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悍明 >

第47章

悍明-第47章

小说: 悍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靠边站,到进入历史的中心,其实也可以靠天上掉馅饼。

不过摆在史可法面前的可是一个天大的烂摊子,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北京沦陷,最需要的就是选出一个合适的君主,继承大位。

选择谁继承皇位,实在是煞费苦心,其实这个问题本不复杂,按照血统选择皇帝,福王朱由菘是万历的孙子,崇祯的堂兄,血缘最近,理应登基。

可是这里面有一个仇口,当初万历偏爱老福王,可是东林党的诸公支持皇长子朱常洛,围绕着帝位,展开了著名的梃击、红丸、移宫三大案,最终东林党占了上风,福王也不得不黯然离京。

可是风水轮流转,现在小福王朱由菘成了皇位的大热门人选,东林党诸公一个个都非常不爽,生怕这位小福王替父报仇,反攻倒算。

因此他们坚决打出了立贤的旗号,要拥立潞王。实际上不过是说辞而已,都是老朱家的子孙,藩王除了个别的极品之外,都是一个德行,潞王胡作非为有过之而无不及。

史可法作为东林党干将左光斗的弟子,久经考验的党员,按理说他也该毫不犹豫的支持东林党的主张,可是史可法也不傻,知道拥立潞王,于理不合,肯定会出**烦,搞不好会发生内战,因此举棋不定,备受煎熬。

这天史可法正在苦思冥想的时候,突然手下人前来报告,说大学士魏炤乘前来拜会。史可法一听,急忙起身迎接,这个魏炤乘正是从北京跑出来的官员之一,是他亲口证实了北京被攻破,崇祯煤山上吊的消息。

史可法客客气气的将魏炤乘请进了书房,两个人对坐献茶之后,就史可法就发现魏炤乘坐立不安,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魏学士,有什么话就直说吧,我洗耳恭听。”

魏炤乘看了看左右,故意压低了声音说道:“我得到了一点风声,似乎太子殿下尚在人间,被人给救出了京城。”

“什么?”史可法顿时豁然站起,急忙问道:“魏学士,事关江山社稷,你可要有把握啊!”

魏炤乘叹了口气:“我哪里不知实情重要啊,其实在闯贼杀入京城的时候,就有人说先帝将太子托付给了朱纯臣,还留下了遗诏玉玺。随后又有人在京城之中散布文告,扰得京城大乱,我也是趁乱逃出来的。事后想想,或许就是有人为了掩护太子出京,才做的安排。”

史可法一听,顿时眉头紧皱,忍不住埋怨道:“既然有这种事情,魏学士你怎么不早说啊?”

“不是我不想说,实在是捕风捉影,不敢随便开口啊。”

“那现在怎么敢说了?”

魏炤乘苦笑道:“在两天前有个家人从京城难逃,带来了消息,说是曾经听说太子出城之后,到了吴三桂的军中,据说有个姓顾的爵爷,保护着太子。”

姓顾的?

史可法脑筋转了几圈,也没有想出哪有这个人物,不过既然太子还在,尤其是有先帝的遗诏玉玺,那就是名副其实的皇帝人选,其他的藩王根本不用考虑。

“魏学士,按照你的说法,太子应该在吴三桂的军中,我们该立刻派人迎接太子!”

魏炤乘面露难色,忍不住说道:“事情恐怖不那么简单,根据我的家人说,似乎吴三桂投降了满清,他还带过来一份文告,例数晋商勾结满清,出卖大明的种种行径。”

说着魏炤乘从怀中掏出了几张纸,送到了史可法的手里。

史可法看了几眼,顿时眉头都立了起来,拳头狠狠的砸在了桌子上:“诚如是,晋商皆可杀!”

“史大人,你看看下面的落款。”

史可法这才清醒过来,只见最后一行小字,写的是:大明忠勇伯安**指挥使顾。

“这,大明哪来的忠勇伯,这个安**又是什么东西?”

“史大人,这位忠勇伯说不定就是救了太子出京的人,只是按道理他们应该和吴三桂在一起,和满清也是盟友,要共同对付流贼。又怎么会和晋商对上了,实在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啊!”

史可法眉头紧皱,在地上转了一圈,最后一跺脚,狠狠心肠说道:“魏学士,此事关系重大,你千万不要和任何人提起,我马上想办法查证。”

魏炤乘也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哪敢多说,急忙告辞离开,史可法想了想之后,当即派人约请手握兵权的凤阳总督马士英,两个人在浦口密会。

马士英也当即前来,他和史可法也是老熟人了,两个人见面寒暄了几句,就直入正题。

马士英先笑道:“宪之兄,你前番密书,提议拥立桂王,我认为万万不可。桂王远在广西,路途遥远,而如今时局动荡,瞬息万变,等不起啊!况且桂王按辈分是先帝的叔叔,如果他登基即位,置先帝于何地,置福王也何地,有违伦常,实不可行。”

史可法也是心里头发苦,东林党提议拥立潞王,可是其他人赞成福王,史可法弄得左右为难,只好提出了一个拥立桂王的主意,可是经过马士英驳斥,又没有话可以反驳。

史可法苦笑着摇了摇头,所幸还有别的方案,不用在这几个藩王之中打转转了。

“瑶草兄,你看看这个吧。”

说着史可法把魏炤乘给他的文告送到了马士英的面前,又把魏炤乘和他说的话,同马士英说了一遍,马士英急忙接过来仔细看了又看。

论起心思机巧,马士英甩史可法十万八千里,他一看到落款,顿时就喜出望外。

“宪之兄,如果我猜的不错,这个忠勇伯应该是太子新封的,而且既然号称安**,就代表他们有不少的人马,倘若是北方尚有一支忠勇之师,保护着太子,实在是大明之福,苍生之福啊!”

史可法也笑道:“如果真如瑶草兄所说,的确如此,只是如何能联络上安**,又如何能够得到太子消息,实在是有些为难啊。”

正在两人说话之间,突然马士英的师爷急匆匆的跑了过来,跌跌撞撞,差点摔在了地上。

不过他也不管不顾了,急匆匆的将一份书信送到了马士英的面前。

“大人,大喜啊,太子有消息了!”

马士英急忙劈手抢过了书信,这封书信正是顾振华写给马士英的。

安**南下,必然要卷入南明的纷争之中,对于东林党顾振华是厌恶到了极点,一帮只会骂人,不会干事的家伙,有他们在,好事也能变坏了。

相对而言,虽然马士英在历史上留下了奸贼的恶名,但是纵观马士英的所作所为,根本和奸贼不挨边。在拥立福王的问题上,马士英根本没有错误,而是东林党私心作祟。后来南京被打破,马士英又英勇就义,比起东林诸公要强太多了。

正因为如此,顾振华选择和马士英合作,共同分享拥立之功。

在书信里头,简略的介绍了一下事情经过,然后写到安**正在南下,太子和遗诏都在军中,请马士英安排人手接应!

随着书信,顾振华还附上了一枚太子的玉佩,作为证物。

马士英看过之后,立刻跪在了地上,提泪横流。

“天佑大明,天佑大明啊!”

马士英连磕了三个头,然后豁然站起,冲着史可法一拱手:“宪之兄,太子安然,我们就不用为了拥立的事情发愁了,我要立刻恭迎太子!”

“瑶草兄,是不是有些仓促了,太子身份用不用核实一下,而且既然要迎接太子,就应该摆出全套仪仗,派遣重臣。”

“不必了。”马士英摇了摇头:“书信写的明白,满清大军还在尾追,安**人困马乏,急需援助,我立刻带着大军过去,就算有假,有五万大军保护,也没有什么问题。”

说着马士英冲着史可法一拱手:“告辞了。”

运河之下,船队南下,顾振华稳坐在船头上,梅珺若这个小妮子陪在了一旁,虽说是名门闺秀,礼数颇多,可是梅珺若天生有股子叛逆的劲头,加上顾振华的怂恿,两个人越发的旁若无人了。

顾振华的大手轻轻的按在了玉手上面,笑着说道:“梅姑娘,你老家还有什么亲戚没有,要是有,也该见见面不是!”

“你又在打什么鬼心思?”

“我哪有什么心思,早晚都是一家人,亲近亲近吗!”

梅珺若顿时脸蛋通红,挥起粉拳,毫不犹豫的砸在了顾振华的肩头。夕阳之中,船只驶过,芦苇荡中,鸥鹭齐飞,乱腾腾的一片……

第八十五章纷至沓来

北国锁钥,南国门户。船队浩浩荡荡,眼前就是军事重镇徐州。

相比后世,由于黄河改道的问题,明末的黄河南下夺淮,经过徐州入海,给这座军事重镇又增添了一份价值。

一路上顾振华也是担心不已,生怕满清会不顾一切的追击他们,因此一路走来,顾振华是大肆宣扬满清入关的消息。

“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告示贴的到处都是,原本繁华的运河两岸,无数商民云集,听到了这个消息,全都四散奔逃。

没有了老百姓,满清也就抓不到民夫,顾振华还不放心,每走出一段,他都会凿沉船只,将河道堵死,尽量延迟军队南下的速度。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了半个月的航行,安**前锋有惊无险的到了徐州,进入了南直隶的境内,顾振华也松了一口气。

“振华,这段时间可以说是算无遗策,不过唯有一点,你还是忽略了啊。”李济伯笑着说道。

“李先生,我有什么疏漏,你怎么不早提出来?”

李济伯尴尬的咳嗽了一声:“老夫不也是没想到吗!”

“那赶快说说啊,看看能不能补救。”

李济伯道:“其实我们从山海关跑出来,就该马上派人南下,联络南京群臣,告诉他们太子消息,太子就可以顺利登基。我刚刚听说,福王已经出任监国了,下一步就是登基称帝,这时候把太子送过来,有些晚了啊。”

“哈哈哈,老李头,这就是你没想明白了,咱们这时候来正好,要是来早了,还麻烦了!”

李济伯一听也是大吃一惊,明明他们手里握着太子,十足的一张大牌,自然是皇位越稳当,好处越大,可是顾振华怎么偏偏不是这个心思呢?

看着一头雾水的李济伯,顾振华哈哈大笑,这条老狐狸也有糊涂的时候了,顾振华是十分的得意。

“李先生,我问你,就算咱们早点把消息传过来,凭着我们的势力,能不能抢到册立大功?”

“难!”李济伯毫不犹豫的说道:“别看我们有几千兵,还有不少财物,可是南京官员盘根错节,党派林立。我们贸然去了,光靠着一个没权没势的太子,想要升到高位,那是痴心妄想,即便是登基称帝也不成。”

“没错。”顾振华笑道:“挟天子令诸侯,那要有曹操那种势力才行,不然就是给自己惹祸,定策大功我们必须要和别人分享,不然根本没法把这块肥肉吃下去。”

李济伯虽然老于世故,精明透顶,但是毕竟还是一个师爷出身,对于高层的勾心斗角,看得不那么通透。现在被顾振华一说,老头儿顿时眼前一亮。

“有了争夺,才有价值,这时候我们才好待价而沽,说白了大明朝的天下不是老朱家的,而是那些文臣的,要摸准了他们的心思,他们把肉吃到肚子里!”

“很快就不是了。”李济伯笑着说道:“乱世群雄,四方割据,有兵才有一切,老夫也是到了现在才想明白,你不带着太子单骑南下,而是执意拉着部队钱粮,见识高明啊。忠臣再好,也比不过拥兵自重的权臣!”

正说话之间,忽然岳破虏三步两步的跑了过来。

“七哥,凤阳总督马士英求见。”

马士英可算是南明的头牌大人物,顾振华自然不敢怠慢,急忙带着手下人,一同应了出来。

离着老远,顾振华就见到一群兵将簇拥着一个身着暗红官袍的老者,五十出头,满面红光,三缕墨髯,风度翩翩,十分威风。

顾振华一看,这位多半就是马士英了,顾振华急忙抢先下马。就在顾振华下马的时候,马士英也急匆匆的下马,疾步到了顾振华的前面。

“您就是凤阳总督马大人吧,在下有礼了!”

顾振华正要拱手施礼,马士英急忙笑着搀住了顾振华。

“您可是忠勇伯顾爵爷吗,该是老夫给您施礼才是,独力救主,只手擎天,这份功劳,实在是世间未有,大明若有重兴之日,全赖忠勇伯之功啊!”

“马大人谬赞了,我这个忠勇伯不过是仓促之下,为了号令部下而封的,当不得真。”

“不,国难见忠臣,顾爵爷,凭着你的功劳,封侯,封公都不在话下,要不是碍于祖制,甚至应该封王啊!”

还挺大方!顾振华心里头也暗暗欣喜,看来和马士英合作还是对的。顾振华笑着拱了拱手:“顾某出身低微,骤然升到高位,诚惶诚恐,还请马大人能多多提点。”

“没说的,爵爷此等忠勇之士,天下罕有,老夫钦佩不已啊。”

说着马士英一回头,身后几员大将也走了过来,走在最前面的是黑大汉,十分的壮实魁梧,正是靖南伯黄得功,后面两个,其中一个獐头鼠目,带着阴翳的笑容,是原本李自成的部将高杰,另外一个丑陋无比,脸上还有一道刀疤,正是刘良佐。江北四镇来了三镇,这个阵容不可谓不强大。

顾振华挨个和他们见礼,这些人也极为客气,尤其是黄得功更是拉住了顾振华的手。

“黄某受先帝天恩,适逢国家剧变,却未能有尺寸之功,实在是惭愧啊!”

寒暄了几句,顾振华就引着他们去拜见朱慈烺,马士英也早就迫不及待了,说得这么热闹,最关键的还是太子要是真的,不然什么都是扯淡。

朱慈烺这个酱油王还真够倒霉的,从京城出来就颠沛流离,在山海关更是差点没了性命,一路跑到了南方,活生生瘦了十几斤,颧骨高高的,眼睛大大的,呆而无神。

这些天坐船还有些晕船,加上水土不服,上吐下泻,几乎都没了孩子模样。马士英特意从凤阳的太监之中挑出了两个,一同辨认朱慈烺。

虽然瘦的吓人,但是轮廓还在,太监一眼就认了出来,绝对是正牌的太子。

“顾爵爷,我替天下苍生谢谢你了!”

马士英见过太子,痛哭流涕,十足的演技派,到了顾振华面前,更是双膝跪倒。

顾振华也十分乖觉,越是这种时候,就越要谦卑,顾振华也单膝点地,搀住了马士英。

“马大人,您折煞顾某了!”

搀起了马士英,顾振华又说道:“马大人,先帝还把玉玺和遗诏给了我。”

“哪里,快给我看看!”马士英脱口而出,不过说出之后,也觉得有些急了,急忙说道:“顾爵爷,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南京都乱成了一锅粥。”

顾振华没多说什么,笑着让人把玉玺和遗诏拿了过来,马士英检查了一遍,全都是真的。马士英又连连向顾振华作揖,再三的拜谢,黄得功这三个军头也是如此,十分客气。

顾振华自然看透了他们的心思,笑着说道:“马大人,各位都辛苦了,迎接太子功劳匪浅,太子顺利即位,更要靠着几位大人鼎力相助啊!”

一句话,等于是把天大的功劳分给了四个人,马士英他们顿时眉开眼笑。

可是就在这时候,岳破虏又急匆匆的跑了进来。

“七哥,有位公公带着人前来求见。”

顾振华也只好带着人出来迎接,马士英等人也紧紧跟随,到了营门一看,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监在从人的保护之下,正在焦急的等着。

顾振华一出来,老太监就提泪横流:“太子爷在哪呢,在哪呢,老奴来晚了,让小主子受苦了!”

这位老太监正是南京镇守太监卢九德,他一见顾振华,就笑道:“好一位忠勇伯,好一个盖世奇男子,能在危难之中,救出太子,咱家实在是佩服!”

还没等顾振华客气几句,不远处尘土飞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