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95章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95章

小说: 回到明末当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杨潮卡在千总位置上死活升不上去,王璞先后斩杀了三十多级,赵康后来代替王璞跑东部航线,也斩杀了十多级,杨潮这个千总麾下就有五十级的斩获,理应可以升迁,可是顶头的副将余承武却安如泰山一般压在他头上,余承武升不上去,杨潮也就升不上去。

熊明遇只给了杨潮一个加衔,加了一个游击的头衔,杨潮现在是加游击衔千总官。

游击俗称游击将军,加个游击衔,杨潮就有权自称将军了,可是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

余承武那个人跟贾世禄、崔嵬那样的老兵油子不一样,余承武出身是江浦卫所,世袭百户,当上水营副将是靠实打实的军功,跟张献忠部农民军曾经战斗多年,而且他也跟贾世禄、崔嵬作风不同,当上了副将后,他就老老实实的住营,从来不离开军营半步,兢兢业业的样子。

因此没有理由动他,除非上面能给他安排一个更高的职位,否则不太好罢免他。

当然贾世禄年纪也打了,五十多岁了,等他到了花甲,倒是可以给他定一个年迈不堪用允许他去职,所以熊明遇劝杨潮耐心等几年,在熊明遇看来,杨潮才十几岁,熬资历肯定能熬的过余承武,而且杨潮升迁太快也不是什么好事。

杨潮十几岁做到了千总,就已经让熊明遇很有压力了,如果让他做到副将,就不好解释了,无论杨潮的军功如何,到时候肯定有御史弹劾他的,熊明遇可不想惹麻烦。

熊明遇也给了杨潮机会,那就是将杨潮调出水营,调到凤阳马士英麾下任职,熊明遇保举杨潮得一副将职。

马士英此时正在跟张献忠激战,手下兵将缺额极大,因此有人去他哪里,求之不得。

但是杨潮想了想,拒绝了。

跟农民军作战,杨潮心里始终有一点疙瘩,跟农民军作战那应该是内战了,也知道这些农民军是活不下去的农民组成,而且是杀不光的,如果杨潮确认可以镇压下去,那狠狠心杀几个人,让大明朝可以缓一口气,但是杨潮清楚,根本杀不光,杀不绝,大明朝的制度不改,就根除不了造反的力量。

李自成和张献忠不是没有失败过,五年前李自成更是被打的只剩下十八个人躲进了深山中,可是躲了一阵子后,一出山仍旧很快拉起十几万人的部队。

因此杀这些农民军,杨潮也自能是染红自己的乌纱帽。

对国家存亡,对百姓安居,没什么好处。

而且这些农民军也不是杨潮心里最大的敌人,最大的敌人还在关外呢,反倒是这些农民军日后还成为了反抗清军的主力,大明王朝的文武官员争先恐后的投降的时候,这些人高举起反抗的大旗。

因此无论是保存日后反抗军的力量,还是不想沾染太多不必要的鲜血,杨潮都不想去杀农民军,除非万不得已,杨潮不想将屠刀加诸在同胞的头顶。

结果到了年底,杨潮依然只是个千总,却传来了清兵南下的消息。

不是历史改变了,清兵是来抢劫的,是带有游牧习气的一次劫掠。

十一月壬申,清兵大举入塞,分入墙之路界岭青山,癸酉破辽安三河,时分道大入,一趋通州,一自柳树涧趋天津。

甲戌,屯永平之台头。

乙亥,攻通州,京师戒严,勋臣分守九门,以太监王承恩提督城守。

戊寅,征诸镇入援。(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八节勤王

杨潮看到邸报,已经是十二月了。

同时看到的是,崇祯皇帝的勤王诏令。

这份诏令,征召主要是征召北方各镇勤王,南方由于太远,而且今年开始,张献忠再一次杀到江南来,五月张献忠设计假扮去庐州监察科考的徐之桓,攻陷了庐州,接着攻陷无为州打到了长江边,进逼应天府。

凤阳总督马士英正带人四处围追堵截,并且上书要求上游安庆等地兵马合围。

八月张献忠陷六安,安庆明军兵变,杀都指挥徐良宪,叛为乱兵。

幸好十月张献忠又杀回了湖北,攻打襄阳去了,江南才松了一口气,但是却不敢不妨张献忠会不会沿江而下,再次来江南游玩一圈。

果然十一月张献忠又向东杀来,攻入安庆府,攻破太湖县,杀了太湖县令杨春芳,因此江南其实无兵可派,也不敢派兵。

但是看到勤王令那一刻,杨潮突然感觉内心深处一种非常奇怪的感情萌生。

以前他只觉得崇祯皇帝真可怜,突然他升起一种想要相应勤王令的冲动来。

不是因为可怜皇帝,也不是因为对皇帝忠诚。

杨潮的世界观形成于一个没有皇帝的时代,想让他忠君,或者说让他把忠诚奉献给谋一个个人,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杨潮精神世界中仿佛有一种东西在觉醒,似乎精神家园在重新定位,他不得不问自己几个问题,你是哪国人?

答案很确切:大明人。

杨潮现在的国籍是大明,皇帝是崇祯,崇祯在征召。

杨潮没有向皇帝效忠的觉悟,不代表他心里没有忠诚的观念。只是他的挂念是维系在抽象的国家身上,维系在组成国家的千千万万人民身上,没有维系在皇帝一个人身上罢了。

但是杨潮不由感觉到。国家是抽象的,但是国家有象征。皇帝就是国家的象征,这是西方人的观念,走入现代之后,君主成为了国家的象征,不在拥有实际的权力。

杨潮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沾染了后世的观念的原因,他竟然产生一种他该去保护皇帝的感情。

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可是当看到那份征召诏令,他脑海里顿时浮现出一个孤独、无助、彷徨的形象。似乎有个声音在说,你的王处于危难中,他需要你的力量。

或许这种感情是一种生物的本能,本能的想要保护自己的王,蚂蚁、蜜蜂尚且都是这样,更何况更高等级的人类呢。

猛烈摇了摇头,驱散这种可笑的本能感情,杨潮召集各级军官商议。

在大饭厅中,这里有一张很长的饭桌,既可以吃饭。也可以用来开会。

杨潮手下,一个把总,两个百总。八个旗总,都叫了过来。

把总是王璞,两个百总是胡全和赵康,八个旗总分别是吕末、许多男、宋坤、陈宝弟、孙长福、郑永旺、李五六和张大桅。

杨潮把他们叫道一起,先交代了一番北方的局势,最后宣读了一下皇帝的勤王诏令。

然后杨潮问所有军官:“我们要不要去勤王?”

感觉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一个人说话,所有人都在消化杨潮所说的事情。

满洲鞑子又入关了!

皇帝有下勤王令了!

满洲兵在此时的明军意识中,就是不可战胜的代名词。那是用一次又一次战败,一次又一次全军覆没换来的。在经过市井谣言的放大,满洲人几乎是妖魔鬼怪的代指。这样的对手已经是人力不能战胜的了。

安静了很长时间,又好像很短时间,终于有人说话。

吕末和王璞几乎是异口同声的道:“勤王!”

说完,两人互相看了一眼,王璞眼中是热切,而吕末眼中是悲切。

其他人不是眼含惊惧,就是一脸迷茫。

杨潮不由好奇的问两人。

“王璞你先说,为什么要去勤王?”

王璞嘿嘿一笑:“不就是鞑子吗,我不信他们有三头六臂,老金头能杀,我也能杀。”

杨潮不由心道,难怪这厮满眼热切,原来是想杀敌立功,同时将老金比下去。

又对吕末道:“吕末你说,为什么要去勤王?”

吕末道:“忠君报国,奉旨勤王,要什么理由。”

这还是一个忠臣,当然说忠臣也不对,他还没有资格称臣。

杨潮接着问其他军官,其实杨潮自己也拿不定主意,此次清军入寇,只是为了抢掠,还没到灭亡大明的时候,自己也还只有八百多兵,有没有能力勤王,拉到战场上去,其实没有多大意义。

那么要不要去呢,从内心中,杨潮想去,理智告诉他,这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他才召集军官,询问大家的意思,如果都愿意去,那就不想了,直接去,生死有命,如果都不愿意去,那也没有什么战心,没有什么战斗力,去了怕是白白送死。

“都说说该不该去勤王?”

胡全犹豫了半天,表态道:“圣上并未征召江南兵马勤王!就是想去也没办法去啊。”

赵康道:“对啊,又没让我们去,干嘛要去啊。”

两个百总是反对的。

其他人都还没发言,王璞和吕末立刻就反驳。

王璞道:“杀敌立功,怎么不去。”

吕末道:“圣上也未说不许江南兵马勤王。正值我等忠义之士报效朝廷之时。”

王璞又道:“许多男、宋坤,你们两个软蛋不敢去吗?”

许多男冷冷瞪了王璞一眼:“你才是软蛋,谁说我不去!”

宋坤嘿嘿一笑:“敢去,太敢去了。”

王璞又问:“陈宝弟你去不去?能立功的。”

陈宝弟犹豫道:“去了能立功,鞑子太厉害。”

陈宝弟在立功和冒险之间犹豫不定。

王璞又问:“孙长福、郑永旺你们想不想去。”

两人想了想,摇了摇头。

王璞又要问李五六和张大桅。

杨潮冷喝一声:“王璞!你让别人自己说。”

这时候,张大桅慢慢起身,对杨潮道:“大人,兵凶战危。北方又太远,一路上粮秣如何筹集,兵马何处安顿。若是没有旨意,怕是出不得兵。”

张大桅是坚定的反对派。

李五六也站起来道:“大人待标下恩重如山,表现未立寸功,却当了旗总,月饷二两,当以大人马首是瞻,大人去我就去,大人不去我就不去。”

李五六竟然将皮球踢给了杨潮。

杨潮自然不愿意接,直接道:“同意去的举手!”

王璞、吕末率先举手,许多男、宋坤跟着举手,胡全想了想竟然也举起手来,陈宝弟犹豫着举起手来。

已经有六个人举手了,见王璞又要说话,杨潮大喝一声:“王璞,你闭嘴!”

就是六个人举手。

此时一共一个把总、两个百总,八个旗总加杨潮是十一个人,勉强过了半数。

杨潮又问道:“不同意去的举手!”

张大桅举手,孙长福、郑永旺举手,赵康也举手,陈宝弟犹豫着举起手来。

杨潮不由奇怪的看向陈宝弟,去他也举手,不去他也举手,真弄不清楚他想不想去。

而李五六则是去也不举手,不去也不举手。

到底该不该去呢,举手表态后,杨潮依然拿不定主意,说到底还是自己想不想去。

沉默了片刻,深吸一口气道:“六对五,那就是去!”

张大桅皱眉道:“大人,没有诏令,我们去不了北方。”

杨潮道:“这个本官自有主张。安心等着吧。”

开完会,杨潮让军官去提前给他们的士兵做工作去,必须说服大家一起去,如果思想不能统一,则心不齐,心不齐则无战力。

杨潮则立刻进城,的确没有明令,自己可不能擅自调兵,哪怕打着勤王的旗号也不行。

坐着马车直驱兵部。(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九节归史可法节制

“你想去勤王?”

熊明难以想象杨潮会有这种动机。

杨潮坚定道:“没错。忠君报国当此之时,下官义不容辞。”

搬出这种大义,作为一个把忠君爱民挂在嘴边的文官,熊明遇是没有理由拒绝的。

他大大的勉力了杨潮一番,但是又说了许多的难处,什么粮饷不齐了,什么舟船不修了,总之意思是他熊明遇不是不去勤王,而是条件不具备,但是绝口不提阻止杨潮去的话。

如果真阻止杨潮去了,日后传出去,他熊明遇得留下一个什么恶名,连皇帝都要猜疑他。

“如果属下自备粮秣,自筹舟船呢?”

杨潮问道。

熊明遇为难了,他知道杨潮很会赚钱,别人养兵那是赔钱,他养兵那是挣钱,别人的精兵是负担,他的精兵是资本。

因此杨潮是有能力独立支撑背上勤王的花销的,可是杨潮为什么要去啊。

如果说是年轻冲动,熊明遇不相信,杨潮确实年轻,可是心智有多沉稳,熊明遇是深有体会的,如果说是为了利益,为了升官发财的话,他杨潮就那么确信他去勤王能立功,确信他不会被杀了?

实在想不出其中的关系,熊明遇才放弃了琢磨。

沉吟了一番对杨潮道:“本官暂时无力北上,不过漕运史督却一直在筹备勤王,不如本官行文调遣你去史大人处听命如何?”

史可法?

杨潮不由暗叹,江南整个官场,就没有一个主动任事的,没想到史可法竟然在筹划勤王,难怪能够名留史书,起码在关键时刻是有魄力敢于承担责任。

想到史可法的为人。历史评价相当好,起码比较正直,杨潮点了点头同意了。

然后熊明遇让杨潮回去等调令。

杨潮回到军营。发现所有人都无心训练,在一起热情高涨的谈论着出兵的事宜。

杨潮一开始有些生气。可是看到老金也无心训练,直接迎上自己。

“杨大人,您真的要去打建奴?”

老金对清军的认识还停留在二十年前,那时候满清才刚刚崛起,大家都还记得他们大明建州部的名字,那时候他们是一个附属于大明朝的一个边塞小部落。

老金不知道后来努尔哈赤改成了后金,更不知道去年皇太极刚刚又把后金改成了大清。

杨潮点点头:“怎么了金老,你也想去啊。虽然你不是我的兵。没有入兵册,朝廷都没权力要你去,不过如果你想去的话,我倒是可以请你做我的幕僚。”

老金却摇了摇头:“不去了,我老了。不过老朽有一句话告诫,千万不要与建奴野地浪战,守城为上。”

杨潮哈哈一笑:“凭坚城用大炮那招吗?”

老金一愣:“什么凭坚城用大炮?”

老金对满清的认识确实在二十年前,那时候辽东经略还是熊廷弼,那时候孙承宗还没有开始打造关宁防线,袁崇焕还在福建当着一个小小的县令。那时候还没人知道凭坚城用大炮这句话。

杨潮从邸报上经常看到关于辽东会有这么一句话,这句话被哪里的文官武将奉为圭臬,而这种战术是袁崇焕发明出来的。利用密集的火器杀伤缺乏攻城经验的游猎部落,确实是最安全的方法。

杨潮摇了摇头,知道老金可看不到邸报,事实上他也是个文盲。

“没什么。金老,我知道了。”

杨潮说道。

然后进入营房,喊过胡全,让他召集旗总以上军官在开会,一天开两个会,这还从未有过。事实上以前还真没有开过什么会,否则也不会利用食堂的大桌子了。

“各位。熊明遇已经答应,我们要去勤王了。”

杨潮首先宣布这个消息。

顿时王璞、吕末面带喜色。

其他人喜忧参半。

杨潮不许这种事情发生:“现在。既然已经要去勤王,都给我打起精神来。不管想去的,不想去的,都要一条心,齐心协力,听明白了吗?”

杨潮最后大喝一声。

所有人才反应过来,齐声回答:“听明白了!”

看到士气有所回环,杨潮继续说道:“不仅是你们,还有你们手下的兵,如果谁想不通,就劝他们,我要你们带的兵,上战场前,都做好心理准备,都知道他们是要去打仗的,是要去打鞑子的。”

“还有,我们这次去,会归于漕都史可法麾下,本官与史可法有些渊源,他不会为难我们。所以这次去是立功的机会,立大功的机会,也是报效国家的机会!”

杨潮本想说报效朝廷,可是这个朝廷似乎没什么威望了,起码他理解,老百姓没有报效这个朝廷的心思,真正喜欢说报效朝廷的只有那些受到优待的读书人,可是读书人一般也只是说说而已。

所以杨潮干脆在私以立功来动员,在公以报国来动员。

接着单独喊着:“王璞,你如果还能杀敌,回来后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