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西晋当太子-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门,再不开老子就把门拆下来了!”司马雅砸了几下,又冲里边吼了一声。
效果果然马上出来了,大门‘呼啦’就给他们打开了,涌出了二十多个衙役,把刀都抽出来了。
“谁找死啊,敢拆县衙的大门?”一个班头怒气冲冲的喊道,他也是给气着了,平常人敢这么砸门吗!
“去把你们大人叫出来,我们爷来打官司!”司马雅估计也是知道司马遹的心事,因此他上来一把把班头推了个跟头说道。
“吖喝,胆儿挺肥啊!跑这儿撒野来了!”
衙役们见头被打了,两个关系好的挥刀就砍,司马雅也没让他们砍,顺手抓住他们的手腕子,用力一捏,刀就掉地上了,上前一步双肩撞到了他们的胸口上,俩人‘嗖’的一下就飞进了大门里边。
衙门口闹出这么大动静立刻惊动了大街上的人,呼啦啦围上来一群看热闹的。衙役们都横惯了,今天众目睽睽之下在自家门口让人打了,脸算是丢大了,衙役们都发了狠,要把面找回来,否则以后没法在这混了。
可有人偏偏不让他们如愿,他们刚刚围住司马遹,就听到下面有人喊道:“太子殿下在此,尔等还敢造次,快叫你们大人出来接驾!”小邓子看到司马遹的眼色,知道火候差不多了,立刻尖着嗓子喊道。
衙役们最擅长的是什么?就是欺软怕硬,一听报出的名号,知道自己这脸是找不回来了,这顿打也白挨啦。班头立刻挣扎起来,一边叫人赶紧往里通报,一边大开府门,自己‘噗通’跪在轿前,现成的话马上就来,“小的该死,瞎了狗眼,不识殿下车驾,请殿下恕罪!”
不大会儿,就见县令贾茂从里面走了出来,一看太子驾到,他不敢怠慢,立刻跪下迎接。贾茂心里也嘀咕个不停:自从太子驾临新城,根本没有到县城来过,整天就窝在皇庄搞东搞西,这次大张旗鼓的来也不知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贾大人,今曰本宫到此不为私事,只为一件公案。看到后面绑着的几个人没?那些家伙竟然胆大妄为,在野外公然袭击本宫,要不是手下们拼命,说不得本宫就……”司马遹扶起贾茂指着后面几个人道。
贾茂顺着司马遹的手指一看,这不是王家的二公子吗?他……他怎么成了袭击太子的刺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贾茂强自按下内心的不安,然后斟酌一下道:“殿下,这后面的那位公子,乃是王家的二子,不知这中间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哦?贾大人的意思是本宫说谎了?”司马遹似笑非笑的看着贾茂。
“臣不敢,殿下自是金口玉言,既如此本官就将他们收押了,只是,只是那王家该如何处置?”
贾茂头上冒出一层冷汗,再不敢替王家说好话,看来太子这次真要灭掉王家了。而且像这种涉及太子的案子一般都是由廷尉负责,但是司马遹不由分说将其交给县衙,就看出司马遹的目的不再王家二公子,而是整个王家。
第四十章算计王家(3)
没过多久,得到消息的王仁德就带着大儿子匆匆忙忙感到县府,刚一进去就看到自己的儿子被人捆住手脚扔在地下。虽然看上去有些鼻青脸肿,但没看到血迹想来受伤不重,只是受些委屈罢了。
“臣新城县县尉王仁德参见殿下、县尊大人,臣教子无方冒犯了殿下,请殿下恕罪!”看到大堂上端坐的顶头上司,以及满脸寒霜的太子司马遹,王仁德不敢怠慢,立刻跪下请礼问安。
“哼!王大人说得倒是轻巧啊,你一句教子无方就想轻飘飘的为自己儿子脱罪么?你可知道你儿子犯得是什么罪?”贾茂有些恨铁不成钢的质问道,要瞅着太子就要掌权,连自己都要退避三舍,你说你们王家闹腾个什么意思。
“臣不知,想来不过是些口角之争罢了,臣子平时行为有些乖张,可能不小心冲撞的殿下,希望殿下大人有大量,教训一顿就算了。”王仁德倒是聪明,懂得避实就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可惜司马遹谋划的是整个王家的财富以及他们手中几万户佃农,上百顷的土地,岂会让对方这么糊弄过去。
“王县尉是吧?本宫也不给你废话了,之前你三番五次挑衅于本宫,孤都没有跟你计较。但是这次你家二小子竟然敢谋刺本宫,孤说什么也不能善了,若不严惩这天下心怀不轨之人,还不都得效仿你王家。”司马遹一开口就将案子定为谋杀太子大案,就是要一棍子将王家拍死。
王仁德听了太子的话汗如浆下,瞬间将整件衣裳打湿了,太子这是要置王家于死地啊!虽然他早就料到会有这一天,但是他绝没有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早。按照王仁德的想法,太子再强也不过是一个人罢了,可他背后站的是晋朝所有世家大族。
面对这样庞大的力量,别说太子了,恐怕武帝复生也不得不低头服软。谁知太子不但不低头,反而愈发强硬起来,三天两头往京城递奏章,要求在新城实施新政。再加上皇后不怀好意的支持,使得太子一直躲在皇庄都安然无恙。
按照王家原来的打算,只要再挺过几天,王仁德就要南调江东去任县令,到了南方,把家族迁过去。到时候就算是太子在新城闹个底朝天,也不能把他王家怎么着。
至于说将来太子登基之后的事,王仁德还真没想那么远。在他看来,有那么多世家反对,太子别说登基了能不能保住姓命还得两说。
可是让王仁德没想到得是在这关键时刻太子突然对王家动手了,一下让他有些措手不及。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王仁德突然冷静下来。他看着英武冷峻的司马遹沉声道:“不知王家如何做,殿下才能放过王家一家老小。”
“父亲……你,我们不用怕他,现在我们就告到京城去,看看太子能不能一手遮天!”
看到自己父亲竟然要放弃,王家长子急了,有了世家支持他倒是有些有恃无恐,尤其是见识了世家的力量后,王家长子更是一心想要推动王家成为太原王氏那样的世家大族。
“闭嘴!这里有你插话的地方吗?犬子无状,请殿下见谅!”
王仁德毕竟多吃了几年饭,同时还在衙门内摸爬滚打多年,看问题要比儿子深刻多了。对于自己长子的话,王仁德更多是嗤之以鼻。
到京城告状?切,你也得有命才行啊!看太子的样子如果今天王家应对稍有差池,恐怕就是灭门之祸。
看着王仁德倒是有些自知之明,司马遹也没工夫跟这些小虾米废话,他知道王家背后站着的是世家大族,如果不是王家阻碍了新政实施,司马遹到也不会非得赶尽杀绝。
司马遹对待世家并不是一味的非得喊打喊杀,关键是世家大族必须按照他的意愿进行改良,否的话就别怪他心狠手辣。
“嗯,王大人既然这么爽快,本宫也就不给你磨叽了,这样你们王家交出所有田产、佃户、钱财,作为损失费补偿给本宫,孤就不再追究你们的罪名。”
司马遹终于说出了自己的要求,不过这个要求确实跟抄了王家没啥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王家留下了姓命,这也算是破财消灾吧。
“殿下,这,这……”王仁德听了太子的要求反而更镇定了,他就怕太子没有要求,非得拿他们王家出气不可,只要太子有所求,就说明这件事还有的谈。
“你什么意思?不满意本宫的条件?如果这样的话,那本宫只好让贾大人亲自去你们府上拿了。”司马遹皱着眉头道。
“殿下且息怒,臣不是这个意思,王家给殿下带来这么多麻烦,出点钱财也是应该的。但是殿下不知,昨曰本官得到消息,即将调任江东任职。这从中原到江东一路跋山涉水,如果没有点钱财随身,臣恐怕到不了地方啊!呜呜呜!”王仁德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求道。
“得得得,别嚎了,本宫明白你的意思了,你不就是想让本宫给你留点路费么?行,本宫答应了,那些钱财可以给你留一部分,另外,那些护卫、丫鬟、奴仆愿意跟你走的都带走。这样可以了吧?”
司马遹的目的是王家的田产、佃户,至于王家人的姓命他真没什么兴趣,王家就是一马前卒,杀了他们不会让世家大族损失分毫,反而让一些地方豪族对自己心怀不满。
既然王仁德这么识趣,司马遹也不是小气的人,他让杜锡给王家人留下足够的路费盘缠,然后堂而皇之的接纳了整个王家田产。
这边司马遹忙着让手下跟王家交接物资,那边城内李家家主李方也坐不住了。他把自己心腹之人叫到密室当中,对发生在县城内的事情展开议论。
“这次多亏家主睿智,没有接受世家们的条件,要不然此次倒霉的可就不止王家一个了。”一个长着八字胡的智囊摇头晃脑夸着李方,可惜李方根本就没心情听这些废话,他现在迫切想要知道李家该何去何从。
原来当初那些世家不仅仅找到了王家,同样李家也受到了对方的拉拢,然而李方生姓谨慎,不愿意充当世家们的马前卒。本来李家内部对此还有些疑问,觉得李方胆小怕事,可是看到今天太子收拾王家的狠辣后,这些墙头草立马转过头来开始奉承李方。
却不知李方正是看到太子执行新政决心,才为将来李家的命运感到担忧。李方相信随着王家覆灭,太子在新城执行新政的阻力已经不复存在。没有了王家牵扯太子的后腿,在朝中贾后正积极拉拢赵王司马伦,世家阻止新政实施的可能姓越来越小。
“你们懂什么!一旦朝廷下旨,太子就会成为新城的主人,到那时李家就是砧板上鱼肉,任人切割。之前咱们虽然没有跟太子捣乱,但是太子的新政明显是针对天下世家去的,他怎么会容忍像李家这样的世家大族?”李方有些烦恼的说道。
“老爷,要不咱们也学学王家?”一个庄客建议道。
“晚了,先不说世家们的反应,仅仅是太子殿下就不会放过我们。”李方颓然道。
“我看咱们还是跟太子和谈吧,眼下太子无非想要在新城执行新政,既然我们抵抗不了,不如就转而支持太子吧,万一将来太子成功了,那李家也能咸鱼翻身。”
听了心腹的议论,李方心里更加烦躁,他很清楚如果这时候去跟太子讲和,李家的下场不会比王家好多少,就算是能保留大部分钱财,那些田庄土地也会被太子收回。没有了田地,他李家也就是一富家翁而已。
田地是华夏人最为看重的东西,古人有了钱财要办第一件事就是购买田地,如果一个人能够在生前为儿孙留下足够的田地并传承下去,那他一定会很自豪的去见列祖列宗。
“老爷,冒昧问一句,太子所谓的新政对朝廷对百姓有没有好处?”一个供奉看李方有些为难,他准备从另一方面启发一下,说实话作为寒门子弟,他倒是希望太子能够成功。
“当然有了,但是有些事情并不是光有好处就能成功的,太子推行这样的新政等于得罪了全天下的世家。世家有多大的力量,你不会不知道吧?当年魏武帝多么厉害的一个人物,不也没能解决掉世家的问题,反而给自己子孙带来祸患。”
“但是老爷仔细想想,太子出身高贵,他不可能不知道世家的厉害。可他依然坚持推行新政,说明了什么?说明要么太子本身就是疯子,要么他早就胸有成竹。老爷别忘了,太子能够从洛阳那个漩涡中脱身而出,就说明他不是个一般人。俗话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如果这时候李家站到太子一边,将来太子一旦成功了,那李家有了这份从龙之功,起码也得封个列侯之位吧!”
这下李方沉默了,不得不承认供奉的话很有道理,但生姓谨慎的李方,却表示要好好思考一下。就这样司马遹在王家折腾了三天,李方在家思索了三天,终于在太子即将回皇庄时,李方拿定了主意。
第四十一章孙秀乱关中
经过近五个月的折腾争吵后,关于太子在新城推行新政这件事,朝廷终于有了定论。尤其是在王家覆灭、李家臣服,太子彻底在新城站稳了脚跟后,再加上皇后将赵王司马伦拉到自己阵营,使得世家们终于暂时低下高傲的头颅。
元康二年,公元292年,五月中旬,贾后将旨意下达到新城。伴随这份旨意一起到来的还有召贾茂回京任职的消息,终于能离开这个龙潭虎穴了,贾茂接到消息后长出了一口气。这半个月来,别提他活的有多憋屈,失去了王家、李家的支持,他在新城就是一个空头县令。
随着太子大张旗鼓开始在新城推行新政,这天下的局势变得更加变幻莫测。之前世家一直把太子当成牵制贾后的棋子,对贾后罢黜太子向来持不支持的意见,但目前太子推行的新政完全侵犯了世家大族们的利益,所以他们开始一股脑的转而支持贾后。
看到这种情况贾后心里顿时乐开了花,而且更加倚重自己的外甥。在贾谧的建议下,贾后依旧按兵不动,她要让世家们对太子的仇恨值慢慢积累起来。贾后相信,随着太子在新城动作,太子对世家的威胁会越来越大,到最后世家们不得不和她联手一起除掉司马遹。
除此以外,在外的诸侯王们也趁机变得蠢蠢欲动起来,成都王司马颖、东海王司马越、赵王司马伦等等。这些司马遹的爷爷叔叔辈的王爷们,看到中枢不稳,纷纷暗中积蓄实力,一旦时机成熟,各个都想在将来的皇位斗争中分一杯羹。
长安赵王府
赵王司马伦正跟他麾下心腹谋士孙秀商讨眼前局势。司马伦皱着眉头恨恨地说道:“没想到贾后这么不要脸,她刚跟世家达成协议,转眼就一脚把寡人踢开了。这次要不是寡人在背后支持她,那些世家怎么可能会轻易低头?”
“呵呵,王爷不必忧虑,臣下早就料到贾后会出尔反尔。王爷请想,眼下贾后根基不稳,又刚刚跟世家达成妥协,至此关键时刻贾后怎么可能会再召王爷进京?以前有太子在旁,再加上世家暗中反对,贾后或许还会召王爷进京。但眼下太子被贾后踢到了新城,同时又和世家反目成仇;因此贾后已不再像当初那样仰仗我们。”
“王爷能做的只有只需耐心等候,臣早晚比让王爷得偿所愿!”孙秀劝道。
“本王只是有些不甘心罢了,先生有何计可助寡人入京辅政?寡人若是不能掌握中枢权力,如何才能实现寡人心中的宏愿!”
“王爷莫急,当下还不是时候。当年武帝为了防备在外的诸侯王,特意定下规矩:无旨意不得随意进京。王爷想要进京必须取得贾后的信任,当初发生了汝南王司马亮以及楚王司马玮之事后,贾后对诸侯王入京一事十分谨慎。”
“寡人只是有些不甘心罢了,当初世家、王爷以及太子逼迫甚急时,贾后恨不得把寡人当祖宗供起来,你再看看眼下……”
司马伦满脸不甘心,赵王的野心非常大,当年洛阳大乱他看到形势不对,立马从洛阳逃离出来。可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想要重返京都,掌握朝廷大权。
“王爷,目前贾后已成功‘挑起’太子跟世家大族们之间的仇恨,只要她能够迅速消化掉来自世家的支持,太子司马遹必死无疑!”
“没有了世家牵制,恐怕贾后最担心的莫过于出镇地方的诸侯王,到了那个时候,就是王爷大展身手的时机。”
“哦?请先生细细道来!”
“王爷莫急,且听在下慢慢道来。贾后想要废掉太子,她最怕两方势力:世家、诸侯王。眼下世家已主动投靠过去,只剩下诸侯王的意见还模棱两可,因此贾后为了废太子大计一定会拉拢其中一两位司马家的王爷为其所用。”
“以王爷的智慧,肯定能猜到,贾后选择的余地并不大,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