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荆州我做主 >

第179章

三国之荆州我做主-第179章

小说: 三国之荆州我做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史慈一向敬重忠臣孝子,英雄烈士,如今见荀彧临死之际仍不忘忧国忧民,心中实在不忍其死在这里。这才用弓箭射落荀彧手上的佩剑,然后缓缓来到荀彧面前,肃然说道:“先生忠心可悯。天地可鉴,只是可惜不得明主,何不转投楚公麾下,一展胸中抱负,匡扶天下?”

只见荀彧缓缓摇头说道:“将军乃是武将,自然知道一个道理,开弓没有回头箭,我既然已经选择了曹丞相,如何还能再度易主?更何况。就算是我归顺了楚公,他能保证绝对效忠汉室。将军政大权全部归还天子吗?”

太史慈闻言不由的默然,不再多置一词。命人将荀彧带下去好好招待,听候徐刺史和楚公处置。

这一次太史慈所统帅的大军尾随追杀,令夏侯渊大军损失了五千余人,粮草辎重无数,无奈之下只好退保寿春,而楚军责乘势夺回了所有的失地,可以说是大获全胜。

仅仅是几天的功夫,围困己方三州的近二十万大军一朝退走,边境地区终于再度恢复了和平,这让大家全都松了一口气。从此之后,那些被征调来的府兵们终于可以安心的回乡种田了,他们还未握习惯的刀剑终于可以换成犁锄了,而那些在战争中不幸死难的将士们则永远无法再回到田地中,无法再与他们的亲人团聚,留给他们家属的,却是心中永远的悲痛。

尽管如此,他们的家属却并没有怨徐庶,更没有怨楚公刘琦,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天下一天不得统一,这样的战事就一天不能结束,楚公给他们带来了轻徭薄赋,带来了相对充裕的粮食,为他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可恶的曹操却是派兵破坏了他们的这种和平和宁静,他们的丈夫、父亲、兄弟、儿孙为了保卫这种和平和宁静而永远的离开了他们,因此,他们痛恨战争,更痛恨像曹操那样给自己带来战争的人。

荀彧随着太史慈的大军缓缓来到合肥的时候,看到哀鸿遍野,愁云惨淡,心中也不由得沉重起来,他相信这一年来,魏**中的损失比这还要多,百姓所承受的灾难更要沉重,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从来都是双方面的,无论是主动进攻还是被动防御,都要受到战争的戕害。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在那些诸侯争霸的背后,又充斥着多少无辜受难的冤魂?多少孤儿寡妇的血泪?

扬州刺史徐庶亲自将荀彧迎了过来,他们都是颍川郡人,自幼相识,彼此又都互相钦佩,今日能够坐到一起,也殊为不易。

徐庶一路观察,见荀彧深深为百姓的悲哀所动容,不由轻轻叹道:“这就是战争带来的灾难,这就是乱世,文若久在军中,想必对此感触也不少吧?否则也不会立下匡扶社稷,平定乱世的志向吧?”

却听得荀彧苦涩的笑了笑,轻轻叹道:“怎奈我志大才疏,根本无力阻挡天下乱局,自黄巾之乱以来,二十年矣,民众依然处于乱世,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我自诩理政能力不差,施仁政,行屯田,举贤才,匡社稷,本以为能安定天下,让百姓结束战乱,却没想到人心不足,占了中原还想吞并河北,司空不能满足权欲便做丞相,丞相不能表功德,便称公爵。如若公亦不能满足,接下来当是称王称帝了。而其所谓的功德,莫不是以扩张领土。发动战争为代价,给天下带来无尽的灾难。”

徐庶闻言点头说道:“荀文若仁心系百姓。令人敬佩。自黄巾之乱以来,朝廷威令不行,诸侯称霸,群雄并立,百姓处于战乱之中,天下不得安宁,贪欲之辈,乘乱取利。却如镜花水月,终成泡影,只有真正心怀大志者,方能成就不世功业,当年曹操拥立天子,重建朝廷,立不世之功,为世人所敬仰,天下忠臣义士无不争相投奔,只是此人随着功业的不断扩展。私欲迅速膨胀,威凌天子,擅杀大臣。甚至有屠城杀俘,做人肉干这等令人发指的罪行,是故渐为天下明智之士所不取。”

徐庶见荀彧面色发白,显然是对于曹操称公之事耿耿于怀,若有所思的看了他一眼,继续说道:“然则楚公却不然,楚公素来以仁德待百姓,他父子二人治荆州,令荆州成为天下首屈一指的殷富之地。楚公严格治军,却不失宽仁。所有为战争而牺牲的将士,他们的家属全都受到厚待。他们的衣食无忧,他们的子女由官方提供教育,他们的父母由官方奉养,所以我军中将士皆愿效死力。楚公行均田,施仁政,立科举,办医院,通贸易,哪一件不是立国惠民的好事?是以天下有识之士尽皆投奔,大军每到一地,百姓壶浆相迎。”

荀彧听完之后默然良久,缓缓开口说道:“他若不称公,方算得上是戮力王室,中兴名臣,然则如今他称公建制,辜负汉室信任,实乃乱臣贼子。”

徐庶闻言嘿嘿冷笑,厉声说道:“文若此言差矣,楚公乃汉室宗亲,天子乃其弟也,楚公扫荡群雄,安定天下,乃是为保祖宗基业,何谓乱臣贼子?以楚公之功德,即便是封王都不足以彰显,何况一公乎?只不过楚公为人谦逊,即便是称公,亦是屡次推脱,最终为免群臣失望,天下倾颓,这才无奈就任,这岂能和曹操相提并论?文若请想一想,此是天子为曹操所欺凌摆布,不敢加封楚公,如若真以功业论,楚公之功难道不足以封王乎?”

荀彧闻言叹了一口气,不再多说,却听得徐庶继续说道:“公为颍川世族,父祖皆食汉禄,公父辈兄弟八人,时人誉为八龙,公又才华横溢,远胜父祖,既知曹操为汉贼,又知楚公为汉室宗亲,扶保汉室,何不投奔楚公,戮力王室,平定天下战乱,立不世功业?”

荀彧苦笑着说道:“不瞒元直,经过了这一番褒贬毁誉之后,我这进取心也淡了,再没有当年的雄心壮志了,此次蒙元直不杀之恩,心中已然庆幸不已,只希望能够寻得二亩良田,耕读传家,苟活余生也就是了。”

徐庶何其聪明?听荀彧的口气,好像是担心万一投靠了刘琦之后,再出现刘琦威逼天子,称王称帝之事,自己心直口快,忠心进谏,一旦获罪,恐怕连性命也保不住,竟然拒绝了他投奔楚公的提议,不由得心中感到可惜,但是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劝解,毕竟在他看来,刘琦取代天子乃是大势所趋,大楚境内军民共同的心愿,自然无法,也绝不能向荀彧保证刘琦不会称王称帝,所以无奈之下只好消了劝降的心思,而是把他当做客人留在合肥,好生款待。

到得后来,荀彧得到了楚公刘琦的邀请,让他到襄阳定居,荀彧也没有反对,便被人护送到了襄阳,从此与司马徽、庞德公等人以文会友,甚至也偶尔见到楚公刘琦。但是刘琦却一直没有提起让荀彧投靠于他的要求,荀彧知道刘琦这是让他免于为难,不由心中暗暗感激。

荀彧渐渐感受襄阳的繁盛富庶,荆襄之地浓郁的文化气息,竟然渐渐地融入到这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大环境之中,对刘琦的好感也在逐步提升。(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八章曹操征乌桓

建安十二年九月,曹操经过了两年的休整之后,国力得到了恢复,收获了军粮数百万斛,军心、民心复振。

但是就在这时候,突然传来了一个令他坐立难安的消息:“楚公刘琦联结辽东公孙康和乌桓大人蹋顿及客居在那里的袁熙、袁尚兄弟,准备南北夹击,通过水路攻击青州地区。”

曹操闻讯大惊,连忙同荀攸、郭嘉、程昱、司马懿等人商议对策。

这司马懿乃是河内人,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常有忧天下之心,原本在建安六年的时候,曹操就听说他的名声,准备召他到府中任职。但司马懿见汉朝国运衰微,不想出仕,便借口有风痹病,不能起居来拒绝。曹操不信,派人在夜间去他家中刺探消息,却发现司马懿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像真染上风痹一般,曹操无奈只好作罢。

后来在建安十年的时候,荀彧被刘琦所掳,到了襄阳,传言已经归顺了刘琦,曹操忌惮郭嘉和荀攸都是荀彧举荐,对他们有些疏远,急于征召贤才,再次想起了司马懿,便亲自到他府上探望,并且强行征召,威胁道:“你如若不从的话,便将你投入牢中。”司马懿畏惧,只好答应下来,做了尚书右丞。

曹操将消息说完之后,见司马懿双眼微闭,沉默不语,程昱默默思考,荀攸一贯是不问不答,只有郭嘉跃跃欲试。

但是曹操却首先问司马懿道:“仲达,青州危险,不知你有何策破敌?”

只见司马懿缓缓说道:“魏公,其实此事倒也不难,据下官分析。这一次刘琦大张旗鼓的声称要进攻青州,实际上却是雷声大雨点小,魏公请想一想。乌桓都是骑兵,不善水战。如何敢舍长取短,乘船来青州?而刘琦的水军虽强,却不善攻城,只好偷袭。可是如今他已暴露行踪,奇袭之效已然丧失,只要我们凭险据守,其又有何为?所以,下官认为。刘琦当是声东击西之计,目标根本不是青州,反而有可能是要进攻寿春,彻底据有整个扬州。”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曹操望了望司马懿,不禁点了点头,然后继续问道。

司马懿的脸上嘿嘿一笑,不假思索地说道:“依下官之计,我们不如表面上看起来统率大军在青州进行防御,实际上却将兵力暗暗集中在寿春,待得刘琦大军到来之后。出其不意,歼灭其大部,然后乘胜反击。占据九江、庐江等地,包围徐州,徐图收复。”

司马懿话音刚落,便见郭嘉摇头说道:“此计不妥,主公,依下官看,徐庶乃谨慎之辈,他麾下的军师刘晔有王佐之才,我们增兵寿春。他们不可能不知道,就算是真的隐瞒住他们。我们也很难取九江和庐江,更何况刘琦在南阳和徐州还握有重病。就算我们取得九江和庐江,也定难守住。所以,我们与其反攻九江和庐江,还不如率领大军征讨辽东,只要我们平了辽东,杀了袁尚和袁熙,彻底绝了祸根,更能拓展疆土,收拢乌桓骏马,训练一支强大的骑兵,将来争衡天下,也是一笔本钱。”

郭嘉话音一落,即便是曹操对他有所忌惮,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是想到了他的心里去了。

却见司马懿说道:“刘琦率军进攻寿春,我军不去防御,反而远道取辽东,恐怕我军取辽东之日,便是刘琦取寿春之时。”

只见郭嘉笑道:“我军在寿春经营多时,又有张辽在此镇守,辽为人智勇双全,又得民心,寿春城防坚固,只要张辽深沟高垒进行防御,刘琦想要破寿春岂是这般容易?而辽东却对我军后方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如不早除,必为大患。魏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幽并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惧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幽并非己之有也。”

曹操闻言大笑,赞叹的说道:“奉孝之言,正合孤意,不过仲达之忧虑也大有道理,不如这样,我们取八万大军被整乌桓,却命仲达统三万大军援助寿春,并命仲达监军寿春,只要深沟高垒,坚守不战,就算刘琦来二十万大军,也定然难以攻取寿春。”

就在这时,忽然听得探子回报,说是刘琦率襄阳五万大军前往汉中,又命益州刺史黄忠率八万大军随行,增兵汉阳,看起来好像是要进攻安定,曹操闻言更是放下心来,当机立断,统率徐晃、张郃、曹洪、曹仁、夏侯渊等人,以郭嘉为军师,率十万大军征伐辽东。

半月之后,曹操留子曹丕率程昱等人守洛阳,自率五万大军,经过了一番誓师之后,取道河内入冀州,与在冀州进行镇守的冀州刺史徐晃、幽州刺史夏侯惇的大军会合,共计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前往辽东征伐乌桓和袁熙、袁尚兄弟。

刘琦得到曹操率军征伐辽东的消息之时,已经来到了汉阳郡,他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不由得喜上眉梢,呵呵笑道:“曹操率军征伐辽东,我们终于可以放心取安定了。”

贾诩却是皱眉说道:“我们仅仅是得到一个小小的安定,而曹操得到的则是整个幽州,如此看来,我们却是亏了不少,主公一向精明,今日为何做此不划算的买卖?”

刘琦拉着贾诩的手,悄悄说道:“文和有所不知,之前我们散布荀彧归降的消息,曹操已对郭嘉和荀攸等人心生猜忌,这一次郭嘉力主曹操征辽东,为了证明自己的忠诚,定然会以死相报,只要郭嘉一死,我们可算是去了一个大敌,呵呵,郭嘉此人聪明绝顶,论计谋不亚于文和、士元、公瑾你们几个,乃是我们在曹营最大的隐患,如今曹营中又来了个司马懿,一旦郭嘉、荀攸、程昱、司马懿等人联手谋划,我军日后想要与曹操决战,不知要空费多少钱粮兵马?”

这一次连贾诩都有些失色,轻轻问道:“主公说这一次郭嘉征辽东会死去?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休说是一个辽东,就算是用我们自己的土地换取国家一命,那也是在是太值了,只不过郭嘉是否当真会死呢?万一他不死,又立下了大功,与曹操嫌隙尽去,恐怕这才是我们的灾难啊。还有,主公说司马懿之谋不亚于郭嘉、荀攸这等人,这难道是真的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恐怕我们日后征伐曹魏会有诸多磨难呀。”

刘琦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正色说道:“司马懿此人老奸巨猾,又兼智慧过人,坚忍不拔,但表面上看起来却忠诚友善,老实木讷,绝对是一个难缠的人物,也正是这个缘故,孤才不惜让曹操得到辽东,以换取郭嘉的性命,否则的话,只要这二人合作,我们将再无对付曹操的机会。呵呵,郭嘉在孤这一生崛起的道路上,可以说是屡次设谋阻拦,甚至有几次差点将孤置于万劫不复之地,这一次孤也算是给他的一些回礼吧。置于郭嘉的性命,文和就不必怀疑了,孤夜观天象,早知郭嘉将星黯淡,此次如若出征辽东,必死无疑。”

贾诩虽然不信刘琦所谓的夜观星象,但是他却知道刘琦好像有一种特殊的能力,能够准确判断一些大事,比如当初的官渡之战的局势,后来袁绍之死,逢纪遭难等事,都被证明了其判断的准确无误,所以,他相信这一次刘琦的判断也定然不会有误。

当然,贾诩也是一个聪明人,却不会把他对刘琦为何会有这种判断的怀疑说出来,只是装作相信刘琦夜观天象一般,笑着说道:“既如此,微臣相信这一次郭嘉定然难逃一死,呵呵,只要郭嘉一死,曹操相当于自断一臂,如此一来,虽得辽东,却是得不偿失,主公之计,实在是令人叹服,只是可怜司马懿,竟然相信我们还会进攻寿春,看来之前我们在那里不断增兵的假象确实蒙蔽了他。不过主公却会因此而失信于乌桓和公孙康,乌桓行将就木,也就罢了。可是主公也不能不防公孙康迁怒我们的商队。”

刘琦笑道:“这一节我早已想好了,提前对裴文行和陈元龙交代好了,让我们的商队不再与辽东通商,呵呵,经过这几年的交易,我们已经获得了足够的辽东骏马,无需再和他们交易,而辽东却是不同,他们更加依赖我们的粮食和珠宝,所以,公孙康就算是恼怒,也根本无可奈何,不仅如此,他反而会加固联盟,以便我能与他重开贸易。”

贾诩不由大笑,说道:“主公妙算,没想到贸易通商竟然还有这等好处,能够让对方在商贸上受制于人,这一次诩算是大开眼界了。”

“呵呵,接下来我们要考虑如何占据安定了,郝昭善守,想要破城恐怕不易。”刘琦的眉宇间透着一丝忧虑,轻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