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支军队叫北洋-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然是越乱越好,只有这样才能把远东的局势给搅浑。
三十二章锦州学堂
随着战争的推进,王宾愈发感觉到以前提出的一些战术思想需要对士兵再进行宣传,以往只是需要军官对这些内容进行了解,并没有强制性的要求手下的军官掌握这些内容。
但是现在王宾为了军队日后的战斗力着想需要军官掌握这些军事思想与战术,而士兵需要对这些有所了解。
因此,王宾准备在军营内建立一个学堂,每天由自己亲自上课,为这些军官传授战术思想和一些在自己看来极为有用的知识,这些军官每天学完后再回到军营对自己手下的士兵进行传授。
比如今天的王宾就正在营房旁新建的学堂内给下面的一群军官讲述有关与机枪的战术。
“这构筑机枪阵地时,你们需要为机枪的射击挑选出一个较为宽阔的射击位置以及要有着防护性,并且在周围还要有水源的存在,因为我们所拥有的机枪全部是水冷式的,所以必须要保证有着充足的冷却水保障,如果说周围没有水源的存在的话,那么就要为机枪带上足够的冷却水。”
在讲完这个后王宾朝下面看去,只见一群群的军官都在奋笔疾书,记载着自己刚刚所说的内容。
这个机枪虽然说在经过培训的士兵手上能操纵的起来,但是这仅限于操纵了,一旦到了实战的时候,用机枪对远处的敌人进行扫射的时候,就要对敌人的距离进行判断,更重要的是在射击的时候不能只是一味的扣动扳机,还要学会用长射和短射。
同时还要不断的关注冷却水的使用情况,虽然在理论上来说这水冷式的机枪比风冷式的机枪好用,无需向风冷式的机器那样要不断的更换枪管,拥有这比风冷式机枪更优良的持续作战能力,但是这所说的一切都是建立在有充足的冷却水的情况下的。
如果说无法保障足够的冷却水的话,这重机枪的持续作战也只是一个空想而已。
因此在建立机枪阵地的时候,王宾一再的对下面的军官强调,附近要有着水源的存在,如果附近是没有水源的地区,那么就需要带上充足的冷却水,不然的话在打仗的时候没有足够的冷却水供应的话。
那么这水冷式的机枪最终只会成为一个杯具。
这虽然说自己只是一个军迷而已,但是自己所掌握的军事理论在后世虽说只是一个常识性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是颇为落后的,但是在这个时代却具有着极度的前瞻性。
这些自己所讲的军事理论虽然说显得有些不伦不类的,但是在自己提出之后可以在日常的训练中不断的完善它。
而自己所要付出了只是动动嘴巴而已,至于剩下的事只需要交给手下的军官去一步一步的实践了。
在讲完这机枪的战术之后,王宾顿了顿又开始讲解关于步兵的理论,这讲步兵理论的初衷不过是希望提高手下士兵的协同作战的能力而已,但是让自己没想到的是这下面的军官一听要开始讲关于步兵作战理论时,一个个比听机器作战理论还要积极。
不过王宾想想也就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了。
这自己手下的军官大部分都是指挥步兵的只有少部分的军官是负责指挥炮兵和机枪手的,自然大部分军官对这个步兵战术极为感兴趣了,更何况现在的主流理论大多数都是关于步兵战术和骑兵战术。
在讲解这些关于步兵的理论时,王宾也是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理解,这些理解虽然融合了后世的一些军事思想但是说出来后总显的有些类似与四不像,但是对付现在的战争形势却是绰绰有余了。
比如说当今世界的步兵战术,虽然早已过去了曾经拿破仑时代的排队枪毙的队形,改为了比较松散的队形,但是这种“松散”的队形只不过比排队枪毙的队形分散开来了那么一点点的距离,与其说是松散的队形还不如说是人海战术而已。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日俄战争时期才有所改变,但仅仅是有所改变而已,主流的思想还依旧是人海战术,知道一战后期才开始改变为阵地战和小规模的部队渗透战术,使得重机枪、冲锋枪等武器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而现在各国虽然认为这机枪是个好东西,但是对于机枪的列装并不是太关心,因为他们普遍的认为机枪的出现无法改变战争的模式。
所以现在的步兵冲锋战事还依旧保持在传统的冲锋上面。
所以王宾才希望自己的部队比他人先行一步,学会在冲锋是学会使用散兵线。
在王宾讲解这些战术的同时下面突然有一个军官示意有问题要问。
王宾一看是孙传芳便示意孙传芳说出问题。
只见孙传芳起身问道“大人这讲解机枪对步兵的杀伤能力和步兵冲锋时的散兵线要求,这样一来就存在了步兵如何攻克机枪阵地的要求。”
孙传芳的这个问题代表了下面诸多军官的疑问,这又强调机枪又强调步兵冲锋的,就不得不考虑如何攻克机枪阵地这个问题了。
王宾在听了孙传芳的问题后,首先示意孙传芳坐下。
然后开口说道
“对于这个问题就要提出另一种战术了,这种战术所强调的则是,小规模的进攻,进一步的加强士兵的火力,比如在进攻的同时需要步兵携带轻型的机枪以及小型的火炮亦或者是可投掷的炸弹和冲锋枪通过强盛的火力来压制对面的火力,并在接近地方阵地后通过肉搏来夺取敌方的阵地。”
王宾所说的这种战术虽然可行,但是就目前来讲这里面的一些武器还没有出现,比如轻型机枪现在虽然已经研制出来了,但是还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生产。
还有一个就是小规模进攻所需要的轻型火炮了,对此王宾认为最好的轻型火炮就是迫击炮了,但是在这个时代只有迫击炮的前身臼炮并无法做到迫击炮那样的轻便易携带。
而冲锋枪在这个时代甚至连个影子都没有,所以对于以上的准备现在只能幻想一番了。
对于王宾所提出了这些战术思路使得下面的军官感到了新奇,以至于在士兵中间也开始流传这些战术思想。
尽管士兵们不以为然,但是在日后遇到以上的情况时,总会想起这些战术从而解决这些情况。
三十三章 拉拢
京城内袁世凯在听说了这几天王宾在军营内搞了个什么学堂后,倒也是关心了一阵毕竟在他看来这王宾是北洋体系内少有了一名懂的新式战术和会练兵的人。
于是在听说了王宾搞了个学堂后便是吩咐下面的人把这每天所讲的内容都递上来一份。
袁世凯在看到这纸上写的机枪阵地的构筑方法和步兵冲锋战略后一个人在心中默默的想道:这王宾对这些打仗的方法倒是有一套,看来是下定功夫要好好的操练手下的军队了,不亏是我北洋年轻辈的第一人,这要是所有人都有他这般的才华何愁我北洋不强?
有这样想法的人可不止袁世凯一人,这时远在新民府的增祺也是作出来和袁世凯一样的评价。
增祺在听说王宾在训练新军的时候建了个这什么学堂刚开始也是极为关注,等到自己看到王宾的理论之后虽然说自己看不懂这理论上的意思,但是就这么看上去增祺觉得好厉害的样子,虽说自己并不是很懂。
但是这并不妨碍自己对王宾的拉拢。
这自从当年自己被俄国人打的抱头鼠窜之后,把整个东北给丢了不说而且还给朝廷造成了重大的损失,直接的结果就是自己的官职钱多了“署理”这两个字。
要知道现在这日俄就在自己的边口上开战了,自己现在最怕的就是那天这日俄双方都疯了,跨过辽河然后挥军西进,到时候就算自己保住了小命,自己的政治生命只怕也是到头了。
这主要还是增祺着实在庚子年间被吓怕了。
于是这几年便一直在想方设法的加强这奉天省的军队战斗力,前期便一直在招安这境内的土匪,比如某些巡防营就是这种情况下的产物,但是这自从听说了这王宾在练兵上颇有一手后,于是就把主意打到了王宾的身上。
而自己当初支持王宾整编这关外的旧军打的就是这个主意,因此才会支持王宾把这关外练兵的大权。
还想着自己是盛京将军是王宾的顶头上司,这新军练出来后还不是归自己统领?
但是随着时间的过去自己却发现这支新军却在逐渐的向王宾个人靠拢,直到这时增祺才发现这自从王宾开始担任这关外练兵大臣后自己竟然一直都没想起来对王宾进行一番拉拢,真是大大的失算。
所以今天在看来王宾的战术理论后,自己才想起来让自己的管家邀请王宾来府中一叙。
于是在三月底,增祺给远在锦州的王宾送去了一封邀请函,在函中盛情的邀请王宾前去盛京将军府赴宴。
王宾在接到增祺的邀请函后,有些不明白在这个节骨眼上增祺邀请自己赴宴是什么意思,要知道新军还在进行训练况且这纱厂马上也就要完工了,而且这赴宴还要千里迢迢的跑到新明府去,但是这增祺毕竟还是自己的顶头上司,自己又不能不给个面子不去,只是这增祺邀请自己去赴宴难道是什么事要拜托自己?
在这里就不得不说王宾虽然是个穿越者,但是政治这个东西王宾自己却是从未触碰过,王宾对于政治依旧是一个小菜鸟,对此王宾只好去问一下自己的那个狐狸老爸了。
而王伍在听说了王宾的话后只是神神秘秘的告诉王宾这次前往新明府不需要担心什么,会有好事在等着他,不过在去之前必须要发封电报给袁世凯即可。
王宾在听了老爷子的话后在心里嘀咕道:这老爷子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这次去新明府增祺会干什么,却并不告诉自己,只是说没什么坏事,还要自己发封电报给袁世凯,真是神秘的不得了。
只是自己担心前去拜见增祺是否会被传出什么话来,不过老爷子说是好事自己那就去赴下宴顺便在去之前把电报发给袁世凯即可。
增祺的这一举动对于王宾而言自然是好好处多多的,但是坏处同样也是多多的,首先要是接受了增祺的招揽后袁世凯会怎么看待这件事?会不会认为王宾在另寻东家抛弃北洋?当然这一切的疑问都是建立在王宾没有给袁世凯发封电报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
就在王宾启程前往新民府的时候,远在京城的袁世凯也在此时收到了王宾在临行前所发送的电报,电报中大致内容就是说自己受到了增祺的盛情邀请,而增祺则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实在是无法拒绝因此在临行前特此发送此封电报用以说明。
袁世凯在受到电报后的第一反应就是:看来这王宾背后有高人在指点啊,这王宾向来只会练兵打仗,对政治上的事一窍不通,这次竟然在接到增祺的邀请后居然会给我发封电报,要说这后面没人指点谁能信啊!
此刻的王宾还是不明白这电报的用意何在,谁让自己以前是个政治小白呢,每天只不过是看看新闻联播而已,哪懂得政治这个玩意啊!
这次前往新民府王宾其实是准备坐关内外铁路直接前往新民府的,但是就在临行前王宾又突然改变了主意。
这自从自己进驻锦州之后还从未出去转转过,现在前往新民总算可以在路上好好的转转了,再说了自己在临行之前就看过了地图。
从锦州到新民也就一百五十公里左右,这骑马过去一天左右的功夫就到了自己骑慢一点两天的时间也算得上绰绰有余了,至于路线的话自己准备先从锦州到中安堡,在中安堡歇息之后再朝新民前进。
至于路上的安全问题自己准备带上孙传芳再从这剿匪支队当中挑出三十名到四十名士兵随自己同行,这剿匪支队一直以来都是专门负责剿匪的事宜十分擅长与土匪交战,而且这剿匪支队的士兵经常剿匪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比军营内的士兵更适合对付突发情况了。
即便是自己在路上遇到了土匪又有什么可担心的?
要知道自己所带的这三十名到四十名士兵足以从正面抵御一百名左右从未接受过任何训练的土匪了。
所以对于这一路上的安全问题王宾并不是太担心。
只是王宾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这一路上还真就出了意外,而这个意外也给自己带来了一个机会。
三十四章 遭遇伏击(一更)
晚上还有一更,就算小爆发一下吧。
王宾在和卫兵出了锦州城后一路上并没有遇见什么土匪,这样的情况倒是十分的正常,毕竟自己在到达锦州后便一直努力剿灭锦州周围的一些土匪。
导致现在这锦州城的四周并没有什么土匪敢出现,这样一来一直深受匪害的锦州百姓对王宾的好感度在无形之中便提升了一层。
一行人骑着马走在路上,这原本在路上的百姓在看到一群丘八骑在马上总是在看到之后便远远的躲开了,使得王宾连和这些老百姓交流的机会都没有,无奈只有安安心心的赶路了。
在经过一天的晃悠之后王宾等人终于到达了中安堡。
中安堡位于北镇地区,在后来被改称为中安镇是东北地区最大的蔬菜中转和往来贸易市场。
中安堡中的中安二字据说为清太祖努尔哈赤所定。
当年,努尔哈赤的父亲在帮助辽东总兵官李成梁讨伐少数民族部落的时候战死。
为了表示安抚,李成梁就收养了年幼的努尔哈赤。
有一次,李成梁无意间从手下人口中得知,努尔哈赤身上显现出了天子特征,气度不凡。李成梁立即感到此事非同小可,决定立即逮捕努尔哈赤,提前将事情控制在萌芽状态。
可是,令李成梁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夫人对努尔哈赤非常关爱。
当这位夫人得知李成梁要抓捕努尔哈赤后,立即把这一消息通报给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得到消息后,马上逃出辽东总兵府的所在地广宁城,一路狂奔,一直向他的老家建州方向逃去。
得到禀报的李成梁岂能让努尔哈赤这样逃走,立即分兵派将,追赶努尔哈赤。
惊慌失措的努尔哈赤一直向东逃了几十里路,钻进一大片芦苇地,这才脱离了危险。
此后,这一经历被演绎出很多传奇故事,如:王皋救主、乌鸦救驾、义犬护主等等,至今还在北镇地区广为流传。
回到建州后的努尔哈赤经过不断努力,终于组建成一支能征善战的八旗精锐,统一了各部落,登上了皇帝宝座。当他再次路过当年逃生的芦苇地时,觉得这里是他平安的转折点,于是亲自题字,将这里定名为“中安”。
这一传说是否属实,如今已经很难考证,不过这个故事的确为中安堡这个地方倒是增添了一丝传奇色彩。
再往后的《东北古迹拾遗》中曾有记载:在中安堡小学院内,有一块红色大石头。
清朝,每年朝廷都要由京城派来二品以上大员祭祀。临祭祀前一天,要高搭彩棚,把石头放在正中,用清水洗净。祭祀时,礼节特别隆重。
广宁知县、城守尉都要盛装斋戒,陪同祭祀。
这快石头便是那源自王皋救主的“王皋石”,至于真假则不得而知了。
到了中安堡后已经是晌午了,王宾便让孙传芳吩咐下去中午在这里歇息一会吃顿饭再走,这一提议得到了下面士兵的一致赞同,况且这在马上骑了半天着实有些累了需要歇息一下。
于是让孙传芳找了一间食肆准备吃饭,顺便再让马匹歇息一下
在找到一家食肆后王宾先吩咐了一下小二把马匹喂喂后才与士兵一同坐下,放眼看去这家食肆倒是有些清洁,只是这突然只见多了三四十名士兵倒是显得有些挤,而原本在这家食肆内的吃饭的人先是看到一群丘八后倒是有些不适应。
但是后来看见这些丘八倒是规矩的很一时之间也就都放了开来,各聊各天,各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