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迷失在一六二九 >

第105章

迷失在一六二九-第105章

小说: 迷失在一六二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完啦……全完啦……什么都完啦!”

靠庞雨最近的一个位子上坐着许敬许信安,这位许大官人以前一直是最讲究风度仪态的,但此时竟也一把鼻涕一把泪,瘫在座位上老泪纵横。庞雨实在忍不住,上前拍了拍他:

“我说老许,至于吗?明军是来找我们的麻烦,我们这些正宗短毛都没咋地,你们良民老百姓怕个什么?”

“你们短毛当然不知道,大军刀下,焉有良民!这朝廷大军一到,肯定是玉石俱焚,玉石俱焚啊!”

许敬一边哽咽着,一边说明了他们如此害怕的原因——三十年前,海南岛上曾经有过一次规模非常大的黎人大叛乱,当时也是从大陆上调来了军队平叛。效果是立竿见影——大军所到之处,地方上马上平静下来。不可能不平静,因为那些地方已经几乎没有人了。

明王朝以首级记军功,只要身处战区,根本不管你是良民百姓还是真正的叛军,随时随地都会遭遇屠杀——你的人头在军人们眼里就是白花花的银子,怎么肯轻易放过?就算有人追究,也无非事后报个“乱民”“附逆”之类罪名,随便遮掩一下就能过去。

尤其听说这次调来的大部分是彝壮蛮兵,那更是穷凶极恶。对这些蛮兵朝廷向来是“用而不养”的政策,平时不发军饷,战时则允许他们劫掠地方,用抢劫所得和人头换取的赏银冲抵军饷。故此这类军队所到之处,肯定是一片血腥,连求饶都没用——他们根本听不懂汉话。

听许敬哭诉了这么一通,这边几个人开始意识到:他们“完全透明化”的想法可能有点操之过急。不过现在说也说了,后悔也没用,尽快补救才是正道。

那边众人还在哭闹不休,但随即猛然听到“砰”的一声巨响,果然把所有人都吓住,大堂中总算再次安静下来——却是阿德拔出腰间手枪朝头顶上开了一枪,此刻他站在堂前,手中那只山寨版五四还在冒着缕缕青烟,阿德脸上却是一片狰狞:

“都他妈闭嘴!老子把你们召过来,告诉你们这些,不是为了听你们嚎丧的!”

“刚才我们已经把最真实的情况告知诸位,但还有两句话没来得及说。”

庞雨在旁边立即作补充:

“其一,我们要告诉大家:无论明王朝调集了多少军队,他们都没有能力在岛上登陆。就算登上来了,我们也会把他们打下去,所以诸位根本不用担心自己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你们是绝对安全的。”

“其二,我们不怕打仗,但我们并不想打仗。我们希望能和大明王朝谈判,寻求和平招抚——这就是我们的态度,相信这也是大家所期望的。”

下面传来一阵窃窃私语,这些本地人最怕就是兵连祸结,短毛肯接受招抚当然是最好不过。过了片刻,一个告老还乡的老进士大着胆子问道:

“既是如此,各位先生为何不肯接受总督大人的喻令?”

“你是说这上面的条件?”

庞雨随手拿起那份文告晃了晃,哈哈一笑:

“我们又不傻的——前脚交出船和火器,后脚肯定被砍头——王大人你说是不是?”

迄今为止,依然自认为是大明官吏的王璞看了那份告示一眼,脸上现出一丝苦笑:

“倘若诸位先生就此受降,只怕连下官之头颅亦难保也。”

于是台下又是一阵嘀嘀咕咕,台上几人看看这形势,虽说还不是最好,但总算有个可以商议的气氛了。于是庞雨又开口道:

“我们所期望的招抚,是在能够保证自身安全,以及保护海南岛上所有人利益不受影响前提之下的招抚——这也包括了你们在内,我们可是收过税的。既然收了大家的钱粮,肯定要让大伙儿的钱照赚,船照开。”

“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们可以接受大明王朝的统治,但这种统治必须要让咱们海南岛上的全体人民——包括我们短毛,包括在座的诸位,还有外面成千上万的普通百姓——安居乐业。如果明王朝做不到这一点,那我们就自己来做。”

“这不可能!就算你们干得不错,朝廷也决不会接受这种条件!”

王璞忍不住道,庞雨则淡然一笑:

“确实不太容易,所以才要把诸位都请来啊——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一起来想办法,让明王朝能接受这个条件。”

第一百八十三章 大忽悠

台下的窃窃私语之声在骤然增大了片刻之后,终于又渐渐平息,与会者们看向台上那几个短毛的眼光,也从先前的不敢置信,逐渐变成了若有所思。

这位庞军师的言辞可以说是极其狂妄,但自从这群短毛来到琼州,他们所做的狂妄事情还少么?——才三十来号人就敢占据州府;凑了百把人的杂牌武装就大模大样要求全境缴税纳粮;弄了个什么贸易公司,仅仅两个月功夫就合并了府城里所有大商号……狂妄不是问题,关键在于——他们总是能做成!

许敬等人在经历过最初的惊惶之后,情绪也终于渐渐平复下来,开始用较为期待的目光注视着台上诸人——这些短毛做事情向来极有章法,他们说有把握,那想必是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策略了。

果然,接下来阿德拿出一叠字纸,依次分发到各人手中让其传阅:

“这里有一些名单,以及相关的资料,都是我们所打听到的,在广州地区比较有名望,或者能在两广总督面前说得上话的人物。大家帮忙看看,这其中有没有能搭上关系的?亲朋故旧,生意往来,或者哪怕仅仅是知道点情况的,有助于补充完善这些资料的,都行。”

有了具体的目标,那些人果然镇定不少,众人开始互相交换着观看那些纸片。每一张纸上都记载着一个人的名字,以及关于此人身份地位的大致介绍。基本上都是些大商人,有名望的文士,抑或是大家族族长之类,这些都是庞雨等人用了好几个月时间从往来客商所带来的海量信息中筛选出来,涵盖了广东福建地区几乎所有的知名人士——在这个时代,他们就代表了舆论。

咨询的结果还是挺让人满意的,很快就陆续有人过来告知:某豪商和自家有贸易关系,或是某某家族与自己是同宗之类。中国人的关系网络就是这么奇特:虽然隔着那么宽一条海峡,竟也能找出许多联系来。其中又要以读书人之间的关系网最为宽泛——这年头文人都讲究个“四同”——同窗,同乡,同年,同门。有这四条框子一套,基本上明朝官僚之间多多少少都能找出点关系。

“幸好当初没有强征他们的田赋啊,否则现在可得不到这么多信息……”

望着阿德那边带来的十几个书记员都在奋笔疾书,庞雨禁不住发出感慨——当初他们在琼州府征税时,黄册上有将近三分之二的土地是属于士绅家田,按明帝国法律免征税收的。当时就有人主张不必理睬这条,应该一并收税,不过后来终究没能施行——当时他们在琼州府的力量还不是太强,不想引起太多人反对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就是因为这些士绅之家和明朝官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考虑到未来招安事宜,可能会有用得上他们的地方。

到了现在,当初的计算果然见效——这些大家族里也派人来参加了此次会议。虽然他们未必喜欢短毛的统治,但他们更不想让朝廷的平叛大军上岛——毕竟短毛没怎么打搅他们的生活,而朝廷前来平叛的将军们和那些彝壮蛮兵是绝对不会放过这些大户肥羊的。

到此时就有好几位告老还乡的进士,举人之类主动站了出来,还拿来几份名单,表示可以和这上面的门生故旧联系看看。虽然未必有用,但好歹也算是条路子。

除此之外,他们还把自己所知道的,有关广东,福建等地官场和官员的情况向这边作了介绍。有些都是很隐秘的东西,例如某某官员喜欢什么,某某幕僚在上司面前讲话特别管用之类……这也大大丰富了阿德手中的人物资料册子,让他们可以从更多方面去了解对方。

——总之,虽然在开头时不太顺利,但最终这场情况通报会还是按照老李教授他们所预想的路线顺利召开了。虽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找到大陆上的关系。但是通过这种联合行动,穿越众们成功把自己和海南岛上的富商和士绅阶层给捆绑在了一起。

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把岛上各个阶层都联合起来,共同面对来自岛外的压力,这才是李教授和庞雨阿德等人的计划核心。无论那些富商士绅的努力能否见到成效,只要他们能共同行动起来,那么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就达到了。

大明推官王璞一直没什么动作,虽然他也全程参加了这次会议,但始终沉默不语,可也并不离去,就在那儿坐着。

直到别人都走光了,王璞才慢吞吞站起来,走到这边几人面前:

“李老先生,庞军师,下官在对面倒也有几位同年至交,其中更有一人正是在那两广总督幕中参赞。只是我纵然写信过去,怕也没太大用处——在他们眼中,下官已是投贼戴罪之身,无论说什么,他们都不会相信的。”

这边李教授和阿德等人互相看了一眼,几个人都笑了。阿德还给他端来一杯茶水。王璞有些诧异,不知道这些短毛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呵呵,介山先生,我们对于你的期望可不仅仅是写两封私信而已。”

老教授示意王璞坐下,顺手拿起桌上一张名单:

“陈耀,字元朗,两广总督府的钱粮师爷。他是万历四十六年的举人,但此后一直没能考上进士——介山先生所说的同年至交,就是指这位吧?”

王璞吃了一惊,想不到短毛早就查清楚了……抹一抹额上冷汗,点头道:

“正是,陈元朗当初赶考时与下官住的同一间客栈,又是一榜中的举人,是为挚友。下官能谋得这琼州推官之位,还有元郎从中斡旋之力。吾若有所求,他必会设法照应。只是我担心……此间情状,非片言只语可解。元朗也非经管此事之人,若贸然给他送去书信,只怕反会连累他被人污为通匪……”

“啊,这个陈耀我们也在注意了。他是总督府中少数主张招抚的几个人之一,而且正是他提出来‘以髡制夷’的想法……当然,我们也不主张现在就跟他打交道。介山先生你的顾虑很有道理,我们这时候跟他联系,肯定会连累他倒霉的。”

庞雨也凑了过来,与阿德一左一右坐在王介山旁边,笑眯眯开始忽悠他:

“但我们仍然希望你能写一份文书发过去,只不过不是私信而是公文,直接发给王尊德的。”

“啊?”

王璞吓了一跳,被刚刚喝到嘴里的一口茶水呛到,连连咳嗽不已。

“这……咳咳……这怎么可以!”

“怎么不可以?”

阿德拍了拍王璞身上那件七品官袍——因为穿的时间太久,已经有点脏有点破了。

“哪,老王,你到现在一直穿的大明官服,我们从来没有要求过你背叛大明朝,是不是?”

“……是。”

“我们也从来没有自己竖旗子立杆子,说琼州府不归大明王朝管辖,是不是?”

“呃……是!”

“海峡对面更是从来没有发过公文来,说把你们这批人革职,说琼州府不再是大明领地,是不是?”

“这是自然……可是……”

但阿德根本不给他分辨的机会,重重在他肩膀上一拍,哈哈笑道:

“这不就结了——你是北京户部正规任命的琼州地方官,王尊德是你的顶头上司,现在你官帽子又没摘掉,下级给上司写报告不是天经地义么?有什么不可以的。”

王璞张口结舌半天,随即苦笑不已,但又微微摇头:

“是吏部……诸位先生,你们的想法和做法都很古怪,一片好意下官心领了。只是,朝廷大事,不能这么儿戏的。你们说得再怎么天花乱坠,也要对面朝廷肯认才行啊!”

“认不认是他们的事情……说老实话,明王朝的很多决策,在我们眼中还真是相当的儿戏……废话就不多说了,王大人,现在你也知道了:目前海峡对岸的形势对我们不太有利,两广总督府那边依然是持剿灭意见的人居多。”

面对庞雨的“实话实说”,王璞脸上显出几分无奈:

“就是换了我在对面,肯定也会支持剿灭之策的……大明惯例如此,想要扭转,可大不易啊。”

“是很不容易,但如果双方完全不交流,那就更没有扭转的希望了。我们要寻找一切可以与对方取得联系的渠道——官方的,民间的,都要有。明王朝派来使者算是一种交流方式;我们发动民间商户去和他们广泛开展贸易是另一种;而公文往来,则是第三种。至于你的身份……他们承不承认其实无所谓,我们只要有个理由能与海峡对面保持联系就够了。”

庞雨一番话让王璞陷入沉思,过了许久,他才缓缓抬头:

“好吧,想要我写什么?”

“随便,只要有助于改善他们对这边印象的,都可以写。当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写完发出之前,最好能给我们看一下。”

听起来很大方,但无论王璞,还是这边几个人心里都明白——哪些东西能写,哪些则不能,这中间可是大有讲究的。

不过王介山还是答应下来,因为他已经想通了——自己的前途和这些人是息息相关的。如果自己还想重归大明王朝的官僚体制,那么帮助这些短毛完成招安就是唯一出路。在这一点上,他和短毛的目标完全一致。

第一百八十四章 特殊战线

大约十天之后,北纬率领侦察兵大队来到了琼州府。与他一起前来的还有另外几位不速之客。其中有一个人是大家都没想到的——张陵张汝恒,大明帝国的正五品千户官。

自从在上次大战中被俘之后,张陵一直在协助管理临高那边的战俘营。不过在大半年之后,那个战俘营里面的俘虏差不多都被“消化”掉了——短毛的思想工作相当厉害,“转化”能力极强,大部分战俘——无论他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劳动改造后,都转变成了短毛的忠实支持者,然后就被作为正式员工分配到各个生产部门,甚至是直接吸收进了军队。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包括张陵在内,还剩下大约四五十个俘虏始终不愿“从贼”,依然要求保留他们大明将士的身份。这倒不是说他们对明王朝的忠诚度特别高,事实上这些人对于短毛军的体制和装备都相当羡慕,只是他们有顾虑——和张陵一样,他们大都还有一大家子在明王朝治下,大明又是动不动喜欢来个株连九族的,他们实在不敢拿全家人的性命冒险。

好在短毛对于用人方面一向是极其灵活的——你不肯背叛大明?没关系,照样能派上用处。琼州府那边穿着大明官服却帮短毛干活儿的人多呢,连正宗东林党都有,容纳一个武官自然更不在话下。

前段时间补发工资的时候,张陵也拿到了属于他的一份。在计算薪水的时候大家才发现:张陵的正式差事应该是琼州府的千户军官。尽管他从来没有真正上任过——刚刚上岛时就被派来参与剿匪,然后被俘虏,一直帮助短毛管理战俘营,还干得不亦乐乎……要不是这边编纂工资表,在制作档案时跑去询问他的品级,连张汝恒自己都没想起来。

战俘营这个单位在不久前撤销了,张陵又不肯正式加入短毛军,于是在商议之后,根据他本人的意愿,还是安排他来琼州府上任。顺便把那四十多个死硬派一并调来,也不管原来是什么编制,统统安排到了他的手下。重新换上鸳鸯袄,挎上绣春刀,派到白沙码头那边去驻扎。人家外地客商跑来一看——哟,这里还是有大明的正规军在镇守么!也算是表示他们短毛希望招安的又一份诚意吧。

北纬对于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