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中华第一帝国 >

第251章

中华第一帝国-第251章

小说: 中华第一帝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坦克自动熄灭。

朱宽已经被升任为了排长,就在两个月前,在新西伯利亚一战中,朱宽率领着三台坦克一句冲破了敌人的防线,并且成功的绕到了后方,对俄军进行了猛烈地打击,然后正面的部队趁着俄军的这阵混乱,一举攻破了防线,导致俄军费尽千辛万苦准备的防线,只匆匆防守了一天之后就宣告失守。

而在那一战之后,朱宽便被正式的任命为排长,手下管着四台屠夫坦克,包括他自己的那台,一共有五台。

而这次朱宽的一排的任务就是带领着一个营的步兵,绕到俄军的身后,击溃,阻止俄军后撤。

这么个看起来很是矛盾的命令,其实一点也不矛盾,击溃的命令优先于阻止的命令,如果他们有能力,且自身不会伤亡太大的话,那么就阻击敌人后撤,若是没有把握,那就直接把他们赶跑就行了,然后等待后续的援军。

但是现在看来,这个任务至少也要推迟一天进行了,而那个时候,俄军那里到底是什么情况可就说不准了。

新西伯利亚决战虽说已经基本上打完了,最终的结果也以俄军失败而告终,但是因为环境因素,这一战中华帝国胜利的并不怎么明显,优势尤其没有几个月前的博尔贾决战那么明显。

博尔贾决战,他们几乎一口气吞掉了俄军十多万的部队,而新西伯利亚的俄军人数虽然增加了不少,但是中华帝国这边也相应的增加了不少的军队,当时第一集团军北线的部队调了一个军过来,加上第二集团军及时的赶了过来,光是中华帝国这边,能够直接投入作战的部队就有五十万左右。

俄国人更是聚集了六十万的部队,虽然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部队,但是这一战逃走的俄军,至少也有四十万,这个还是很让人无奈的,俄军战线失守的速度过快,后面的大部队还没赶上来,就被迎头而来的装甲部队给遇上,然后俄军就开始逃,皇家陆军转而开始追击,为了不丧失理智,在追击了近百公里之后,曹锟只能下达了停止追击的命令。

于是就有了现在的一幕,像朱宽这种小股部队组成的突袭部队还有不少,侦察兵往往会提前侦察前方各个地区的敌情,然后指挥部在安排任务,多股小股部队同时出击,让俄军难以顾及首尾,一点点的去消磨掉他们的有生力量。

“情况都跟我们差不多,坦克里估计也快没油了,车里也只剩下了一桶油。”几分钟后,安山不慌不急的走了回来,此时已经能够看到后面的坦克也停了下来,然后将车内的油加到油箱里。

“跟指挥部汇报,就说我们没油了,没办法继续推进,计划找个安稳点的地方等待补给。”朱宽朝着陈志超说了句。

陈志超点了点头,然后便钻回了车内,陈志超洁癖的毛病一直没有改掉,虽然现在没有那个条件,但是陈志超还是想着办法的去搞卫生,连带着整个坦克的卫生也都没有放过,而在坦克内,陈志超更是将卫生做到了极致,他本人手上戴着一副白色的针织手套,基本上已经成黑色的了,脖子里还围着一条围巾,如果不是会阻挡视线的话,估计这家伙连脸都要蒙起来。

当然,这家伙也没有放弃,而是跑去步兵那里要了个针织头套,就是只露出嘴和眼睛的那种,给人一种很另类的感觉。

ps:感谢修文…寒,天上风笑云,简东三位的月票支持!

458:俄国的冬天不好打

与此同时,不仅前线的部队对此很是无奈,就连后方的指挥部也同样的很是无奈。

尽管早在入冬以前他们就已经准备好了一切的应对措施,可是在进入冬季之后,随着战事的推进,他们还是意识到了入冬前的准备还是没有能够完全的起到作用。或许,唯一有用的准备就是为部队提供了大量的棉衣棉被,让部队不会发生被冻死的情况。

但是在物资运输方面却成为了极大的问题,目前大多数物资都只能通过火车去运输,而部队又不可能只沿着铁路沿线去进攻,那么离开铁路之后,其他的地方就需要卡车了。这些负责运输的卡车自然不会缺少燃料,但是前线那些作战部队的卡车却出现了大量的问题。

先是环境因素导致的卡车不得不降低速度行驶,这也直接拖累了部队的推进速度,可即便是这样,也无法确保足够的安全,后期虽然采取了拉大车距的措施,但是地面实在是太滑了,平地倒还好说,最怕遇见的就是一些坡,这种时候,卡车基本上是上不去的,如果有坦克的话,那么还不成问题,可没有坦克的时候,他们就只能去自己头疼了。

也试过很多种方法,但是都不管用,甚至因此还出现了人员伤亡,所以,冬季物资运输,一直成为了这几个月整支部队最头疼的问题。

而指挥部这边也将这种情况汇报给了后方,并且提出了部分的解决建议,但那些事情并不是他们前线部队能够解决的,而且,更要命的是,一些地方的积雪已经达到了半米的厚度,卡车根本就无法正常行驶,即便坦克有着巨大的动力,但是谁也不知道积雪下面到底是什么?万一出现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第一集团军之前就是驻扎在东北地区的,那里与俄国紧紧相连,冬天的情况大致上也都差不多,而他们自以为已经彻底的了解了北方的天气环境,但是直到现在才发现,他们了解的还是不够。

在东北,道路是不成问题的,即便下的雪再大,一些主干道基本上都会被稍微的清理一下,这些大多数都是各地的百姓自己负责组织的,或许不会清理的那么干净,但至少可以让你知道哪里可以走,哪里不能走。

但是到了俄国,这里本就地广人稀,冬天俄国人的活动范围更小,几乎只在各自的小镇内进行活动,或者干脆就是窝在家里不出门,这种情况下,对于人生地不熟的皇家陆军,可就成了要命的问题。

“司令,我觉得我们应当立即转变战略部署,将主动进攻改为主动防御,趁着这个冬天也让部队趁机休整一下,等到来年开春之后,在继续发动攻势,目前这种局面,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太被动了,部队每向前推进一公里,我们的危险系数就增加一分,按照目前的情况,我做了个精确的推算,一旦我们的部队推进到鄂木斯克,那么我们将会彻底的断掉所有的补给。贸然发动战事对我们没有任何的好处。”在接到前线的汇报之后,蔡锷立即用现有的数据进行了推测,得出的结果让他大吃一惊,吓的连忙找到曹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俄国的冬天是不适合作战的,这一点拿破仑已经给他们做了个很好的榜样,虽说现在中华帝国的综合实力要比当年的法国更强,但是他们也面临着更长的战线,所以,现在的中华帝国面临的问题并不比当年的法国轻松多少。

停止进攻,转为防守,这样的确会解决目前的问题,辎重部队也可以趁着这段时间一点点的去给前线部队输送物资,反正他们暂时又不用去作战,只要物资送过去,就都能成为他们的储备物资,等到来年开春之后,这些物资将会保障他们的攻击力可以被瞬间释放出来。

但是这个只能算是一个被动的解决方案,关于冬天的物资运输,这个问题总是要解决的,即便今年找到了方案,那么明年呢?明年冬天还要停下脚步给俄国人喘息的机会吗?

曹锟最担心的就是一旦部队停止下来,给了俄国人喘息的机会,来年开春之后的攻势会让他们受到的阻力更大。

现在他们虽然遭受到了问题,但是俄国人所面临的问题要比他们更加严峻。新西伯利亚的突然失守,意味着俄军不仅仅只是失去了一座城市那么简单,还有被囤积在新西伯利亚的大量物资。

现在的俄国人,可以说是缺枪少弹,甚至连棉衣棉被都很缺,路边到处都是被冻死的俄国人,他们已经被同伴给扒光,就这么丢在那里,甚至连掩埋都做不到。

趁他病,要他命,这是在一个月前曹锟提出的战略要求,他们就是要趁着这个冬天,趁着俄国人失去了大量的物资之后,去继续猛烈的攻击俄国人,尽可能的在这个冬天,让俄国人彻底的失去抵抗意志,然后再来年冬天到来之前,彻底的结束这场战争。

‘难道这就是天意吗?’曹锟微微的抬起了头,外面的天空中,又一次的飘起了雪花,这种感觉很让人生厌,而且这里只要下起了雪,一时半会儿的根本就停不下来。

曹锟并不想看着自己制定的战略计划宣告失败,如果是因为敌人的原因失败了也就算了,那么曹锟无话可说,可尼玛的这是因为天气的原因,这就很让人无法接受了。

“司令,补给跟不上,到时候损失的只能是我们,而我们拥有大量的机械化部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劣势要远大于俄国人,况且将士们也打了快九个月了,在不休息一下是会出现问题的。”蔡锷紧跟着继续劝说道。

“你们先出去,让我考虑一下。”曹锟只觉得一阵头疼,不由的摆了摆手,示意屋内的人全部出去。

曹锟又何尝没有意识到目前的困局?他又何尝没有考虑过要停下来等一等?但是处于这个位置,曹锟的每一个决定都将代表着一个完全不同的结果,他不仅要考虑到部队的情况,同样的也要去揣摩上面的心思。

随着战事的推进,曹锟在这场战争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越来越明显,如果说刚开始的时候,第一集团军一分为二,由曹锟负责西线部队那只是迫于人手不足的话,那么现在,局势早就已经相当的明了。

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主力几乎全部都在西线,两大集团军司令就在曹锟的身后,但是曹锟这个西线司令部却能够指挥到整个西线的所有部队,甚至有时候,两个集团军司令部也要配合他的指挥。

这意味着什么?现在但凡是个人都能看出来,当年陪着皇帝打天下的两位重量级元老,现在却屈居于曹锟之下,虽然名义上曹锟依旧是第一集团军的副总司令,但实际上手中的权利却早就超出了这个职位所应有的权利。

皇帝这是有意要培养曹锟,将他培养成可以独掌一方的统帅,而这些年来,曹锟的晋升速度也像是坐着炮弹似的,快的让人来不及反应。

而这也暴漏了曹锟在经验方面的不足,但所幸身后还有两大集团军司令再给他补锅,即便是出现一些小问题,后面也能及时的做出应对,不至于出现什么大的差错。

这个时候,如果曹锟的表现突然让上面失望了,那么后果可将是灾难性的,绝非眼前所看到的这么简单。

就好比刚才蔡锷的提议,就目前的问题而言,这个提议是最合适的选择,但是曹锟却不知道上面是怎么想的,万一上面要是觉得应该继续进攻,但是他却提出了反对,上面会怎么看他?

人,都是自私的,哪怕身处高位,也都不会抛弃这一点,这是人的本性,一将功成万骨枯,说的不正是这个道理吗?

但继续进攻,虽然会取得不菲的战果,但是危险也是并存的,装甲部队的损失就在哪里摆着,接下来的损失可能会更加严重。

可停止进攻,来年等俄军准备好了,又该怎么办?那时候的损失会不会更大?

这两个问题一直在曹锟的脑中循环着,就这么僵持不下。而与此同时,远在中京的王思锐,也不由的抬头看向了西北方,那里,正是俄国所在的方位,也是战场所在的位置。

关于前线所面临的一切问题,王思锐都知道,因为前线几乎每天都有电报传回来,他很清楚前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王思锐却一直都没有出声制止,而是在等,等一个合适的时机。

“陛下,要不要发一封电报到前线去?其实现在停一下也不要紧,而且咱们这边也已经有了方案,等到明年的时候,这种情况基本上就不会出现了。”王士珍有些着急的问道,虽然他早就知道了王思锐的决定,但是没有王思锐的允许,他可不敢私自去跟前线发这么一封电报。

“再等等,月底之前,如果前线还没有电报发来,就让王司令全面接手俄国的战事。”王思锐摇了摇头,旋即给了个最后期限。

459:幸福的烦恼

曹锟只用了几个小时的时间便做出了停止进攻的决定,但这个决定可并不仅仅只是单独的停止进攻,而是连带着一整套的预备方案以及应对措施。Δ』

比如,曹锟希望暂时性的收缩战线,将部队尽可能的收拢在一起,不给俄国人任何的机会去袭击他们,从而获得俄军所缺少的物资,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他们也将会派出部队去对俄军的重要目标进行袭击。

在军事方面,目前军队基本上已经进入了主动防守时期,这个没什么好说的,这是整体战略性的改变,在没有解决后勤等问题之前,这个战略计划是不会再次改变的,同时,前线部队也需要时间去休整,常年的战争,早已让每一个人都身心疲惫,长久下去,6军的人员伤亡将会持续的增加,一直到他们无法承受的地步。

曹锟详细的列举了被迫做出这一改变的原因,并且提出了解决的方案,希望后方能够重视他的提议。

而解决方案,曹锟主要是参照了坦克在这种环境地形下几乎没有任何问题的设计方案,所以提出了要求让后方试着制造出履带式的卡车,这样的话,虽然卡车的整体度可能不会太快,但是在这种天气下,几乎可以直接狂奔起来。

同时,曹锟也希望能够将轨道清障车的经验借鉴起来,单独研究一款用于6地的清障车。而轨道清障车是什么?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火车头,在火车头的最前面,加装一个三角形的尖锐钢板,整体宽度要比火车自身宽度大约多出半米左右,也就是两侧各二十五厘米,三角形钢板距离轨道约一厘米左右的高度。

利用火车头的推力,推动着轨道上的积雪被迫的滑向两侧,从而将轨道上的积雪清理干净,这种清障车极大的节约了人工清扫的时间,同时也提高了效率,更重要的是,这种清障车其实一点也不费事,三角清障板是可拆卸式的,现在前线为了保证铁路运输效率最大化,就连这些清障车都没有放过。

而且也紧急将所有的车头都加装了清障设备,这样无论火车走到哪里,只要轨道上有积雪,他们自己就可以将积雪给清走,很方便,也很省事,而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为每台火车进行一次细微的改装。

他们不是没有想过将这种思路照搬到卡车上,但是效果却很不理想,甚至严重的影响了原本的运输度,先,6路并不像铁路那么平稳,其次,火车车轮与铁轨长时间的摩擦,车轮本身就是有温度的,而且这个温度并不低,在积雪减少之后,列车的车轮可以很轻易的让这些积雪融化成水,没有了积雪,那么抓地力就有了,加上铁轨是比较平稳的,根本不可能出现跑不动的情况。

但是卡车却不行啊,即便清扫了大量的积雪,可是地面上的积雪是永远也清扫不完的,轮胎总是要跟地面亲密接触的,那么问题也就来了,即便是清扫了前面的积雪,后面的卡车该打滑还是要打滑的,根本起不到任何的作用,而且随着卡车经过的次数越来越多,打滑的情况也会越来越严重。

而让曹锟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报告刚刚送上去,仅仅十分钟不到的时间,便接到了中京的回复,这封回复电报只有一个字,准。

而在接到这封电报的时候,曹锟也是被吓出了一身的冷汗,这么快就有了回复,那么只能说明一件事情,中京那边早就已经做好了这种准备,只不过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而没有通知部队,倒是蔡锷一语点醒了曹锟,这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