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263章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263章

小说: 回到明末当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璞居中侧影,可以保证两方都不会陷入困境。

而杨潮也打算亲自前往河南一趟。

军令同时传达下去,等杨潮赶到北方,各军绝对准备好了,否则就是军官懈怠,军纪不严,杨潮就该手提大棒收拾这群人了。

“至于南方?凤府,跟满清的谈判也该做个了断了。这样,把索尼送到广东去,就说我没有权力谈判,一切最后还是要由皇上定夺。但是把苏克萨哈放回去,在做点小动作,你相信你听的明白。”

满清来来回回大半年,最后终于还是派出了重量级的代表,正黄旗的重臣索尼和镶白旗的苏克萨哈,这两人一个是皇太极一系的忠臣,一系则是多尔衮的心腹,应该说八旗还是有诚意的。

只是杨潮一直就没有打算跟他们谈判,就算有谈判的意思,这两人提出的条件,那也太过离谱了,就算换成小皇帝,也绝对不会接受的。

至于为什么把索尼送到广东,却把苏克萨哈放回去,还是因为这两人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势力,也许他们能同时参与谈判,也是代表双方的意见,也许只是多尔衮没人可用,所以派索尼这种老奸巨猾的人物,同时又不放心,派苏克萨哈来监视。

反正只要他们代表两种不同势力就好,放一个回去,将另一个送到广东交给皇帝,让两人分开,然后制造一点不和谐的谣言出去,又得让八旗内部闹腾一番。(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八节谁勾结杨潮

杨潮启程后,黄凤府跟一干智囊团很快就商定好了阴谋。

他们料定把索尼交给广东朝廷,大概有两种可能,第一是朝廷直接把索尼杀了,第二是朝廷把索尼放了。

无论哪一种,这两人肯定一方不知道另一方的情况,他们打算护送苏克萨哈一直到山东,然后将他送还给南四旗的同时,让南四旗转交给多尔衮一封信,信上的内容暧昧一点,就装作跟多尔衮达成协议的口气,赞同划分疆界就以南四旗的圈地为界。

显然这是挑拨离间,多尔衮肯定能看出来,济尔哈朗也能看出来,但是不妨碍他们会把这件事当成火力,必要时候拿出来打官司。

如果广东小朝廷把索尼杀了那更好了,把正黄旗的代表杀了,派兵护送两白旗的代表,这又足够让八旗内部起疑心了。

所谓离间,正因为有间,才能够离。

八旗中两黄两蓝的南四旗,和两白旗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相当深刻的程度,到现在还没有打起来,就已经算他们顾全大局了,要不是一直有杨潮的压力,恐怕早就动手了。

其实不出杨潮所料,以苏克萨哈平安回北京为导火索,八旗内部又开始争吵起来。

济尔哈朗代表南四旗上书皇帝,表示怀疑苏克萨哈勾结杨潮,不然为什么索尼被送到广东去了,苏克萨哈却被人礼送回来。

而且他们手里握有铁证,那就是杨潮写给多尔衮的信,杨潮在信中表示。愿意接受多尔衮的提议。以真定府到河间府为界。基本恢复北宋时期的态势,允许满清割据北方,跟大明约为兄弟。

多尔衮看到这封信都气炸了,老子哪里跟杨潮约定什么分割南北,以河间为界了,老子提都没提过。

他同时对杨潮十分无语,这到底是个什么人物啊,能玩出夜袭扬州。水淹海州这种大手笔,却不是给你来一下造谣生事这种鸡鸣狗盗的伎俩,多尔衮跟济尔哈朗心里都很明白,这是杨潮在搬弄是非,可是却是济尔哈朗手里最好的牌,济尔哈朗就算不相信,也依然会打出来。

当济尔哈朗打出这张牌后,多尔衮就知道,他在南四旗中收买到的那些人心,甚至安插的那些桩子。基本上就失去作用了,这种事情他和济尔哈朗都不信。但是不妨那些八旗中层和年轻权贵相信,这些人年轻没经验是一方面,跟他们有切身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们根本不想冒险,万一此事是真的,那么他们就要损失自己的庄园和包衣了。

所以南四旗从上到下,一瞬间就站到了济尔哈朗一方,因为济尔哈朗是坚定的主战派,宣称一定会保护南四旗的圈地,同时多尔衮则被动的被打入了议和派一方。

不过此时多尔衮早就对南四旗不报希望了,他现在期待的是汉八旗成长起来,从辽东抬旗的汉人,以及通过外交手段,联姻外加赏赐,从蒙古也招募了十万丁口,多尔衮在这二十万新丁中,掺进去大量两白旗的亲信作为军官,如果这二十万人成长起来,毫无疑问,都是多尔衮的实力。

所以在之前,多尔衮只要稳住南四旗而已。

因此多尔衮一时只能采取守势,对苏克萨哈的指责,他表示索尼去广东拜见明朝皇帝,才是最可疑的,反倒是苏克萨哈被送回来,那是不想让他知道索尼跟明朝皇帝谈判的内容,至于杨潮那封信自然是子虚乌有的。

虽然越描越黑,明明是事实,越说反而越没人信,但是多尔衮依然不停的说,不停的解释,因为他只有这一个办法,而且也只是用来拖延而已。

对南四旗对他勾结杨潮的指责,多尔衮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但是正主杨潮,此时却好整以暇的跟一个重要人物谈判呢。

“豪格,你可想好了,放你回两黄旗,你能够保证你不会对我大明用兵?”

徐州,杨潮将带到了这里。

已经关押了一年多,怎么看豪格都是一个粗人,以前杨潮还以为这是装出来的,目的是躲避多尔衮的政治迫害,就像朱棣当年在建文帝削藩的时候装疯卖傻一样。

可是经过这一年多的观察和了解,这真的是一个粗人,精神上除了有中武士的荣誉感,其他精神世界十分空虚,可以用满汉文读书写字,但是对诗词歌赋完全没有欣赏能力,也不喜欢看兵书谋略,相对于孙子兵法,他更喜欢三国演义。

很难想象这是皇太极这种重量级政治人物的儿子,看来不光是汉人才有老子英雄儿混蛋的现象,皇太极也没有生出好儿子来。

难怪当年握有绝对的优势,有皇太极留下的三个兵强马壮的旗,还有济尔哈朗的支持,却在多尔衮色历任内的威胁下,放弃了皇位,之后让多尔衮一步一步通过控制皇帝打压到了现在这种结局。

“杨大都督,你放心好了,我豪格说话是算数的。我回去只为报仇。我大清不争你们汉人的天下了,等我收拾了多尔衮,就带兵回辽东去。”

经过一年半时间,豪格已经想清楚了,而且杨潮让精兵监视着他在江南各地也都看过,让他见识了下杨潮在江南的作为,对比江南的潜力,豪格心中已经不相信八旗能够打赢了,而且虽然他的两黄旗精锐损失惨重,可是多铎手里的两白旗精锐损失更重,两次全军覆没于扬州,两白旗跟两黄旗的实力对比,已经趋于平衡了,加上还有两蓝旗支持自己,豪格确信在实力上,他已经占据了优势。

杨潮笑道:“那好,那就预祝肃亲王旗开得胜了,我十万大军就在山东,随时可以北上肃亲王。”

豪格却摇头道:“杨大都督美意本王心领了,但是这是我两黄旗和两白旗之间的恩怨,本王不需要假手他人!”

杨潮道:“好。那本王就不送你了。借你三匹快马,在派十个精兵护送你去大名府!”

送走豪格之后,杨潮才下令。

“全军听令:发兵归德府!”(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九节逐鹿中原

“我军以兵法中原,不日即可克复河南!”

江南报整个版面,在杨潮出发不久,立刻就刊登了这个轰动性的消息。

顷刻间整个江南轰动,继而全天下都轰动了。

河南虽然从一开始,就是明军跟农民军拉锯的战场,如果说明季之后,最惨的是四川,那么第二惨的肯定是河南,四川被杀了十分之九,河南至少也有十分之八。

但是这个省份意义太重大了,而且作为南兵,北伐如果不打中原似乎总说不过去。

当年陆游、辛弃疾以及岳飞等人口中的北伐,都是指的是河南中原之地。

嘉兴侯家,聚集了一大帮子文士,有老有少,都是因为这个消息吸引而来的。

“各位前辈、各位仁兄,在下决意要去中原观兵!”

热切的讨论之后,顾炎武立刻激动的表示,他早就在报纸上评论,江南兵已经有能力收复北京了,数次批评杨潮用兵的保守,这次杨潮兵法河南,让他看到了天下再次一统的希望,心中顿时翻腾起来。

“顾兄稍待,在下愿往。”

“在下愿往。”

“在下愿往。”

很快一大帮子年轻士子纷纷表示,他们也愿意一同前往河南观兵。

广东,肇庆,小朝廷。

李如月手里拿着一垒报纸怒不可遏。

“这是臣收集的江南塘报,杨贼在江南搜刮无度,以半天下之江南。穷索银两千万两。粮一千万担。百姓困苦,民不聊生。”

“此贼不但豪取税赋,还滥发纸抄,江南百姓手中以无银可用,迫于无奈只能用纸抄。又以债券恶法,逼民借款,一年竟至三千万两。”

“微臣恳请陛下速速发兵,克复江南。晚一分,则民伤一分,晚一刻,则民窘一刻。”

“此贼不诛,天理难容啊!”

李如月说完一头抢在地上,痛哭不已。

他手里的报纸,都是杨潮发出来告知江南百姓,收了多少税,用了多少税,怎么用的。验钞认为公示税赋用途,属于政府向百姓旅行知情权。只要百姓知道他们缴纳的税赋是用到了该用的地方,用到了他们身上,对于纳税的抵触情绪就会降低。

同时也是在培养百姓的社会契约意识。让他们慢慢感受到,官府不是统治他们的机构,而是保护他们的组织,是跟他们有天然的契约关系的公益组织,不是加在他们头上的匪帮。

但是目前还无法达成效果,不但百姓还没有社会契约意识,就是官员都没有这个意识,这不奇怪,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一百年后才会出现呢,此时西方还处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交接时期,而卢梭可是启蒙运动发展到成熟时期才会诞生出来的人物。

不过杨潮认为,只要自己一直坚持这么做,三年五载后,天下总有聪慧的文人会从中悟出社会契约关系的,只有老百姓真正接受了社会契约关系,官府也认可这种关系,并且以此来组建政府,社会才真正进入了现代社会。

只是李如月这种货色显然是悟不到的,他甚至对上面公示的税银用途视而不见,就揪住杨潮收了太多赋税说事,老实说重税虽然不是什么好事,可是收不到税的政府就完全是一种不合格的政府,是一种管理失控的政府。

相对于两千万两的税银,对大明这样庞大的国家来说根本不算个事,就算对江南一地,也不是什么事,要知道这时代的英国人,收到的税收是两千两百万两银子,而英国只有区区五六百万人口,面积还不及苏州大,经济也远不如苏州发达,可人家经济不但没有崩溃,反而快速的发展着,直到变成了日不落帝国。

可见大明朝的税收潜力还远未发掘出来,杨潮预计,如果大明朝以西方的方式征税,大概能够收到两亿到三亿的税银,可是大明朝在绝大多数时候,税收都不足次数的十分之一。

“陛下,陛下啊!”

不等小皇帝答复李如月,突然一个太监踉踉跄跄的跑了进来,此人叫做庞天寿,从北京一直到广东,一开始只是小小的御马监太监,可是一直跟到广东后,地位自然也就高了起来,毕竟能一直跟着皇帝的,也就他一个了,其他太监不过是地方王府的太监,都没有他资历老,所以跑到广东之后,他终于熬到了司礼监秉笔太监的位置。

“庞爱卿,何事惊慌?”

小皇帝正为李如月为难了,他哪里有实力发兵江南,可是这个李如月随着一次次针对杨潮,现在名气大的不得了,一干清流都聚集在他身边,俨然是言官首领了,如果不好好应对,就会惹来一大堆言官的非议。

此时庞天寿来,他如释重负,虽然庞天寿的神情看起来不是什么好消息。

“可是天主堂不肯派援兵?”

庞天寿接受了澳门葡萄牙人的洗礼,成为了一个天主教徒,因此出了一个主意,就是向葡萄牙人口中的强大的天主教教皇借兵,这段时间庞天寿就在忙活这件事。

庞天寿喘着粗气走到皇帝身边:“陛下,江南新发来的塘报,忠义伯,北伐中原了。”

喘着气将话说完,朝堂顿时冷了下来,就连李如月都抬起了头,有些傻眼。

但是李如月立刻就反应过来,直接就跳了起来,直冲皇帝而去,把小皇帝吓了一跳。

“陛下,若再迟疑,大势已去啊!”

李如月状若疯虎,跑到阙前,大喊大叫:“杨贼欲效东晋之恒温、刘裕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西晋灭亡后,东晋偏安江南,跟后世的宋朝一样,东晋的士大夫也有一个北伐的情结,于是一次次就有权臣提出北伐,而一旦北伐成功,就会获得超强的威望,佼佼者就是刘裕,刘裕北伐中原,不但打下了洛阳,还打下了长安,以克复两京的巨大声望,回师东晋,撺掇了皇帝之位,史称南朝宋,开启了南北朝时代。

恒温是刘裕之前的一个大权臣,也是手握重兵,多次打败北方的游牧民族政权,只可惜他北伐没有成功,也没有来得及篡位就死了。

李如月将杨潮比作恒温、刘裕,确实让小皇帝十分的惊悚,脸色顿时煞白起来。

“陛下,发兵吧?”

其实小皇帝也深恨杨潮,不是杨潮有多么对不起他,仅凭杨潮能收几千万两银子的赋税,却一丁点都不上交给他,也足够他恨了。

“李爱卿,朕亦欲发兵,奈何兵从何来?”

朱慈焕叹息道,他手里只有一万来人的御林军,还都是凑份子的,哪里能打仗啊。

名义上归顺他的王得仁和金声桓这是比杨潮更军阀的军阀,一个占广东,一个占福建,两人在领地刮地三尺,那才是真的民不聊生,已经造成大量的百姓往江南逃跑了。

李如月一听皇帝终于松动,表露出肯发兵的意图,不由大喜。

“微臣有一仪,昌国公金声桓,广昌候忠心耿耿,只要陛下下旨令二人北伐,臣愿为督师,昌国公北上浙江,广昌候进兵江西,杨贼穷兵黩武发兵河南,江南必定空虚,臣担保可一鼓作气收复江南。”

李如月鼓动道。

小皇帝心里也不由激动起来,李如月分析的很到位啊,杨潮派兵去跟满清作战,岂不是一个大好机会。

但是小皇帝可不知道,李如月这种文人,是不会做事先调查的,一切全凭猜测,猜对了或许有用,但是对用兵作战这种军事行动,确实太不靠谱了。

“好,朕就准了李卿所奏。封李卿为文忠伯,督师闽广大军,即刻北伐!”

李如月大喜,又叩头在地,却拒绝道:“臣公忠体国,非图高官厚禄,但求报效朝廷,不敢有非分只想,臣请陛下收回文忠伯之赏!”

朱慈焕当即激动的站了起来,指着朝中大臣说道:“这,这才是重臣,我大明的忠臣。奈何天不佑我大明,如此忠臣却不得善用。”

其他大臣此时赶紧顺着皇帝的话说道:“吾皇生命,自有贤臣辅佐,臣为陛下贺!”

李如月第二题就出发,拿着皇帝的圣旨,以及在肇庆搜刮得到了金银一千两奔赴南雄,哪里是王得仁的军营。

归德府。

清军驻守归德府的兵力,一直保持在三万左右,这里仅比北直隶的清军少,因为这里也面对着杨潮的威胁,不得不派兵布防。

只是归德府的清军显然比不上北直隶,这里只有一千八旗骑兵,余下全都是本地绿营兵,但是也都是精锐,是从投降的数十万明军、土贼和大顺军余部中筛选出来的,领军的则都是八旗将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