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三国-第3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菜炒肉片、豆芽炒肉丝和炒鸡蛋,最后是红萝卜汤
五个人在早餐之后就开始忙活,他们合作削马铃薯、红萝卜、洗白菜,然后在差不多的时间,一个一个进厨房做菜。
他们的心中都在哀嚎:“我们在家里都是人家煮给我们吃的啊!”(本船的炊事员在旁边帮助指导,毕竟不能浪费)
在厨房做工,实属不易,主要是地方狭小,高温高热下,很快就让人如处蒸笼,满头大汗如洗桑拿浴。更糟糕的是在炒菜时船的摆动,有时菜刚到锅里,一个大浪打过来,结果全倒在了地上,据船上的炊事员说即使是大风大浪时侯照样得开饭,他们甚至得把自己绑在锅台边,把饭菜做好。
忙活好一阵时间,总算做出了一份象样的饭菜,有烧焦的、放味过重的,尚能进口,五人组心中都在叹息在海上,做一顿饭菜也是不容易啊!
本舰是一条远洋综合补给舰,在帝国海军中,人们称它为“奶妈”,考察它为其它军舰的后勤补给是五人组的一项重要内容,于是他们在本舰副舰长的带领下进行参观。
副舰长介绍道:“后勤补给分为生活物资补给、战斗物资补给和船用物资补给。”
生活物资补给最主要的是食品和淡水,由于皇帝关心士兵的生活,后勤压务极重!帝国军队制定
是每人每天要消耗二公斤食品,一支一万人的舰队每掉食品20吨,每个月达600!这些食品占用的空间极为可观,战舰的空间有限,而且弥足珍贵,不能太多地蓄备食品,食品的蓄备交给补给舰,没有补给舰,帝国的远洋进攻纯属无根浮萍!
食品又分干货和湿货,湿货往往指新鲜的蔬菜果肉,它们在海上的储存时间一般不超过一星期,夏短冬长。
副舰长领五个人去参观大米舱,要进行清扫、铺垫席子、检查密封装置和通风设备。
下到大米舱,米包的垛堆得象刀切一样的有棱有角、整齐划一,这是军士们精心堆装的结果,为了保持空气畅通,垛与垛之间还留出了一条条通道,但又为了满足成本的需要,要尽量地多装大米,通道留得极小,就象狭小的隧道,人进去后不能正面行走。
记录分布在大米舱各处的温度计和湿度计读数是大米舱保管的重要工作,下到舱里的六个人,唯有侧着身体,慢慢前进,查看安放在各处不通高度的温度计。
空气很干燥,那是因为舱内放了生石灰吸湿,非常的闷热,甚至令人窒息,按帝国时代的科学解释道“大米在大舱内,也会吸收氧气,吐出二氧化碳。”
大米的贮藏是非常不易的。它很“娇”,它怕潮湿,米温不能超过三十度,要是湿了、热了,它就会霉烂变质,远洋中地大米运输,米舱要求放多一点米,问题是米放得多了。它出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大地”号算是一条极其先进的补给舰,对于大米这类物资,它们的舱房都有通风道环绕,甲板上使用小型蒸汽机驱动风扇往舱房内强力灌风,解决通风的问题。
在普通军舰上,就没有这个条件。它们携带的物资就有限制。
一些人说到在旧历史时代的远洋作战,似乎是轻而易举,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纯属放狗P!单单是大米的贮藏,就足令人焦头::)!帝国花了几十年地功夫,才勉强解决了远洋的物资保管问题,导致帝国远洋作战时,士兵能够营养保证,战斗力不下降,非战斗减员很少。
副舰长介绍道:“我们每晚都要查舱。调节通风设备。”
远洋作战中,就是这些普普通通的工作。换来了珍珠似的大米的颗粒无损,供应前线。让士兵有足够的力量,为帝国效劳。
除了食物,补给舰得给战舰补充水份,以前光是人喝淡水,现在是蒸汽时代,蒸汽机也张大嘴巴喝水,另外,冲洗甲板也得消耗淡水。因此淡水地消耗量极大,军舰在作战时更是直线上升。得依靠补给舰为它们补充淡水。
战斗物资补给,在以前,最多是箭枝、火瓶之类的消耗品,如今增加了火炮弹药的贮藏,在“大地”号上,装有一个弹药库,它的安全是重中之重,副舰长并没有领五个人参观,只是含糊地说反正现在帝国每次打仗,弹药的消耗绝少不了。
船用物资补给有燃煤的补给、配件补给,现在帝国战舰向蒸汽机化发展,燃煤的消耗量大,煤的贮藏也是个大问题,还是得通过蒸汽机驱动风扇往舱房内灌风解决通风问题。
不过据介绍,本舰对于燃煤的补给仅是意思意思,不是它的重点补给内容。
然后轮到了配件地补给,主要指船和武器装备的零件、部件、配件、附件和工具地贮备情况,在以前,也不算难事,只是现在的军舰,制作复杂,零件众多,它们地完好性对于作战任务的执行至关重要,没有充足的贮备,就打不下去仗。
零件备份要求多,也占空间,普通军舰哪来这么多空间,它们装小头,大头还得靠补给舰来运输。
负责的军士长拿出了一份密密麻麻的清单,上面全是可能用到的零件名称。
“大地”号为“一站式”补给后勤船,能够对舰艇进行全方位的补给,极大地增强了帝国海军远洋作战能力,事实上,近年来,帝国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和远洋投放兵力能力地提升是令人瞠目结舌,皇帝下南洋,帝国海军获得了一系列的优良港口,以港口为支撑,补给舰四出活动,帝国海军控制地海域空前巨大,最远控制的地方是阿非利加洲的最南端“好望角”。
“大地”号船速非常快,出航的第四天,已经开到天津对出海面,一条名为“千岛湖”的炮艇开过来,和“大地”号进行补给演习。
补给有多种方式,最简单的是两船靠帮后绑在一起,直接肩扛手提,把物资送过去就行了。另外的方式就先进了,就是横向补给,船只并不贴在一起,两船并行后,“大地”号上的水兵先用弩箭式的撇缆器对天发射,把细绳送到“千岛湖”上,再用细绳拉过粗缆,两船联系在一起,然后用小型蒸汽机带动滑轮吊篮,把物资输送过去。
本次演习,先是横向补给,然后靠帮补给,五人组看着水兵们不慌不忙地工作着,很快将一包包的物资送到了“千岛湖”。
接下来演练靠帮补给,这种补给方式基本上很少用到了,本次之所以用来,是因为补给物资中有诸葛瑾、鲁肃、程、马良和司马,五个人从补给舰转移到了炮艇。
到了炮艇上,生活比较艰苦,和补给舰相比,补给舰上吃得好,住得好,炮艇上水兵用来欢迎新来者的言词差点没让五人组倒吸了一口凉气。幸运的是五人组只需在炮艇上呆上一个白天,晚上靠港上岸。
还是没完没了的实操,驾驶、观通、海上搜救、防火演习等等,当然,在战舰上打炮是重头戏。
“千岛湖”的炮艇其实是一条训练船,它是风帆式+蒸|布炮,但每舷只有一排炮,中间是重炮,左右为轻炮。
手抚着线条流畅,精密细致的重炮,鲁肃喃喃道:“帝国青龙八年才定型的神08型重炮,口径203米,射程5里,一天能打上200炮!”
当时的火炮,重炮不能多发,一多发,就有可能炸膛,一些重炮,一天打上30炮算是不错的成绩,帝国兵部集中力量进行攻坚炮率,它的造价不菲。
于是五人
打炮,绝不是儿戏的,当宣布开炮的命令下达,从舱,各战位和机舱,所有的空气都凝固了,一炮打出去,巨大的后座力令炮艇倾斜,近处的炮手们胸口发阔,只觉得喘不过气来,呼气都困难,上气不接下气。猛烈的声响,震得人们耳朵生疼,两只耳朵“嗡嗡”地猛响,响上好一阵,什么声音都听不清楚!因此,为什么即使是指挥官对着近在身边的部下下达命令,他会用上一面小红旗来下令,就不难理解了。
他们瞄准远处的小岛开炮,五个人轮换来开炮,在一个人开炮时,其它四个人不必在旁边,而是由另外的炮手协助。
打炮太凶险了,万一炸膛,帝国五个重臣同时G掉,是件不得了的大事情,怎么也不能冒险。
他们是从小炮开始打,直到中间的重炮,每个人开了八炮,从炮舱出来时个个脸色煞白,脑袋迟钝,甚至要人搀扶才能行路。
开炮是他们海上实习的最后一项,打过炮,就结束了本次的海上实习。
也不得不结束,打过炮的男人,身体会比较疲倦,大家都知道的,对不?
……
炮艇在晚上靠港后,五个实习生四天多来第一次踏上土地,上到岸上,居然不习惯,时不时就感觉人还在晃,连路都走不直。有经验地军官说:“很正常,不过几天以后就好了。”
睡觉、睡觉,睡个安稳觉!
第二天休息,哪里不去,只顾睡觉。
然而第二天的第二天的清晨,他们唯有打点行装,混在一批补充兵的中间,到火车站集合上车。
到得火车站。他们头皮发麻,他们准备搭乘的火车是那种运货用的闷罐车,没有座位,没有附后属设施,把人往里一放,车门一锁。小小的窗口,只得坐井望天了!
诸葛瑾的脸沉了下来:“鲁大人,这是贵部哪一位虐待狂做地好事?”
鲁肃陪笑道:“诸葛大人,这是对他们的一种训练!”
诸葛瑾摇头道:“那不行,以后运送兵力,应该使用卧铺车厢!”
马良苦笑道:“算了吧!我们国家还没发达到那种程度呢。”五个人只得带起行李,爬进了闷罐车里。
正值隆冬季节,北风潇潇、雪花飘飘,每人下发了一件棉大衣御寒,火车一路往西。
白天停车一次。由沿线车站做一次热饭送上来,其它两餐。尽是啃战斗口粮解决。
五人组和士兵们一样艰苦,唯一的优待就是他们能够凑在车窗下方看看书。
火车上十分无趣。这些天来的朝夕相处,大家把该讲的话、能讲的话都讲完了,呆在闷罐车里,唯有看书、发呆和沉默。和海上生活相比,同样也是在摇,摇得人晕
经过四天四夜叮叮哐哐地铁路输送,从车窗望过去,眼前出现了大片的黄沙。居然到达了西域地区的边缘。
十五天的冬季野练拉开了序幕!
这次一共集中了差不多两万人的部队,分为红蓝两方。进行对抗。
这十多天,实在是不堪回首的十多天,在前七天,是步行,不断地行军,如果停下来,就是进行军事演习了。
对于五人组,并不是要求他们参战,他们仅是观摩和试炼,但他们的身份,定位于军队中的普通一兵,他们没有马,自携行李,深一脚浅一脚踏着积雪,艰难行进。
起初两天,他们还得其他士兵去帮助他们,上坡时前边拉后边推,充分地体现战友间的挚爱情怀。后来几天,也就习惯了,能跟上队伍。
安营扎寨、埋锅造饭,也得是自己来,没有人会妥妥当当地为他们准备好。当你看到程和鲁肃用力地扎紧帐蓬,司马在用军用铲挖洞,诸葛瑾烧火烧出了满脸灰脸、马良在一本正经地试吃时,五个人哪里还有半点建业庙堂上高官的影踪,纯是部队中地一员矣!
七天中,有五个晚上,每晚出一个人,跟着部队站岗放哨。
天寒地冻,夜晚宿营,数度被冻醒,他们的被服,是便携式行军装,又小又薄,也就是能够保命而已,想舒服那是不可能地事。
接下来八天,就是长途拉练,这一回,每人配给了二匹马。
负担减轻了,然而几天跑下来,颠得骨头都要散架,即使是冬天,身体与马匹接触的地方,也被磨破皮,红肿发痒,坐在马上还好,一下了马,只觉得疼痛不堪,如果不小心碰着,人就要一跳三丈高!
五人组并不是简简单单地跟着部队跑,他们得跟定指挥官,了解情报,做出军事作战计划,有专门地军官对他们负责这一项目的实习,在晚上扎营后,他们有“作业”要完成。总之,是动手动脚又动脑。
……
地狱生活终于过去了,回到帝都的感觉真好!
回来休息了三天,然后到兵部大堂领取本次的结业证书,上面判云:“在拼搏中奋进,与时间赛跑,在生与死的历练中铸就我们的钢铁意志!”
下一行话是:某某某在某某时间段内顺利完成军事训练项目,准予结业!
伴随着证书的还有一枚银质纪念章,用以纪念这次军训。
只是,五个人看着银质纪念章,大家都沉吟起来:“有银质纪念章,还有没有金质纪念章、铜质纪念章?”
他们没有猜错,真的是有地。
金质纪念章,是颂给皇宫里的娘娘!
皇帝以后妃管国,分行政地“安理会”和“参议院”,其中安理会中的主管军事一大块的妃嫔和参议院中“军事委员会”的妃嫔,在上任前,同样也要经过类似的军训,时间也是长达一个月。
银质纪念章,往往用于高官的军训奖励之用;
铜质纪念章,是给中下级官员和社会人士军训,例如“大学生”军训,如果某个大学生表现积极,可授予铜质纪念章。
不深入部队,不知兵,岂能用兵,怎么能够支持部队?
除了军训,还必须从多方面接触部队,清楚部队的情况,如此,帝国自上至下,充分贯彻实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即将到来的好了心理准备。
第二十六节走亲戚(一)
在帝国攻下贵霜后直到青龙九年间,大的军事行动基本上结束了,小规模的冲突和战斗还有不少,统统不成大气候。
军队需要修整、总结,兵舰需要维修,要知道,船泡在水中,藤壶这类附生海生物粘在船身上,会大大除低船速,带来航行的不稳因素,想除去它们,唯有进坞去做,一点点去抠,还要检查船底船身的合拢处漏不漏水,然后刷上油漆,忒够麻烦。
重要的是进攻军号一响,黄金万两,军用物资的屯积不是一下就能办到的,筹备它们需要大量的时间!
于是就海内安靖,百姓安乐,有钱的吃喝嫖赌,没钱的在家安安份份抱老婆,努力挣钱好包二奶。
国家安定,皇帝就成为无业游民,依靠火车和火轮,在国内到处乱逛,当然少不了带着一大堆女人去胡天胡地。
身为皇帝有三多,老婆多,子女多,外带着亲戚也多。
政治上最重要的亲戚有二门,一个是北魏郡王曹操,他是皇帝的岳父;另一位是山阳公刘协,亦即是退位的汉献帝,乃皇帝的连襟。
帝国历青龙九年七月二十一日,庐山五老峰。
“哈哈哈,贤婿,上次一别,转眼过了五年零一月,看贤婿的样儿,可以是诸事顺利,当为可喜可贺!一切尽在贤婿掌握中,万事皆安哪。”
听着他的话,
“岳父大人过誉了,我不过是做个计划,执行的都是你的乖女和手下而已。”
能让当今皇帝自称“我”的人当然只有曹操,他与皇帝坐于五老峰中的品风阁中悠闲地喝茶消暑,听取松涛一片。
诸事确实顺意,我也舒舒服服地坐着品茶。
青龙十年六月,我做完了一件大事,也是帝国的大事:“实行了十年换届。”
按朝制,帝国高级官员在他的官位上一届五年,可连任二届,就得更换位置。
新一任的文官高级成员名单如下:
首辅诸葛瑾,为文渊阁大学士、次辅鲁肃,为武英殿大学士;次辅马良,为东阁大学士;次辅程,为中和殿大学士;最后一名次辅是司马懿,资历较浅,为协办大学士。
原来的内阁五辅,华告老还乡,曹植去当他的王世子,郭嘉和他同进退,张昭的兄弟张正常回家经商去了,诸葛瑾则升任首辅。
最重要的几个位置:
贾诩卸却总参谋长一职后,主掌帝国最大的情报机关CIA之主位,本来他是军人,朝制规定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