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寒门天下-第1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理度之,应该是郭烨,因为郭烨年长,现年已经十二岁,过个两三年就能成婚,纵然男子冠礼一般是二十岁举行,但是豪mén权贵往往没有这个限定,豪mén子弟十五岁左右成家的是司空见惯。
突然没了下文的陈群垂下头,似乎在思考,又像是怕说出来的话会jī怒郭嘉。
郭嘉现在只有两个儿子,郭烨与郭瑾,一个是庶子,一个是嫡子,嫁给谁的区别很大。
全场聚焦,陈群硬着头皮抬起头底气不足地说道“临行前,曹将军嘱托在下,若是使君不弃,不妨这两nv各嫁使君一子,这样,如何?”
严肃的气氛在郭嘉一声嗤笑中变得轻松了些。
“我有两个儿子,曹cào就送两个nv儿过来各嫁一子,我要是有三个,四个,五个儿子呢?曹cào是不是就送更多的nv儿过来?长文啊,我也想亲上加亲,可你也要明白,我的儿子都娶了曹cào的nv儿,要是袁绍也来和我结亲,他如果也是嫁nv,那我到时候难道让袁绍的nv儿做小吗?”
联姻是有着心照不宣的规则,袁术拉拢吕布,开出的条件是吕布nv儿做太子妃,郭嘉要是和曹cào联姻,曹càonv儿的地位首先就不能低,假如郭嘉的儿子都娶了曹cào的nv儿,郭家的后院,等同成了曹家的内府,这样的局面,郭嘉希望看到吗?
至于儿子们怎么想,那是另外一回事,他们与生俱来的地位与身份,往往也就失去了部分的自由,这个时代男人三妻四妾很平常,豪mén权贵有几桩政治婚姻再平常不过,这一点,郭嘉也不能免俗,否则他当初就不会接受糜芳的投靠。
陈群满面冷汗,抬起胳膊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他也知道刚才他的提议很过分,甚至可以被理解为居心叵测,差点儿nòng巧成拙。
这个luàn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结束。
曹cào在老去,郭嘉现在正值壮年,但十年后呢?二十年后呢?
终有一天,如今站在巅峰舞台的诸侯们都要将霸业jiāo给下一代。
郭嘉的儿子现在娶曹cào的nv儿或许没什么影响,但二十年后呢?
枭雄往往不会只顾眼前,所谋所思时常远过常人数倍,你想到了一年后,我也许已经想到了十年后。
退而求其次。
陈群生怕自己又一次的提议会惹怒郭嘉,口气弱了几分。
“宪节两位千金可效法娥皇nv英,论年纪,二人与瑾公子相仿,待瑾公子长大后,将两位千金一同迎娶,使君意下如何?”
姐妹共事一夫的事情,自古就有,出了名的便是娥皇nv英,大小乔如今也是作为姐妹共事一夫,这种事情,道德上没什么可责难的。
低头陷入沉思,郭嘉现在算是明白了,曹cào从一开始恐怕就是想让两个nv儿嫁给郭瑾。
曹cào有年长未嫁的nv儿不送来,偏偏送了两个和郭瑾年纪差不多的nv儿,目的十分明显。
郭瑾是郭嘉的嫡子,又是蔡邕的徒弟,同时自己也很聪明,益州内早已传遍了他的薄名。
有了这个背景,相比较不温不火又是庶子的郭烨,曹cào恐怕想当然地认为郭瑾将来必定是郭嘉的继承人。
在堂外随时听候差遣的张任被郭嘉叫了进来。
“劳烦去将瑾儿带来。”
不多时,郭瑾被张任领入大堂,郭瑾跨入堂中后,先恭恭敬敬地给左右在座的大人行了礼,这个举动让益州官员都频频点头。
“父亲,找孩儿何事?”
郭瑾是一个开朗的孩子,哪怕是在这种场合,也不退怯,张口就直接问郭嘉,声音底气十足,带着几分孩童应有的天真。
郭嘉对他招招手,待他走到主位一旁后,郭嘉拉着他的手然后望向陈群,笑道“这位是陈群陈长文,你爹当年在老家就和他有些jiāo情,现在,他是许都的官员,这一次来拜访成都,是想给曹cào的nv儿做媒,你想不想娶媳fù?”
郭瑾双眼一亮,又给陈群行了一次礼,陈群拱手还礼后,也微笑道“瑾公子年少识体,风采过人,深有使君当年的英姿,日后必成大器。”
郭嘉听得牙根都酸了。
不过他不在意,陈群只是当着他的面说说漂亮话,变相地拍郭嘉马屁而已。
论儿子的话,曹cào的儿子才各个出类拔萃,能文者有曹植,能武者有曹昂曹彰,早夭的曹冲更是罕见的神童,而擅长权术的则还有曹丕。
“瑾儿,你知道为什么曹cào想把nv儿嫁给你吗?”
郭嘉半抱着郭瑾的腰,淡笑着问道。
郭瑾扭过头来对郭嘉朗声道“因为曹cào怕父亲,他怕父亲去打他,所以才要用嫁nv的方式拉拢父亲。”
呵呵呵
堂中不少人都忍俊不禁。
七岁的孩子都能看穿曹cào的用意。
陈群尴尬不已,勉强赔笑几声。
郭瑾说的是事实,如果曹cào不怕郭嘉,就没必要来进行两家联姻。
郭嘉再问“瑾儿,既然你知道曹cào嫁nv儿给你是有目的,那你还要这两个小媳fù吗?”
听郭嘉这么一问,郭瑾反而疑huò地反问道“要,为什么不要?父亲不是说过有便宜不占……嗯,反正我要,多少都要,来者不拒,多多益善,嘿嘿。”
郭嘉将郭瑾搂入怀中,哈哈大笑。
堂内其他官员也都被郭瑾的话逗得捧腹大笑起来,笑得最勉强的人肯定是陈群无疑。
郭嘉放开郭瑾,朝陈群说道“长文,我儿子的话,你也听到了。这桩婚事,我答应了,至于曹cào的nv儿,我没兴趣见,你想把人带回许昌,十年后再送来,我不介意。”
陈群一拱手,带着几分郑重道“两位千金既然已是使君未来的儿媳,成都与许昌路途遥远,两位千金还是留在成都由使君代为照料,劳烦之处,望使君见谅。”
陈群这般低声下气,却只换来了郭嘉冷淡的两个字。
“送客。”
第一百零七章三分人谋
更新时间:2012…6…134:50:33本章字数:5862
第一百零七章三分人谋
陈群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到了成都就拜见郭嘉,谈完正事撇下曹『『cào』』两个『『nv』』儿紧跟着坐着马车踏上归途。本章由为您提供'
离开成都二百里后,陈群的马车忽然停下,在荒郊野外的官道旁,有一辆马车早已停留在此两日有余。
满宠从那辆马车上下来,钻入陈群所在的车厢中。
此时此刻,坐在车中的陈群气定神闲,与他在郭嘉面前惶恐不安紧张无措的表现盘判若两人。
二人眼神『『jiāo』』汇,彼此都给了对方一个妥当的神『『sè』』后,满宠轻声道“北,中,南,三面事宜,只剩钟元常去怂恿韩遂了。”
陈群轻扬嘴角,沉声道“韩遂狼子野心,马超若真与郭嘉联合攻袭中原,韩遂岂会自甘寂寞?中原大战在即,关西只想坐收渔利,郭奉孝,你太天真了。”
两架马车缓缓上路,向着中原返回。
曹宪与曹节是两个棋子,但郭嘉无法用一种冷漠的心态来面对她们。
府邸后院中,郭嘉与甄姜在走廊过道上看着那两个衣着打扮『『jīng』』致的小『『nv』』孩,郭瑾捧着竹简给她们讲故事,但曹节的脸上仍旧挂着泪痕与不安的恐惧。
两姐妹表现出的姿态也截然不同,曹宪稍显镇定,曹节连续几日都在悲伤落泪,似乎也因为是寄人篱下,小孩子哪怕是哭,都是无声。
“夫君,这样好吗?”
甄姜深感忧虑,作为一个母亲,她对曹宪曹节的际遇感到悲哀,同时也想要对她们包容接纳,可她们毕竟是曹『『cào』』的『『nv』』儿,是郭嘉敌人的『『nv』』儿,甄姜害怕这一双『『nv』』孩会影响郭瑾的前途,甄姜还做不到对待别人的孩子能优先于自己的孩子。
“她们是『『luàn』』世的牺牲品,我希望你能一视同仁,不要对她们有偏见,十年后,她们愿意嫁给瑾儿就嫁,不愿的话就由她们自己做主。”
郭嘉搂着甄姜,感叹了一句。
就算她们是曹『『cào』』的『『nv』』儿,现在这个年纪对曹『『cào』』印象,对曹家的感情,恐怕不见得有多深,十年之后,长大『成』人,她们会怎么选择,都是她们的自由,郭嘉不强迫什么,这一桩政治婚姻,只需要一个象征『『xìng』』的意义就足够了,曹『『cào』』和郭嘉没有翻脸,联姻,代表着两家对友好的诚意。
曹『『cào』』是不是一厢情愿,郭嘉又会不会罔顾他这份诚意,其实,两位君主的内心,都有答案。3∴35686688
恰如郭嘉屡试不爽的示弱策略,曹『『cào』』派陈群来低声下气联姻,谁又能否认,这难道就不是曹『『cào』』为了麻痹郭嘉的一种策略呢?
袁绍和曹『『cào』』的使者相继来访,手段不一目的却不谋而合,都是希望郭嘉作壁上观,不要打扰他们的龙争虎斗。
郭嘉答应了袁绍,接受了曹『『cào』』的联姻提议,但是该做的工作,他还是要做。
清闲了两年多的贾诩突然被郭嘉叫上一同去军营里转一转。
成都内的军营是近卫军驻扎之所,近卫军选拔条件比较苛刻,首先不能有外来人,他们的责任是负责成都以及蜀郡的安危,所以他们的家人都居住在成都城内,这是郭嘉开出的优厚待遇,也只有让他们的家在成都,那么当成都陷入危机之时,这些兵的战力会更上一层楼,是真真正正的保护家园。
巴东与汉中各有五万水师,加上张燕麾下四万兵马,这两年严颜在汉中也招募了新军四万。
在关中,张辽有六万兵马,高顺所率陷阵营有四千,许褚从前有五千兵马,现在扩充到了一万,典韦的虎卫也扩增到了一万,银翎飞骑暂时『『jiāo』』给了吴懿率领,因战马稀缺,西北的战马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中,郭嘉从各种渠道,两年中也只是将银翎飞骑扩增到了一万五之数。
关中十万兵马,益州二十万兵马。
贾诩陪着郭嘉走在军营校场边上,将士们依旧刻苦『『cào』』练,郭嘉时而望一望将士们,时而抬头望天,似乎心事重重。
“主公是在考虑带多少兵马挥军中原?”
贾诩轻声问道。
其实这个时候郭嘉要考虑的事情很多,但要打中原,带多少兵马才是关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其实底气来源还是军队多寡,战力强弱。
郭嘉驻足转身,凝眸望着贾诩,淡淡地问道“我出兵十万,能否席卷中原?”
贾诩思索一阵后说道“主公带多少军队去,取决于袁绍与曹『『cào』』决战的结果。袭取中原最佳时机是在战事即将尘埃落定之时,只要有一方『『lù』』出败亡之象,主公便可在那时挥军东进。袁绍胜,主公这十万兵马恐难有作为,曹『『cào』』胜,他的兵马损失不会少,而又刚刚经历过一场大战,军心疲敝不堪重负,主公十万劲旅以逸待劳可杀曹『『cào』』一个措手不及。但,曹胜袁败,这个结果出现的几率……”
郭嘉要左右官渡之战,他挥军东进的目标,只会是曹『『cào』』。
河北远,中原近。
袁绍败,不会片甲不留。
曹『『cào』』败,恐永世不得翻身。
只有三十万兵马的郭嘉在斟酌出兵的数量,十万之数,甚至连曹『『cào』』的兵马都比不上。
所以,袁绍带着七十万兵马南下,如果战胜了曹『『cào』』,郭嘉这十万兵马去了也是送死。
假如曹『『cào』』战胜了袁绍,伤亡肯定不会少,而且大战之后三军疲乏,郭嘉的十万『『jīng』』锐席卷中原不会劳而无功。
贾诩心里有一个计策想要献给郭嘉,于是开口道“主公不如借与曹『『cào』』联姻的契机进而与曹『『cào』』结盟,在袁曹大战初期,主公帮曹『『cào』』,待战至胶着袁绍『『lù』』出败象之时,主公可调转目标将曹『『cào』』置于死地。”
这个计策毒,而且狠,更加卑鄙
如果采用这个计策,郭嘉将失信于天下,会遭到数不尽的痛骂。
可是只要得了中原,郭嘉一年之内就能乘胜将荆州扬州一并收入囊中,那样的话,天下易主,做一个被人痛骂无信无义的开国君王,也不见得是个坏事。
骂郭嘉的只会是郭嘉的敌人,扫清了敌人,还有什么可顾虑的呢?
袁绍若败,曹『『cào』』若死,如日中天的郭嘉还忌惮谁呢?
刘表?奄奄待毙之徒。
孙策?六郡之地能与半壁江山相抗?
郭嘉从不标榜自己是个仁义君子,他只是在用行动给自己披上一件道德外衣,让人看起来舒服羡慕就足够,该卑鄙的时候他不会瞻前顾后。
贾诩的计策,郭嘉只是想了一想之后,却望着贾诩反问道“文和难道料定曹『『cào』』会败?”
贾诩摇头道“袁强曹弱,袁绍胜算比曹『『cào』』高,袁绍兵马比曹『『cào』』多,在下不认为袁绍必胜,却也希望主公能防范袁绍取胜的局面出现。”
战场胜负的因素非常多,形势诡谲,瞬息万变,贾诩不敢保证谁胜谁败,但是一旦袁绍胜了,郭嘉的处境将会岌岌可危。
吞下中原后的袁绍,绝不是仅有益州与关中的郭嘉能够抗衡的。
为了防止这个局面的出现,将命运主动握在自己的掌中,郭嘉应该去主动引导形势的发展,这是贾诩的看法。
坐观成败渔人得利的事情不是做梦那么简单,郭嘉在谋划,袁绍和曹『『cào』』难道就置若罔闻吗?
现在的曹『『cào』』和袁绍对抗,恐怕除了对曹『『cào』』死忠的文武会认定曹『『cào』』有能力与袁绍一较高下,其他人多半都对曹『『cào』』的前景抱着非常悲观的看法。
历史上的郭嘉与荀彧都力『『tǐng』』曹『『cào』』,不管是十胜十败还是四胜四败论,客观分析出敌我形势对比是主干,可肯定少不了鼓舞士气的夸大成分。
假如曹『『cào』』败亡,曹『『cào』』的支持者,文臣武将们,哪怕投降袁绍,恐怕都比不上在曹『『cào』』麾下的地位,更别说荀彧这种坚定相信曹『『cào』』才能实现一匡天下的人。
贾诩不答反问“那为何主公料定曹『『cào』』必胜?”
如果郭嘉不是坚信曹『『cào』』会胜,那他就不会只想带十万兵马就扫平中原。
如此少的兵马,即便是『『jīng』』兵强将,与袁绍七十万兵马,曹『『cào』』近十五万大军相比,能够决定战局吗?
而这十万兵马能够起到最大作用的前提,就必然是曹『『cào』』获胜,袁绍生死不论,至少袁绍的兵马撤回河北,这样,郭嘉的十万『『jīng』』锐可以占据绝对优势席卷中原。
贾诩深感忧虑,生怕郭嘉这一次猜错,等了数年的战机,假如就这样从指尖流逝,那将是人主的遗憾,甚至,是影响终身。
郭嘉与贾诩对视半晌,忽然淡淡一笑,轻松地道“曹孟德会赢,这个,文和你不用与我争辩。曹孟德不占天时地利,屠城之举失尽人心,他走到今天,靠的是人谋,尽管他的兵马少,让人无限地低估了他的胜算,在我看来,曹孟德应有五分胜算。”
排除官渡之战决定胜负的乌巢大火烧尽袁绍军粮,在此之前,曹『『cào』』和袁绍的对峙实际上是不分伯仲的。
而郭嘉思来想去,将这一场战争中的变数,许攸投曹,张颌背主加上袁绍多谋寡决等因素都考虑一遍,他觉得这场官渡之战的走向,不会与历史上有偏差,所以,他认定曹『『cào』』会赢。
就算不考虑这些,郭嘉只有三十万兵马,他能带去中原的兵力本就少之又少,硬要在胜负未分之时『『chā』』手袁曹之战,恐怕是偷『『jī』』不成蚀把米的下场。
“但愿主公的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