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兴唐 >

第152章

兴唐-第152章

小说: 兴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闹!”这是军纪,否则都不会连碧儿都留在东宫了。之所以带着没禄氏,是想让她做蒋干的,不然也不可能容留两个nv子在军营。连没禄氏都低估了李威对军纪的看重。

“是,敏姐姐也是这样说的,”徐俪惭愧地低下头,又说道:“不过我们担心。于是商议了一下,就来到益州,离姚州不算远,能及时听到前线的消息。”

没有那么简单,因为她们要出行,那时候陆马去了岭南,梁金柱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不答应两位xiǎo娘子生气,答应了,怕出事,辜负了太子的重托。最后无奈,生生雇了扬州一百名勇士,与五十名水xìng好的,驾驭船只技术高超的水手,驶着一艘大船,顺着长江而上,然后折路前往益州。其实两个少nv也不懂,到益州了,不如到戎州,离姚州更近。当然,她们不懂,梁金柱也不会提醒。毕竟益州大些,安全更可靠,戎州又xiǎo,离南方又近,又有一些蛮僚。不大放心。

但总是一份情意。李威眼睛有些柔和,问道:“你们可有你们父亲消息。”

徐俪眼睛开始湿了,道:“殿下,父亲大人来信,说是平安,杨尉卿也来信了,说是平安。但我们很担心。”

其实不平安,一个老人,一个体弱之人,到了岭南后,不久俩人都生病了。只是怕家人挂念,所以写信报平安的。其实这时候徐齐聃因为水土不服,已经暴毙。杨思俭同样奄奄一息。但两个少nv来到益州,失去音信,还没有接到消息。李威同样不知。

李威说道:“等孤回去后,看这一次孤总算为朝廷立了一些薄薄功劳上,向父皇求一下情,让他们回到京城,实在不行,放在中原任职,也好过在岭南。”

“谢过殿下。”

“不用,说起来与孤也有关系的。”李威顿了一顿,又问道:“在扬州还习惯吗?”

“还习惯,听说梅雨时,很湿闷。不过妾身前去时,已经是夏天,只热了几天,就到了秋天。冬天倒是暖和,梅雨时,又来到了益州,不觉。只是弟弟还呆在扬州。”说到这里,有些惭愧,一家人分成三处了,父亲在岭南,母亲与弟弟在扬州,自己又在益州。杨敏亦是如此,家人在长安,父亲也在岭南。

“杨敏,为什么不说话。”

“妾身只是看到殿下平安回来,心中十分欢喜。”

“你这个傻丫头,没有十成十的把握,朝廷怎么会让孤亲征?”

刚说着,狄仁杰到来,看着这两个少nv,说道:“杨家xiǎo小说就来最}}快娘子,徐家xiǎo娘子,你们不当前来,不过来了,见到殿下,速速回去。否则对你们进入东宫不利。”

“狄卿……”

“殿下,陛下一是不高兴,二是不满你sī自做主,才有去年种种事发生的。二位xiǎo娘子前来,情意有了,可陛下听到还不会开心。还是回吧。”说完了狄仁杰离开。

大捷回去是好事,可也要看皇上怎么去想。这时候不想添风bō,所以听到姚元崇说后,立即过来提个醒。

两个少nv可怜兮兮地看着他。

李威现在长进不少,明白许多道理。不仅是人际的jiāo往,处事的方法,甚至所谓的神马帝王心术。比如以后自己假如做了皇帝,狄仁杰是要重用的,可也会让一个与狄仁杰关系不大友好的人掣肘。这时朝堂的平衡,父亲也似隐隐在这么玩,甚至怀疑让刘仁轨回来,就是对权利日重的李敬玄进行一种微妙的平衡。不仅在朝堂,后宫之中,让母亲与自己进行掣肘。不是不相信狄仁杰,是做给子孙看的。狄仁杰大约可以相信,可后世子孙呢?遇到一个李林甫那样的人怎么办?

狄仁杰提醒,略一转弯就会意,于是说道:“狄卿说得对,记住孤说的那句话,两情若在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不得孤心,即使进入东宫,孤也不会喜。”

“嗯,”两个少nv都点了一下头,可依是不舍地没有离开。

走到中间,将她们手拉着,一手牵着一个,说道:“回吧,再等等。且也不急。别的不说,要相信孤的某些学问。其实大婚太早未必是好事,不是我们,是将来的子nv。为什么母后生下孤与几位皇弟,皆平安无事,就因为与父亲婚迟。孤才二十二岁,你们也才十六七岁。不用急的。”

“嗯,”两个少nv才迟迟疑疑地站起来,杨敏说道:“妾身替殿下做了一些衣服,待会儿可以送来吗?”

“行啊,”没有拒绝,然后指着她们道袍开着玩笑,说道:“你们也算是出家,然而为何凡心不舍?嗯,这很不好的。”

两个少nv这才展颜一笑。

……

倒底有歉意,有情意,李威在益州买了一些首饰给她们。其实不需要,每一个月怕两个少nv过得委屈,梁金柱都秘密派人送来大量的金银。两个少nv只是拒绝。当然,太子亲手送的,两个xiǎo姑娘开心地收下来。但没有走,继续留下益州,直到亲眼看着太子离开益州,这才乘舟离开。

李威也没有走,在益州停了两天,转了转,到处看了一下。

居然看到大量的竹纸,很好奇地驻足。要知道益州现在是唐朝的造纸中心,益州麻纸扬名中外的。陪行的官员解释,原来今年chūn天生产竹纸的作坊更多,竹纸也才上市不久,可因为产量大,价格比去年又掉了一半有余。便宜了,益州反过来,从其他地方进过来一些。

说到这里,官员有些感慨地说:“象这样下去,再过两三年,纸张真能贱到家家户户用得起的地步。”

这也是太子的功劳。

至于影响到了当地的造纸作坊利益,这个官员没有想过,反正也没有jiāo税,更没有这个意识。竹纸贱了,益州麻纸也便宜下来,于是李威又购买了一些。去年来的时候,也买了一些,送回去给了老二。

心中还在盼望着,希望老二早日返醒,回头是岸,毕竟是亲兄弟。玄武mén政变,李威亦是不想。又给了父母亲,老三老四以及妹妹分别购买了一些礼物,孝敬不用多讲了。老三老四与妹妹对自己这个大哥尊重,也不能让他们失望。其实在洱海还带来了一些民间的工艺品,回来做礼物的。

停留的时间短,但战事结束,心情好,转得安心。又看了看一下州学,规模不xiǎo,不过即使是纸贱了一些,又是富裕的益州,还有一些学生在用树棍当笔,沙盘当纸在写字。

说到底,还是máo笔字大,就是绳头xiǎo楷,也比钢笔字大。钢笔很简单,可李威根本就没有想过将它造出来。连铅笔都不行,如何将笔芯填进木材中?或者学习西方,用鹅máo笔?

想了想,手痒了,对陪行的官员吩咐,拿来一块木板,上面涂满黑墨,放在大太阳下面晒干,然后找来凝固的石灰,用刀子削成粉笔状。就站在屋檐下看那块黑板。

学堂里的大儒与学生一起好奇地观看。

裴行俭问道:“殿下,你这是?”

“一样新事物,能更好教导学子。”说完了,走过去,用手mō了mō,大约地干了。当然,最少还晒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真正使用,李威也不会傻乎乎地等两三天。然后派人找来一块抹布,将黑板悬挂起来。做太子还有好处的,不用亲自动手,只要嘴皮子动动,下面的人就立即办好了。

然后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上一行大字: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敖不可长,yù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是唐朝的大经,这是其中第一句话,讲做人的态度的。又用抹布抹去,写下第二行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是《论语》中讲学习的。

二写一擦,就是学生,都知道其中的妙用了。不过李威扭过头,看了看裴行俭,说道:“裴shì郎,试一试。”

裴行俭自是看出其中的妙用,用粉笔,也在上面写了一行字:凡四代之服器官,鲁兼用之。是故鲁,王礼也,天下传之久矣。君臣,未尝相弑也,礼乐刑法政俗,未尝相变也,天下以为有道之国,是故天下资礼乐焉。

同样是《礼记》中的一句话,是孔夫子在往自己鲁国脸上贴金。不过裴行俭摘出这句话,略有深意。

可是李威却笑了起来,说道:“裴shì郎,孤这一回字比你写得好看了。”

原来是这个?裴行俭也被他这个孩子似的想法逗乐了。太子虽然风度好,可还是一个青年,倒底略略有些好胜之心。事实裴行俭的粉笔字肯定不及李威的。当然,也不会真正生气。

但这个粉笔与黑板还是不能用,李威简单地jiāo待几句才离开。也要离开益州了。呆了两天,又有一只孔雀死去,在路上已经死了两只,让李威很是担心。

……

二十天后,过了咸阳,长安就在眼前,看着渭水,李威心中有些感慨,不知道这一回,在长安又要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第二百二十七章大明宫宴细说原委

第二百二十七章大明宫宴细说原委

天色渐晚,可李威还是下令过河回京。刻意这样做的,母亲在推广棉,自己出许多东西。父亲没有东西可,于是呢,将皇庄里的种种“霸占”了。怎么办呢?老婆有祥瑞,有利国利民的好东西,儿子有的更多,就自己没有。

难道父亲因此不高兴的?

在益州城外,看到那片皇庄的翻版经营,李威忍不住胡思1想。当然,推广开来,不仅是庄稼,还有收益。至少蛋类与rou类会贱一贱,富人家无所谓的,吃完了大鱼大rou,再吃山珍海味。穷人不行了,rou有些贵,一年吃不了几次,甚至买一点rou回来,切成米星子,吃一点星子,吃rou了。幼年时李威也渡过这样的日子。

不但老百姓,连官员清廉的都吃不起,只好吃煮豆子。

父亲虽然“冒”了自己的功劳,也说明他的眼光,更是一个做实事的人。但也说明他处境的尴尬,而多是自己造成的。因此,在益州刻意准备了一样东西,到了陈仓后,又刻意加快度,不给沿途官员百姓准备,几乎一掠而过,又刻意选在黄昏时赶到长安。这也是长进,行过军,能算出一些。这样就不会出现益州万人空巷的情况。省得父亲看到老百姓就象欢迎唐三藏回京一样,涌出城夹道相迎,然后山呼万岁,又要胡思1想。

还是有百姓眼尖,看到后惊呼道:“太子殿下回来了。”

立即有百姓走出来,李威吓得一机灵,喝道:“放快度。”

裴行俭终于忍不住,伏在马上大笑起来。

薛讷奇怪地问:“裴shì郎,你在笑什么?”

“别问,”裴行俭一挥手,还在继续大笑。最后连狄仁杰与姚元崇都被他带着笑,其他人全部被三人笑得莫明其妙。

可没有多久,就有太监迎了过来,说道:“陛下有旨,在大明宫设宴相待。”

李威刻意选择这一时机进城,不代表着朝廷不知。但设宴相待,说明父亲心中还是很高兴的。其实李治心中五味杂阵,儿子越来越有本事,看到儿子成长,心中欣慰是有了,可感到屁股下面的椅子隐隐有一半不在他屁股下面了。所以看到这一对父子种种,虽然狄仁杰都头痛万分,不知如何妥善安排,可也好气好笑。

对儿子越来越忌惮,李威一离开长安,他也离开长安,到了洛阳。一回来,他也回来。让戴至德、刘仁轨他们皆是摇头。

但李治总的说,还是开心的,毕竟唐朝开国以来战无不胜,却让吐蕃人狠狠打了一个耳瓜子。特别是那个国相,叫什么禄东赞(噶尔。东赞宇松,步辇图那个红袍人)的,当初正是他前来长安,为求得文成公主回去,态度温顺得象一只哈巴狗。可现在父子数人,却成了唐朝心腹大患。姚州一战,击毙了一万多吐蕃士兵,其中还有不少吐蕃的精髓,总算的出了一口恶气。感觉似乎接见番邦使者,都有了脸面似的。

其实涨了士气固然,然而这一次击败的是亲赞普的军队,战绩对比,禄东赞父子威名反而更盛,这个对唐朝来说,是福是祸,不好预测了。

亲自与几位宰相,群臣,以及武则天迎出了大明宫,站在丹凤门前。看到李威回来,武则天大步走了过来,抚着他的头,说道:“弘儿,你终于回来了,本宫在宫中日夜担心。”

说着bsp;李威不知道这眼泪中有几份是真实的,在猜,不过估计多少有一些是真的,毕竟自己对她还是很孝顺,又是她身上掉下来的rou。抱着她,说道:“儿臣也在日夜想念母后。”

母子俩在亲热,其他人只好等着。说了几句感慨的话后,李威来到李治面前,单tuǐ下跪,行了一个军礼,朗声道:“参见父皇,儿臣终于能为父皇分一份忧。”

一句话,让戴至德都竖起大拇指,说得多好啊。不叫立功,叫分忧。

李治也是微笑,说道:“那也不是你的功劳,是裴shì郎、黑齿将军、薛将军的功劳。”

显然对梁积寿还在生气,刻意抹去他的名字。

李威心中有些诽谤,好象这一次,我多少也有些功劳的。不敢抬杠,反正父亲心中很清楚。站起来说道:“是。”

李治这才走到黑齿常之面前,看了看,说道:“前几年刘卿推荐于你,果然是一条好汉子。”

“谢过陛下,臣愧不敢当。”

“很不错,不错,进宫再叙吧。”连说了两声不错,又看了看后面车子上的孔雀,没有过问。儿子在南诏连朱雀都出来了,不知是真是假,这些孔雀不惊奇。带着众人进宫。

设宴款待,又有了封赏。当然,李威是太子,没有办法再封。众人散去,李治却将李威留下来,问道:“这一次你做很也还不错。”

原来在众人面前不能夸奖的,至少不能与大臣抢功。是不是这样?李威念头转了一下,立即说道:“儿臣不敢,只是儿臣侥幸没有犯错误,又有几员虎将相助,裴shì郎智谋,所以才没有负父皇旨意。”

“嗯,”李治忽然将话锋一转,问道:“听说大盟会……”

不要他问,李威也要说的,看了看四下,李治让周围所有太监宫女退下,只留下武则天,李威才说道:“父皇,一部分南诏部落,可不可能让朱雀现身?”

李治头直点,听到后忽信忽疑的,就在为此事不解呢。且听儿子慢慢道来……

“那是假的。盘古开天地,轻者为天,浊者为地。天也是有重量的,只是轻,是阳。”

李治又点头。

只能这么说了,明崇俨贬出朝堂,没有必要那壶不开揭那壶,所以装神鬼不能提,密度的啥也不能提,只好用神话搪塞,又说道:“因此儿臣在想,如果有比天更轻的事物,是不是可以使人浮于空中?”

“是什么事物?”李治与武则天齐声问道。更好奇了,对天空,这时候谁不向往。

“还是天与气。天为气为阳,所以儿臣用牛皮做了一个大球,通了一个管子,管子下面烧着木炭,木炭将气烧热了,通到气球里。气球里的气是热的,是阳的(实际上越往空中越冷,怎么办,只好忽悠)。因此球会自己升起来,但气还是很轻的,人却是很重,所以这个球要大,很大。试了试,成功了。于是里面用树棍撑成一个鸟形,又将纸放在铜汁里,沾满金液,绞碎。大盟会之前,看着风向,儿臣吹号角时,让朱司马与会奏乐器的一个shì卫上了气球下的绞盘。一个用乐器mo拟着鸟叫声,一个撒纸屑。不然,这次盟会不会成功。以后还会争执,还会有战争。这样做,能略略保一些年平安。但父皇,不能张扬,一张扬,儿臣这番苦心白费了。”

“你这个……”这个什么没有说,武则天却莞尔大笑起来,在他头上狠敲一下。

李治也先是愕然,然后脸上1ù出古怪的微笑。

“又说你射杀了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