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新列强时代 >

第325章

新列强时代-第325章

小说: 新列强时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辞硌碌暮B飞稀�

电报线路的搭建也在琼崖道全面铺开,尽管没有稳定的发电装置,但在道台衙门的全力支持之下依旧轻松的在琼崖各地官府推广开来。

为了管理电报这一新兴项目,由总督衙门牵头琼崖道台衙门亲自负责,建立了一个电报管理处,专门负责各地官府衙门的电报往来。眼下能用得起电报的也就各地官府衙门,想要推广到民间还需要一段不短时间。

本来用不着这么麻烦的,对于习惯了以书信作为通讯工具载体的清人而言,电报这玩意实在太过新奇和陌生,除非万不得已否则就算电报线路铺设到位的地方官府也不会轻易动用。

吴可要不是考虑到电报的升级改造,以及之后出现稳定电源后的电线铺设,干脆打算利用此时铺设电报线路做好前期准备,那些假设电报线路的木杆正好可以当作未来的电线杆使用,不然吴可还真没这耐心在此时推广电报的民用进程。

除了电报全面铺开之外,琼崖昌江矿区的铁哭建设一直都没有停过。随着从美国采购而来的铁轨源源不断运抵,熟练铁路工人的数量越来越多,铁路建设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据琼崖道台衙门乐观故居,从昌江矿区延伸出来直抵昌化北部湾码头的铁路,在同治三年夏天时分便可以建设完毕通车。

这对吴可而言绝对是个好消息,那可是一条长达百里的铁路,经过一年多时间紧张施工便可完全修成通车,其意义绝对巨大。

有了这条长达百里之遥的货运铁路修建经验,之后从北部湾到苍江矿区的铁路复线修建就简单得多,然后逐渐将这条铁路从单纯的货运变成客货两用途径,让当地官民逐渐习惯火车的便捷和快速。

矿区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也很让吴可满意,虽然他从没到过矿区视察,但从各种渠道知道矿区正按照他的要求,一步一步向近代化工业城市大踏步靠近,想要达成他心中的目标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通过琼崖铁路建设的良好反馈,他又把目光放到了新拿下的那片区域……

第638章剧变

“修建从谅山到镇南关的铁路?”

广东和广西两省一干高级官员,被吴大总督的提议给惊到了。

“有什么不对的么?”吴可对手下官员的反应十分不满。

“大人,是不是太过仓促了?”有官员满脸为难道。

“有什么仓促不仓促的,铁路的好处你们又不是不明白,无论是战时的兵力调动还是平时的物资调运都有极大帮助!”吴可不爽道。

“可是朝廷那头会不会……”见吴大总督态度如此强硬,有官员惴惴不安提出心中为难之处,担心朝廷事后怪罪那才叫冤枉。

“你们这帮家伙真是吃饱了撑的,那里可是安南国地界你们担心个毛啊?”

吴可气乐了,一时没忍住脏话脱口而出。

好吧,一语惊醒梦中人,两广一干高级官员这才恍然大悟,纷纷自嘲脑子一时糊涂没想到这茬上,既然不是大清国土那一切好说,无论他们做什么最多受到安南国非议而已,朝廷可管不到他们头上。

他们都不是傻子,琼崖道那儿的事情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对于新鲜出路的铁路十分好奇也了解不少,知道那玩意虽说花费不菲却也绝对值当。

一条铁路的修建,给琼崖道带去的巨大变化大家都看在眼里,更不用说铁路在运输和物资调动方面的优势确实极大。

如今谅山可是控制在两广清军手中,谅山城距离镇南关不过近四十里路程而已,此时已经搭建了那劳什子电报网络,再多修一条铁路也算不得什么。

况且谅山地区的煤铁资源极为丰富,两广清军在得到谅山的掌控权后,第一时间派出有经验的老匠人勘探当地矿藏资源,并于年初在确定的几处大矿藏处建设矿厂开挖矿藏,每日都有源源不断的煤铁矿藏通过畜力运往镇南关。

两广清军如此行径少不得遭来安南过不满抗议,沉重的货物运输压力对道路的破坏是惊人的,从谅山直通镇南关的道路在短短一个来月的时间内,已经被运输煤铁的车辆搞得坑坑洼洼一片狼籍,镇南关一带官府不得不派出民壮对道路进行修缮维护,可用不了十天半个月道路又会是一团乱糟。

要是有一条铁路的话,那道路修缮维护的压力就不存在了,而且铁路的运输能力也不是畜力可比,省下的人力物力消耗长年累月积累下来极为惊人。

既然做出了决定总督衙门立刻便行动起来,从琼崖道抽调一部分铁轨枕木以及熟练铁路工人,再从工程部队分出一部分精兵强将,加入新组建的谅山铁路建设部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谅山至镇南关铁路大建设。

而且谅山至镇南关一线地势平坦极易施工,又有成熟道路相连修建极为简单,从四月开工到五月便已完成了三分之一铁路的修建,随着熟练工人不断增多修建速度只会越来越快。

而就在安南国谅山一带铁路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两江地区围剿太平天国的战斗也进入了最后的尾声,湘军已经周围各省清军在朝廷的命令之下,对摇摇欲坠的天平天国发起了潮水般的汹涌攻势。

1月3日(同治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刘坤一由余杭返回富阳大营。

1月5日(同治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刘坤一部进军横溪,蒋益澧部还驻留下。当月江苏的淮军在枫泾击败太平军,嘉善、平湖、乍浦和海盐的太平军全部投降。

1月9日(同治二年十二月一日),高连升所部攻打杭州凤山门,太平军驻军分路出兵抵抗。高连升趁太平军阵列尚未布好,纵兵攻击,太平军大败。随后其部一连攻破九座壁垒,水师也攻破一座濒江石垒。

1月10日(同治二年十二月二日),高连升部逼近城下,包围四道城门。太平军坚守古塘壁垒抵抗。

1月11日(同治二年十二月三日),黄少春等部攻破余杭城东的七座壁垒,于2月4日(同治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大举进攻。杨昌濬部进军城北,康国器部进军城东,魏喻义等部在城西北列营,以分散太平军的兵力,又攻破陡门坚垒。

2月2日(同治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刘坤一移营于余杭横溪头,对附近太平军形成重兵威压之势。

2月4日(同治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湘军进占海宁州。2月9日(正月二日),蔡元吉率部乘夜袭击桐乡,攀梯登城。太平军惊觉,在城堞上抵抗,击伤蔡元吉部一百多人不支后撤。之后其部在城西南驻扎,蒋益澧派李邦达部会同张景渠部驻扎城东南,形成两面夹围之局。

2月13日(正月六日),守军何培章部献城投降。2月15日(正月八日),湘军进占桐乡,令何培章率所部三千人驻守乌镇,控扼杭州通向嘉兴的孔道。

2月22日(正月十五日),湘军与太平军大战昏口,王开琳部斩杀一千多名太平军。黄少春部行军到严州,接到警报火速进入遂安城,这时太平军主力已经开到,将眼里州城团团包围。

2月24日(正月十七日),黄少春部开出城北,分三路抗击重创围困太平军。

2月25日(正月十八日),刘坤一派遣蔡元吉和叶炳忠所部会同江苏的淮军攻击嘉兴。淮军在城东北扎营,蔡元吉等部在城西南扎营。

2月29日(正月二十二日),湖州与杭州的太平军联合攻击乌镇,刘树元部协助防守军营。

3月3日(正月二十五日),高连升部趁着杭州太平军出援之机,夺取了望江门的三座壁垒。

3月17日(二月十日),蔡元吉所部回援乌镇,于3月21日(二月十四日)在炉头攻击太平军。蔡元吉陷入阵中,被枪击伤左手,裹创力战,攻破十座壁垒,3月24日(二月十七日)又攻破陡台军营。

3月28日(二月二十一日),湘军水路两路攻破杭州外面的四座壁垒。

3月31日(二月二十四日)凌晨,湘军分兵攻打五座城门,另派兵牵制十里街驻扎的太平军。

4月1日(二月二十五日),湘军占领杭州。4月8日(三月三日),张声恒招募勇士,焚烧德清城外的壁垒,令太平军震惧。4月9日(三月四日),湘军进占武康,德清太平军全部撤走。

4月10日(三月五日),湘军进占德清。当天石门太平军也投降献城。

4月17日(三月十二日),清廷下诏,赏加刘坤一太子少保衔,并赏穿黄马褂,其部麾下将士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擢拔。

4月19日(三月十四日),湘军攻破菱湖太平军一座营垒。

4月30日(三月二十五日),湖州的几万名太平军攻击高连升的军营,又派一万人从张村抄袭军营后方。5月7日(四月二日),湘军分水陆两路攻打菱湖。5月17日(四月十二日)蔡元吉所部逼近菱湖东南扎营,于5月19日(四月十四日)渡河,攻破十座壁垒进占荻港。

5月30日(四月二十五日),王德榜所部在弋阳迎击德兴的太平军,将之全歼。刘坤一增派王开琳部助战。当月刘坤一筹备修整海塘。

就在湘军外围主力,于余杭一带发起如潮攻势之时,由湘军主帅曾国藩亲自主持的收复金陵之战,也取得了辉煌战果。

1864年2月28日,湘军攻占了紫金山巅的天保城。3月2日,曾国荃部进驻太平门、神策门外,完成对天京的合围。

曾国荃部合围金陵之后,曾于3月14日用云梯攻城,但未得逞。4月开始,在朝阳、神策、金川门外挖掘地道十余处,准备轰塌城墙,太平军一面组织力量从城内对挖,进行破坏,一面构筑月城,以便城墙轰塌后继续组织对抗。

1864年6月1日,天王洪秀全病逝,终年51岁。此后,天京人心愈加不。幼天王洪天贵福即位,一切军政事务统归忠王李秀成执掌。

7月3日,湘军攻占天京城外最后一个据点地保城(即龙脖子),从而能够居高临下,监视城内动静。湘军在龙脖子山麓修筑炮台数十座,对城内日夜轰击,压制太平军的炮火,掩护挖掘地道。同时在龙脖子山麓与城墙间大量填塞芦苇、蒿草,上覆沙土,高与城齐,为攻城铺平道路。半个月后,湘军攻城准备基本完成。

李秀成见湘军攻城在即,于7月18日深夜,选派千余人伪装湘军,冲出城去,企图破坏太平门附近的地道,结果被湘军识破,只得退回城内。

7月19日晨,湘军担任主攻任务的部队齐集太平门外,中午湘军用地雷轰塌城墙。湘军蜂拥而入。太平军纷纷以枪炮还击,虽给清军以重大杀伤,但没能挡住湘军的攻势。

与此同时,湘军水师各营会同陆师夺取了水西、旱西两门,傍晚前后,天京全城各门均为湘军夺占。

李秀成于19日晨自太平门败退后,即回到天王府,独带幼天王,由数千文武护送,奔向旱西门,企图由此突围出城,结果为湘军陈湜部所阻,只得转上清凉山。入夜折回太平门,伪装湘军由缺口冲出,向孝陵卫方向突围。

不久,李秀成与幼天王失散,便分道奔逃。7月22日,李秀成在方山附近被俘。

就此,湘军收复金陵,轰轰烈烈维持了十三年之久的太平天国从此覆灭……

第639章矛盾

搅得整个大清不得安宁足足十三年的太平天国,就这么轰然倒塌带给各地封疆的震动是巨大的。

湘军拿下此等伟功,不管朝廷对他们观感如何,一个冉冉升起影响力巨大的政治军事集团从此奠定根基,只要他们不做出十恶不赦之罪,起码二十年风光日子是跑不掉的。

曾国藩达成了目的建立不世奇功,不用担心哪天被朝廷突然拿下官帽,湘军一干将校跟着鸡犬升天升官发财指日可待,引来无数羡慕嫉妒恨的目光之外,当然也成了一干红眼病人的活靶子。

这对于吴可和手下乡勇队将士而言,其实是好事一件。

要不是担心功高震主,哪轮得到曾国藩和湘军抢这样的大功?

真要不顾伤亡死磕,当初的围攻金陵战役太平军就撑不下来,只是吴可舍不得拿手下的命去填坑,也没这个必要而已。

“你们羡慕什么,湘军混得越滋润咱们的日子才会越好过,不要被一时的繁华迷花了眼!”面对手下官员露出的眼红之态,吴可没好气说道。

手下官员经他一点立刻醒悟,却是再也不提曾国藩以及湘军之事。

吴可能坦然面对湘军和曾国藩立下如此奇功,可不代表其他封疆也能做到如此坦然无碍。

其它省份封疆也就罢了,如今湘军势大可不是谁都能得罪得起的,可闽浙总督左宗棠却不同。作为南方三督联盟之一,虽然手头楚军实力只能排行第二,却也有跟湘军叫板的资格。

左宗棠性格顽固火暴,他一旦看不顺眼或者干系不睦,各种冷嘲热讽以及吐槽嘴炮,他跟湘军和曾国藩的关系差劲得很,这次湘军立下如此奇他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无动于衷?

老左的情况其实跟吴可差不多,升得太快此时已经到了顶点,就算有再大功劳除了引来朝廷忌惮之外,也没其它什么作用。加上浙江军权被湘军拿去,单独依靠手下楚军以及福建清军,却是没精力和功夫参与攻打金陵之役。

抱着我没得到便宜你也别想好过的心态,左宗棠虽然没有赤膊上阵却也在暗地里动了不少手脚,给此时正与朝廷扯皮整得焦头烂额的曾国藩找茬。

说起这次曾国藩与朝廷之间的扯皮,在历史上可是非常有名的疑团之一。

天京城被湘军攻破之后,城中太平军纵火焚烧城内的王府,为了“不留半块烂布给清妖享用”,使出玉石俱焚的自毁手段。

率先杀入城中的湘军大将曾国荃传令关闭城门,不许太平军出逃,同时扑救天王府的大火,同时萧孚泗的吉字营搜捕到天王兄洪仁达和忠王李秀成照曾国藩给朝廷上书时的说法,金陵一役杀死太平军十多万名。所有在天京的王爷、主将和天将,以及天国的大小官员三千人,都死在乱兵之中。

而进入天京的湘军在‘大掠三日’的命令刺激下,彻底成了一支强盗式的军队,如同一群贪暴的豺狼在城中大肆抢掠,把看到的钱财一抢而空然后放火焚烧,大火七天七夜不熄。其中萧孚泗更是抢走了天王府的金银,举火一焚毁灭证迹。

杀红了眼的入城湘军化身野兽疯狂屠戮,连老人和幼,童都不放过。士兵们搜抢妇女,四十岁以下的女性无人幸免。老人更是被当作屠宰对象,有的被砍十几刀,有的被砍几十刀凄惨之极。全城都是受害者的哀号,连两三岁的幼,童也被诬为孽种而斩草除根,天京一时被鲜血染红宛如人间地狱。

左宗棠就拿这事不断攻击湘军上下,说他们是一群只知野蛮杀戮的屠夫,杀良冒功丧心病狂,作为湘军领袖曾国藩负有不可推御之责。

同时湘军一把火将金陵差点烧成白地,给朝廷日后的接收以及恢复造成极大浪费,左宗棠也没少拿此事喷湘军上下‘败家子’。

曾国藩显然也知道湘军做得太过,所以在战后一反常态联合湖广总督官文,一起大吹朝廷马匹以减轻湘军面临的舆论压力。

没错,随着左宗棠挑出找湘军麻烦,那些羡慕嫉妒恨却育限于自身实力不足,不敢做出头鸟的封疆大吏们纷纷跳将出来,指责湘军突入金陵之后对普通百姓的屠杀行径,一个个化身卫道士将湘军钉在道德的耻辱柱上一阵狠批。

朝堂上也有不少大臣和两宫太后觉得湘军功劳太大,搞不好有尾大不掉的迹象,在这关口要是能压一压湘军的风头自是最好不过。

要不是恭亲王看在同属洋务派大佬的份上,努力为曾国藩说话减轻来自朝廷的防备,只怕心中压力会更大。

曾国藩和官文联合上奏说,洪秀全倡导叛乱长达十五年,窃据金陵的时间也长达十二年,影响非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