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荆州我做主-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植⒚挥惺裁纯梢芍Γ獠攀姆牌恕�
而与徐逸不同的是,现如今的宛陵城内可是如同天翻地覆一般,主公孙策再次遇刺,昏迷不醒,幸好二公子孙权因为第二天的中秋祭典而返回宛陵,迅速采取措施安定了民心,并且及时封锁了消息,又请名医诊治,同时在众将的推举下,责无旁贷的担负起了中秋祭祀的主祭人身份,但是孙权提出,以自己现在的身份,根本不配使用太牢之礼来祭祀,所以坚持只用一般士人祭祀的礼仪。
很多人都暗中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主公孙策太过僭越,所以引来灾祸,现在既然二公子孙权代为改过,上天应该给与一个宽恕的机会,所以他们都是焦急的等待着祭祀结束,希望神人能够看在大家这么虔诚的份上,能够让主公孙策在今晚苏醒过来。
也不知道是不是大家的虔诚起了作用,反正孙策果然在中秋那一晚上醒了过来。
“主公……。”
“大哥……。”
“策儿……。”
“夫君……。”
“父亲……。”
所有人都围拢了过来,满脸泪水的看着刚刚苏醒过来的孙策,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孙策自知自己伤势沉重,这一次恐怕真的无法挺过去了,不由得叹了一口气,缓缓说道:“速请张昭前来议事。”
不一时,张昭被请来,对孙策叩头说道:“主公相招,不知有何吩咐?”
却见孙策缓缓说道:“子布,诸公,我伤势刚好,不料今日又受贼人暗算,自知今日必死,故以二弟仲谋相托,今天下方乱,夫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
张昭与众文武尽皆流泪说道:“主公休要说这等丧气话,我们已经派人去请华佗了,必能让主公伤势尽复。”
孙策摇头苦笑道:“没用的,我已自知伤势沉重,料难躲过这一回,你等休要再劝,务必记得我的嘱托,尽力辅佐吾弟。”
张昭等人只好流泪答应:“末将(下官)敢不尽心竭力,以报主公厚恩?”
孙策点了点头,又将印绶取过来,亲自给孙权佩上,缓缓说道:“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希望贤弟念父兄创业不易,尽心保我江东,如今我江东局势危如累卵,陵阳、黟县、歙县三县俱失,会稽又遭刘琦率军夹击,公瑾虽智,一时却无法攻下陵阳,只能屯兵固守安吴,待你执掌大权之后,可归降曹公,但是请念在我只有绍儿一子,不要把他留在许都,我去之后,老母无法奉养,弟妹无法照顾,一切都拜托你了。”
孙权闻言顿时泪如雨下,听到兄长刚才那一番话,他已经完全明白了,其实孙策对于前线失利的消息早已知道了,可是作为一代英雄,是无论如何都绝不肯放弃争衡天下的机会的,现在大哥担心身亡之后,自己无力进取天下,便命自己尽力守住父兄基业,以待时机到来,仍可割据称雄。
孙权顿时为自己当初的浅陋和狭隘而深深悔恨,他现在感觉如果可能的话,自己宁可立刻死去,以换回大哥的复生。
但是这一切都晚了,就算是再后悔也来不及了,自已一失足成了千古恨,一念之差,造成大哥身亡,虽然自己如愿获得了父兄的基业,可是心中却沉痛至极,一点兴奋的感觉都没有。
“大哥,我对不起你,我不配继承父兄的基业,还是由三弟继承吧,小弟愿意竭力辅佐三弟,绝不敢有半分懈怠。”
孙权泣不成声,虽然自己决定将这份基业送出,但是心中却一点也不觉得悔恨。
第一百二十一章孙策之死(二)
孙策见孙权极力推辞,不似作伪,心中略略感到安慰,但是他却非常了解孙权的为人,虽然他现在在感情冲动之下让出了印绶,但是日后这份感情变淡以后,定然不会甘心居于忍下,再加上此人一向善于笼络人,将来必定会造成江东的内乱,到时候恐怕自己的兄弟子侄将会遭受灭顶之灾,还不如现在就把位子直接让给他。
更何况三弟孙翊虽然更加像父亲和自己,勇猛刚烈,但是如今不是开创基业的时候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应该保住这份基业,而在这方面,能够团结众文武、善于发掘人才、精于理政、能够忍辱负重的孙权才是最好的人选,在众兄弟之中也只有他能够担当起这份责任,与荆州的刘琦相抗衡。
所以孙策坚决要求把印绶送给孙权,沉声喝道:“现在不是推让的时候,你要记住,你的肩上所背负的,是沉甸甸的责任,你作为江东之主,应该担负好这份责任,守住父兄基业,称雄诸侯,尤其不要忘了刘琦小儿,正是他们父子,阻断了父亲和我成长的道路,你若真心想要让我安心的话,有朝一日擒杀了刘表夫子,将他们的首级到父亲和我的墓前祭奠,我即便是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日后如有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
在此之后,孙策又把三位亲兄弟孙翊、孙匡、孙朗,五位从兄弟孙贲、孙暠、孙瑜、孙皎、孙奂、孙谦和妹妹尚香尽皆叫进来,郑重的嘱托道:“吾死之后,汝等并辅仲谋,宗族中敢生异心者,众共诛之,骨肉为逆,不得入祖坟安葬。”
之后孙策又对孙权说道:“吾弟日后定要代我向母亲行孝。母亲,请恕孩儿不孝,先行一步了,贤妻,请恕吾不能相陪,日后孝敬尊姑、抚养绍儿的重任就交给你了。”
说完之后,孙策又命人给周瑜写信,嘱托他在自己身故之后,定要尽心辅佐孙权,万勿懈怠,待信写完之后,孙策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这才瞑目而逝。
孙策一声英烈,战牛渚,据曲阿,拔吴会,平会稽,短短六年时间就横扫江东,成为整个时代年轻人中最杰出的代表,没想到竟然就这么命丧宵小之手。
孙权见兄长孙策就这么撒手人寰,不由得心中大恸,放声大哭。
他现在倒不是虚情假意,而是发自内心的感到后悔和悲痛,如果没有自己的话,大哥肯定还能继续率领江东群英与刘琦相抗衡,现在一直待自己无比关心和爱护的大哥故去了,而且还是和自己当初做下的一个愚蠢决定有关,感情的难舍和内心的谴责之下,自然是情难自已,泪如雨下。
帐内众文武和家人们看到孙权如此,尽皆暗暗夸赞孙权重感情,即便是当初力主将继承人选为孙翊的张昭,也是暗暗点头,称赞孙权仁义。
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人例外,这就是孙策的一名亲兵队长徐逸,他从孙策遇害之后就立即断定,这一次孙策遇刺绝对是与孙权有关,昨天孙权返回宛陵,正好带了他所记挂的那名同乡,他便找来那名同乡询问,之前与自己见面的那位叫刘射的朋友现在可还好,却见那名同乡一阵犹豫,然后悄悄在他耳边说道,刘射已经失踪数日,好像是新任主公孙权让他去做什么事情,并且说道,同此人一起去的还有两个人,但这两个人他那名同乡也不认识。
直到这时,徐逸就已经完全确定,这次阴谋暗害孙策的,肯定就是孙权了,正是因为先入为主,徐逸看到面前的孙权一脸的虚伪和假仁假义,根本就没有半分的兄弟情义,甚至连人情味都没有一丝。
徐逸冷眼旁观,看张昭劝慰孙权顾全大局,先想办法安定局面再说。
见孙权推让了一番,又被张昭正色相责,无奈之下只好答应即位,并向朝廷上表,要求继承孙策安东将军职位,并请为会稽太守,同时请求把吴侯的爵位传给侄子孙绍。
略作商议之后,孙权又派使者阚泽前往许昌见曹操,表示愿意臣服之意,并且愿意纳幼弟孙朗为质。
徐逸眼中神色更冷,他知道如今的孙权已经稳坐江东之主了,即便是有人揭露他刺杀孙策的阴谋,为了稳定江东大局着想,揭露者肯定也只有被灭口那一条路了,所以孙策的冤案只能无法昭雪了。
如果是按照本来的历史上,徐逸根本没有任何希望为孙策翻案,无奈之下的他只有辞官或自杀这两个结局,可是现在不一样了,之前他在战场上得到了刘琦的恩惠,饶过自己一命,现在觉得那个男人应该有极大的可能为自己的主子平反昭雪。
所以徐逸想来想去,还是觉得自己该去投奔刘琦。
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承大权,这件事情对整个天下产生了重大影响。
曹操笑了,因为他也听说不久之前孙策答应了袁绍,准备夹攻自己,偷袭许昌,心里正大骂孙策反复无常,却忽然从孙权派来的使者阚泽那里听到孙策死亡、孙权继位的消息,心中不由得开心不已,因为孙权已经答应归顺自己,并且答应与自己联盟,共同对付刘表和刘琦父子,为了表示诚意,他甚至主动提出以亲弟孙朗为质。
曹操大喜之下连忙向天子请旨,封孙权为安东将军、宛陵侯、会稽太守,假节,令其执掌江东大权,同时还真批准了张纮要回江东辅佐孙权的要求。
袁绍闻言却是大怒,因为他失去了一个对付曹操的有力盟友,如今能够和他一起对付曹操的群雄就只剩下荆州的刘表父子了。可是刘表却在不久前刚刚失去了穰县、安众等大片土地,虽然东线庐江与张辽的战斗还在持续,但是双方势均力敌,短时间内难有取胜的希望,这样一来自己恐怕就要单独对付曹操了。
这时谋士田丰说道:“当初曹操率军征伐玄德,后又征伐穰县张绣,下官劝主公偷袭许昌,可是主公却以公子有病为由,迟迟不肯出兵,致使坐失良机,如今曹操与孙权、刘璋结盟,荆州刘景升父子自身尚且难保,如何能助主公战曹操?”
袁绍闻言羞怒不已,大声斥道:“我手下有精兵歩骑十余万,更有颜良文丑这等勇将,即便是不用别人帮忙,也照样能够将曹阿瞒打败。”
而谋士逢纪则乘机上前说道:“主公无需发怒,其实要联合刘琦也不是没有可能,属下有一计,可让刘琦率兵助战。”
“哦?不知元图有何妙计?不妨说来听听。”袁绍见是自己崇信的谋士献计,连忙问道。
却听逢纪笑道:“属下听说刘琦此人爱美色,曾经在征服桂阳之后,私纳桂阳太守赵范寡嫂,后来在征服庐江之后,又纳桥氏二女为妾,现今孙策新亡,江东局势混乱,根本无法威胁刘琦,我们可为刘琦献上美女,刘琦贪图国色,必乐而答应,如若刘琦从庐江出兵偷袭许昌,主公却率兵下河南,曹操岂非必败?”
袁绍闻言点了点头,呵呵一笑道““呵呵,元图此计甚妙,我河北美女甚多,可车载斗量也,此事便由元图去办吧,你自去挑选一些便可,此事何须多言?待得事成之后,必有重赏。”
“主公,此事万万不可草率,因为属下听说庐江二桥尽皆国色,如今想要笼络刘琦,必须是能够与她们相媲美的倾国之色才可,属下倒是物色了一人,不过此人身份特殊,需要经过主公的特许方可。”
“哦?原来元图早就做好准备了,呵呵,如若我帐下众文武都像元图那样尽力的话,我还有何忧哉?你且说说,你选的国色到底是哪一位?”袁绍不禁来了兴致,继续笑着说道。
这时逢纪却斜眼看了一旁的袁熙一眼,然后正色说道:“此人乃是已故无极县令甄逸之女,乃是真正的倾国之色,主公若将此女献给刘琦,那刘琦必定会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
一旁的袁熙闻言,不由面色大变,连忙上前拜道:“父亲大人,那甄姓女子儿也见过几面,正在与她兄长甄尧商讨婚姻之事,还望父亲看在孩儿与是、甄氏一片深情的份上,另换他人吧。”
逢纪却厉声说道:“二公子此言差矣,且休说那甄氏还并未被公子纳入府中,即便是真的成为公子夫人,公子为主公大业而牺牲一女子,又有何不可?公子心中到底是看中主公大业,还是看中区区一个女子?”
袁熙看到袁绍的面色也变了,不由浑身一震,他知道父亲在兄弟三人中最不喜欢自己,如果现在再为一个女子而拒绝逢纪之谋,估计以后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不由恨恨看了逢纪一眼,暗暗说道:“你个狗贼依附主子袁尚,只不过是因为我平素与大哥相交好,就要夺我爱姬,报复于我,我袁熙如若有一天得遂青云之志,必斩汝头,以泄心头之恨。”
第一百二十二章好消息!
却说逢纪为了报复袁熙与袁谭过于亲密,便提请袁绍准许,将中山甄姬献与刘琦,以作双方同盟之礼,那甄姬生得花容月貌,倾国倾城,与袁熙见过几面,虽然没有感到多么心仪,但是却也不至于反感,本来以为自己能够嫁到袁绍门下为妻就是自己一生的归宿了,却没有想到逢纪竟然要把自己送给刘琦。
甄姬虽然远在河北,却也听过刘琦之名,但是基本都是负面的传闻,再加上自己要不远千里嫁到南方,心中不由凄恻,于是写信给袁熙,让他为自己向父亲袁绍求情,却一直未见袁熙回书,便知此人性格不敢为自己而违逆父命,心中不由失望,一怒之下索性横下一条心,点头同意下来。
甄姬随着逢纪由邺城出发,沿河来到袁谭镇守的青州,然后经由海路入江口,再沿江至虎林港,经陵阳而到了黟县,耗费了月余的时间,终于见到了刘琦。
其实这时候的刘琦正忙得焦头烂额,虽然他成功占领了松阳、太末、乌伤、章安四县,获得了广大的地盘,可是却立刻遭到了山越人的反叛,再加上前方的诸暨、剡县两县严防死守,孙权又从曲阿调来了不少援兵,所以如今双方之间再次保持了一种相对均衡的状态,几乎谁都无法打败对方,只好各自修建城防。
当然,刘琦也没有闲着,头几天他与蒋琬、杜袭合力,彻底击溃了交州刺史赖恭的军队,赖恭无奈之下自杀身亡。
刘琦收编了赖恭的军队,又向父亲写信,再次推荐裴潜为交州刺史,然后命蒋琬为会稽太守,将南海与会稽的部队统一交给他指挥,负责防御孙权在诸暨和剡县的大军,又任命杜袭为护山越中郎将,指挥从长沙带来的两万大军,专门负责平定山越的叛乱,在安排好这一切之后才匆匆率万余大军返回黟县。
其实刘琦本来在江东的大军有五六万,再加上会稽的蒋琬部队,杜袭的长沙军,足有八万余人,但是这些大军分别防守在陵阳、黟县、歙县、乌伤、章安等县,杜袭的两万长沙军也被安排到镇压山越叛乱了,所以他现在在黟县的兵力只有两万余人,即便是加上陵阳和歙县的人马,也就只有四万人左右,而周瑜在安吴的兵力也都扩充到了四万余,所以现在双方依然呈现出了一种相对的均衡。
甚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现在的周瑜反而占据了主动,因为他的兵力集中在一起,可以对任何一座城池发起主动攻击。
当然,因为刘琦的三座城池可以互相配合,让周瑜劳而无功,再加上孙策新死,孙权即位,整个三郡也都动荡不安,周瑜也不敢擅离城池。
所以双方虽然看起来都很平静,但是暗地里却是在努力争取时间,刘琦是在争取时间平定山越,或者是从零陵、桂阳补充兵员,或者是在等庐江的于禁战胜张辽之后再赶来支援,而周瑜则是要努力安定人心,度过最困难的时期。
就在这时候,刘琦忽然听闻外面有人求见,心中不由一动,立刻命人请进来。
那人进来之后,对着刘琦纳头就拜。
刘琦看到那人之后,依稀感觉有些面熟,可是实在记不起来来人到底是谁了,便开口问道:“不知阁下是哪一位?来见本官有何贵干?”
却见那人恭声说道:“刺史大人,您难道忘了?末将名叫徐逸,就是当初在彭泽城外被您放走的那些孙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