死殷鉴不远,贾诩深谙人心易变之理,这才会有此提议。

不以情而以理,不以阴谋而以阳谋。这是毒士贾诩无意中给刘琮上的一课。

任何集团之中都会有派系、山头的存在。对此刘琮觉得很正常,但目前来看荆州正处於上升阶段,外有强敌环视,所以大家还是很同心协力的。不过随着将来地盘的扩大,实力的增强,可以预见到未来肯定会有更为强力的派系。现在不就有端倪可寻了吗?

当然刘琮没打算玩帝王心术,他觉得只要自己能搞保持强势,荆州集团就不会出任何问题。

何况现在主要的精力,是如何扫平群雄。

张绣接到军令,整顿兵马,转运粮草尚须时日,刘琮便先将益州求援的使者和张松一同召到官署之中,言明将派兵入益州平叛。那使者闻听之后,喜悦的无以复加,连声道谢。倒是张松有些疑惑,这些日子听说荆州要对江东用兵,怎么还会分兵相助益州?

“子乔神思不属,莫非思乡心切,此时已神游归蜀?”华歆见状,出言说道。这老头自去年归降荆州后,被刘表奉为上宾,经常与之座谈,品评人物、势论天下。日子过得倒也逍遥自在。可惜好景不长,刘表被害之后,他本有些心灰意赖,不过刘琮可没忘记他,此次出兵益州,便请他为军中议郎,参谋军事。其实说白了就是想借用华歆之名,收拢益州人心。毕竟在这个时代,名声还是很有用处的。

张松听了连忙摇头,当初自己担忧蜀中生乱,没想到竟成事实,以前还曾想过向刘琮借兵,谁知道孙策身死,刘琮要倾力东进。在他看来,这时候借兵平叛实在有些不大合适,可没想到刘璋派来使者相求,刘琮这就答应了。

他现在心中颇为挣扎,一方面张松毕竟是蜀人,家乡遭受兵灾心情自然沉重,另一方面,他又从刘琮的这个决定之中,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意味。若是按照常理,刘琮本当举荆州之全力,对付江东孙氏,更何况北有曹操,南有交州,分兵驻守防备,断不可少。可是刘琮却答应出兵相助,这其中若是没有巨大的利益,怎能让他这种紧要关头,做出如此决定?难道真如刘琮所言,是感念宗室之情,不忍见益州百姓遭受兵灾之祸?

可要说巨大的利益,除了吞并益州,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大呢?一念及此,张松后背冷汗迭出,脸色便不觉有些苍白。好在他相貌丑陋,谁也不愿意直视他让他感到尴尬,所以倒无人注意。

“将军厚德,令人感佩!”张松回过神,躬身长揖,此时他内心矛盾,说话便有些带着颤音。

如此细微之处,华歆却敏锐的感觉到了,他略有些疑惑的看看张松,又望向刘琮,不明白张松为何会忽然如此。

刘琮见状,心中暗自思忖,想来张松已从中察觉到什么,不过这样也好,且看他回益州之后,会如何自处吧。

此事已成定局,张松心知无法改变,何况他现在也只是有所怀疑,并不确信,当下压下疑虑,请问援军何时出发。待得知张绣自南阳领兵而来,稍做准备即可发兵益州后,张松与使者对视一眼,不管怎样,还是感到了几分轻松。想来以南阳军战力,平定叛乱应当很快,这样益州便能少受些灾祸。

待张松等人离开之后,刘琮便吩咐张迅备马,前往城北军营。

出城之后不久,刘琮远远看到军营辕门,不知怎地,忽然想起当年与甘宁初次相见,两人拔拳相向,互相殴斗的场景。不觉一转眼已过数年,当初那些亲卫和少年,如今大多成为军中中层军官。而那个一身锦衣,胳膊上刺着繁复花纹的甘宁,现在也已是水军主将,统领数万精锐悍卒,纵横于彭泽之上,想来定然非常快意吧?

其实这会儿甘宁正凭栏皱眉,哪儿有什么快意?

此时正值午后,千里碧波远接晴天,水面之上战船无数,樯橹如林。居中的楼船敌台上,甘宁手按栏杆,对宣政郎周霆问道:“已经确定是瘟疫了吗?”

“随军医士诊治过数人之后,几乎已可断定。”周霆也是眉头紧锁,谁也没料到竟然在这个节骨眼上,水军中会突然发生瘟疫。好在周霆一向心细如发,早早发现端倪,立即便来向甘宁禀报。

甘宁知道瘟疫的可怕,当下不敢怠慢,转而对随同周霆一起过来的医士问道:“可有办法医治?”

那医士惯于治疗刀枪外伤,能判断出瘟疫已经很不错了,可要说能治疗却是万万不敢的。他此时忧心如焚,闻言答道:“疾疫尚未爆发,但看样子亦不远矣,如何措置,还请将军示下!”

对于医术甘宁基本是门外汉,听了之后摇头道:“此事还须立刻报与襄阳。先生这边,还请勉力为之!”

待医士皱眉苦脸的下了敌台之后,甘宁便对周霆说道:“旁人不知底细,这件事还你是亲自去襄阳对将军言明。或许将军有办法亦未可知。为防军心变乱,此事不可泄密!”

“可是将士无知,不加防范岂不是……”周霆连忙劝道:“只要不断死人,瞒是瞒不住的,到时候将士反倒会生出怨言。”

甘宁稍一思忖,便点头说道:“既如此,那便告知全军,再就是尽快请医护营来此,咱们的医护营只怕人手不足。”

周霆点头应诺之后,见甘宁再无其他吩咐,便急忙转身去了。他虽然品级不高,但需要管的事情不少,眼下出了这样的事情,周霆颇觉懊丧。因对江东用兵在即,若瘟疫横行,岂不影响主公大计?他觉得自己还是太疏忽了,这些天全军加紧操练,士卒疲惫,天气炎热,许多人为了解渴降温,直接饮用生水,想来也是发病的原因之一。

这年头最怕的是什么?不是冲锋陷阵沙场厮杀,而是瘟疫滋生横行,黄巾之乱前,中原地区便爆发过数次大瘟疫,乃至人口锐减,有些地方百姓十存二三,甚至还有些乡里十不存一。

甘宁越想越担忧,这还没有出兵呢,就发生突然瘟疫,莫非果然如蒯越所言,兵不伐丧,天降大灾以警示吗?

其实这也怪不得甘宁如此想,毕竟这个时代的人对于天道还是颇为敬畏的。加上事有巧合,正值对江东用兵前夕,他这么想也是人之常情。但是这种想法却压根不能流露出来,否则军心动摇,到时候更加难以收拾。

强行压抑着内心的不安,甘宁举目远眺,考虑着这件事将会造成怎样的后果。但他也深知刘琮的性格,知难而退对于刘琮来说是不可能了,迎难而上才是他的做法。

望着烟波浩渺的辽阔水面,甘宁有些出神的想道:若是有神医圣手该有多好!却不知哪里能够找到这样的人才?近来倒听人说起过华佗的大名,只是此人行踪不定,据闻前些年还在江东流连,最近却没听说他在何处。

难道我荆州九郡,就没有神医吗?

第149章 大军举兵穿城过

若觉得本站不错请分享给您的朋友:。。

这几年城北军营的变化并不很大,因刘表不注重武备,营中便显得有些破旧。但在规模上,比之从前要扩大不少。

虽然营房更多,可是近万人马屯驻其中,还是颇为拥挤,道路逼仄,好在四处都有深沟,否则早已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了。

这近万人马之中,既有赵云所领的明光骑,胡车儿的飞熊军,张泉所率的长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