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军-第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里,都是龙谦的错。与大人及周兄谈的高兴,竟然忘了少川兄﹍﹍”龙谦一脸歉意。
“不敢,不敢,是卑职的错,未曾让人通报﹍﹍”唐绍仪急忙摆手。
“既如此,快请入座。”周学熙与唐绍仪甚为熟稔,一把拉了唐绍仪,让其坐在龙谦对过,将自己杯盘筷子移至其父对面的空位,早有下人为唐绍仪添了餐具酒杯,“小弟自罚三杯。”说着,周学熙一连喝了三杯。
唐绍仪见三人满面春风,看样子相谈甚欢,更觉不解。周学熙一向反感龙谦,怎么一转眼就变得像多年未见的老朋友重逢一般?
自罚三杯酒的周学熙笑道,“少川兄,刚才听了龙将军对于兴办实业和如何办好山东大学堂的高见,真是令我佩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原先对龙将军多有误会,今儿要庆贺朝廷得人。”周学熙笑眯眯地为唐绍仪倒了酒,“少川兄,咱俩是老朋友了,一起敬退思一杯吧。”
“不。”龙谦站起身来,“少川兄是我西沽之战的战友,情分不同寻常。他不会怪我的。这样,咱们三个晚辈敬老大人一杯,预祝山东省在老大人的治理下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甚好,敬大人。”唐绍仪当然不会反对这个提议。
“呵呵,好,这杯酒老夫喝了。”周馥一饮而尽。
唐绍仪在龙谦对面坐下来,“看抚台大人如此快慰。刚才聊什么呢?”
“唔。正谈到梁启超那个逆贼,竟然在日本为文忠公作传。此事虽是退思听到的传闻,倒也有几分可信。不过,此人见识是有的。文章更是老辣。老夫倒是希望早日看到这本书﹍﹍”
文忠公便是薨逝的李鸿章了。算来不过三个月而已。躲在日本的梁启超竟然写出了李鸿章的传记?唐绍仪可从未听说。而且,康有为和梁启超是很忌讳的话题,一般情况下。躲避还来不及呢,怎会在这种场合下公开谈论?“喔,退思你从何而知梁某人为文忠公作传的?”唐绍仪先为周馥杯子添了酒,转脸去问龙谦。
“我只是听说,不知该书付梓了没有﹍﹍”龙谦也觉后悔,本来聊得挺好的,话题转到了李鸿章身上,如何评价这位汉族名臣,他未及深思,便说出梁启超所作的《李鸿章传》的观点,话说出来才意识到该书现在似乎还没有成书呢,只能硬着头皮瞎编了。
“粱氏的学问如何,卑职并不清楚。但此人在海外的知名度甚高,此书一出,定当哄传宇内。”龙谦轻叹一声,“文忠公是值得尊敬的伟人,马关之耻和辛丑和约怎么能记在他身上呢?换做他人,又能有什么更好的结果呢?如果爱惜名声,又何必在庚子国难之际到北京趟那趟浑水呢?据说文忠公自称是大清的裱糊匠,也真是难为了他啦。文忠公之死,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啦。”龙谦知道周馥是李鸿章的心腹,是看着李鸿章咽气的极少数人之一,吹捧李鸿章肯定没错。
“如果文忠公九泉下得知退思你对他的评价,会视你为知己的。其实,文忠公是跟我提起过你的。”周馥喟然叹息,转脸对唐绍仪说,“粱氏作传,说文忠公知外交而不知内政,简直是一派胡言。文忠公怎不知国事多艰?怎奈大局糜烂至此,谁又有补天之手?”
刚才逼问梁启超所作的《李鸿章传》的内容,龙谦只好编了几句,说是一个海外的朋友来华旅游是在今春告诉他的,周馥没有深究其事,却引发了无限感慨。
那本书龙谦是认真读过的,因为文章并不长,只有区区十二章,粱氏在结尾时这样写道:李鸿章既忠于清室,又身负大才,目光之敏锐深远堪称海内一流,而且长期掌军秉政,为什么却落个这个结果呢?那是因为他只知道有军事,不知道有民政;只知道有外交,不知道有内政;只知道有朝廷,不知道有国民;每天责备他人看不清时局,结果他对时局自己就没搞明白。每天责备他人搞派系,自己的派系思想就很严重。他不懂如今的国际竞争,不靠国家而靠国民,他不懂泰西诸强消除内部纷争,是靠着彻底的革新,而革新的动力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
梁启超在书中还不无忧虑地说,在清廷重臣中,李鸿章无论学识,眼光,手腕抑或品格,都是第一流的人物。像他这样的人都不免归于失败,而李鸿章之后的政坛,再也找不到媲美他的人物了,中国的前途真的是看不到光明啊。
这些观点,代表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共识。龙谦却不能对周馥讲。
周馥继续讲,“若是粱氏只是借为文忠公作传发发牢骚,也就罢了。但此人所做的,可不止是写书骂骂朝廷!退思你有所不知,去岁正值京畿大乱,两宫蒙尘之际,康粱竟然联合国内一小撮跳梁小丑,发动武装叛乱!幸而张香帅处事果断,才没有引起大变。”
龙谦大吃一惊,这件事他却从未听说,转而一想,大概朝廷不愿动摇民心,将消息彻底封锁了。
看龙谦很是关注,周馥道,“跟你等说说无妨。去年七月间,联军已陷天津,康有为梁启超指使湖南人唐才常,联络容闳、章炳麟、严复等人,在上海成立什么中国议会,密谋造反,希冀太后归政于皇上。唐才常窜至两湖,在汉口设立机关,联络两湖会党,成立什么自立军!幸亏张香帅机敏,一举捣毁设在英租界的自立军机关,抓捕了唐才常、李荣盛等人,经审讯,唐才常承认其欲效仿日本覆幕举动,以保皇上复权。”
“那这些人呢?”龙谦急问。容闳、章炳麟以及严复,都是当时响当当的人物。
“当然被张香帅给宰了!这等乱臣贼子,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这件事的幕后指使,便是康粱那两个逆贼!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叫孙文的广东人,与去年闰八月在广东惠州造反,幸被粤督德寿所平。”
“孙文?”龙谦再次吃了一惊,他还是第一次正式听到这个名字。
“孙文与康粱又有不同。此人久居海外,鼓吹革命,危险异常。退思啊,老夫跟你和少川讲这些,你们知道即可,不必告知他人。如今国事多艰,内忧外患齐至,你又是带兵之人,难保没有一二逆贼打你的主意,你可要脑子清醒啊。”
这就开始了吗?龙谦捏着酒杯沉思着。进入新世纪后,孙文注定会登上历史舞台。没想到竟然在周馥的巡抚衙门,第一次听到了关于革命党的官方消息。
“大人请放心,龙某一介武夫,又生于海外,对祖国的情况真是一知半解。直到回国后亲生经历了一些事情。才晓得问题之复杂,绝非海外一帮书生想的那样简单。还是说李文忠吧,都说曹营之事不好办,中国之事,难度实为世界第一。康有为梁启超立宪保皇也罢,孙文鼓吹革命另起炉灶也好,或者朝廷知耻后勇自身变革,能否成功不在于上层的设计,而在于设计好的东西是否适合下层,检验的标准便是富国强兵。民穷,国家便难富,国穷,强兵不过是幻想而已。而富国强兵,非要一个安宁的环境不可。”
“说的好!还是要尽力将实业办起来,国富,才能强军,强军,才能救国啊。”周学熙叹道。
“大人,卑职受太后大恩,常思报效太后。绝不会受逆党所惑。假若逆党敢到鲁南,卑职一定将其人头送至济南。”
“好!有你这句话,老夫就放心啦。咱们同饮一杯,祝你在鲁南大展身手!”周馥笑眯眯地提议道。
第四十二节龙谦的思考
一顿饭足足吃了两个时辰。从巡抚衙门出来,龙谦与半醉的唐绍仪被送回了旅店。答应周学熙明天去视察正在扩建的泺源书院(山东大学堂建于书院旧址),还计划拜会一下接任山东提督的冯国璋。所以龙谦回鲁南的日期还要押后几日。
唐绍仪决定与龙谦住在一起,派了人去济南府衙告知丁知府他不回去了,倒在客房便呼呼大睡了。龙谦安顿好唐绍仪,独自坐在院子里想着自己下一步的任务。
江云及龙谦的卫士们看他独自想事情,也不过来打扰,只是给他送来一个灌满茶水的茶壶和一个茶杯。
这次来济南的任务基本完成,没想到今日意外地得到了周馥的支持,就算冯国璋记恨自己,也无关大局了。据江云的报告,袁世凯所部武卫右军已经陆续开拔进入京畿,估计留给冯国璋的部队不会太多,如果只是由巡防营改编的武卫右军先锋队,龙谦根本就不需要担心。袁军走后,山东地面最强的兵力将是蒙山军!应当是冯国璋担心自己,而不是自己担心冯国璋。
冯国璋竟然没有跟随袁世凯去直隶!这点令龙谦感到吃惊。冯氏是不是就此脱离袁世凯,实难估计。历史上冯氏是跟随袁世凯到了直隶的,究竟担任什么角色,龙谦却不知道。他知道的那部历史已经完全变了。那个发生过的历史中,李鸿章现在还活着,正在抱病继续忙乎辛丑条约的签订和促使八国联军从北京撤离。慈禧也没有回京。还呆在西安。但现在慈禧已经回宫,李鸿章竟然早了几个月病故,而辛丑条约的内容也已经改变了不少,至少在赔款数额上比他知道的历史少了很多。
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而变化的吗?龙谦深为迷茫。
可以肯定的是,自己在来到这个时代后算是站住脚了!离开鲁南时,部队已经顺利接管两州,完成了战略展开。招兵也正式开始了。等德国武器送达,部队的实力将得到很大的提高。有手里这支兵,足以应对一般情况了。
龙谦清楚,从去年清廷宣战万国始。清廷表面上大一统的局面也已经告终。地方事权将进一步加重。事实上,很长时间内将是用枪杆子说话的时代。只要控制好自己的军队,无论是巡抚还是朝廷,都必须顾忌自己的存在。甚至看自己的脸色。
这一代的名人中。袁世凯是最懂得军权的重要的。这是他纵横晚清走上最高峰的根本原因所在。根本不用怀疑。此人一定会在直隶继续加强他的军力。上谕上没有他兼任北洋通商大臣的消息。不过按照惯例,直隶总督是会兼任北洋通商大臣的。那时候袁世凯的小站兵就该叫北洋军了,接着就应当是北洋六镇的组建﹍﹍自己手里这个类似于混成协的武力。会是个什么结果,心里真的没底。
袁世凯究竟会不会在保定建立军事学院,龙谦现在也有些吃不准了。为此江云已经根据他的指示做了布置,具体的方案已经得到他的批准。过两日,江云在济南站建立后,将去保定就近指挥这次行动。因为自己要求高度保密这一批准备打入北洋军军政系统的谍报人员。他们的身份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于是江云亲自遴选人员,只向他一人报告。结果龙谦在江云初选的八个人中挑了三个人,其中一个是情报处的成员,一个是后勤处的兵,最后一个是战斗部队的班长。这三个人的特点是都有文化底子,祖籍都不是山东人,两个是河南人,一个就是直隶保定人,基本可以说一口流利的家乡话。人选确定后,三个人秘密接受了龙谦和江云的培训,现在还在根据地跟着陈超加强古文方面的学习。当然,陈超并不知道他们的使命是什么,龙谦不担心泄密,因为除了江云和自己,没人知道调这三个人集中在一起做什么,连他们自己也不晓得。
为什么不多选人,龙谦猜测朝廷对于重建陆军军官学校一定很重视,首届学生的名额不会很多。加上满清之陋习难除,各位大人物夹袋里一定会抖搂出不少“指定录取”的权贵子弟,派去参考的人多了怕也无用。好在如果开办军校,绝不会是一届,自然会年年办下去,只要混入第一届的密谍不暴露,以后逐年派入也不是不可以。
根据地率先开始了由陈超主持的社会调查,这三个人名义上是抽调来协助陈超做农村调查的。但只有陈超晓得,他们可能另负使命,因为龙谦特意要求陈超辅导下三人的古文,要求达到秀才的标准。陈超说不可能,秀才是那么容易考中的吗?我不信你队伍上随随便便就可以选出三个秀才!龙谦退了一步,那好吧,至少可以顺利地作一篇看得过去的文章——对,就是八股文。
朝廷现在还没有废八股,军校的文化课考试出现八股文也不算新奇吧。
初选之时,龙谦对三个最终人选的基本情况就表示满意,家庭基本无负担,军龄长打过仗但没有负过伤(身上不能有战伤),其上级对其评价都很好,忠诚度应当没有问题。选定之后,在龙谦离开根据地北上济南之前,连续为三个人讲了几课,除却谍报方面的常识性东西,龙谦更多的是讲对不对的忠诚。要求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忠于蒙山军。
三个人都认为他们回接受的是一项重要的人物,却不知他们将被派遣打入北洋军长期潜伏。
如果一切顺利,这三个个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年将去报考袁氏的军校,就算考入两个,也是了不起的成绩。就龙谦对历史的了解,印象很深的是民**界论资排辈的现象很严重。军校的首批毕业生受到上面的重用是可以想见的。
这个时候的谍报手段还很原始,很多将领对现代谍报的手段根本就没有见识过。龙谦相信,自己交给江云的那些方法,估计很难被对手识破。只要再有几年,自己羽翼丰满,就算与朝廷翻脸也不怕了。
但是,如果袁世凯不办军校呢?龙谦心里苦笑。身处失去轨迹的历史潮流中,他自己也感到了迷茫。
现在,另一个更为要紧的问题终于摆在了面前,革命党跳出来了!
就龙谦所知的历史。孙文、黄兴等人一直到辛亥年间。长达十年的光阴中,顽强不屈地一次次发动着旨在推翻满清的武装起义,真是屡败屡战,可歌可泣。却始终未曾意识到用海外募款雇佣会党充当起义主力的做法根本就行不通!换来的是大批热血青年的牺牲!连老派官僚周馥已经意识到革命党联络军队的可怕。但似乎孙文一直不愿意做军队的工作。但是。如果同盟会——龙谦搞不清同盟会现在成立了没有。找上了自己,该怎么办?
就像午间周馥提到的已经加入反清阵营的容闳、严复、章炳麟等人,都是后世鼎鼎大名的人物!严复算是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的创始人之一。容闳更是最早睁眼看世界的先驱,章炳麟就更了不起啦,当得起国学大师的,此人绝对算的上一个。龙谦并未读过章氏的文章,但“太炎先生”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大到稍有点文化的就应当听说过的程度。
如果这些人为自己所用该是多么惬意的事!但这不可能。很大程度上,他们最多是听说了西沽大捷而已,龙谦这个名字或许已经打上了慈禧的烙印,被他们视为代表满清顽固势力的后党!估计不会打自己的主意,要找自己,八成是送炸弹来。
想到孙文一派暗杀的手段,龙谦禁不住苦笑起来。
后党就后党吧,反正现在是没有与满清掰手腕的本钱。且不管国内风云如何变幻,最要紧的是加强自己的实力!当自己有一支精强的军队,外带一个控制在手里的工业基地,不管是革命党还是保皇党,都不在自己的话下!至于满清朝廷,从去年起就是一堆行尸走肉了,新政也罢,立宪也好,都不会有好的结局。满清贵族只要不肯真正主动退出历史舞台,等待他们的就是覆灭!绝不会出现英国一样的结局。或许用不着自己动手,袁世凯就会完成颠覆满清的使命。
所以,关键在自己。两件事,一是将部队抓好,二是将依托鲁南煤铁,建立一个超越汉阳的工业基地,其他的,都是次要的。龙谦梳理清思路,自认选择是正确的。
如何抓好军队?龙谦又头疼起来。蒙山军越来越有封建化的苗头了。或者,她本来就是一支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