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新列强时代 >

第249章

新列强时代-第249章

小说: 新列强时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真用心干活的好苦力,可惜被丹尼尔那个废物扔掉了过两千,不然这些苦力的工作还会轻松不少!”最开始说话的那位英军士兵撇了撇嘴不屑道。

“嘿,丹尼尔这家伙丢脸丢大了,他还好意思继续待在这里?”

叫唐恩的战士摇了摇头一脸不满。

“怎么就不好意思待下去了,那个废物负责后勤物资的输送,听说每次都能落下不少好处!”另一位英军士兵撇了撇嘴一脸艳羡:“多干几次,估计他捞取的油水,都足够在巴黎买下一座不错的大房子呢!”

“该死的贵族,什么时候才有咱们这些平民出头的机会啊!”

“就是,丹尼尔这么一个废物,出了那么大的事情居然还能负责后勤输送,咱们累死累活半分油水没有不说,稍微出了点差错不是打就是骂,真是太不公平了!”

“好了好了不要罗嗦了,还是好好监督这些清国劳力做活吧,小心被长官们抓住狠狠修理你们一通!”

说着说着就冷了场,几位英军士兵一脸郁闷不在说话,只是不时冲着忙碌的清国苦力吆喝两声以示警告,伴随着大炮架子车一晃一悠如蜗牛般向天津城缓慢行去,一路上只留下两道深深车扎让人知道刚刚经过的大炮架子有多沉重。

不说占领天津的列强联军在紧锣密鼓的拆御重炮,又在大量清国劳力的艰苦努力下,一点一点将刚刚拆御的重炮运抵天津城。

天津港闹出这么大动静,几千大清劳力的号子声喊得震天响,游荡在天津外围专找联军麻烦的刘铭传部骑兵,要是再发现不了异常那真就见鬼了。

而且经过几天时间的操作,他已经成功‘策反’的好些个被抓大清劳力,让他们装做跑散了返回天津城,继续在列强联军的后勤单位忙活劳作,代价只不过是承诺不追究他们以前所犯‘罪过’,同时给出大笔银钱诱惑。

联军也真是托大,竟然没对这些‘逃’回去的苦力生出任何防备之心,反而还高兴万分的急忙将他们安排到工地上去,大沽口炮台上的重炮可不是那么容易御下的,更不要说运输起来更加麻烦。

刘铭传虽然年纪不到刚刚三十出头,可是却跟着吴可历经大战,先是两入河南剿匪,接着又是转战淮南,然后调往苏北参与了当地的剿匪战以及围攻金陵战役,眼下又是第一批跟随吴可入京救驾的两江将领。

而且抵达京畿后,他又身负重任独领一军作战,可以说得上资力丰厚战功着著,已是乡勇队出身的新近方面之干才。

他一得到‘暗线’传出的消息便知不好,稍一思量便明白了列强联军的险恶用心,当即便派快马将消息传递入京。

与此同时,他亲率手下数百轻骑,不再一味躲避与列强搜索警戒部队碰面,而是大大方方的在天津外围数十里方圆来回奔驰,专找列强联军搜索部队的麻烦,短短数天时间便交战十来次,导致列强联军后方搜索警备部队损失惨重不得不龟缩回去,依托天津城防才能勉强顶住刘铭部两江轻骑狂风暴雨一般的攻击。

刘铭传可不是僧格林沁,多年征战生涯还有从没间歇过的学习提高,都让他明白如何将手下将士的最大战力发挥出来。轻骑就该以灵活机动飘忽不定的战法为要,只有如此才能将轻骑兵的速度优势发挥到极致。

事实也正是如此,刘铭传部一千轻骑囤驻天津外围已有段时间,可是在与天津城里的列强联军交手之时从没吃过大亏,反而搅得联军后方不得安宁日子很不好过,陆陆续续的伤亡累积起来也是个不小数字。

在没有轻机枪和冲,锋枪的时代,骑兵对上步兵的优势极大,刘铭传所部正是将这样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才能整得联军后方苦不堪言疲于奔命。

刘铭传部折腾得越是厉害,驻守天津的联军后方部队就越是加快了拆御重炮的动作,这样的日子他们实在已经受够,希望前锋主力在重炮的帮助下尽快拿下清国京城,结束这该死的战争。

因为之前丹尼尔少尉的失误,联军一下子损失了近千官兵和两千青壮劳力,一时间竟使得后方的劳力出现不少短缺。

又因为在雇佣清国劳力上尝到了甜头,只要每日提供必要的三餐,加上一点点微不足道的钱财,清国劳力那真是任劳任怨干活卖力极了,很在在联军战士眼中的重活脏活在清国劳力手中都不算什么,只要条件允许他们能做到的事情简直让联军战士感觉匪夷所思。

相比起懒散惯了的印度劳力,清国劳力当真堪称‘劳动模范’,深受联军上下的好评和喜爱。

如今后勤部分缺少劳力怎么办?

那还用说么,直接雇佣当地清国青壮就是!

还真别说,联军大把银钱和丰厚福利的诱惑可不是说着玩的,虽说京畿一带百姓很是忌讳‘清奸’的名头,又担心朝廷秋后算帐找他们麻烦,可是在大好福利的诱惑下依旧有不少家里实在贫困,又或者单催是单身汉子的附近青壮,屁颠屁颠的纷纷报名加入联军后勤劳工部队。

这么好渗沙子的机会,刘铭传遇到了自然不会轻易放弃,挑挑拣拣从手下轻骑以及投奔的俘虏劳工当中,选出一批符合条件扮作流落京畿的青壮流民,跟着附近乡民一起混进了联军的后勤劳工队伍。

至于派出的细作混入联军劳力队伍之中要做什么,眼下刘铭传还没想好,起码此时他对联军驻守天津部队的举动却能了然于心,这却是之前的两眼一摸黑比之不上的。

而吴可接到刘铭部传来的消息后,立即明白了列强联军打的什么主意,难怪他们对于京中部分官员的‘和谈’提议这么上心,原来也是在暗地里做准备啊。

恭亲王和桂良听到吴可的解说后,自然好好不心惊暗骂洋人狡猾。

如此一来,他们对巴夏礼等扣押的人质就不那么上心了,反正不管有没有人质威胁,估计列强联军都不会放弃攻打京城,他们又何苦枉作小人呢?

果然,之后近十天时间里,尽管洋人一再要求释放巴夏礼等人质的要求被拒,可是他们依旧没有彻底撕破脸皮的打算,跟着京官们派出的信使大谈特谈,就这么耗着互拖时间。

在这十天时间里,列强联军驻守天津后方的部队,足足派出两千人手押送由一千清国劳力推送的四门重炮,已经出了天津城正缓慢的向联军前锋部队靠拢。

吴可也不是个傻,眼睁睁看着洋人动手却什么都不做,一边严令刘铭传部轻骑家大骚乱力度,延缓联军后方护送重炮人马的速度,一边派出精干人手,在天津附近乡正里长们的帮助下,将从天津到通州,又从通州到京城的官道破坏得彻底,坚决不能让联军后勤人马轻松了去。

与此同时,通过大运河后方又送来两皮共三千两江清军部队……

第503章异心

时间匆匆流逝,转眼便到了咸丰十年九月上旬。

忙碌的丰收季节已过去大半,树上的金黄叶片已逐渐向枯黄转变,田间地头的杂草灌木也逐渐枯萎起来。

天气慢慢变得寒凉,所谓的秋老虎早不知跑到哪个疙瘩角落,整个京畿地区好象都变得有些肃杀冷清。

京城里的气氛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压抑,几乎压得人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列强联军兵临京郊已有半个月时间,虽说在这期间联军也只跟京城驻守清军打了一天半的仗,可就那一天半的仗也足够让京城军民胆战心惊的了。

所幸后来战斗止歇,因为京中扣押的人质问题,京官老爷们跟城挖洋人扯了十来天的皮,而战力强悍的两江清军则通过大运河源源不断增援而来,不断增强着京城的防护力量。

而且列强联军数量虽众,但也没办法完全隔绝京城与外界的联系。

通过大运河,一船船京城百姓所需各种生活物资从没断过,对京城内部的局势稳定起到了极大作用。

不然的话,因为缺粮的缘故只怕京中早就出了乱子。

尽管恭亲王乃留守京中地位最高者,可是京城公仓中的储粮他也没胆子放开了供应京中百姓,因为大运河对于此时的京城来说可谓人之主动脉。

可问题是,就算京中粮食以及一应生活物资不缺,但对击退驻扎京郊的列强联军丝毫无益,打仗拼的还是各自实力和底蕴。

自从列强联军威逼京师以来,京中便从没断了与后方承德的联系。

限丰帝虽然跑路了,可是他依旧能够掌握京中的第一手信息。

恭亲王也不是好欺负的主,自从京城防务交由吴可处理之后,京城暂时没有被列强联军拿下的风险,他便三不五时发一封请帝还驾的奏折到承德,恶心恶心他那位做皇帝的大哥。

咸丰帝好不容易才跑出京城这个危险地方,怎么可能在列强联军还没有离开之前返回,这不是将自己置于危险之境么?

他一面严辞拒绝了恭亲王的的提议,一面在心里暗骂这个六弟不是啥好鸟,都到这份上了还想坑他这个做皇帝的,良心大大的坏了。

恭亲王也知道想让咸丰帝回来不现实,先是提个不可能的建议恶心恶心咸丰帝,等提议被驳回以后便提出了真正的想法。

京城防御兵力严重不足,恭亲王和一干留守大佬联名上奏,希望承德行宫能够派出清军支援京师作战。

这怎么成?

不说惜命的咸丰帝如何,单单跟随圣驾一同来到承德行宫,手握数万京畿清军的近臣将领们便不乐意。

待在承德行宫多好啊,不用跟战斗力强悍的洋人军队拼命。

反正他们要保护皇帝陛下的安全,至于京城会不会落入洋人军队之手,他们没这个精神也没这个精力理会太多。

可是万一咸丰帝脑子发抽,一不小心答应了留守京城那帮大佬们的提议,那他们的苦逼日子就来了。

其中反对声音最大的,正是在八里桥一战败得凄惨无比的僧格林沁。

要是这厮真是个不死小强,在八里桥败得那么惨,逃回了京城后不仅没受责罚,依旧受到咸丰帝的重用和厚待,就是跑路时也没忘了将他捎带上。

虽说此时他手头兵权完全比不得以往,但是四五千蒙古骑兵也足够他重新复起,成为咸丰帝国身边的心腹大将之一。

要说他为何如此激烈反对增援京城,除了畏惧洋人军队的强悍战力之外,未尝没有嫉妒甚或忌惮之意。

他堂堂僧王都在洋人跟前吃了大亏,要是留守京城了那帮虾兵蟹将都能守住京城甚至击退洋人军队,那不就显得他僧王大人太过无能了么?

真要出了这样的事儿,以后他还怎么在京畿清军序列了混,还怎么领受圣上重任重回战败之前的地位?

玩笑不是这么开的,有些事情就算对大清来说再得利,于他本人利益有损也是万万不能答应滴。

不要说下面的将领闹腾着不愿回援京城,就是咸丰帝自己也没这打算。

洋人军队在八里桥的强悍表现,已经深剩把这位跑路皇帝给吓住了,根本就不会相信京城能守得住。

既然京城都守不住了,那他还眼巴巴派遣身边守卫清军回去干嘛?

不说他本人的安全和带出来的大小老婆需要身边心腹清军护卫,就是等以后洋人退出了京城,他也得依靠身边数万清军重新回到京城,以震慑宵小之徒。

所以,无论如何咸丰帝是不会答应恭亲王提议的,会主动将手下心腹清军送到京城那个大火坑。

当然了,不同意归不同意,作为堂堂的大清皇帝,话可不能说得这么直白,找来身边心腹翰林学士拟了一道含糊不清的圣旨,反正里头就一个意思:承德行宫需要大量清军守护,这里暂时派不出人马支援京师。

等圣旨传回京城,留守大佬们自然好一番失望沮丧,要不是两江清军正源源不断增援而来,目前京城清军数量已足够护卫京师安全,加上吴可一直信心满满保证一定守住京城不失,只怕他们此时已经彻底放弃了呢。

尼玛的皇帝都觉得京城守不住了,他们这些做臣子的还拼死拼活干甚?

“早就知道会是这个结果,亲王又何必沮丧?”

临时城防指挥部,看到了跑来寻安慰的恭亲王,吴可好一阵哭笑不得,也不知道这位满脸沮丧的亲王这是想干啥?

“这可是京城啊,皇上竟然也舍得……”

有些话,恭亲王真不好跟吴可这样的外臣讲,他也只得含含糊糊将心头委屈和郁闷委婉道出。

“亲王不必如此,承德行宫不能派兵支援,难道别的地方也没有人手上京勤王了么?”

吴可轻轻一笑,说出了早就准备多时的想法。

没错,恭亲王之前向咸丰帝的那道求援奏折,其实也是他在背后撺掇出来的,为的就是给后面的提议铺路。

只是他本人也没料到,咸丰帝会如此冷血又如此的配合,不仅干净利落的拒绝了派兵支援的提议,同时也是彻底伤了一干留守大佬们的心。

通过此事,他已经对朝廷彻底失望了,不想再跟着这样的朝廷一条道走到黑。

虽说他本就是后世穿越之人,对满清朝廷以及高高在上的咸丰帝,也根本谈不上什么忠诚不忠诚的。

不过他自从发迹以来,一直都是在清军序列中混迹的。

到了眼下时间也才不过七年多而已,他便一路依靠战功扶摇直上,从刚开始的额外外委这样都算不得什么的小角色,一路顺风顺水的成了眼下的天下九督中,排名第二的两江总督。

升迁路上虽然有些小小波折,但总体而言还是非常顺当的,并没有遇到那些狗血的权贵子弟强抢功劳的戏码,一论顺顺当当就上来了。

他在这个体系内得了偌大好处,自然就有权利也有义务维护这个体系。

前些年他极力打压太平军,同时不辞辛劳的帮朝廷解决麻烦,又是剿匪又是跟列强联军大战天津城就是这个原因。

可是救火的日子过多了谁都会感觉厌烦的,他也不能例外。

两江地区的安徽淮北和除了金陵之外的整个江苏,都被他以雷霆手段整理得差不多了,就连在上海闹腾得厉害的洋人都被整得灰头土脸狼狈不堪,他正准备放开了手脚好好处理民生促进两江经济发展之时,又出了这档子事儿。

当然了,在面对外地威胁之时,他虽然心中不耐但依旧第一时间带兵来援。

驻扎徐州的那几个月时间他心中很是憋屈又郁闷不已,眼见列强联军几百艘战舰浩浩荡荡杀奔京畿而去,他可是一连上了好几十封请求奏折啊,结果如何了?

开始的时候一再驳斥了他的请战要求,还下旨训斥说什么管好自家的事情先,还把江南大营二次被破的责任扣了一部分在他头上。

要不是不愿洋人得了便宜去,他当时真想收兵回营算了,官你京城里的大佬们是死是活呢。

再说江南大营二次被破一事,尼玛的和春这混蛋跟他不和好不好,战斗打响后两江清军也第一时间派出了援军,只是江南大营败得实在太快根本就来不及救援好不好?

好不容易等到列强联军终于攻破了天津港又拿下天津城,兵锋直指京城时他终于领旨带五千轻骑日夜兼程赴援京城。

可结果如何呢,八里桥数万清军一战而败,要不是他出手及时救出了近万人马,只怕经籍清军主力将被列强联军一战全歼!

等到他终于腾出手来赶赴京城参战之时,咸丰帝竟然带着大小老婆以及禁卫军大部跑路离开了京师。

尼玛的有没有这么坑人的皇帝啊,咸丰帝这一跑路将他心中对朝廷最后的一点念头都驱赶得干干净净,要不是不想重现咧咧强联军进京城的惨状,他也不愿吃力不讨好的接手京城防务。

而恭亲王请求援军这一试,则让他彻底死了心有了异样想法……

第504章紧张

当然,心中有了别样想法,并不代表他要做什么出格的举动。

只是以后行事他更多的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