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战神刘封 >

第138章

三国之战神刘封-第138章

小说: 三国之战神刘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招交手,沙摩柯便知对手武艺远高于己,故是采取了这般两败俱伤势似的拼命打法。

谁料马超变招极快,枪到半途,陡然一转,枪杆斜刺冲击,直撞向沙摩柯的肘窝。

沙摩柯心头一惊,急是撤刀回守,但刀势尚未展开,马超的第三枪已从肋下标出,直奔他的面门。

此时此刻,沙摩柯才真正意识到,自己与马超的实力有多么的巨大。

这位西凉锦马超的快枪之术,已是达到了无可匹敌的地步,每一枪使出都快如闪电,势如雷霆。

沙摩柯但见眼前枪影潦乱,仿佛无数道流虹将自己周围包裹,他根本无法看清对手的招势,只能一味的胡乱舞刀招架。

二十招过后,战团之中,便听一声惨叫。

沙摩柯如被抽打的陀螺一般,身上数个血窟窿喷射着鲜血,惨叫着从马上跌落下来。

(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三章憋屈的老将

沙摩柯滚落在地,全身鲜血四射。

他试图爬将起来,但浑身的几处筋骨尽被马超挑断,根本使不上力。

鲜血在流淌,沙摩柯越来越感到浑身的乏力,他知道自己要死了。

“大哥,我不能助你平定天下了,原谅我。”

沙摩柯自责之后,忽然翻过身来,仰面朝天的大笑起来,笑的是何等的猖狂与不屑。

马超面露不解,驱马上前,银枪指着地上的沙摩面,斥问道:“蛮子,死到临头,你还有什么好笑的。”

沙摩柯粗旷的面庞,无所畏惧的面对着马超,嘴里吐着血道:“老子今天是要死在你的手里,不过大将军早晚会替我报仇,你们这些蝼蚁之徒,根本阻挡不了大将军一统天下的步迈,哈哈一一”

沙摩柯越笑越放肆,仿佛此时此刻,倒在这里的不是他沙摩柯,而是威风凌凌的马超。

“手下败将还敢如此猖狂,哼,老子就让你死也死不得痛快。”

话音方落,马超纵马上前,竟是直接踩到了沙摩柯摊开的手臂上。

人与马的躯体,加起来有几百斤重,这般压上去,只听得“咔嚓”一声脆响,沙摩柯的胳膊便被踩了个粉碎。

如此重创,必是痛不欲生,然而沙摩柯却非但一声痛叫都没有,反而咬着牙依1日大笑。

纵马而过的马超越发的恼怒,他银枪一招,身后的数百骑士蜂拥而上。

无数双马蹄,无情的从他的腿脚、肩膀、腹部踩过,直将他的身躯踩得血肉模糊,犹如一团烂泥。

“痛快,痛快,哈哈一一”

沙摩柯竟是依旧大笑不止,仿佛一身的痛楚浑然不绝一般,直到他的胸膛被踩穿,那狂妄的笑声方才消失。

此刻,即使是冷血的马超,看着这个魔鬼的敌将,心中亦不由掠过一丝悚意。

大河的那一端,魏延已安全的渡过浮桥,千佘溃逃不及的部下被截断在北岸,熊熊的烈火燃起,得胜的马超放火将浮桥烧挈殳。

立于河边,远望着对岸纷乱的人影,还有横卧于江上的“火龙”,魏延的心中极不是滋味。

当魏延清点败兵,发现不见了沙摩柯时,心头的阴云更重。一四下打听,魏延方才从败军口中得知,沙摩柯已是死在了马超的手下。

听闻这个噩耗,魏延颇受打击。

尽管魏延内心中一向着不起这个蛮族之将,但自襄阳时代起,沙摩柯和他的蛮军就一直作为魏延的左膀右臂,为他立下了不少功劳。

但是现在,这员骁勇善战的蛮将,就这样因为自己判断的失误,葬身在了马超的手下,魏延心中悲愤之下,自然是有不少愧意。

收拢败军,准备再战的同时,魏延不得不合着自责,将河阴之战向野王前线的大将军刘封报去。

##########四天之后,刘封收到了这份来自于河阴的噩报。

魏延军的失利,一刘封并没有感到多沮丧,毕竟,魏延所面对是马超,而且又是地形不利的渡河战,失利也是正常。

真正让刘封感到愤怒的,则是沙摩柯之死。

说起来,沙摩柯还是自己的义弟,这个蛮族的汉子,对自己所起到的巨大功劳,刘封这一生都不会忘记。

当年,他坐守湘东二郡,兵少将寡,若不是沙摩柯在武陵起兵,将关羽吸引去武陵,他焉能有奇袭江陵的机会。

可以说,若无沙摩柯,便无他刘封的崛起,更不会他今日的雄霸之业。

尽管当年的结义,只是不得已而为之一,尽管刘封对沙摩柯其实并无多少兄弟之情,但他却由衷的对沙摩柯充满了感激。

而现在,沙摩柯死了。

死在了他大业将威,太平将至之前,死在了他此生最大对头的手下。

刘封的心中,悲愤之情如烈火在熊熊燃烧。

诸将闻知河阴战败,沙摩柯战死的消息,同样尽皆愤慨,纷纷请求出战,与刘备军主力决一死战。

事实上,现在的情况时,刘备的近九万主力集结于野王西北一带,刘封的十万大军,则于野王城前下寨,双方备下十数座大小营垒,形成了两道弧形的对抗线。

无论从兵力、士气以及地利上来看,两军的实力旗鼓相当,刘封若再想复制乐嘉之战,大败曹操的那场胜利,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主公,沙摩柯将军战死虽然可惜,不过这个时候,我以为还当冷静行事,不宜因一时之怒而意气用事。”

诸将皆慷慨请战时,陆逊却冷静的对刘封予以劝谏。

对于敌我双方现在的形势,刘封当然再清楚不过,熟读兵法的他,自然也知道为帅者,不可因一战的得失而轻易该变战略。

不用陆逊提醒刘封也知道,现在决不是大举决战的好时机。

明知如此,刘封却拍案奋起,怒道:“刘备毁我爱将,实为可恨,此仇我非报不可,传令下去,明日起备军出击,对敌营展开全面的进攻。”

刘封下令出战,诸将当然皆是兴奋不已,陆逊却是心中一惊,欲待再劝,刘封却摆手道:“伯言你不必多说,我军损一大将,士气必受打击,这个时候,必须要对敌人还以颜色不可。”

刘封如此决然,陆逊心知无法劝阻,只得闭口不言,但心中却在想:“大将军向来是那种冷静的人,怎么这一次却如此冲动,实在是有些奇怪……”

##########千里之外,汉中。

征西将军,老将黄忠,自时此刻正率领着三万兵马,行军在前往阳平关的路上。

自早先刘备向河东进兵时,就不得不将守卫汉中的不少兵马调走,留给守将赵云的兵马,不过区区两万。

为了同时应对来自于蜀中,以及东三郡的压力,赵云不得不将南部防线北移,放弃了间中和葭萌一线,将南部的兵马集中在了阳平关一带。

当黄忠所部和马谡所部对汉中发动夹击时,赵云便亲率一万五左右的兵马进驻阳平关,其余五千兵马,则由李恢统帅,布署于汉中以东的黄金戍一带:以阻止马谡所部。

几年前,张任、严颜等蜀中诸将,率领着大部分的益州军团离川,现在,这些益州将士,不是在镇守江东,就是在河内的前线跟随大将军刘封血战。

黄忠所统的这三万兵马,几乎已经是蜀中最后的兵力。

几天之后,黄忠率领着蜀中大军抵达了阳平关以西。

当天扎营完毕,黄忠便前去亲自观察阳平关的地形,直到此时,他才真正见识到了什么叫天下险关。

这阳平关夹南北两山而建,关前地势极为狭窄,连两三千人展开都甚为不易,更何况是数万的大军。关口高出关前地面有两三丈,若要攻城,还需仰攻而上,再加上夹关的南北两山高可接天,攀爬都十分不利,更不用说从两翼用兵迂回…除此之外,敌人还在关前横山筑城,皆以坚石所建,从西到东一道接一道,差不多有三四道城墙,而且每一道都比上一道要高出一截。

而且,阳平关的城防体系又十分的高明,内城与外城构建合理,备道石墙上箭塔林立,瓮城齐备,城墙之外,还兴建了大大小小的石察,与正面主关城构成了立体式的防御体系。

如此居高临下之势,辅以强弓硬弩,只怕攻城的兵马尚到接城就死伤大半。”阳平关号称天下第一险关,果然名不虚传。”黄忠仰望着险关,不禁发出一声慨叹。

尽管如此,黄忠还是决定对阳平关做一次试探性的进攻。

立营稍适休整,次日,黄忠便率五千余众,对阳平关发动了强攻。

进攻的结果可想而知。

黄忠军虽多,但关前就那么点地势,倘若不想被敌人的檑木一砸一大片的话,每一次冲击所以投入的进攻的兵力,最多就只能保持在两千人左右。而城上的敌人,每一道石墙上,至少分布着三干余众,守城的兵力反而多于攻城的人数。

一波攻击,死伤五百余众,连关城最外的一道石墙都没摸着,黄忠见着这般情势,知道强攻下去只能徒损士卒,只能当机立断,下令鸣金收兵。

随后的十天时间内,黄忠用尽了夜袭、突击等诸多手段,但折腾了多番,阳平关却像一道不可逾越的钢铁长城一般,把黄忠的三万大军挡在汉中的西大门。

用兵不利的黄忠,只能暂时停止攻关,一面派人往蜀中催粮催兵,一面苦思着破敌之计,终想破了头皮,嘤究还是无计可施。

黄忠着实很痛苦。

这些年来,他奉刘封之命,一直镇守着蜀中。

眼瞧着刘封夺南阳,下江东,取淮南,陷中原……连张任这等蜀中降将都是大出风头,自己却憋在这山沟沟里边什么也做不了。

虽说黄忠知道这是刘封对他的信任,才让他镇守蜀中,但对于一个武将来说,这份寂寞却着实难熬。

现下好容易盼到有仗可打,有功可立的时候,却不想又破上了阳平关这块硬骨头,黄忠只能暗认倒霉。

就在黄忠苦恼之时,这一日,大将军刘封的使者抵达前线大营,带来了刘封亲笔所书的破敌密计。

(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四章定军山

刘封的密信上面只写了三个字一一定军山。

黄忠把信翻了几遍,除了这三个字外,再找不出别的。

他不禁面露疑惑,问道:“除了此信,主公还说什么没有?”

使者答道:“主公说了,决胜的关键,就在于定军山,老将军探查此地之后,自然便会明白主公的用意。”

黄忠微微点头,遂令使者下去休息。

放下手中的密信,黄忠的目光转移到了地图上,在阳平关之东,沔水的南岸,他找到了那个叫做定军山的地方。

理论上,阳平关只是锁住了进入汉中的大道,其实沿山间小路,翻越祟山峻岭,亦可绕到阳平关之东。

只是,虽有小路可走,但粮食运输却难以为继,大型的攻城器棋也无法运过去,单凭轻装的±卒,根本无法攻下阳平关。

这是表面的形势,但黄忠相信,既然大将军不远千里,将这一道密计送于他,那就必有其道理。

于是,黄忠当即派出斥候,走山间小道,绕往阳平关之东,去探查定军山一带的地势。

几天之后,斥候们带回来了关于定军山的详细地形情报,当黄忠把些情报细细的分析之后,旋即想通了刘封的用意。

原来这定军山位阳平关东南一侧,此山乃南面米仓小道通往南郑的必经之处,因是米仓道崎岖难行,‘自古以来鲜有人从米仓攻打汉中,故而定军山的地位远不如阳平关重要。

虽是如此,但若占据此山,则向东可威胁南郑,向西又可威胁阳平关的侧后方,虽然难以构成实质性的威胁,但在整个局势上,亦会令敌人造成恐慌。

定军山一地,目下仅有千余敌军在守备,倘若黄忠率一支军队南渡沔水,经小道绕过阳平,定能出奇不意的抢点定军山,时阳平之敌造成极大的震慑。

敌军畏惧后方遭到威胁,定然会前来争夺定军山,如此一来,则可将敌军从险关中诱出,肆机野战将之歼灭。

黄忠权衡之下,当即便准备发兵定军山。

当黄忠召集诸将,把自己的战术构想道出去,厉锋将军张翼却道:“定军山守敌人少,咱们出奇不意的进攻,自可一举夺之。只是,占了此山,茸然可诱使敌军分兵,但定军山一带地势狭窄,不利于进攻,若是敌人只是在山下设寨自守,不肯出战。那时我军攻之不克,粮草又不济,早晚还是得弃山撤走,岂非空劳一场。”

黄忠捋须而笑,欣然道:“这一节我先前也曾考虑过,不过根据斥候带回的情报,我想这定军山一带的山势,当是上天赐与我们的一块绝佳的用兵之地,只要能占据此山,其余皆不足虑。”

张翼等将,旨深信黄忠之将才,既见主帅这般有信心,便不再多言。

这时的黄忠,心里却在感慨:大将军远在河北,却能决胜千里之外,真乃神人也……##########几天之后,黄忠的军队出发了。

三万大军,黄忠留一万守大营,以张翼为先锋,两万宾马轻装南渡沔水,偷偷翻越米仓山,饶到了阳平关的东南面,三天后,出其不意的的出现在了定军山敌营。

当天适逢大雾,借着天气的掩护,张翼率三千先锋蜀军杀人敌营,如切菜砍瓜一般,将千余敌军杀得鬼哭狼嚎,血洗威河。千余敌军几乎全军覆没,只留下几十号人侥幸逃过屠杀,慌慌张张的逃回了阳平关。

出其不意的攻取了定军山后,黄忠便在定军山脚,东西两翼设下两座大寨,分兵据守,营造出一副准备向东和向西,同时威胁南郑和阳平关的阵势。

定军山的失守,令阳平关守将赵云颇为震动。

因是刘备在中原与刘封争雄,汉中的兵力已被抽调几空,此刻,南郑方向的守军只余下不足千人,这个时候定军山落入敌手,对于汉中的人心稳定:必然会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探明敌人兵力,确定偷袭定军山的敌将是蜀军主帅黄忠后,赵云不敢小视,当即留五千兵马军阳平关,自率一万兵马赶至定军山。

针对蜀军所下的两个营垒,赵云也分别背靠沔水,也设下东西两座大营,试图堵住黄忠东西两面进兵的路线。

当高据定军山上,看到敌军设寨之后,黄忠笑了。

诱敌之计已然成功,张翼等诸将便纷纷请战,要求全军出击,攻破赵云所设的营垒。

很显然,赵云也知定军山易守难攻,己方兵马又少,强行夺山必然不易。

而赵云又知蜀军轻装而来,所携粮食必然不多,所以他才针锋相对,只设下两寨,守而不攻。

赵云的目的很明确,他就是要耗到黄忠的粮食,逼其不得不自行撤军,如此,则定军山兵不血刃就可收复。

黄忠的两万大军越山而来,只带了不足十日的粮食,这也是张翼等将,主动请战的最主要原因。

黄忠当然知道己军的优劣之势,主动进攻是势在必行的。

不过,黄忠担心的却是,以优势兵力强行攻破敌寨并非难事,难就难在,若是敌军失利,退回阳平关去死守,自己夺取阳平关的战略目的仍然无法达到。

惟一的办法,就是将赵云在定军山解决掉,自己的大军趁着得胜之势,跟随着敌方败军一涌而入阳平关。

在对定军山一带的地形,以及敌军兵将布署等再度进行周密的侦察之后,黄忠决定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

根据现有的情报,赵云自率七千兵马守备西营,这也就是说敌方东营的兵力仅有三千左右,防守能力相对要薄弱很多。

黄忠的计划很简单,令张翼率军八干,对敌方东营围而不攻,借此来诱使赵云西营之军前去解围。

这个时候,黄忠所率的主力,就可以埋伏于定军山下,对赵云的援军半道而击之。

赵云欲要援救东营,必须要经过定军山前的一片开阔平地,此间正是黄忠选定的伏击之所。

而定军山的主峰之后,又有一块天然的大洼地,该洼至少可以屯聚上万人左右的兵力。

且定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