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诸夏 >

第62章

诸夏-第62章

小说: 诸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二战中,苯的衍生品遍及炸药、化学药、尼龙、塑料等等,在原来的历史上,直到二战结束时,都是主要通过煤焦化来获得,但是这种制取方法污染环境极其严重,后来被催化裂化石油制造而取代。但是因为陈晓奇过早的将催化裂化给搞了出来,真不知道这个二战会变成什么样子了。

在这个时代,绝大多数的工厂实际上是将煤气直接烧掉处理,而煤焦油等处理也是类似,不但污染空气还污染水源,在美国,最高峰时有两万五千个煤气发生炉,那时的城市空气是什么样子可想而之。

而整个煤焦化产生的烟气这时代是没人管的,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污染多严重想想就知道,可陈晓奇要求在末端添加净化设备,将烟气和废水净化回收或者再排放。但是深悉煤化工技术的设计师们都知道,这时代根本不存在他所说的那些技术,这个搞上固然是好,但是没有实际意义。对此陈晓奇绝口不言。

煤焦化厂出来的氨气汇集成一根管道通往下面的化肥厂以及化工厂,用来生产氨肥,或者合成其他东西。净化煤气通往发电厂、炼钢厂和各个居民区,各有不同用途。废水则会通过管道排放到整个巨大的工业区北部数公里外一个靠近小清河的地方,那里将会建设一个巨大的、占地超过3平方公里的废水处理站。

钢厂是不用说的,产生的烟气也加了净化,废水也会集中到废水处理站。炼油厂在生产过程中除了会产生大量含磷和含硫的水溶性有机物,之外,产生的石油污水和再次净化回收后的含有污水均是污染大户,这年头的处理技术那叫一个惨不忍睹,真要是在济南搞起来,如果不想办法进行净化处理,陈晓奇估计那就算将这些东西全部排进黄河也不一定好使。

而还有一种要命的东西就是化学烟雾,工厂中排出的氮氧化物和碳化氢,经太阳光紫外线照射而生成的一种毒性很大而且不同于一般煤烟废气的浅蓝色烟雾。光化学烟雾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使人眼睛红肿,喉咙疼痛,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视力衰退,头晕目眩,手足抽搐。这时代也是以燃烧为主,但是因为没有前期净化处理,燃烧之后产生大量其他有毒物质。如果这些东西不处理干净,碰上某些天气条件,整个济南城的人都别想过安生日子了,所以这些他也得想办法搞掉。

石化厂产生的污染就更多了,那已经是难以计数,在后世的21世纪,整个鲁中地界因为一个国家级特大型的石化企业在,那里的空气都是没法呼吸的,地下水也不敢喝了,陈晓奇曾不止一次的听人开玩笑说,走到那里都要带防毒面具。那附近的人,肺部生病的几率比其他地方高了不止十倍。这还是经过十多年的净化工程后才有这样的结果。现在他已经把石化工程提前搞了出来,不可避免的石化规模要扩大,这污染问题也就跟着来了。石化废气还能制造氯碱和化肥,所以在石化厂中也有连接的管道。

除此之外,像炼钢厂产生的钢渣和煤渣可以用来制造钢渣砖、煤渣砖,发电厂的粉煤灰可用来制造水泥和灰砖,等等不一。总而言之,在陈晓奇的整套理念当中,格外突出了各种工业衍生废气废水的净化回收和在利用,总而言之是最大限度的将排放到空气和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降低到最少的程度。

其实按照这个年代的技术水准,陈晓奇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因为各种化学药剂和高分子聚合物都还只在研究之中,各种空气净化、回收设备和水净化设备都是一片空白,他这么设计出来不要说外行人看不懂,专业人士也未必看得懂,环境污染问题实际上到了20世纪六十年代之后才在全球范围内真正重视起来,现在?资本家大财团光忙着挣钱去了,环境污染管他们鸟事!

看完了您就收藏了吧?明天周末爆发,四更奉上!大伙多捧场啊!

继续推荐《超时空湮灭》新鲜的书。

第二卷 混世匪商 第十二章 环保工业(续)

ps:分章问题,这第一更字数少了点,大家先看着,下一更下午三点!

但是不同于那些资本家和大工业厂主,德国来的设计团队和陈晓奇系统内部的那些人员对老板这种不谋一时而谋万世、尽可能的将工业生产危害降到最低点来造福子孙后代的做法感到无比的钦佩和敬仰,即使这个貌似悲天悯人的家伙实际上正是这世界上越来越严重的化学污染的始作俑者之一,甚至是将这一切提前了好多年的家伙,他的某些发明创造除了提高生产力加快工业文明发展之外,将会大大加强下一场世界大战的烈度和残酷程度。

即使是这样,前所未有的能以他这种身份和高度提出这种要求和想法的人,就值得大家去尊敬。并且,通过这种前所未有的设计理念,将大大的减少环境污染、大大提高工业衍生物的价值,从整体上不仅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降低能源、资源消耗等综合生产成本,还能大大提高单位生产附加值,几方面加起来,那其中蕴含的利益可就大了去了。

除此之外,经过这么一个工业联合体的设计经历,利盟公司在工业园区和工厂的设计能力方面将会大大提高,甚至可能成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特别从这里取经之后总结出来的那些先进理念,将是开创性的,称得上是无价之宝。

有了这么多陈晓奇提出来的硬性指标,整个本来就复杂无比的工业区设计图更是没法看了,到最后陈晓奇和那些同事们甚至觉得,他们搞出来的这份图纸能不能实现还是个问题了,而如果那些净化设备不能到位的话,他们工厂还能不能开工,这都是一个问题。

事情都是自己搞出来的,所以陈晓奇没办法就得亲自挂帅上阵干活。净化设备不用说了,知道原理就行,怎么去实现,纯机械的可以从头开始设计,功率和效率问题可以经过反复的计算推演甚至在现有的合作伙伴们的工厂里去做试验,反正这东西研究明白了,那些家伙们也得利不是吗?不过对那些财团们,陈晓奇现在提什么环保问题那是扯淡,能让他们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盈利率那是真的,能够将原材料中的每一分价值榨取出来是资本家们最乐意干的事情。  当然,陈晓奇也绝对不会告诉他们,其实绝大多数的环保净化设备产生的效益都很低,投入产出比很不划算,这还是在后世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大幅度升值之后的情况下,现在嘛,最不值钱的就是这两样了,这个事实要是让他们知道了,陈晓奇不用猜都知道,人家能帮他忙才怪!

从规划整个工业园区,提出建设目标和具体细则要求,到设计人员实地勘察画出初步设计图纸,这个过程长达一年,在这段时间里,陈晓奇除了将自己在当年实习的时候见到的石化厂中的联合生产设备外观和了解到的边边角角的资料告诉各小组和研究员外,顺便也把老爹钢厂的那些煤、钢、废气、废水、废渣等等的处理和利用所了解到的星星点点给交代出来,反正都是这些年看过听过的,内情什么样他是不管的。有一次当他将噪声处理设备画出来的时候,一帮子设计师们都直接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噪声?谁管过那个啊!

他除了画点甚至可能误导人的外形图之外,剩下的原理由专业人士去研究去填补,倒是有一项是他的专长---高分子聚合物。在污水净化中,除了沉降、过滤之外,高分子聚合物的吸附是很重要的一点,当然还有化学反应,这年头还有人比他更了解这些东西吗?

一年的时间,环保净化项目组拿出来的东西几乎都不能令人满意,其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在实际验证中,无一例外的都是初步达到净化的目的,但是产生的效益和投入严重不符合资本家们的要求。陈晓奇对此的回复是:技术需要革新进步才行,什么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这种话不知道能骗他们多久,反正陈晓奇到回来之前是没露馅的,等他这次撤退的时候,整个项目组一个不拉的全拖到中国来了。

还有许许多多事情就不一一交代了,总而言之因为他的这跟时代格格不入的要求,让整个工业园区的进度大大拖后。这个是他始料未及的,但是在这一点上,陈晓奇是令人惊讶的固执,他绝对不允许任何人对这项决议提出质疑,只要照着做就是了,反正不管怎么样,他都要将这些东西搞出来!

搞出来初步的雏形还是可以的,但是想要达到他心目中的那种境界,这还不知道要多少年和多少人的努力才行,后世在各大城市和各发达国家,你已经找不到那些冒着滚滚浓烟的大烟囱了,不管是钢厂还是发电厂还是石化厂,烟囱上面一定是白的,而且水循环利用也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这就是技术进步的成果。而环保技术离不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化学真正发展原本是要在五十年代之后石油化工产业大发展影响下的。而环保工程则从六十年代开始全力展开,到八十年代欧洲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九十年代在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实现目标,中国最晚,九十年代后才开始,但也只用十年就取得成绩。陈晓奇乐观估计,如果能够让他持续不断的推动这个项目研究20年,或许不用到那个时候,或许在20年后人们就不用受那份罪了。)

但是,战争的阴影始终悬在人们的脑袋上挥之不去,陈晓奇知道这一战在德国被巨额勒索的时候就已经种下了不可豁免的因,而下一次经济危机的到来将在这上面压上一根致命的稻草,无论如何是逃不掉的。最后要命的是,从十年前到战争爆发,中国都是一锅粥的乱糟糟场面,哪里还有一块安静的乐土让人安心的搞研究呢?

抱着心中那一丝丝的坚持不放,陈晓奇坚决不放弃这个看似荒唐的梦想。

按照公司内部费了一年多时间数百号人分组分项目编造出来的施工手册,在新组成的项目管理小组的统合协调之下,这个平地上建立起一大堆重工业的在这年代看似很不靠谱的事情就这么硬生生的开始上马。

第一阶段,在已经买下来的地皮上规划各大工厂的地基和外沿,这个有德国设计师们的通力合作下,在巨大的设计图纸上画出来边沿和每一个工厂内部各部分的基地边线,然后照着这个在实地用石灰粉洒出白线来,再用木桩子将各个直线边角定住,这项工作前前后后就用了将近三千根木桩。

然后就是按照先后顺序开始建设各个厂子的土建工程。但是这个活儿可不是相干就能干起来的,这里可不是美国也不是欧洲,找挖沟砸石头的民工容易,找会用机械干这种活的熟练工人,没有!

是真的没有!在中国,你可以找到各种门类齐全的工匠,不管是铁匠、石匠、泥瓦匠、窑匠、木匠、扎彩匠,但是就是缺少技术工人和建筑工人。建工厂可不是房子那么简单,光有专业的设计师和指导者是没有用的,干活的人没有一丁点的知识水平,你让他们当建筑队搞出来的工厂不垮台才怪。更何况,现在的工厂那种复杂程度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光挖沟这活都会让一般人脑袋发晕---工业园区的地下管道比迷宫还迷宫。

所以在一切的土建工程开始以前,“美华集团”开始向社会公开招聘个人从业人员。

继续求收藏。。。。。and推荐新书《超时空湮灭》。

第二卷 混世匪商 第十三章 美华招工

ps:总是主角等人在折腾,大家看的审美疲劳了吧?呵呵,接下来是一段小插曲,大家全当缓解一下拉!这是第二更!

1924年刚过了春节没多久,在山东各地的城市内几乎同时贴出来无数的招工告示,告示上称将在济南建设一个巨大的工厂群,下面列举了数十项闻所未闻的新鲜名称,招聘各年龄在十六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健康男女青年去工作,公司将按照各人的不同条件分门别类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经考试合格后,将根据个人志愿和特长安排到不同的工厂或者公司工作。。***

彩石镇黄南村的村民赵大宝挎着柳条编的篮子去镇上的六姑加出门(即逢年过节的到亲戚家串门,要带礼品,亲戚也回礼),因为他这次带了两封济南出的“泉城”牌钙奶饼干,这让原本有些势利眼的六姑家觉得这次的他很不一样,所以前所未有的在中午头的时候,留下他一起吃了个便饭,还让他喝了一盅散酒,炒的菜那也不简单,有肉!

这顿饭吃的赵大宝打心眼里美滋滋的,这可比他过年的时候头一回能吃上白面的白菜猪肉水饺还喜庆,过年能吃上那些个好东西,那是自己辛苦一年挣出来的,可是在抠门加势利眼的六姑家里喝上酒吃上肉,那是老爹才有的级别,这次他能享受到,那说明是得到肯定了!对于一个刚满十九岁的年轻人来说,这事情很重要!

所以尽管六姑家给回得礼就是一包散装的杂面糕和几块饴糖,价值远远不如他的那两封饼干,但是这面子上得到了满足,那心里也是相当的畅快,美!

哼哼着小曲,从六姑家出来后他就挎着篮子顺着胡同往镇里走。他六姑家在镇里的西南角,要穿过镇里往东北走才是他们村的方向。

可是一出胡同口,就见大街上三三两两不知道有多少的大姑娘小伙子吆吆喝喝的相互招呼着,连跑带窜的往街里跑,说的什么东西一时之间他是听不清楚,不过有一个词他是很熟悉很熟悉的---“小财神”。

赵大宝所在的黄南村的地,几乎都被那个传说中能够点石成金无所不能的“小财神”给买去了,现在整个村子的人都是他的佃户,赵大宝光知道这个神通广大的人姓陈,名讳那可不是他这种下层的人能知晓的,原本黄大财主是他们村绝大多数人的东家,结果在去年秋天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愿意这黄大财主就惹上土匪了,一夜之间把黄大财主家的鸡鸭鹅狗杀了个干干净净,然后黄大财主一家人第二天就急急忙忙卷铺盖卷滚蛋了,去了哪里谁也不知道。

黄大财主为人那是有名的坏,周围几个村子凡是做他家佃户的没有一个能吃饱饭的,一年到头不管怎么辛苦忙活,最后都剩不下几个,能吃上顿白面的那都是好的,万一碰上年景不好的,交不上租子就只能卖儿卖女的去还,那个老东西一点人肠子都没有,冻死了他也不管,饿死了他也不管。

这下可好,不知道哪里来的好汉把他给赶走了,然后过了没多久就有人从县里下来,跟保长一起当面拿出地契来告诉佃户们,他们成了“小财神”的人了。对了,叫什么公司。反正大东家是“小财神”。

“小财神”当家那是不一样啊!比那个姓黄的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人家上来不是先给要求一年收多少租子,反是先把能种地脑子活的后生们召集起来,从县里来的先生一个一个的教他们认字,老天爷!打从不知道多少辈儿祖宗开始,老农民想要认个字不知道要费多大的周章,那是想都不敢想的大好事啊!

人家不但教着识字,还不要钱!这还不算完,反是种他们地的佃户,每一家还必须得出一个人来学,不来都不行!学认字的同时,还要跟着人家另一个先生去地里,人家教着你怎么用新式的肥料种地。

这也是个新鲜物啊!打从祖祖辈辈起,除了从家里攒一点人粪,从烂泥塘掏一点臭泥当肥料外,谁见过这种发着怪刺挠人的怪味的肥料?这东西放下去庄稼还能长吗?

可是,人家那年轻的先生说了,以后要想种人家的地,这一是家里必须得有人学认字,不管大人小孩,十来岁的半大小子和大姑娘优先,实在没有壮劳力妇女也行,妇女不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