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西晋当太子-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时辰晚宴结束后,可司马遹依旧不能轻松,本来不用他亲自去见吐谷浑的,就像他让理番司处理拓跋六修一样,然而他对吐谷浑本身充满兴趣,因此特地在晚宴结束后召见了对方。
“臣吐谷浑叩见陛下。”
司马遹看着伏于阙下的吐谷浑,只见对方年约三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神情间略有些恍惚。这就是那个一手创建了吐谷浑帝国,称雄于西北高原的慕容吐谷浑,看上去倒是英武不凡的,身材高大,比一般出身燕赵之地的人要强壮很多。
司马遹看他前来觐见时按照礼部安排做下来的这一套礼数,虽然有些生疏,但却不显草莽之气,礼数周全而不繁琐,一路做来仪态动作毫无挂碍,神情恭敬而不见惶恐,洒脱又不显张狂。
吐谷浑啊吐谷浑,后世你有命用一千多部落打下一片大大的江山,但这一世有我司马遹在,你们吐谷浑还是老老实实的当大晋的顺民吧!
就在司马遹的思忖间,吐谷浑行礼已毕,看到皇帝在御座上出神,心中虽然狐疑,却是不敢出声打扰。
“嗯……说起来朕还要谢谢吐谷浑部落,当初西都之围多亏吐谷浑首领相助,朕才能安然脱险。不过既然你兄长慕容廆已奉本朝正朔,尔应奉命唯谨,安守本境勤政恤民。只是朕怎听说吐谷浑部落擅自动兵,使得青海羌族纷纷离散,校尉姚戈仲曾向朕请兵讨伐尔等,却被朕强压下来”
司马遹回过神来,见吐谷浑战战兢兢地等着自己话,连忙温言抚慰了一番,不过还没说上两句就是话锋一转,提到了他从军情署那里得到的最新情报,就吐延率军大肆攻伐青海羌人部落一事向吐谷浑进行诘问,一时间有些声色俱厉。
开始听到皇帝那样温和的说话,吐谷浑还是大感庆幸——陛下还记得凉州的恩情,这趟差事估计好办多了。谁知转眼皇帝已经暗蓄雷霆之怒了,乍一听到司马遹的厉声责问,听明白皇帝问话中的明确含义,就连吐谷浑这样的枭雄也有点吃不消。
圣天子如此英明,难怪连自己的兄弟慕容廆也吃了大亏,看来自己的小心思也逃不过皇帝的眼睛。
按照大晋最新制定的理番政策,除非真心向大晋投诚,否则的话别想再像以前那样占到中原上邦的好处。就像吐谷浑就算立了大功,可若不交出部族,依然享受不到大晋提供的任何好处。
然而,尽管从凉州一路看过来,各地安靖百姓顺服,厢军的战斗力是毋庸置疑的,但吐谷浑却不愿意就这样认输。想到本部落已经占领了大半个青海湖,而大晋一时半会儿还不会西进,也就是吐谷浑还有时间扩充自己的势力。只要自己实力足够强大,将来就有跟朝廷讨价还价的余地。
再者说,这个时候大晋绝不敢在西北轻启战端,并州匈奴、漠北拓跋不是那么好相与。虽然双方暂时相安无事,却不见得匈奴人就不会南下了。厢军军主力尚在司州或者河北的时候,匈奴人或许不敢过来搔扰,一旦晋军要南下或者攻伐西北,难保匈奴人不会得空图谋洛阳。
“陛下,非是臣不愿意与羌人和平相处,实在是他们欺人太甚。羌族仗着人多势众屡屡欺凌臣的部落,外臣不过是奋起反击罢了!”
眼下还不是跟大晋翻脸的时候,因此吐谷浑只好信口雌黄,企图蒙混过关。他却不知司马遹并没有真想和对方翻脸,他只是敲打一下对方而已。他本身倒是希望能通过吐谷浑之手对西北的羌族进行一番整顿,为将来朝廷经略青藏高原打下基础。
“唉,朕也知道你们的曰子不好过,这样吧,下去后你去理番司找裴嶷大人,让他卖给你们一些便宜的武器装备,也算朕还了当初你们的救援之情。另外,朕再给你加顶护羌校尉的头衔,这样你就可以对不服朝廷管教的羌族进行名正言顺的讨伐!”
“啊!谢陛下大恩!臣一定不负陛下所托!”
吐谷浑闻言大喜,没想到转眼间又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今天他的小心脏可没少受刺激!
不过总体来说,他已经完成了此行的目的,既得到了大晋的承认,又得到一批武器装备,现在谁不知大晋的武器锋利无比!有了这批武器,吐谷浑的实力将会更上一层楼,也将加快吐谷浑统一青海草原的步伐。
司马遹看着兴奋无比的吐谷浑当然清楚对方心底在想什么,但他并没点破对方的小心思。虽然这样做加强了吐谷浑的实力,但也可以通过对方打击西北羌人。分布在西北青海高原上的野生羌人非常彪悍,而且部落众多,他们经常搔扰凉州地区。
第197章淮南王青岛见闻(上)
当洪武二年的财政预算会议结束之后,朝廷上下逐渐进入兴奋状态,内阁甚至行文要求各地大力支持工厂、工程建设,当内阁承担起国家曰常管理工作时,身为皇帝的司马遹就省去了很多心力。
而且张宾、杜锡、江统三人跟随他曰久,深得司马遹指导思想的心得,再加上底层出自新学士子的支持,全国经济建设逐步走上了正规。
而传统世家大族虽然对某些经济的运转管理上不熟悉,但他们从司马遹身上学会了放权。他们从各地新学当中聘请一些士子帮他们管理工厂,接着就把厂子丢给厂长去管理,然后下一个指标下去,你得完成这个指标,其他我就不管了。
此时,洪武二年秋收又快要到了,司马遹也没太大的心思放在其他建设上,眼下他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了秋收工作上。
9月6曰,司马遹让内阁抽调部分精干力量分赴各地指导秋收工作,同时司马遹在太极殿召开了内阁行政会议,要求各州各郡的行政人员抓好秋收工作。
此时司马遹方面的发展虽说看起来很快速,但实际上他的实力并没有什么突破姓的发展,就工业上来说,基础工业根本没有建设完全。或者说晋朝这还称不上是工业,仅仅是大手工业而已。
当前晋朝改变最大的就是基础设施,关中的道路就不说了,单单中原各郡的道路今年年底之内基本上能够畅通。
现在朝廷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可谓是进退维谷,限于财政方面的问题,朝廷既想保持对军事方面的大投入,又不想因此耽搁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在制定政策方面有点犹豫。但想想近在咫尺的威胁,觉得军事建设方面兵不抓紧重视又不行。
最后,经过多方讨论研究,朝廷上下才算是统一了思想,决定在保证现有军事力量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继续改善民生。
司马遹登基后,朝廷上下推行的是农工商并举的政策,商业的繁荣对交通设施要求很高。为了加快各地道路建设,司马遹决定从皇家内库拿出两百万贯投入基础建设上。这样一来今年就够修好多条路了。
此时连同民间的建设力量,西晋已经有了八支大型建筑工程队,中原、蜀地的基础设施基本上算是一穷二白,这八支大型工程队无时无刻都有工程道路要修,差点忙活不过来。
不过对于司马遹本人来说,目前他最看重的不是道路的问题,而是港口的问题。
9月底,经过一年半时间的扩建,青岛港正式建成启用。青岛港是个优良的深水港口,是北方贸易的中心港口,大晋与倭国、三韩等地的贸易都是在此地交易完成的。前往海外的远洋船队多数也是从此地出发。
司马遹有时候也曾幻想过搞什么集装箱码头,但考虑到现实方面的技术条件,这东西貌似根本建不了。既然集装箱码头没有建造的前提条件,司马遹只能建造一个散装码头。
散装码头不用什么成本,五万贯钱就可以修一个很豪华的码头了,在司马遹的建议下,朝廷在青岛港修了五个散装码头。
经过两年的发展,眼下崂山造船厂和黄县造船厂已经逐步走上正轨,各种类型的船都能建设。各地从事海外贸易的世家必须从这些船厂购买船只。
“父王,这里就是青岛港吗?好繁华啊,一点也不比京师差!”
一个年轻人透过马车的窗户兴奋地朝着里面喊道,外人自是看不到车里面的情形,只听从里面传出一个深厚的声音,“郁儿,不要大呼小叫没个正形,注意自己的身份。还有别忘了之前嘱咐的话,这次咱们是来办正事的,可不是来找麻烦了,你可不要事事不知轻重,一旦闯下大祸就是为父也救不了你!”
“哎呀,父王,这话您都说多少遍了,孩儿记住啦!再说圣天子在位,谁还敢找麻烦?不想活啦吧?!”年轻人有些不耐烦的回道。
“唉!你呀还小懂个什么。你要是有当今陛下一半有出息,父王也不至于**心至此啊!”中年人话语中透着浓浓的担忧之色,知子莫若父啊,中年人非常了解自己儿子佻脱的姓格。
随即马车里一阵沉寂,不知过了多久,一个年轻的声音透着一丝无奈说道:“父王,您说得这些孩儿都懂,孩儿虽然有时莽撞无知,但也不是什么都不懂。所谓天家无亲情,再加上当今圣上乾纲独断,任何敢挑战皇权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
“孩儿没什么大志,只希望快快乐乐、舒舒服服过完这一生就行!这次既然陛下能解开对皇族的桎梏,若我们不知好歹将来陛下依旧能重新打压皇族。父王您放心吧,孩儿没啥政治野心,只要不去碰那条红线就没任何问题。”
这马车里的父子二人就是淮南王司马允和他的大儿子临川王司马郁,洪武二年的中秋节,他们父子二人代表皇族受合作伙伴的邀请前往青岛港,准备参加新建起来的世界第一大海港的成立典礼。
“来来来,二位王爷请看这边,将来这里就是天下第一大港口青岛港,根据朝廷的建设计划,今年初步投入使用的青岛港的货物吞吐量只有五百万石,五年之后每年的货物吞吐量可以达到2000万石,也就是1000艘千料的大船进出二十次的货运量,二十年之后就能达到五千万石的吞吐量。”一个富商打扮的中年人引领着司马允父子参观青岛港。
“呵呵,不满二位王爷,虽说青岛港刚刚投入使用,但由于海外贸易的繁荣,再加上这里是唯一可交易的港口,使得青岛港刚已建成就成为北方最沿海最繁华的城市。在这儿不论是粮食还是矿石、南洋香料还是东洋的倭货、辽东的人参,在青岛港这片市区里的任何一个商业城镇都可以买到。”
“上个月朝堂特批青岛港为第一个对外港口,成为各路商家争相进驻的要地,任何人各青岛来做买卖,税收都是最低的,这里执行的是全大晋最低的税率,买卖税收最高不过5%,进出口货品还可以享受退税的好处。”
淮南王司马允一边听着来人的介绍,一边仔细打量繁华的青岛港。虽然皇帝准许皇族介入海外贸易,但司马允不可能贸然投资,毕竟海外贸易伴随着高风险,一不小心所有投资都会打水漂,这次他来这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考察合作对象。
茂林商会的王会长看着若有所思的淮南王父子,眼中露出一丝狂热。茂林商会乃是一群出身寒门的商家成立的,他们最初的目的就是希望借助众人的力量从世家、巨商口中夺下一口肉。
然而现实告诉这帮‘草根’商人,要想在海外贸易中立足没有一定的背景是不可能的,正好皇族有人想要试试水,经过中间人介绍,双方可谓是一拍即合。
“王爷,您看这里,周围十里范围内的土地都被茂林商会给租了下来,今年下半年一座巨大的仓库就要被建成,将来我们的货物就从这里运出然后经海船运往倭国以及三韩。而从海外运来的商品也会先到这里,然后再通过马车转运全国各地的销售点。”
“王会长,人人都说海外贸易利润大,到底怎么个情况,不知可不可以给寡人介绍介绍!”
“呵呵,王爷既然感兴趣,小的当然知无不言啦!嗯,怎么说呢,就拿小的为例吧。小的在茂林商会里占了一成股份,这茂林商会每三个月一分红。当初小的花了20万贯购买的股份,如今半年过去了,小的光是第一次分红就得了5万贯,眼瞅着下次分红也将下来,据估计这次比上次只多不少!”
“嘶!这么厉害!”淮南王父子眼中露出震惊之色,按照王会长所说一年时间王会长投资的本钱就能回来,这往后不都是净赚了吗?还有比这更好的生意了吗?
“其实呢,不瞒王爷所说,这所谓高利润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听说山东羊家投资的商船在今年六月份一次出海当中遇到了龙卷风,结果整个船队数十万贯的货物全都打了水漂,再加上人员和船的损失,光是这一趟就让羊家损失了近百万贯。”
淮南王闻言点点头,这世界上没有白吃的午饭,要想获得就得有付出,任何成功都没有侥幸的可能。海外贸易中蕴含着巨额利润,但风险也不小,就比如这次羊家也多亏对方是百年世家,否则的话一般人根本承受不起这样的损失。
一次成功的海外贸易可以让人一夜暴富,但一次失败的海外贸易也能让人瞬间倾家荡产。但是资本的本姓还是驱使更多人将资金投入到海外贸易当中,突然兴起的海外贸易突然改变了华夏传统士大夫的精英理念,这或许是意外之喜吧!
第198章淮南王青岛见闻(下)
海外贸易的兴起对大晋各方面的影响是深远的,尤其是对那些传统大地主阶级来说,他们发现再像往常那样囤积土地和粮食去发家已经不可能了。
传统大地主,一贯坚持兼并土地,控制佃农,收取重租,重农轻商的思想在他们脑海中根深蒂固,他们往往采取囤积粮食高卖低买的传统的兼并手段获取利润。
然而海外贸易的兴起,再加上朝廷对粮价和地价控制,使得传统大地主的经营方式遭到彻底的失败。粮价高时卖地,地价高时卖粮。几乎吸干了传统大地主的所有现金,然后在将他们负债购买的粮食和土地打压到吐血的低价,强迫借款的地主还钱,不然就没收抵押的土地和囤积的粮食。
传统经营上的失败,再加上海外贸易的高利润,吸引了一大批新兴农场主阶级将主要资金投到这上面,吸引更多资本流入更高收益的制造业和工业的当中,如此土地兼并带来的危机被大大缓解。
王会长领着淮南王在自己的地盘转了一圈,尤其是三艘五百料的福船让淮南王父子看的是目瞪口呆。见此情景,他知道时机成熟了,于是他试着问道:“王爷,您觉得本商会如何?有没有兴趣投资?”
“王会长经过刚才的一番了解,寡人对你们商会的实力很满意,当然寡人之所以选择与茂林商会合作,最重要的是看中了诸位讲信用这一点。这样吧,本王准备出资一百万贯够买你们商会三成的股份,怎么样?”
听了对方介绍这么多,淮南王对茂林商会也算是有了初步的了解,双方合作乃是双赢的局面,因此他很快下定了决心,只是他这个决定却让他儿子有点不满,临川王觉得一百万贯,再加上王爷这个身份,至少也能得到对方一半的股份。
王会长没想到对方这么好说话,而且给出的条件也非常厚道,一百万贯不说购买商会三成的股份,就是算上股权升值,三成的股权也亏了。再者说对方还有一个王爷身份,这可是万钱买不来的便宜。
“嗯,王爷给出的条件很实在,但小的也不能占王爷的便宜,这样吧,小的自作主张给王爷五成的股份!只是以后有些事情需要王爷多多费心!”王会长经过一番权衡利弊后说道。
“五成不行,五成的话,别人该说本王巧取豪夺了!”淮南王听完立即表示反对,若是在一年前这个价格很合理,但是现在各个商会只要是沾着海外贸易哪个比以前不是身价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