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唐-第2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一会儿说道:“不给诸位宰相看;也是不妥。”
军国大事,不可能只能这对夫妻在后宫;商议了一下就决定下来;这也不符合制度。
“臣妾倒有一个办法;是军情;非是政务;戴至德等人对军务又是不懂M”
看来人电脑访问O是不会全能的;李敬玄得到了证明。李治说道:“你是说只找刘仁轨商议?”
“臣妾就是此意。”
立即将刘仁轨喊来,剑南的军报,是从长安发过来的;主要是将李威这封信拿了出来。实际上,李威也怕出意外;大约的说了一遍;毕竟需要国家支撑着这场战争。
辖区很广,佻州、叠州、河州、廓州、部州;甚至凉州、甘州、肃州的军队,李威地可以调动。可是剑南那一片不是李威所能动的,只能说相互请求协助用兵;否则就是越制了。
关健的一些时间地点;也略了去。
不过这不是李治与武则天所能看出来的;刘仁轨先是愣了一下;这是国家大事;需要各个宰相一起商议。可还是明白了;看了看帘后那个美妇;心中有些苦涩。这几年分分合合;就象一场闹剧一样;还不知道要闹到什么时候。
放下了这个想法;认真地又将李威的信看了一遍。李治看得不真切;可他却能看出太子更详细的计划;想了一下;说道:“好啊;臣也赞同。论钦陵侵犯了剑南三州,立即返回逻些城。这一番大战;我朝国力大伤;吐蕃国力更伤。
他们的制度与我们唐朝又不一样;是多个部落组成的。战胜会为了利益拧在一起;战败了;却会危机四伏。可是此人很有些本事;说不定不久后;就将吐蕃平稳。一旦平稳下来;除非我朝没有举动;若有;他为了向国内交待;必然还会反攻。因此需要加快步伐;乘他不在青海之时;将党项人以及河东其他羌人收拢。收拢了这几十万羌人;等于拥了数万机动的军队;又可以为我朝分担压力。”
“朕也是这么想贼”
“所以要快;要么不战;相持下去;论钦陵最希望我朝这样做了。若战,仅是九曲不行的;那样我朝兵力会摊薄;面对论钦陵;未必会全功而退。”
“可如弘儿所说的那样;战线会更长。”
“是;可是陛下你看;青海;赤岭为天然城墙;然后到了九曲;也未必没有天险。黄河就是天险。再过了黄河;与积石山之间距离不宽大;又有许多山脉横阻。真正的通道不多,小的山道;如殿下在张掖三道所做的那样;用火药毁去山道。大的通道;仅筑两三城;即可防守。攻防战利于我军。然后到了积石山东侧;松州甘松岭我朝设通轨军。”
“已没。”通轨军离松州已经很远;两百多里地;为了供养这一支军队;朝廷这几年每年都花费不少钱。然而这一次论钦陵大军袭来;一千五百将士;无一人能够生还;全部为论钦陵或毙或俘。
“是没;难的就是这一地区;许多地方皆是平坦的高原地带,养兵多;朝廷负担沉重;养兵少;大敌来袭;又起不了作用。但是也不是;若将此地羌人全部收服;驻一军统领;大敌来范时;可向这些羌人征兵。原来羌人必然不服;可吐蕃统治过的;不但向他们征兵;还苛以重税。我朝这样做;并不过份。再修数城堡;看守大道;小道悉毁。那样;就如殿下所言;所有党项人以及一些其他的生羌关了起来。进可以南下;对白兰羌或征或拢;退可以凭借城堡固守。吐蕃举国之力攻打;对我朝损失也不大;损失的是羌人部落。青海还在;九曲还在。不用十年;紫山与积石之间;河西吐谷浑之地;成了一片废墟。吐蕃没有了兵源;没有了供给的物资;只好退出青海之争。青海一退;西域自平。”破晓神灵提供百度
“好是好;可是每年征战;国力……”
“陛下;不会每年征战;那样我朝国力支撑不下去;吐蕃更支撑不下去。若臣猜得没有错;论钦陵不会甘心,依然会发起反扑;但不过超过两三次。只要挺过这两三次的反攻;就是论钦陵;也生了萌退之意。”说到此;刘仁轨心中也恍惚起来。
以唐朝的实力;挺过两三次吐蕃的反扑;不求有功;只求顶住;还是能办到的。可这需要朝廷认可;派出贤明的将领;而不是李敬玄之辈;或者头脑一发热;又来一个大军主动出击;那样的话;必然大败。一旦大败;太子的这个计划虽好;同样成为泡影。
想到这里;心里说道:陛下走到退位的时候。
但这不是他说的算。
“国库啊;李治忽然想起秋仁杰的固执;有些后悔了。
“陛下;勿用担心。我朝这几年也算是风调雨顺;这一战打得如此吃力;吐蕃呢?一旦让殿下顺利将整个羌人圈起来;吐蕃不一定会出兵。怕就怕;没有圈成功;留下许多刨当;以论钦陵的能力;未必对我军有利。所以臣认为;越快越好。”
商议了很久。
然后才召集诸位宰相;倒没有说什么;只是将薛仁贵从姚州调回,担任松州都督。
这是唐朝最难管理的一个州府;从贞观时;就设置了都督府;除了松州外;又节制崛、懿、嵯、阔、麟、雅等二十五个羁糜州。自永徽后吐蕃渐渐强大;生羌相继叛离;这些羁糜州多有废置。青海大战没有开始之前;又整理了一下;督文、扶、当、柘、静、翼六州;都督研、剑、探那等三十个羁糜州。历史上到唐朝占据优势时;一度节制一百零四个羁縻州。其中大多数羁縻州;无州县户口;只是一个意思而己。
但李治听了刘仁轨的建议;又改了一下;将茂州都督府撤销;以及都督的会、向、维、涂、冉、穹、炎、彻、笮数州;一起并入松州节管。然后再发一万大军;进入松州。
段夫庆能听到的就是这一条消息了。
唐朝皇上生气了;换了薛仁贵前往松州;有用的情报就是这两条;可不用他去禀报;这是明诏;不久后吐蕃也会得知。
或者还有内幕;又不好问得太多;只好将注意力再次放到李贤身上。扰乱唐朝内政才是他的本职;情报是次要的。
到了洛阳;机会更多了;说道:“殿下;可以让你的人;提议诸武升迁。”
李贤没有监国;有些人注意了一下。可战争又要爆发;许多大臣忧心仲仲;对国家负担很沉重的。迅速将注意力收回来;各忙各的政务。
但是这一天政事堂议事;王德真开了。;说道:“各位相公;我有一个考虑了很久的想法。”
几位宰相很不齐心;不过还是停下手中的事务;看着他。
“天后劳苦功高;可是外戚力量过于单薄;未免让人心寒。因此;我想提议让武三思为大理寺少卿。”
这一句话出;新的争执终于产生。(未完待续
:
第四百二十七章甚辇路(二)
感谢hannydn成为本书的盟主、今天加更回报。'://'
至少目前做得很高明;后党与太龘子党水火不融;就是脾气最好的戴至德;清争无为的张文灌对武则天也没有多少好感。
段夫庆所做的;只是轻轻推动了一下。
暂时肯定没有想起来的;一听;无论是戴至德;或者刘仁轨;皆是反对。太子生死不知;默不作声;可现在奇迹般地杀了回来;那么必然扶助太子。皇后一直看不习惯;而且前几个月的种种更让这些大佬心寒;加上宰辅中又有心腹进入;再有诸武上来;以皇后的才智;太子就是以后登龘基;都会有无穷无休的麻烦。
全部反对。
王德真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于是看着裴炎、崔知温、薛元超;说道:“难道我说得没有道理吗?皇后这几年为了国家;做了多少贡献?就象前段时间;若没有皇后;后果;那……我不敢想哪。”
崔知温不大好回答;他内心是倒向太子的;武则天是有本事,可终究是一个皇后。再说呢;李显与太子关系亲切。可他终是武则天提拨上来的;因此;只能唯唯诺诺。薛元超倒与太子无关;对李贤也不是那么很忠心;因为武则天压迫,拜于武则天石榴裙下。
可真正提拨他的人却是李治;若将这十位宰相排一排;恐怕薛元超时李治最忠心的。
戴至德、郝处俊、张文灌、李义谈于其说是太龘子党;不如说他们考虑的只是国家;不是太龘子党也不是李治党;那一个对国家有利;就支持那一个。倒是刘仁轨虽在青海做得不光彩;却是实打实的太龘子党。
两人没有作声;王德真孤掌难鸣;只好又看着裴炎;没有抱多大希望。
裴炎也没有将王德真当作一回事你这只小麻雀怎么知道我的志向?此人进入宰辅时间很短;而且太子看他不顺眼;可是风头却隐然迅速地居于几位新宰相之首。
要出身有出身;河东裴家的子弟。要学问有学问;特别是在《春秋》上的造诣无几人能及。要政绩有政绩上到朝廷;下到地方;皆是一名能吏。要清廉有清廉清到家贫如洗。
很多大臣对他都是很敬重。
就在他想缄默之时;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无论自己怎么做;太子大约是不喜欢的。皇后的岁数不是很大;身体又健康;其实将皇后扶起来;未必没有作为。有了皇后撑腰;自己以后在朝堂上依然会屹立不倒。
于是又改悔起来;说道:“只是一个九寺少卿;各位;你们太大惊小怪了。'://br/>;
一句话;让所有人一愣。
郝处俊等人本来就很反对的;这一听;心中想到;这个裴炎什么时候真正倒在皇后裙下了?更警觉;也更不同意。
争了大半天;没有结果。
张大安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可听到他们的争撕心满意足地微笑。
当天晚土;到了雍王府上。
既然坚决不愿意监国;李贤只在府中修书;不出门;可是当初诏书是让张大安为首的一些大臣;协助李贤修书的。他去雍王府;并不影响李贤的“退”
将事情禀报了一下。
李贤不能作主;主要还是询问段夫庆;派人将段夫庆喊来;又大约说了一遍。段夫庆又问了各个宰相的履历;在吐蕃听到的情报不详细;在民间听到的传闻不真垩实;因此还得要问。
一个个问完了;说道:“殿下;可以进行下一步安排。”
张大安没有离开;也想看这个牛哄哄的胡人;倒底有什么高招。
仅因为这次争执;还是远远不能影响武则天与太子的关系;更不能影响太子上位的。'破晓神灵提供'
继续说道:“你派一些生面孔的人;在几位相公经常出没的茶馆;或者其他场合;悄悄扬言。就说天皇图谋不诡;数位宰相,看似太子势大;其实未必;戴至德、郝处俊、张文灌岁数皆高;特别是前两人;都七十多岁了;身体一直不大好;经常生病。而李义谈为人又刚勇急躁,刘仁轨不能容人;是一个地道的小人。已经不是数年前的辰光。嗯一想;前几年;那一个敢当着众位宰相的面;捧诸武上台?况且还走出自宰相之口。再看诸相中其他数人;王德真、裴炎、崔知温,就是薛元超也叛投于皇后门下;这些相公皆是年当益壮之时;他们全部投于天后门下。天后还不满足,又要捧诸武上台;她要做什么?”
实际上是王德真受了下属的蛊惑;才提出来的提议;武则天根本就不知道此事。
细想了一下;李贤说道:“妙啊。”
不能乱造谣;得有针对性。
段夫庆又说道:“殿下;且慢;夺嫡之事;已经不能急在一时;散过谣传后;让这几人立即离开,不要再露面了。让百姓自己去议论。以免让人查出来。”
“是。”
张大安心里面不是滋味;谁是胡人粗鲁的;这个胡人一套又一套的;心思比自己还细腻。这想法也是错误的;现在的吐蕃;后来的突厥;屡有人才涌现;与胡人汉人有什么关系?只是文明方式落后罢了。
李贤立即去布置。
但他就当此事没有发生一样;继续呆在府中连门也不出;修书。除了修书外;任何客人也不接见。就连秋仁杰也狐疑起来;难道这个雍王真的退出夺嫡之争。
于是将视线再次转向了明崇俨。皇帝死活就是不退位;怎么办呢?等一个一年两年可以,等得时间长了;难免会夜长梦多。可是太子不能真率兵谋反。得有一个适当的借口;不但是逼皇帝自己不得不退出来也是顺手逼皇后退让手中的政权。
对武则天;狄仁杰也不放心。
武则天也没有注意;在等李首成回来;看李。o成带来了什么回话。
谣传在蔓延;暂时还没有让武则天注意。李首成回来了;裴雨荷她们也到了洛阳。李潞让武则天抱到洛阳;不得不来。前去青海裴雨荷病倒了现在还没有康复;不过也有收获;御医搭了一下脉;确认了狄慈与徐俪有了身孕。
武则天眉头皱了一下;有身孕是好事可怀孕的对象让她极为不满。秋慈出身更贱;徐俪在她眼中就是一个疯丫头。
不满意,只好与李首成进行了交谈。
听完后沉思道:“你确认弘儿这些话是真心说出来的?”
“是奴婢观察了恨久。”
“这一次辛苦你了;本宫心中有数。”
“这是奴婢应当做的。”
“嗯去见陛下吧;他想问一问青海的情况。”
“喏。”
又去拜见李治;李治倒是真垩实地询问了青海现在的战况。李首成老老实实地将他听到的看到的;又细说了一遍。
“这个论钦陵是一个危险的人物。”
“是。”
其实李令月已经将她听到的;以及从薛讷嘴中掏出来的;急不可耐地告诉了李治,但毕竟是一个孩子;说话丢三落四的;再与李首成的回话,以及儿子所写来的信相互对照一下;李治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更真垩实的判断。
想了想;心中做下一个判断;这一战;今年唐朝军队会大获全胜;不过以后麻烦事不少。说道:“你下去吧。”
“喏。”
随行还有侍卫;立即传扬出去。
李贤又担忧地喊来段夫庆;说道:“李先生;有些不大好啊;估计母亲一定派了那名老太监;与大哥搭成了什么协议。”
“那是必然;不然天后为什么派出亲信的内侍;前往青海。这几天臣也听到一些风声;若臣猜得没有错的话;太子给的承诺;天后还是比较满意的。”
“那可怎么办?”李贤又担心起来。无论是大哥;或者母亲,皆不是自己所能敌的;况且二人联手。
“殿下担心什么?这一点臣早预料出来。还记得臣求见殿下时说过的话;凡事适而可止;太子如今风头一时无两;在这种情况下;再换得天后支持;到了什么境界?”
“更有希望啊。”'破晓神灵提供'
“错;更没有希望。”也不一定的;这个段夫庆不去管;有没有希望;与他有什么关系;只要让唐朝内部混乱即可。又说道:“亢龙有悔啊。太子已经飞到天的穷头,天皇怎么办?”
“李先生;那我怎么去做?”
“听我二言;第一条将赵道生他们会部撵出府中。”
李贤留恋不舍。
“殿下这一条办不到;臣只好立即告辞。”
“好;我答应你。”李贤咬咬牙说道。
房氏在一边冲段夫庆躬身遥行了一礼;此事她也劝解过的;为了这几个妾奴;大臣多次指责;可是丈夫就是不听。说起来;丈夫宠章赵道生的次数;比宠章自己次数还要多。
这让她感到很悲哀。
段夫庆就当没有看见;又说道:“第二条;立即派人再放出一个谣传。就说天皇恋权;自己病重多年。原来说太子年幼;不能继承大统;现在太子长大成人;文武双全,仁爱过人;为何还继续贪恋权位?看一看;这几年皇帝做的事;荒诞无稽;朝堂混乱不堪。国家不章啊。”
“为何?”
“殿下啊;想做太子;不是百姓说得算;是陛下说得算。嗯一想;这个谣传到了天皇耳朵里;天皇如何想?当真他不知道李首成是天后的亲信?过了一段时间后;只要张相公借议事淡淡地说一句;点醒天皇。天皇如何自处?那就是你重新上位的楔机到来。”
李贤思考了一下;说道:“好主意。”
于是依言去做;不过暂时谣传还没有普遍地传扬起来;倒是李治听到他将娈童逐出府中;心中略略欣慰了一下;将李贤喊进内宫;夸奖了几句。这是一个好兆头;当天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