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兴唐 >

第358章

兴唐-第358章

小说: 兴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在心中也怀疑……可说一个简单的例,前几年文绫主产地在洛阳,荥阳也有,唐朝好的几十种细绫之一每尺百文,海客卖得多,这几年渐长,去年是一百十五文,今年涨到一百二十几文。但某观察了一下,桑田面积并没有增加,甚至减少了一部分,种植葛与麻的田是锐减。为什么,证明百姓种棉或者其他效益增加了,所以绫绸价格扬,种植面积却不涨。这过去了几年,不是很明显,再过十年,会发生什么变化?我对皇帝很忌惮,不是因为他的军功,唐朝能打仗的人不是他一人。而正是这一点,并且做出这种大事,居然似乎没有人去关注,不露任何头角,这是何等的手段。那时候他只是太……还有,航海转移了矛盾与田地压力,也转移了朝廷税务的压力,规模再扩大一点,一年仅是关税,就给朝廷带来多少金帛,而且这仅是开始,以后皇帝就没有了其他的手段?不但如此,江南啊……”

“江南怎么啦?”

“年青时,我到太湖大房家探望,经过江南,看到许多江南的实际情况。说一件事,你们恐怕就能明白,三国并立时,孙权拥有整个江南,征用了多少士兵?不是不想征兵,是人口太少,耕地太少,征不到多少军队。到了东晋南迁,情况稍稍好转一点,但还是没有开发。许多地方皆是水乡沼泽江南开发成熟,历史要再过好几百年,南宋南迁时,正式开发起来,但论人口数量,南宋依然不及金国。此次皇帝出巡河南道,是一个了解与表态,可是两位宰相去了南方,河东河北两道人口密集,又是国家边防重地,然而只让韦弘机巡查,可见皇帝的雄心……”

“大哥是说……”郑父的五弟狐疑地问道。

“一旦开发起来,你们大多没有去过,那将成为唐朝大的粮仓与宝库,唐朝繁荣程度有可能是现在的五倍十倍。然而全国xìn的兴修水利,特别是江南,首先要治理淮河以及泗水等河流,还有从沼泽与湖水中将圩区屹立起来,所需的资金将是一个千古未有的金额,甚至会是几亿缗、十几亿兆缗。”

“那岂不是不会实现?”

“这话是不对的,不一定要全部开发,开发一块,就能收益一块。这个点心太大,皇帝心也太大,可终是吃不下去,这时候我们郑家与皇帝jā好,到时候捐物捐财捐人,皇帝不得不分一块给我们。只要吃其中的一小块,我们郑家就会有无比的收益……不仅是江南两准,还有青海、西域与辽东,这个皇帝都表示了很强的野心,但做事又不象王莽那样没有节制,从容有度,循序渐进,因此必得功。也许某是看不到了,可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王朝,你们中间会有许多人必然会亲眼目睹。他对我说,一个时代来了,不配合的人将会扬威尖之,不配合的人在这股大洪流下,会必然淘汰,某反思了很久,想了很久,有理啊。”

“祖父大人,你夸大了他?”

“不是夸大,是我想了很久。这时候我们郑家还是很贵,皇帝还没有掌控所有军国大权,是雪中送炭……而且我与他jā谈了很久,他十分理智,对我们几家心中很排斥,妨碍了朝廷的威信,甚至认为我们几家是国家的大累赘,但他不想国家有大的变动,好润物细无声,和平共赢地解决问题。这时候献好,虽让世人不耻,但却是时候。并且他不会对我们几大家族动武,也不敢。可不动武,就不会削弱我们几大家族?看一看全国普及乡学,后果你们想过没有……这仅是一种手段,以及武举的糊名制度,甚至将来科举的糊名制度,这是两种手段,若是有十种八种手段。要不了一两百年,我们几大家族有何优势而言?具体的你们考虑轻重,一个是家族真正的未来,一个是眼下家族的名声……”

说到这里,叹了一口气。

理智让他认为稍稍低一下头,双方迁让为策,可也不愿意,一次低头,二次低头,三次低头,荥阳郑家也要一个脸面,也要一个名声。所以将族中所有重要的成员召集起来,仔细的商议,甚至不惜将南祖房的重要成员,以及沧州房的重要成员,一起喊到荥阳来商议。

这是郑宫楚想不到的,认为皇帝说得还有理,没有想到居然给家族带来了这么大困惑。

商议了三天,郑家做出决定,但散去后,所有的人都低下了脑袋……

第四十四章脱变

第四十四章脱变

听从读者的意见,对章节名做修改,不引用古词做章节名。是过渡,与半部一样,开头是一个酝酿的过程,高á在后面,请各位忍耐一下。

史官对荥阳西,在史中记载为破冰之履。

但是李威却付出了很大的牺牲。

商议了很久,既然出嫁,毕竟是郑家的嫡系女,不是金缕欲衣的太原王家,郑家说要高调出嫁,其实虽答应下来,心中还想争一个名份的。若是低调地往东宫一塞,那真的任凭皇帝处理了。再说,郑家的女,不能稀里糊涂往东宫一塞了事,因此希望朝廷在礼制做一些小小的变通。

条件不算过份。

但东宫几职皆满,不可能让郑家女到东宫做一个良媛,于是李威到了阳宫,解释了一下。

李唐自立国以来,多与关陇权贵联亲,要么就是太原王家、兰陵萧家或者河东裴家,这些望én远不是荥阳郑家的级别。李治听了后十分慎重,修养了一段时间,武则天与李威代处了所有国事,身体渐渐好了起来,脑袋瓜也变得清楚起来。

朝堂的局势,没有让他太失望,儿与妻的分割,使自己依然保持着话语权,于是开始尝试着再次批阅奏折。

听儿将事情讲完后,李治立即下诏,让裴雨荷为皇后。能在东宫中略低,然而低调安静,至少对李治妨碍极少。韦月为德妃、杨敏为顺仪、婉儿为婉议、徐俪为芳仪,碧儿为美人,狄氏姐妹与野辞明月为人。

这是初步的议订,以后李威执掌大权后,必然还会有变动,但定了高下之分。通过这一迁命,也看出李治对杨敏昔日之事,至今耿耿于怀,同样一个良娣,韦月做了四妃之一,杨敏却是顺仪。同时也能看出来李治心中隐隐对官仪之死,终于有些愧疚,这将官婉儿与杨敏排在一个班列,在碧儿之。

李威没有争,在听,李治又问道:“外戚你打算如何处理?”

“父皇,儿臣只是暂且监国,外戚的事留作以后再论,”李治不提,李威也不会让李治再迁任外戚了。

这是腾出来四妃之位,以待郑家女入宫。

李威回去后,在看父亲下一步动向,果然,为了平衡,李治再次下了一份诏,迁武三思为候爵,武攸暨、武攸止、武攸宜为伯爵,并且各自升迁了官职。

没有争外戚,否则升迁会重。

开始议亲。

……

天就冷了下来,裴行俭的好消息传到了京城,李治龙心大悦,在阳宫大宴群臣。不过东突厥的形势继续恶化。

全国xìn的征兵,都或多或少耽搁了丹水渠的施工。

但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朝廷财政的压力。

李威的出现,使唐朝财政情况改善。但改善的是将来,青海血战,持续时间比历史长了好几倍,战况恶劣,战后抚恤重。固然将吐蕃拖下了水,局面变得糟,也使唐朝在青海牢牢地占有优势局面,可所用的经费却超过了原来李敬玄青海之战的数倍。再加两渠兴修,现在唐朝的财政并没有比历史唐朝的现有财政好。

不过在李威翘首以待中,倭国使者河边兽生再度返回了中原。

将大约情况向国内说了一下,又曲解了刘仁轨的话音,禀报说一旦倭国发兵,唐朝必然派出大军合力夹攻罗。然后让梁金柱的手下将武器一一演示,君臣了唐朝的大船,又亲眼观看了一下。

一个个心中默许,仍然有些疑虑,于是立即返回唐朝,与梁金柱一道用的速度,重赶到洛阳。

到了冬月旬,早起来,殿前的排水沟里开始结了一层薄冰。韦月穿着厚实的冬装,说道:“陛下,我们什么时候回长安?”

她的家在京兆县,而且洛阳的东宫面积也小,呆在里面就象做牢一样,思念长安了。

“不知道,”李威茫然地摇了摇头。

父亲不但在洛阳,而且一直在阳宫,半步不离,父亲不回去,自己同样不能回去,只好相互杠着。

“郑家小娘什么时候出嫁?”

“你不用担心,在我心中,看的是你们品德,不是家世……”李威抚ō着她的小脑袋瓜说道。

郑家女进宫,对官婉儿与碧儿威胁不大,甚至对杨敏威胁也不大,反正面还有裴雨荷与韦月,怎么也轮不到她们以后执掌后宫。可是裴雨荷与韦月却感到了浓浓的威胁。并且郑宫楚看到过多次,不但家世,长相与举止皆是选,对她们俩人似乎有些不利。

“喏。”

正在这时候,外面太监说道:“倭国使者河边兽生求见。”

李威一听,心中大喜,但嘴说道:“不见。”

立即拒绝。

来了,就开始谈倒卖军火,自己是皇帝,谈谋利,谈生意,大臣得知,会有很多人弹劾。因此不主动ā手,借助梁金柱与倭国使者恰谈。

果然到了下午,梁金柱前来求见,让人将梁金柱带了进来。

伏下行礼后,李威让他坐下来,梁金柱又说道:“臣无比感谢陛下。”

不是指李威的扶助,是指郑家女的事,虽改姓下嫁,但终是郑家的女儿。此女到了他家后,几乎当成了一个老祖宗供着,侥幸此女是庶出女,在郑家地位很低,没有养成盛气凌人的坏习惯。

“无妨,此事郑家做得有些薄,委屈了你。”

“陛下,臣那敢啊。”

“已嫁,勿需再提,谈正事。”

“喏,这一路倭国使者皆与我同行,谈了很多。他们想采用陛下的权宜之计,然而有几个疑虑。”

“。”

“他们倭国狭小,不是唐朝的敌手。若是占下来罗人的地盘,唐朝如何与他们分配?”

居然还有这个想法,真是不知天高地厚,难怪敢自称为天皇,笑了笑说道:“你可以对他转达,他们倭国占领多少领土,只要能占住,皆是他们倭国的。”

“陛下,那不好。”

“罗人顽强,我们唐朝这么大,攻占都十分吃力,后不得不放弃,况且他们小小的倭国,又是跨海作战。既然他们有这想法,我做一个承诺又有何妨。此乃军国大计……”

“臣多言了。”

“没关系,你也是好意,还有呢?”

“他又说他们倭国狭小,出产贫瘠,此次使者被杀,不仅是关于他们的颜面,也关系到大唐的颜面,希望我朝提供武器时,能优惠一点。”

“打的好主意,你对他说,可以稍作优惠,但有限,罗偏远,我朝占之无益,而且这几年一直对我朝臣服。现在破例,提供他们武器,这些武器皆是以前禁止援外的,已经表达了意。又有可能出兵配合,并且让他们得地得民,就不能要求太过份了。”

“是,是他们使臣想起了一个故事,夜郎自大。”

这个倭国可不是夜郎那么简单,但没有说,道:“不管他们是什么心态,但你可以对他说,切记,是你说的,非是出自我口,虽然出钱购买武器船舶,对他们倭国经济造成不小的压力,可是占领了罗,却有许多财富。”说到这里,李威又想到一件事,裴行俭轻松地连破阿史那都支与李遮匐部,也得到了大量的金银珠宝,使朝廷压力稍稍缓解。不过因为安抚政策为主,终不敢做得太过份,没有将利益大化,是为可惜。又道:“不但是财富,还有人口,中原现在缺少部曲,只要能攻罗,有不少百姓,用船运到登州后,一个部曲少能售作好几缗,甚至十几缗钱。罗人有多少百姓?”

“陛下……”

“不用多言,也不会那么简单,这是给他们一个动力,不然他们不会鱼肉百姓,穷兵黜武,并且百姓人数锐减,对我朝有利,是他们做的,不是我做的,又减少了口舌。”

“是,他们还有一个要求……”说到这里,梁金柱迟疑起来。

“说。”

“他们想陛下迎娶他们的公主,或者让唐朝的公主下嫁。”也知道不对,说完后戚戚地看着李威。

“他们是昏了头”李威还没有作声呢,官婉儿气愤地尖叫起来。

“婉儿,勿气,倭国那个天皇想不到的,是这个使者一路前来,听到我将要迎取郑家女的事,或者又听到野辞明月册封,临时想起的主意。你对他说,什么时候倭国有突厥或者吐蕃那样强大,再来提。”

“喏。”

梁金柱告退,虽然议亲不成,可前面两个答复,已经让河边兽生十分满意,开始商议武器与船舶的价格。梁金柱也时常进宫禀报。对此李威很看重的,正因为中国,几乎开启了亚洲周边所有国家的文明,即便是后来欧洲人崛起,若没有中国文明的催动,这些国家难保不会没有象印第安人那样,走向覆灭的命运。

从古代到以后,对于这些国家,中国只采取贡赋制,你贡赋一些小礼物,立即搬出金山银海隆重的赏赐,然后又传授你技术,教你耕作,甚至到了明朝时,因为贡赋的国家多,赏赐成为国家的累赘,勒令这些国家贡赋次数减少。可后来这些国家是如何回报的?

这次会谈,是一个小小的起步,对眼下很重要,对将来却重要,会扭转国人的见识,至少不会忘记秦朝的远jā近攻,使政策变得有侵略xìn。得多少利不算,但不会做冤大头

若是做得好,会对将来产生一个重要的脱变。

终于许多大臣察注此事,在一天早朝,裴炎持着牙笏终于问了出来:“陛下,梁金柱虽然忠于朝廷,捐出大批的钱帛资助国家与百姓,被授予了一些散官与爵位,可终是商人出身,为何这几天数次出入东宫?”

第四十五章天平

第四十五章天平

若是没有这几年的磨练,李威很有可能就上当了。

换作普通人此时肯定两种回答,第一个回答,说我有事务安排,敷衍之。那么裴炎一定就势问下去,你有什么事?刘仁轨不在,他是首相,这不是内宫事务,有了李绩那句话,内宫事乃是皇帝家事,好搪塞的,宰相有权过问。李威不如实回答,以后怎么jiāo差?非是船舶,是民间的jiāo易,那怕卖一万艘船到倭国,裴炎只有干瞪眼的份。还有许多制式武器,比如制式角弓与各种军弩,撞车、投石机、火yào,甚至还有制式横刀与陌刀,最终还必须要同宰相商议的,这时候撒了谎,未来怎么办?如实回答,那么李威就等无数大臣弹劾吧。

或者另外一个回答,不用你管,能不能这样说?不能。商人乃是这个时代最下溅的一个群体,最著名的一个事例,史上张易之兄弟权倾一时,宴会时请了益州几个商人入席,结果让宋璟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张易之兄弟还不得不认错陪礼。无论梁金柱披着怎么样的外衣,还是一个商人,所以得到了那么多好处,郑家下嫁一个庶出之nv,改了姓下嫁的,心中依然一个个不服气,亦为此故。李威是皇帝,天下的表率,若有功,偶尔宴请一回一叙,比如李治宴请邹凤炽,或者赈灾时,长安东宫宴请梁金柱还是可以的,但来往过多,一个堂堂的宰相,怎能不过问?

一个温和的问话,却暗藏了这么多的刀光剑影。

当真裴炎不知道梁金柱与李威在忙碌什么?

所以颇有识人之能的裴行俭对自己家族这个名人,十分反感。然而裴行俭也拿他无可奈何,作为官员,有吏干之才,诸相当中若要排名,郝处俊罢政了,数来数去,只有他为其首,薛元超次之,这才到刘仁轨。论清名,家室四空。论才学,李威刘仁轨皆不及。所言皆是圣人大义,所著皆是君子道德文章。想抓武承嗣的错误,随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