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汉兵 >

第86章

汉兵-第86章

小说: 汉兵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马南一看,知道若能敌人完全顺利登陆,士气必定要大受打击。立刻组织手下开始冲锋。

其时,登陆的条顿重装步兵不过一千余人,而且条顿重装步兵编制里并无弓箭兵的配置,所以司马南立刻组织了三个营的兵力发起了冲锋。

“杀——”脚踩着已经被鲜血染红的沙滩,双方狠狠的撞击在了一起。

一边是要奋力立足,为后续兵力争取空间的条顿重装步兵。

一边是要保家卫国,为身后袍泽争取生存权利的汉家步兵。

精钢打造的铠甲撞击上了竹制的轻铠,双手阔剑对上了制式马刀。

奋武军作为二级军团本无这么多马刀,但由于已经失陷的中都龙阳,是帝国有名的兵器制造基地,为抵抗西方联军,同时也是不留给敌人军械,中南行省督守李长林在西方联军攻占中都前的几天,将库存的马刀和弩箭大部分都分发给了奋武军。

这也是奋武军能够抵挡敌人进攻这么多日,不落下风的一个原因。

阔剑的锋刃与马刀的锋刃相交在一起的时候,发出了酸涩的磨牙般的声音,接着,就是刀锋入骨的沉闷音符。

奋武军虽是二级军团,但因驻扎中都,训练上不必十大军团差,司马南更是帝国千年前一代兵法大家司马懿之后,深得祖上真传,训兵极严,整个奋武军除了没有一支能拿得出手的骑兵外,论步兵,不必任何一支军团差。

此刻,在与西方大陆最强大的步兵,条顿重装步兵团的对抗中,这种严格训练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

在人数上,双方目前差距无几,但条顿重装步兵团仓促立阵,主要的军官又还在河中心的船上,一时间根本没有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攻击层次极其混乱。

反观汉兵,三人一组,五人一队,在小范围内,处处占据上风。

而且这些活下来的汉兵也不是第一次和眼前的重装步兵们交手了,知道自己的手中的这种百锻精钢马刀,如果力道用的巧妙,完全可以劈开对方身披的重甲。

条顿重装步兵手中的阔剑虽然看起来极其骇人,但招数反复就是那么几招,劈、扫、砍,在身穿轻甲的汉兵的灵活躲避下,根本无法造成致命伤害。

再加上汉兵是由上而下的冲锋,一时间刚刚登陆上岸的条顿重装步兵节节败退,狼狈不堪。

“一鼓作气,将他们赶下河去!”带队的汉兵步兵团长喝道。

河滩上的汉兵变得更加凶猛,刀砍,腿踢,甚至在失去了武器后,就死死抱住对方,一起滚下河去。

那如罐头一般的铁甲,让掉下河的条顿重装步兵根本没有办法浮起,直接沉入了河底。

“这些异教徒都是魔鬼!”一个条顿重装步兵的嘴里胡乱叫着,手中阔剑已经被马刀挑飞,竟然直接挥舞着巨大的盾牌,一时到也让身边的汉兵不能近身。

一个身材瘦小的汉军就地一滚,身子闪过对方盾牌的攻击,手中马刀闪过一道寒光,斩在对方的膝盖后部。

那条顿士兵惨叫一声,向前跪倒,旁边的一个汉兵立刻抓住机会,一刀斩下对方头颅。

第一批次登陆上岸的条顿重装步兵渐渐失去了斗志,唯有那股强悍的条顿人的坚韧还在支撑他们苦苦坚持着。

不过,当初登岸的一个千人大队,如今能站立的却已经不足三分之一。

而此刻,河中船只上的冯塞卡如石头一般的脸上已经浮现出几分怒意。

“蠢货,带队的曼宁是做什么吃的?传令兵,难道你没有告诉他我的命令,就地防御,不要与敌人纠缠么?”

“万夫长大人,非是千夫长大人无能,而是汉军太狡猾,他们根本不正面冲击,而且他们的小范围分割战术是在厉害,就连军团大人都没有找到好的办法来对付。”一个参谋小心的劝道。

“来人,将那些武器用上,也叫汉人吃吃他们自己武器的苦头!”冯塞卡冷哼一声,命令道。

“是!”身后一众士兵掀开了布置在船头的一块黑布,黑布下是一副十几米宽,七八米长,形若鹰翼的武器,上边昂扬着一枚进二十米厂,寒光闪闪的弩箭。

这正是帝国目前最先进的武器——床弩。

作为帝国冷兵器的极致,床弩只在帝都江山的兵械厂内定量生产,负责床弩各道工序的工匠更是工民和军民的混合身份,严禁退出军籍。

而西方联军得到的这十几具床弩,却是帝都江山在大约三个月前运抵中都龙阳的,本意是想在龙阳军械厂开展床弩的生产。

结果二十多日前,中都沦陷,这些床弩来不及毁掉,就落到了西方联军的手里。

值得庆幸的是,懂得床弩生产的工民并没有随床弩一起抵达龙阳,按照计划要在年中的时候,才会从江山军械厂转出一部分工民至此。

否则,这床弩的制造技术就被西方联军学去了。

如今,为了配合今日攻打潼关,何塞给冯塞卡配备了五台床弩,搁置于船头,现在终于露出狰狞的面目。

“瞄准!”冯塞卡下令道。

“可是,大人,岸上还有我们的士兵!”

“我说瞄准就瞄准!”冯塞卡石头一样的脸上冰冷无比。

“是……”几个士兵将巨大的床弩对准了岸边还在撕杀的人群。

冯塞卡举起右手,又狠狠的挥下。

正文 第六章 ,身死魂不灭

硬木制作的箭身,精钢锻造的锋刃,巨大的弩箭与其说像放大了的弓箭,莫不如说更像是一只只铁矛一般恐怖可怕。

随着条顿重装步兵团万夫长冯塞卡的手举起又落下,紧绷的牛筋弓弦向前狠狠一弹,巨大的弩箭带着呼啸的声音,掠过河面,向岸边射去。

纠缠撕杀在一起的汉兵和条顿士兵根本来不及反应,就被巨大的弩箭贯穿在地。

厚重的铁甲和精巧的竹甲在这绝对的力量下都变得如纸一般脆弱。

身体被穿出巨大的血洞,整个人立刻就倾倒在地,惨不忍睹。

帝国制造的的床弩,一台每次最多可齐射三支弩箭。一轮攻击过后,五台床弩,十五支弩箭让岸边聚集的汉兵死伤超过近二百人。

接着,第二轮箭雨又突袭而来,这次却是手弩,也是西方联军在中都龙阳的军械厂得到的,而且已经可以进行生产。

数百只连弩的骑射,让岸边汉兵的伤亡更加惨重。

间或,汉兵的惨叫声里,夹杂着几声条顿士兵的咒骂,那是还在岸边,死伤在自己身箭雨下的怨恨之声。

而趁着这个机会,河面上的船只迅速向河岸靠拢,很快,打头的几只船上,已经有数千西方联军士兵跳上岸边。

岸边的汉兵几乎个个带伤,但犹自拼死与敌人撕杀。

此刻,局面已经变成三四个西方联军士兵,围杀一个奋武军的汉兵。

一个,两个,三个,越来越多的汉兵倒在了西方联军的阔剑下。

一个汉兵在阔剑劈砍进身体前的时刻,身体猛的向前一扑,将面前的敌人扑在身下,那西方联军士兵的头盔都被摔了下来。

这汉兵顺势张开嘴巴,咬在那士兵的脖颈处,温热鲜血涌进了他的身体。

但下一刻,几支长矛和阔剑就刺进了他的后心。

那士兵猛的扬起有,满口敌人碎肉与鲜血,声音凄厉道:“杀敌啊!”

“啊——”河堤土台上的司马南只觉得一股热血冲上头顶,双目圆睁,牙齿咬得咔吧做响。

“大人,快派兵救救那些兄弟吧!”一个汉军营长眼看袍泽几乎是被屠杀一般,带这哭腔求道。

“不可!命令全军,收缩防守,无我命令,不得出击!”司马南脸色发青,身子晃了几晃。

他知道如果这个时候再派兵上去,根本毫无胜算。

“将军,保重!”身旁的士兵忙扶住司马南。

“传我命令!”司马南声若夜枭一般,嘶哑而激烈。

“喏!”几个汉兵望着河岸上一面倒的屠杀,不甘道。

“这仇,一定要报!”司马南双手紧紧握呃住手中马刀,此刻,他的嘴边已然流出一丝鲜血,刚才的一刻,他已然将牙齿咬碎了几颗。

~~~~~~~

时间回到帝国纪元999年3月28日,帝国川陕行省川渝路大散关。

“西人残暴,侵我国土,虽未至川中,但却如虎狼窥视,其心可诛。今日我等若麻木不仁,明日我等妻子儿女父母乡亲,尽皆为西人之奴。此次出川,为大义,更为诸位身后之家!凡随军出征者,给予每户补助帝国金币一百枚;凡因战牺牲者,给予每户五百金币补偿;凡因战残疾者,本军负责赡养到老。”一身白衣的张策站在大散关外临时搭建的高台上,振臂疾呼。

台下,临时搭建的凉棚外,树这一面高达十余丈的大旗,上书“出川抗敌”四个大字。

雷东风等人一回到大散关,说起成都已经尽在掌握,通过沐雨得到情报,中南行省大部已经沦陷,中都龙阳已在敌手,现在敌人正加紧围攻潼关,长安府将要不保,如若不救,任敌人占领长安,川中门户将大开,首当其冲,就是入川之大散关。

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讲,此次出川抗敌,势在必行。

雷东风的意见得到了江筑英等人的一致拥护,唯有李若曦觉得此战准备并不充分,并不是最佳时机,但却并没出言阻扰。

张策更是提前两日从成都府先行返回,负责征兵事宜。此刻,已经是征兵的最后一日。

就这样,在帝国999年的春天,大散关募兵,汉家儿郎誓言抗敌,被重重的写进了史书。

“其时,追随大人者不过万人,虽有大将在侧,然实力终究羸弱。但大人一心为国,不顾安危,毅然决定出川抗敌,挽狂澜,战潼关,汉家儿郎血染疆场!”

~~~~~~~

川中虽不利农耕,但人口却比之内陆更加兴盛。以大散关为例,方圆不足十里,除了主要关卡依山而建外,关内十里的范围内,竟然聚居了四千余户,人口近三万余人。

而关卡外,依附大散关生活的百姓更不下数万户,如果算上附近的山民土著,属于大散关管辖的方圆五百余里的地界上,生活着大概近三十余万百姓。

而且,这些人中还多为青壮,常年生活在山林里,身体强健,刀弓娴熟。

但即便这样,经过三天的紧急募兵,应征的人数之多,还是出乎雷东风等人的意料,短短的三天时间,大散关内竟然涌进了不下十万人。

很多百姓将家中唯一男丁送至募兵处,却不要那百枚安家费,明言:“抗击外敌乃民之本分,此金多铸一刀枪,就多杀一西方蛮子!”

雷东风数次泪洒当场。

最后,雷东风等人从应征的数万青壮里,遴选出三万人。这三万人中,有二万人名义上走的是玄武军的名额。

毕竟经过成都府一战,玄武军空缺已经十分严重。

当然,这些士兵最后的军籍还是落在了独立旅,现在雷东风已经将其扩编为独立军团。

至于帝都军部哪里作何感想,就不是雷东风现在能管得了的了。

一将功成万骨枯,等到战胜西人,救了潼关之危,就算军部那些大老爷再有不满,也要考虑到全国各地舆情的反应。

帝国民智开启千年,四民心中,人人有杆称,就算军部再托大,却也不敢与舆情为敌!

帝国川陕行省,潼关风陵渡,撕杀正烈;大散关内外,大旗飞扬,川中誓师,剑指西敌!

正文 第七章,狂澜军

仅以此章献给当年出川抗敌,保家卫国的壮士!

~~~~~~~

帝国纪元999年4月1日,帝国川陕行省川渝路大散关。

一面黑色大旗正猎猎飘扬,上面用金线绣着三个大字——狂澜军,却正是雷东风和众人商议后为自己的军团所起的新名字。

其意有两层,其一自是力挽狂澜;其二却是希望这新军如狂澜一般席卷大陆。

自此,狂澜军成。

大散关前,原帝国驻大散关独立旅,雷东风新招收的三万川中新兵,共四万人整齐的排列在原野上,山地间。

四周居住的百姓山民也是早早就来到附近,神色复杂的看着自家的子弟申请肃穆的站在那里。

“你看,那是我家幺儿!”一个中年汉子指着队列中一个面带稚气的青年对身边人道。

“你个死老头子,你就这样把我的心肝幺儿送去参军,就不怕他死在战场上么?”战在他身旁的一个妇人流出了眼泪。

“妇道人家,你知道什么?老张不也把他的儿子送去参军了么?莫说我有两个儿子,你也已经当了祖母,就算只有一个儿子,我也要送!你没看成都府看出的巴蜀舆情上都说了么,有一个老婆婆,把自己的三个儿子都送上了战场,这才叫汉家的人!”那中年汉子道。

“王三说的在理,舆情上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覆巢之下无完卵,要西方蛮子真攻打下长安府,到时候就可以直接进攻我们川中了,到时候,我们还能活的好么?”旁边一个头发有些花白的老汉道。

这老汉却是如今一个村子的族长,人望颇高,他这话一说出口,那妇人神色已然悲伤,却不再抱怨。

为了配合征兵,雷东风特意从成都府编撰舆情的舆情部,要来了几个人才,为此次出川抗敌刊出了几个版面的征兵文章。

帝国文化昌盛,作为日常舆论的和宣传帝国思想的主要手段,舆情部在各行省基本都有设置。如成都府这样的大城市,舆情更是每天都刊出一期,免费在广场、商业街道对四民发放。

加上帝国普及三年义务教育,基本人人识字,所以雷东风了解到这些后,就在征兵过程中运用了舆情的力量。

果不其然,大散关附近的居民,在这舆情宣传和对帝国归属感以及雷东风所给出的优厚募兵条件下,报名极其踊跃。

如刚才王三那样毅然将自己儿子送上战场的,更不在少数。

~~~~~~~

此刻,雷东风站在十余丈高的大散关的城楼上,俯瞰着四周满山遍野的士兵和山民,心潮澎湃。

就在几个月前,他只不过是那个时空,华夏最后的骑兵团里,一名普通的少尉连长。

也许,再过几年,还有可能被提升为营长;也许,再过几年,那个最后的骑兵团会成为历史,然后专业回家;是继承祖传的那个武馆?亦或如很多战友一样,沉沦在都市的霓虹里,忘却那在战马上挥舞马刀,肆意的青春与激烈。

但自从来到这个时空,在这个汉民族成为一个浩大的帝国,统治着大陆公路的东端,虽然外忧内困的时空里,雷东风重新寻找到了自我。

虽不能成王成霸,但至少雷东风可以拿起手中的武器,跨上心爱的战马,为这个国家为这个民族的未来去奋斗、流血。

只要能实现自己铁血的梦想,能带着追随自己的这些兄弟姐妹,堂堂正正的留在帝国的史卷中,就不枉为男儿的一世。

而今,面前这四万人马,虽不是百战精兵,但至少都是拥有一腔热血的汉家好儿郎。

自己,正带着他们,用平凡的生命去书写不平凡的历史。

狂澜军,卫国卫民,大义所在。

雷东风想到这里,手紧紧的握成了拳头。这一刻,他虽然无法预测未来的走向,但至少可以把握住自己。

“我辈无名,此番出川抗敌,但求为国为民,甘洒这腔热血,甘愿披肝沥胆;以血搏命,以命杀敌,做一个堂堂的汉家儿女,做一个堂堂的汉兵,留名青史!”雷东风几乎是用全身的力量对着满山的汉兵和父老喊出这些话,然后反手抽出一自己腰畔的马刀,双手发力,竟然生生折断,虎口顿时崩出鲜血。

“抗敌之时,如有退缩,当如此刀,我若退缩,任谁以此断刃斩之!”说完,雷东风将一半连着刀柄的马刀交道身后侦骑营兼执法营营长荆展的手里。

“谨遵大人号令,尔等当为国为命,尽心效命!”满山遍野的汉兵看得清楚,被雷东风哪鲜血崩飞的场面刺激得热血沸腾,齐声高呼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