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879-第1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中国第一航空大队在冯如的指挥下,出动飞机30架,对伏尔加格勒进行狂轰滥炸,伏尔加格勒郊区的房屋多为木质结构,燃起了熊熊大火。
当时,圣彼得堡也遭到了德军的猛烈攻击,斯大林致电马林科夫,要求他立即带军队从伏尔加格勒突围,以缓解圣彼得堡的紧张局势。马林科夫的军队于是集结了三个师大约七万人,强行突围,但由于准备仓促,未达到预期目标。当晚,斯大林的军队再次发动突围,再次失败。
中国的军队再次出动轰炸机,用燃烧弹将伏尔加格勒市区炸成废墟,伏尔加河沿岸的水路增援也受到影响。冯国璋的军队从城北突入市区,斯大林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双方逐街逐楼逐屋战斗,反复争夺。中国的重炮部队加大了轰击力度,飞机也不停轰炸伏尔加格勒,城里变成了一片瓦砾场,城中80%的居住区被摧毁。在满是瓦砾和废墟的城中。刚刚赶赴城中的布尔什维克军队战士的平均存活时间不超过24个小时,军官也只有约三天的平均存活时间。
德军也开始调遣包括420毫米巨炮轰击城内,在伏尔加河东岸的苏联部队陷于炮火笼罩之下。城内布满了高达数米的瓦砾堆和废弃建筑。联合国的军队不断加强对察里津的包围圈,并开始缩小包围圈的行动。斯大林的军队口粮的分配已减到了能够维持生活的标准之下;炮兵的弹药开始感到缺乏;医药品和燃料都已经用尽;每天都有数千名士兵死于饥饿、严寒和营养失调。
三天之后,徐世昌发出最后通牒,敦促马林科夫投降。马林科夫向斯大林报告说:“我们的军队已不能支持了,继续抵抗已毫无意义,请准允我们投降。”
斯大林对于马林科夫的军队没有能够突围感到很不满,所以,他的答复是:“投降是不可能的,我们布尔什维克人,应该为人民战斗到底,流血直到最后一人为止。”
当冯国璋的军队攻进伏尔加格勒,三十一岁的马林科夫选择了投降,战俘中还包括22名布尔什维克的将军。冯国璋面对着马林科夫这群跪在地上的战俘,内心充满了鄙视,他拔出腰间的毛瑟枪,朝天开了三枪,冲着那帮跪着的将军们大吼:“你们这些将军,怎么不去死啊!平日你们总是口口声声说代表人民,却享受着种种特权,你们吃着人民的民脂民膏,作威作福,今日面对人民的敌人,你们怎么不拿起武器,战斗到底呀?你们就只会在你们充满谎言的报纸上展示你们的英勇吗?一群懦夫!”
马林科夫这时两腿也直发抖,抬起头说:“我们愿意投降成为战俘!”
冯国璋冷笑了一声,说:“你们不知道老子的外号叫‘冷血屠夫’?老子是军人,如果你们在战场上抵抗到底,老子还考虑让你们接受审判,现在不必了。来人,拖出去全毙了!”
将这些人执行枪决后,冯国璋又命人取了火油,将马林科夫等人的尸体堆成一堆,一把火烧了个精光。
伏尔加格勒会战使布尔什维克损失了大量有生力量,并引起在此之后斯大林的军队大规模恐慌和士气衰竭,中国的军队乘胜追击,占领了高加索油田。那些被斯大林派去毁坏油田的布尔什维克小分队,则被张宗昌率领的七百人白俄特种小分队给击毙了。
占领了伏尔加格勒,中国的军队继续北上,和联合国的军队一起包抄莫斯科以东的大部分地区,这时的莫斯科,被中国拆迁过一次,地位又没有苏俄的首都圣彼得堡重要,斯大林命令捷尔任斯基的守军采用焦土政策,烧毁莫斯科。联合国的军队还未大规模攻击,布尔什维克军队就撤退了,在离开前,契卡纷纷将点燃的火把投向准备好的油桶或居民的房屋。不多久,火光四射,全城起火。当时正是半夜时分,布尔什维克为了避免居民的恐慌,竟然没有事先通知平民撤离,大火延续五日五夜,酿成巨祸,烧死了平民20万人,惨绝人寰。布尔什维克的《真理报》随即播发了关于大火真相的通稿:“这是以中国和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俄罗斯人民犯下的又一沉重罪行!”
这时,东线的德军也已经突破到圣彼得堡附近,将对斯大林的布尔什维克展开最后的清剿!各地的农民之前迫于契卡的残暴,敢怒不敢言,现在布尔什维克节节溃退,他们也开始反抗,拒缴征粮,布尔什维克到了奔溃的边缘!
圣彼得堡,是彼得大帝于1703年建立的俄国“欧洲之窗”,它还是波罗的海的一大重要港口。德国一开始就志在必得,除了派潜艇封锁波罗的海,还从在西线调集了32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旅的兵力,配备6000门大炮、4500门迫击炮,向圣彼得堡发动猛烈攻势。
德军总参谋长施利芬对占领圣彼得堡也很感兴趣,因为夺取了圣彼得堡,德军可以取得整个波罗的海的控制权,又可与德国驻芬兰军队会合。施利芬对东线的兴登堡等德军将领们说:“圣彼得堡应该被德军占领,毁灭和占领这座城市,不仅可以取得巨大的战略利益,让德国严严钉死彼得大帝打开的‘欧洲之窗’,把波罗的海变成德国的内海,这样能完全瓦解敌人的反抗意志,摧毁他们的士气,把布尔什维克这个欧洲的幽灵彻底从地球上抹掉。”
在施利芬的指挥下,兴登堡即将进攻圣彼得堡的德军编成北方、中央和南方3个集团军,共计50万人。其中北方集团军的任务是从东普鲁士出发,消灭波罗的海沿岸的布尔什维克部队,尔后同驻守芬兰的德军协同作战。斯大林的军队担任圣彼得堡防御任务的是苏维埃最后的17个步兵师,9个骑兵旅,共计30万人,由圣彼得堡苏维埃主席格里戈里。季诺维也夫指挥。
斯大林的军队在德军优势兵力压击下,不得不被迫向腹地退却,德军从韦利卡亚河地区发动直取圣彼得堡的进攻。斯大林考虑到德军可能突击圣彼得堡,遂将芬兰湾至伊尔门湖之间的防御地带移交布尔什维克的北方面军,调其一部兵力从南面参加防守该市。但是,德军“北方”集团军向圣彼得堡进攻前,对斯大林的军队西北方面军仍然占有绝对优势:步兵多2。4倍、火炮多4倍、迫击炮多4。8倍,还有从中国购买的五十辆坦克。
德军从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向陶格夫匹尔斯—普斯可夫—圣彼得堡总方向实施进攻,单刀直入,4天内一口气向前冲了320公里,其第8步兵师最先抵达陶格夫匹尔斯城外。
该师师长勃兰特让德军士兵利用缴获来的三辆布尔什维克的汽车,装扮成后撤的苏维埃伤兵,来到斯大林的军队守桥部队的面前。德国的伤兵用流利的俄语瞒天过海,完整地夺获了西德维纳河上的两座大桥,使德国北方集团军主力顺利渡过宽阔的西德维纳河,攻占了陶格夫匹尔斯城。
陶格夫匹尔斯的失守,使普斯科夫—圣彼得堡一线因失去了天然屏障而完全暴露在德军面前。斯大林按捺不住愤怒,严令苏维埃士兵不许再后撤。
但是斯大林的命令无用,德军像潮水般继续向斯大林的军队进攻,处于被动中的斯大林的军队不仅没有还手之力,而且连招架之功都没有,德军继续深入。很快突破了斯大林的军队在拉脱维亚—俄罗斯边界的防线,接着又占领了斯大林的军队弃守的普斯科夫,打开了通往圣彼得堡的大门。圣彼得堡北面一侧。德军也对斯大林的军队发起猛烈的进攻。圣彼得堡就这样处于德军的南北夹击之中。
气急败坏的斯大林打电话给季诺维也夫,责问道:“普斯科夫怎么丢了?你们打算撤到哪里?撤到北冰洋去吗?”
季诺维也夫吃了败仗,但也没有其他办法,只好诺诺表示:“斯大林同志,我清楚我的职责,我会不遗余力去完成布尔什维克党和人民对我的嘱托。”
斯大林紧急动员百万圣彼得堡居民,夜以继日地围绕圣彼得堡构筑了三道防线,其中最外面的以卢加城为中心,南起伊尔门湖西岸希姆斯克。沿卢加河一字摆开,北至卢加河出海口金吉谢普。全长约300公里的卢加防线,并在这条防线上部署了2个步兵师和3个民兵师。但此时,得到德军要“杀光这里的居民”的消息,圣彼得堡人心惶惶,很多人在德军进攻之前就逃难去了。斯大林一时难以征召满3个民兵师,很多十四岁以下的儿童都被布尔什维克赶上了战场,他们组成了“童子军”。
德军的前线指挥官格陵兰特将军拒绝向这些童子军开火,并停止了对圣彼得堡的进攻,将布尔什维克组织儿童上前线的罪行上报了联合国机构。
德军总参谋长施利芬大怒,亲自打电话训斥德国高尚的格陵兰特将军:“皇帝陛下和我,给你占领布尔什维克首都的机会和光荣,但你却在一条俄国老百姓临时组织的防线面前停止了自己的步伐,这简直是给你自己丢脸,你太让我失望了!”
施利芬命令德军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在最近几天内拿下圣彼得堡。施利芬给德国的将领们发电报说:“至于对圣彼得堡的善后处理问题,我们一定不能仁慈,要让每一个俄国人吓得发抖!我们不需要俄国了,既不需要敌对的俄国,也不需要友好的俄国,我们只需要一片东方的土地。所以我们决不接受无论是圣彼得堡,还是莫斯科的投降。你们必须使它们化为乌有,化为灰尘,让它们在地球上消失!”
德国的格陵兰特将军拒绝接受这个命令,他主动辞职了。施利芬亲自指挥德军的北方集团军,迅速突破卢加河畔,切断圣彼得堡—莫斯科之间的交通线,并从卢加河下游突破防线,经加特契进攻圣彼得堡;西突击军从卢加河中游进攻卢加,尔后沿卢加—圣彼得堡公路进击圣彼得堡;第3装步兵师和第6步兵师组成南突击集团,从卢加河上游突破防线,尔后转向东北方向,进攻楚多沃,切断圣彼得堡通往莫斯科的铁路线,从东面包围圣彼得堡。
斯大林军队的总指挥季诺维也夫知道圣彼得堡已经没有希望,他感觉自己无颜再见斯大林,他故意跑到前线去,身中了三枪,被德军打死。
德国的航空兵还出动近30架次的飞艇对圣彼得堡进行了轰炸。施利芬宣称:“德军的目的在于包围这个城市,用炮击和连续不断的空中轰炸,把它夷为平地,然后接管这个城市。全市居民的生存和供应他们食物的问题,不能由我们也不应该由我们解决。在一场争取生存的战争中,我们对这样一个大城市的人口连一个人也不想保留。”
这次大围困最终导致圣彼得堡地区空前的大饥荒,造成最多50万人死亡。最终,德军攻进毫无生机的圣彼得堡,斯大林等人被捕。他们想逃跑,已经来不及了。这一次,联合国的军队彻底将布尔什维克剿灭。联合国安理会还通过决议,俄国被分成若干**国家和各国占领区,彻底灭亡。而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人斯大林等都被联合国的军队逮捕。美国总统威廉。塔夫脱建议将他们送到国际法庭接受刑事审判。李经述考虑到他们这些人的罪行,比如契卡的大清洗运动、下令放火烧毁莫斯科导致数万无辜平民死亡、组织儿童参加战争等严重的战争罪行,同意了美国的建议,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也同意让他们接受历史的审判。
于是,一个由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律师和法官组成的国际法庭,在中国远东的海参崴成立,开始对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人的各种罪行进行历史大审判!
第244章北京和会
俄国灭亡之后,李经述便按照原定计划,邀请美国总统塔夫脱和欧洲各国外长齐聚北京,参加中国和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主导的“北京和会”,协商欧洲大战后的国际格局。
那一个月,北京城张灯结彩,呈现一派节日景象。旧紫禁城一部分,作为中央公园向公众开放了,在无数面小彩旗下面,川流不息的人群,在小道上流动,有的大人在售货摊那里停下来给孩子购买纪念品或玩具,有的一家人到餐馆里去吃饭,大小乐队在演奏各种中外音乐。空地上还出现了许多用竹竿和席子搭成的临时售货棚,那儿在出售古玩,照片,铜制器皿,木雕制品,金鱼,松花蛋,鸟笼等商品。一些流动的杂技团在围场上演出,人们只要花很少的钱就可进去观看。
北京城一般的街道上也是熙熙攘攘,市面上有大量的烤鸭、猪、鸡、鱼以及许多烘烤的食品和糖果,有的用二轮马车、人力车等各种车辆运送,有的市民提在手上,大家都在喋喋不休地谈论着新年,脸上呈现出展望未来的愉快笑容。相比较因为战争没落的欧洲,北京城的繁华景象让各国外交总长记忆深刻。曾经,欧洲各国以为战争是短暂的、辉煌的,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取得胜利;可士兵们伤亡惨重却无力将血染的战场向前推进几米;幻想终究还是破灭了,冷漠、愤世嫉俗、厌恶等情绪充斥着欧洲大陆。相比朝气蓬勃的中国,欧洲此时显得十分没落。
而且,北京城的建筑也让各国大使叹为观止。李经述在建设和规划北京城时,听从了交通总长詹天佑的建议,保留了北京城这座闻名世界的六代皇都、千年历史文化古城的“原味儿”。
詹天佑从美国留学回国,他认为北京是个古代文化建筑集中的城市,不宜发展工业,最好像华盛顿那样,发展成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风景幽美,高度绿化,而北京的大批名胜古迹可以发展成为一个旅游城市。他对李经述说:“北京城也像人体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如果不科学伺候它就会生病。如果规划不好,早晚有一天你们会看到工业污染、交通阻塞、人口拥挤等诸多现代城市病症的出现。”
李经述让詹天佑负责京城的建筑规划。按詹天佑的建议和设计,新北京城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这条全世界最长的南北中轴线沿线建筑都保留,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从南往北依次为永定门、正阳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神武门、地安门,9个门代表着长久吉祥。北京内城九门由箭楼和城门楼构成的双重城楼的巍峨建筑,门楼为三檐双层的巨大楼阁或殿堂,包括外城和皇城的城门城楼、箭楼、角楼等曾多达47个,都予以保留。这条“龙脉”上的宫殿城门及其周边的数十处皇家园林和民宅四合院也都得到了保护,流淌着特有的文化意蕴。像天法地,坐北朝南,九经九纬,左祖右社,面朝后市,方正对称,恢宏严谨,典雅飘逸,是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典范,世界城市史上的奇迹。
按照詹天佑的提议,北京城在旧城外的西侧另辟新区,一条便捷的东西干道连接新旧二城,如扁担一样担起中国的政治心脏和中国的城市博物馆,护城河还引进了永定河水,夏天放舟,冬天溜冰……城墙上面,平均宽度约10米以上,砌花池,栽植丁香、蔷薇一类的灌木,铺草地,种植草花,再安放园椅。夏季黄昏,可供数十万人的纳凉游息。秋高气爽的时节,登高远眺,俯视全城,西北苍苍的西山,东南无际的平原,居住于城市的人民可以这样接近大自然,胸襟壮阔。还有城楼角楼等可以辟为陈列馆、阅览室、茶点铺……这样一带环城的文娱圈、环城立体公园,全长将近40公里,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
新北京城按照这设计建成后,果然不同凡响,是连巴黎、罗马也难以企及的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宏伟、气势最磅礴的历史文化名城,引得来北京参加和会的各国使节赞叹不已。
李经述总统和外交总长梁士诒商定,分三批接见了各国外交公使。协约国的使节为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