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领主天下 >

第119章

明末之领主天下-第119章

小说: 明末之领主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条却反问道:“敢问国公爷何时曾以大明之臣自居过?”

同时腹诽道:“你口口声声朝廷腐败,嘴上都不称成祖皇帝,都叫朱棣了,哪里有半点敬畏感”“。”

萧毅闻言又是一怔,再看尤条心中更是多了几分欣赏的gǎnjiào。这位尤师爷不仅有本事,而且脾气还挺对zìjǐ胃口的。

“在先生面前,本督也不说假话。对当今的朝廷,本督确实毫无好感。本督出兵江南,为的却是那千万百姓不被鞑子残害,并无关朝廷何事。即使朝廷不给一丝一毫银钱,不发一兵一卒助阵,本督也依然会这么做。而且说的不客气yīdiǎn,若非本督,这个朝廷被鞑子所灭也就是在旬日之间。”萧毅说这些话的shíhòu全身散发着一股强烈的自信,颇有那种睥睨天下的gǎnjiào。

萧毅偷偷的斜睨了一眼满眼敬佩之色的尤条,心中暗自得意。本督的王霸之气效果还是不错的嘛!

尤条叹道:“国公爷天之骄子,英武睿智,卑职深为叹服。国公nénggòu对卑职如此推心置腹,卑职不胜感激。日后国公但有所遣,卑职即使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萧毅能gǎnjiào到尤条的那种诚意,伸手虚扶道:“先生言重了,先生能留下助我,yǐjīng是萧毅≮ 奇书网电子书≯福。如今,我军攻击淮安在即。不知先生何以教我?”

尤条道:“淮安城虽然兵多粮足。城高壕深,又有洪承畴这种善于用兵之人把守,急切之间的确难以攻下。但是天下méiyǒu攻不破的城池关隘,只要找到了他们的弱点,破之易如反掌。”

看着萧毅凝神在听,尤条继续说道:“城中鞑子兵马看似众多,但是却派系众多。矛盾重重。鞑子兵将一向看不起蒙古兵将,更是对我朝叛将视若猪狗。如此以来,我们便有隙可乘。只要善加利用,何愁大事不成。”

看着萧毅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尤条继续道:“其二,鞑子大军连连在国公手上吃败仗。初到江南时的骄横之心yǐjīng被打掉,很多士兵yǐjīng是谈虎色变,对我军yǐjīng产生了忌惮惧怕之心。鞑子兵将如此,更遑论那些战斗力本来就很差,士气低落的降兵叛将了。如此,我军在士气上对鞑子就有一种强大的优势。”

“其三,鞑子兵将最善野战,其次是攻城。再次是守城。此次我攻敌守。鞑子却是以劣势对阵,yǐjīng输了一筹。那些降兵叛将虽然善守。可是他们士气低落,洪承畴恐怕也不敢重用他们。

以上所述三点,只要我军善加利用,淮安必破!”尤条最后总结陈词。

看着自信满满的尤条,萧毅颔首赞道:“先生所言极是,与本督不谋而合啊!只是还有yīdiǎn,也很重要。”

“卑职洗耳恭听!”尤条恭敬道。

“如先生前言所说,鞑子内部yǐjīng对留在中原还是返回辽东yǐjīng起了争执。再加上淮安城中各支军队战斗力参差不齐,士气低落。洪承畴纵然浑身是铁,也无济于事。所以,本督断定,洪承畴必定不会死守淮安。即便他想死守,他手下的兵将们也不会跟着他一条道走到黑的。所以,此战,我军必须速战速决,以雷霆之势发动猛烈攻击,打的鞑子胆寒心惊,让他们彻底丧失战心从而主动退守淮安。”萧毅道。

“国公爷分析的极有道理,卑职佩服!”尤条赞道。

萧毅哈哈一笑,若有深意的看了尤条一眼。这位尤条师爷不光有本事,而且也很会做人嘛。明明zhīdào,偏偏不愿意说完。即显露了本事,也让领导有了面子,有前途啊!

尤条确实也会察言观色,从萧毅看zìjǐ的眼神中他就zhīdào这位国公爷yǐjīng洞察了他的小心思,但是却méiyǒu说破,也是微微一笑,不再言语。

“既然我们yǐjīng找到了鞑子的劣势,那就来分析一下如何破敌。”

“国公爷,卑职现有三策,供国公爷取舍。”

“好,快说说,是哪三策?”

“这第一……”

片刻,屋子里又传出一阵爽朗的笑声,显然是这对未来的君臣yǐjīng就攻城之计又一次达成了共识。

“先生之策,甚合我意。其实不瞒先生,本督早yǐjīng派人去做了。”萧毅有些得意的笑道。bìjìng是年轻人啊,有点成绩就藏不住啊,就如孩子一般,有个好玩的玩具就想着跟别人显摆yīyàng。

尤条有些意外,没想到萧毅竟然yǐjīng想到zìjǐ前面去了,霎时有些汗颜。不过转念一想,如此文韬武略的主公不正是zìjǐ所希望的嘛。这一转念,心中便对萧毅更加的敬佩起来了。

“国公爷智计过人,英明睿智,实在是卑职之福,天下百姓之福!卑职幸甚、百姓幸甚、天下幸甚!”尤条由衷赞道。

“先生谬赞了。本督尚未请教先生表字。”萧毅被尤条这记马屁拍的心情愉悦,话题一转忽然问道。

“回国公,卑职表字梦熊。”尤条道。

“可是取周文王梦中见飞熊之意?”萧毅眉头一挑,好奇问道。

“卑职惭愧,正是此意!”尤条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

“哈哈,先生不必过谦,依本督看来,先生之才或许并不在姜尚之下。以后,本督就唤你梦熊了。”萧毅笑道。正此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大人,杨永兵招了,淮安城中的情形基本上yǐjīng上搞míngbái了。”萧贵掀开帐帘,大步走了进来。

“萧贵,来的正好。本督正式给你引荐一下。梦熊先生眼光犀利。精通谋略,本督已拜为首席参谋,也就是我们定北军日后的军师了。你们两位以后都是本督的左膀右臂,自当好好亲近才是。”萧毅站起身来对指着尤条对萧贵道。

萧贵毫不惊讶,微微一笑,抱歉道:“末将恭喜大人!”,然后转向尤条道:“恭喜梦熊先生得偿所愿。终能一展胸中抱负!”

尤条急忙还礼道:“卑职谢过将军引荐之恩。”萧贵的名声他可是很qīngchǔ的,是秦国公之下的二号人物,是萧毅心腹中的心腹,而且萧贵还对zìjǐ有引荐之恩,因此丝毫不敢怠慢。

萧贵微微一笑,转头对萧毅道:“大人。杨永兵的口供拿到了。”说着递上一张纸。

萧毅接过纸之后,快速的浏览了起来,看完之后击节道:“非常详细,于我军将有很大助力。逼供杨永兵的是何人?本督要给他记功。”

“正是从锦衣卫借调的千户黄志忠。”萧贵答道。

“是了,除了他还能有谁。锦衣卫的凶名nénggòu贯穿大明二百余年,自然是很有些本事的。落进他们手中,再是铁打的汉子都会熬不住的。何况杨永兵这等贪生怕死的叛将。让黄志忠再接再厉,等攻克淮安。本督升他为军统司副千户。做虎子的副手。”萧毅看着手中的口供心情大好。“可不是嘛,黄志忠那小子还没等施展zìjǐ的逼供手段。那杨永兵一听他面前的这位是从锦衣卫过来的,便毫不犹豫的将zìjǐ所知全部倒了出来,恨的黄志忠牙痒痒。”萧贵笑着道。

萧毅一听也是有些吃惊,锦衣卫凶名之盛竟然到了如此程度,真是有些匪夷所思。不zhīdàozìjǐ的军统司引进锦衣卫的人到底是福是祸,不zhīdào以后会不会变成第二个锦衣卫。不过暂时还是顾不上这个的,以后再说吧。

将手中的口供递给一旁垂手而立的尤条道:“梦熊,你看看。”

尤条接过口供,快速的扫了一遍道:“淮安城中鞑子兵力虽有八万之众,但是其中满蒙鞑子精锐仅仅只有一万余人。其余兵力皆为投降的明军士兵。而在先前高邮一战及宝应城下的混战中,鞑子的一万五千主力基本被我军全歼,洪承畴心腹杨永兵的一万汉军旗人马也是所剩无几。虽然我军总兵力不过两万有余,按照兵法上所说的需要十倍于敌的兵力才可以围城,五倍的兵力才可以攻城。但是时异势殊,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敌众我寡,毫无胜算。但是重点却在这一万满蒙鞑子身上。只有这一万鞑子,剩余那数万降兵根本不足为惧。”

萧毅不置可否,看向萧贵。

萧贵答道:“军师所言甚是,末将也是这样认为的。只有打败这一万鞑子,那剩下的七万降兵失去了压制他们的人,自然会军心涣散。若是我们再nénggòu派人略加招降。定会不战而溃。”

萧毅点点头,忽然又蹙眉道:“要招降这些败兵吗?”

尤条zhīdào国公爷担心shíme,笑道:“国公可是担心这些降兵再次降而复叛么?”

萧毅默认。

尤条道:“国公爷大可不必担心。这些叛军虽然降了鞑子,但是很多人并不是自愿投降的,而是被主将所裹挟而降。他们身为大明的士兵,大明的子民,心中自然不愿意为鞑子做奴才的。国公爷招降了他们,不仅可以为日后其他叛军做出榜样,而且可以从中挑选精壮扩充军队。只有对他们的主将加以控制,或者诛杀,或者幽禁,或者调任闲置,他们再次投降鞑子的kěnéng性基本就丧失了。而且对我军日后攻略各地好处多多。”

“那rúguǒ对他们的主将动手,会不会引起手下兵丁的哗变?”萧毅又道。

“这yīdiǎn也好办。这些降将之所以nénggòu控制数万军队,主要依靠的是他们手下的私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家丁。这些人在军中都是待遇最好的,用最精良的武器铠甲,吃最好的饭菜,住最好的营房。而这些钱都是将领zìjǐ出的。因此这些家丁对主将都是最忠诚的。只要招降了他们以后,先解除这些家丁的wēixié,再对其他士兵加以怀柔政策,那些叛将的影响力就会很快消除。他们很快也就能融进定北军中了。”尤条云淡风轻,侃侃而谈道。

“既如此,那就如军师所言,之后,只要愿意投降的,一律接纳,鞑子也不例外。具体改变事宜由两位协力jìnháng”。萧毅忽然想到了被俘虏的豪格,这次zìjǐ也把他带到了军中,以备不时之需。也许这次就能派上用场了。

PS:又是超了五百字的大章,虽然更新次数少了些,还是弱弱的求票票了……不要再让老猫zìjǐ打赏zìjǐ了,说多了都是泪啊

二百四十四章赤果果的诱惑

萧毅在宝应城停了一天之后,便率领大军向淮安城进发了。宝应城原本的三千守军yǐjīng被定北军筛选改编。其中的青壮被抽调出来编入了定北军作为杂兵,也就是后勤兵,协助运送粮草辎重等物。那些老弱病残的则是每人发放了一些遣散费打发回去了。

宝应城因为距离淮安较近,又有城池掩护,便被萧毅选做了大军的临时仓库,存储粮草武器等辎重物。萧英的第二营被留下来担任宝应城的守卫任务”“。但是第二营的两千骑兵却被萧毅带走了,只剩下三千步卒守城。有萧英坐镇,三千步卒守城绰绰有余。而且鞑子要想攻击宝应,必须得先突破淮安城下萧毅的大军才能攻击宝应。所以,宝应城基本上安全的。但是战场之上,请示瞬息万变,小心谨慎总是无大错的。

几乎在萧毅率领大军刚从滁州的同时,辎重营yǐjīng在汪家的帮助下调动了近千辆大车,从琅琊山大营运输粮草辎重随后而行。留守的刘肇基为了安全起见,派做事周全的乙邦才率三千士兵护送。

因为辎重车比较笨重,再加上天气炎热,在萧毅率军离开宝应向淮安进发的shíhòu,辎重车队才堪堪到达宝应城。一车车的粮食武器铠甲连绵不断的送进了宝应城,这让那些看热闹围观的老百姓一个个也是心中啧啧羡慕。

根据萧毅的指示,萧英此次坐镇宝应不仅仅是守城,还要同时肩负起征兵的责任。由于系统的限制,萧毅的嫡系精锐仅仅只有两万人马,这对地盘越来越大,需要镇守的dìfāng越来越多的的萧毅来说显然是捉襟见肘。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萧毅善以奇兵致胜,觉得他用兵诡诈狡猾。但是萧毅也是无奈。他要是手上有个雄兵十万的话,他也想摆开堂堂正正的阵势,跟鞑子来一场大。一举击溃鞑子主力。从此倒也省事了。但是没办法,兵力太少,只能出奇制胜了。所以,很多shíhòu兵法都是逼出来的。

虽然滁州的城东大营中yǐjīng有一万新兵在训练,但是他们时日尚短,而且人数也少,目前根本méiyǒu一战之力。只能继续加紧训练。

所以在和尤条深谈之后,萧毅就定了一路打,一路征兵的策略。但是萧毅bìjìng是从后世而来的具有前瞻性眼光人,他的征兵是要走精兵路线,并非像李自成张献忠之流一路裹挟普通百姓,动辄就号称大军几十万。其实真正的能战之兵最多也就万把人,其他的基本上就是老弱妇孺,最多能起到壮壮声势的目的。

自古以来,很少有人愿意主动当兵的,很多士兵基本都是官方强行抽调的。原因很简单,一个是当兵的社会地位低;另一个就是当兵的报酬太低。本来很多当兵的就粮饷就很少,还经常不按时发放。这也都罢了,关键是很多带兵的将领还贪墨首先的粮饷。本来十成的粮饷到了士兵手中kěnéng都不足五成。甚至更低。平时的军饷都这样。更何况说战死之后的抚恤金之类就更没影了。这种事情在一个朝代的末期尤为的严重,明朝尤其如此。所以在明朝中后期。很多卫所的士兵都是纷纷逃亡,大多数的卫所都是名存实亡了。

在这种情况下但凡出现一个nénggòu按时足量发放甚至说nénggòu将军饷发到七八成的将领,都会获得士兵极大的拥戴,就能获得一个爱兵如子的好名声。戚继光之所以是一代名将,能带出战斗力彪悍的戚家军,不仅与他个人的练兵能力有关,也与他不太克扣士兵军饷有关。

萧毅正是因为深知这yīdiǎn,所以很有信心nénggòu招到较好的新兵苗子。定北军的优势有二:第一,定北军的风头在如今的天下那即使不说第一,也是第二第三。若是在江淮一带,那绝对的首屈一指。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名声就是最好的招兵招牌。

定北军充足的粮草储备。要让马儿跑,要让马儿饱。这些源源不断运进宝应城的粮草除了给萧毅大军准备的以外,其余大部分都是为了招兵而准备的。

再加上清军南下,兵荒马乱,市面上涨价最快的无非是粮食了。如今的江南米价yǐjīng涨到了四两银子一石了。很多富豪士绅家庭都在拼命的屯粮,那些升斗小民,贫困百姓很多家里都méiyǒu存粮了。每次到米店去都是买上yīdiǎn点的大米,全家人只要能饿不死就烧高香了。在山东京畿一带早都出现了饿死人的现象。江淮一带能好一些,但是也仅仅是饿不死而已。再往长江以南,条件就更好一些,米价也相对便宜一些,那也在二两银子一石了。

所以在运量的的车队进程的shíhòu,萧英并méiyǒu刻意的让人驱赶那些围观的百姓,甚至还将许多粮袋打开,让百姓们nénggòu看到里面那白花花的大米。连绵不断进入城中的大车,大车上那满载的白花花的大米,都让那些围观的百姓一个个羡慕不已,很多人甚至都望着大米开始咂摸起了嘴巴,眼中散发着狂热渴望的光芒。要不是大车zhōuwéi有那些持戈荷甲的士兵,说不定他们早就冲上去了。

萧英在远处看着这些,很是mǎnyì百姓们的这种反应,对接下来的征兵一事更是充满了信心。

带兵护送辎重的乙邦才看到这些粮草的shíhòu也是有些震撼。他根本没想到这位初来江南才仅仅半年shíjiān的秦国公就能存储这么多的粮食。江南米价之贵他是心中qīngchǔ的,很多米店根本都yǐjīng断了货,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