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枭雄-第2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名鼎鼎的机构总部的原英租界沿江地段。
不过就后世里的印度城市都有贫民窑,中国的城市都有城中村一样,这个时空里的上海同样有着大量的地方生活着中低收入的民众。
对于这些从外地来上海谋生的普通民众而言,靠近外滩的一栋小洋楼一千圆还是一万圆,那些外滩大道的公寓是一万还是十万都没有任何的差别,他们都是属于连看一眼都是看不起的群体。
这些人要么生活在各大工厂里的生活区,要么就是生活在远离黄浦江好几公里以外的那些廉价租房呢。
远离黄浦江的内陆地区,这里不仅仅有着各种各样的工厂,而在工厂的周边还有着各种各样的简陋住房,大多是那些专业的房地产商人,购买了地皮后修起来的简易房屋然后出租给那些来上海谋生的人。
虽然单个租金不是很高,但是这些廉价租房修建的非常密集,区区一百平方米的地方他能够隔出来五套,然后出租给五个家庭,而且造的都是廉价无比的房子,下雨漏水什么的都是平常事,估计过上几年的话,刮个台风都会被吹到。
那些房地产商人们才不在乎这些呢,反正在地价越来越贵的上海,房子不值钱,地皮才是值钱的,房子刮到了在修就是了,反正地皮又刮不走。(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三章 北岸工业区
郭龙云抵达上海后,照例是先和当地的官员们进行了一次会议,主要是听取今年上海这边的经济发展情况,毕竟现在郭龙云负责的就是经济而已,其他事他也不关心,只关心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的发展情况。
一番会议后,郭龙云也是对现在的上海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一年上海依旧保持了超高的发展速度,尤其是商贸区和上海县合并以后,以往困扰商贸区的土地不足等问题被彻底解决,上海这边利用地方财政自行开发的‘北岸工业区’,即苏州北北岸工业区,以纺织业为核心,以其他配套产业为辅助,发展的相当迅速。
会议中,萧昌中用极为自豪的语气道:“如今的北岸工业区已经入驻大量企业,投资超过百万圆的超大型企业有三家,投资超过十万圆的大型企业有二十八家,大小企业加起来总数达到了七十八家之多,整个北岸工业区的各大工厂足以提供了超过四万个直接就业岗位。
通过大量的企业入驻,也是带动了整个上海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日常民生所需的衣食住行等产业极为活跃,为各大提供提供金融、技术等条件支持的第三产业发展更为迅速,北岸工业区的相当于为上海间接提供了超过五万个第三产业的就业岗位!”
“仅仅是一个北岸工业区,就能够养活超过十万个家庭,最少四十万的人口!”
在工业时代里,再也没有什么比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更能直接显示出工业规模了!
“在宣武三年的头三个季度里,北岸工业区的各企业工业总产值突破一亿圆大关,出口额达到四千万圆,仅仅北岸工业区内,就可以为帝国提供超过四百万圆的税收。另外间接提供了大约三百万的海关税收,通过第三产业等间接提供了至少两百万的税收!”
“北岸工业区的成功,足以为帝国增加至少一千万甚至是一千五百万以上的税收!”
按照正常的产值和税收的比例。大约是百分之五到十五之间,各个国家不同情况具体数额也不一样。轻工业和重工业以及农业以及什么服务型商业也不一样,国内的其他地方先不去说,因为国内的其他地方尚处于原始的封建社会,产值和税收的比例不同府县区别相当大。
不过对上海算得上是一个纯工业城市,农业占据的比例相当低,主要依靠工业经济支撑,所以其产值和征税的比例是具有近代工业国家比较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大约保持在百分之十左右。
基本上。企业生产出来市场价值十圆的产品,那么政府就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收取到一圆的税收。
当然了,这说的是平均数字,具体行业不同具体比例肯定不同,比如说生丝行业,这个暴力行业的正税比例是相当高昂的,企业的营业税和出口关税等加起来,整个生丝行业的正税比例基本上达到了百分之二十以上。
但是一些政府大力扶持的重工业,比如机械制造、军械武器,造船等行业。其整体税收是非常低的,比如林德机械公司生产蒸汽机,其征税比例只有区区的百分之一而已。基本上就是象征性的征税而已,而造船业上,为了推广蒸汽船只的大规模应用,对造船厂生产的蒸汽船只征收的税收也是相当低的,只有大约百分之五上下。
各种行业综合起来,上海这边的国民生产总值和税收的比例大约是保持在百分十左右。
不过这个数据说的乃是所有税收,其含义是特指上海的国民生产总值可以为帝国提供百分之十左右的税收,但实际上上海自身是收不到那么多税的。
因为一个国家的税收是通过众多方式收取的,不是说某个企业生产出来市场价值十圆的产品。然后地方财政就能够直接对企业征收一圆的税收的,实际上这一圆的税收是通过产品的流通渠道中征收上来的。包括企业的营业税,负责产品运输的运输企业的营业税。批发商的营业税,最后零售商的营业税等。
而上海乃是一个典型的制造业基地,其产品不是出口就是运往国内各地销售,因此是不可能把这十分之一的所有税收都收上来的。
因此虽然上海的国民生产总值虽然已经一个相当庞大的数据,其1859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有望突破八亿圆的关口,但是上海一地里的征收的税收实际上相当并不多,包括海关在内,其直接划归中央财政的税收三千万左右而已,另外上海这边尚能保留大约两千万圆的地方税收。
国税和地税加起来的,大约就是五千万这样子,占据工业产值大约百分之六上下。
而这也是为什么萧昌中并没有说北岸工业区给上海提供了多少税收,而是说给帝国提供了多少税收的原因,因为仅仅上海自己这边的话,实际上是收不到一千多万税收的。
萧昌中是要让郭龙云认识到北岸工业区是成功的,而这个成功并不是建立在原来商贸区原本就有的,而是他这三年来一手建立起来的。
听到萧昌中以及上海的工商厅、财务厅等经济相关的官员们张口就是多少个亿,随便说个数据都是几千几百万的时候,这让郭龙云更加感叹国内其他地方的落后和发展困难。
他来上海之前,基本上已经和长江沿岸有潜力办工业的城市都走了一边,目前长江沿岸流域里,最具工业发展潜力的乃是皖南当涂了,毕竟靠着一个马鞍山铁矿具有天然的优势,此外就是湖北的武汉三镇了,深处内陆,同时还是目前中大型运输船只能够沿着长江最深入的大型城市,然后又可以通过湘江,长江上游进一步把产品散发出去,地理位置相当好,可惜就是工业基础过于薄弱。
去武昌视察的时候,湖北那边是相当重视,湖北巡抚率领武昌道道员,武昌府知府等当地一大票高原上下一起努力,在报告会上规划了一个他们自己心中认为规模极为庞大的武昌工业区发展计划,计划的详细内容不说了,基本就是抄袭上海这边的工业发展计划,试图以纺织为核心,然后辅以其他制造业等。
但是他们提供的目标是五年内,让该工业区的年工业产值达到一千万以上,首年的工业产值期望值只有可怜的五十万而已!
湖北那边这么重视郭龙云的巡视,是因为郭龙云手里握着极为重要的权力,就是为帝国的下一个大规模工业基地选出一个地方来,而现在湖北的武昌、直隶的天津、广东的广州、浙江的杭州、甚至长沙、武昌、还有苏州、扬州、镇江等城市都是进行争夺。
以帝国目前的财政情况,前两年顶多就是扶持一个地方大规模发展工业,其他地方的话只能象征性的拨付一些资金了。
然而不是每个地方都和上海那边一样,已经具有了完善的自我造血功能,不但能够给中央提供数以千万计的的国税,而且上海的地税每年都有一千多万,所以上海可以自立根生打造出一个北岸工业区来,但是国内的其他地方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他们要发展工业,尤其是对大规模的发展,就必须得到来自中央财政的大力扶持,单靠他们自己的地方财政根本就玩不转。
郭龙云一路走过来,这些地方官员们都是极力的想要给郭龙云留下良好的印象,进而给自己的城市拉到中央财政的支持,只要能够在自己的任上搞出来一个工业区,哪怕是规模不如当涂那边的工业区,更不和上海那边去比,但是只要能够搞出来那就是一大政绩,而政绩就代表着升官发财。
这对无数官员而言具有致命的吸引力!
然而让郭龙云有些失望的时,这些人的眼界和格局还是略小了些,除了自己的老部下安徽巡抚毕宣溪提出来要把当涂工业区的规模在未来扩大十倍,争取工业产值破亿的目标还算可以外,其他人的眼里都是只有几十万几百万的规模。
他们认这十万,百万规模的工业区就已经够大了。
唉,如果让他们来到上海,看到那个几乎比整个京师的城池都要大的多的北岸工业区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那些从来没有见识过何为工业的官员们,是很难想象的出来,一座投资上百万的纺纱厂竟然能够用于工人数以千计,仅仅是一座厂子就和一个小城市差不多,而数十家甚至上百家工厂汇集到一个地方后,其规模是有多么的庞大,带来的经济效益远远不是这些工厂自身的工业产值就能够代表的。
建立一个工业区,其实就是打造一座全新的工业城市,并不是仅仅建立起来一座工厂那么简单。
听罢萧昌中等人的报告会议,郭龙云也没有在上海多待,反正上海的发展是用不着他操心的,现在的上海上面有林哲亲自盯着,下头有萧昌中管着,旁边还有一个不伦不类的‘市政管理委员会’监督着,只要不是老天劈下一道神雷,基本上很难阻挡上海的崛起。
现在郭龙云要操心的是其他地方!
离开上海后,他乘坐海军运输邮件以及补给物质的蒸汽运输舰,然后沿着海岸线一路北上,他这是要去天津。(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四章 理想和现实
南京中华宫里,刚启用不过一个月的新华殿内大量的官员进进出出。
自从前个月新华殿完成全部的内部装饰后,上个月就是挑选了一个所谓的黄道节日,然后林哲正式从平仁堂牵往新华殿办公。
随同林哲一起进入新华殿办公的还有宫务厅的诸多机构部门,包括秘书处、侍从室、经济规划委员会。
入驻的文职办公人员大约有三百多人!
至于原来的平仁堂一开始是打算挪移出来作为他用的,但是现在各大政府机构都已经有了固定的办公机构,再加上平仁堂不管怎么说,依旧位于中华宫之内,属于宫殿之一,也不好安排内阁或者其他部门的机构入驻。
另外考虑到皇帝威严之类的问题,别人也没有胆子使用林哲用过的办公室,所以就是闲置了下来,有时候林哲会在平仁堂里接见臣子。
新落成的新华殿规模极大,占地面子将近八千平方米,一共有三层,建筑面积达到了两万多平方米,不过地方虽然大,不过一下子涌进来三百多人也不至于显得太过空旷。
为了修建这座新华殿,耗费的人力物力是相当多的,只是修建这座宫殿以及皇宫的其他建筑的资金以及各种材料的来源相当复杂,同时诸多材料是相当珍贵无法用正常市价来计算,即便是负责营造皇宫的营造事务处也很难真实的统计出营造这座新华殿到底花了多少钱。
但是整座中华宫,包括中华宫外围的广场,绿化地带,各部政府大楼的话,这偌大的政治地带一共历时三年,先后有超过一万人参与施工。仅仅是表面上的中央财政支出就有八百多万,另外宫务厅的财务处也是隔三差五拨付资金,加起来大约也有两三百万。此外还有各地地方政府进贡的诸多珍贵材料,来源更加广泛的各种艺术品。有军方缴获,有皇室自己拿出来的,有官员、士绅进贡。
如果只用表面的金钱来计算,大概是花费了一千五百万圆左右。但是如果把征用的免费工人,参与建筑的军队,进贡的那些贡品全部算上的话,估计花费超过三千万圆。
只是这些都是表面花费,实际上帝国真正拿出来修宫殿的钱并不多。而且是前后三年陆陆续续的支付,甚至在财政紧张的时候还停下来了好几个的施工,因此总体而言,并没有对帝国财政造成太大的影响。
真正花钱的其实只有皇室而已!
拿钱出来修皇宫,这倒不是林哲自己的意思,而是太后林老太太的意思,她觉着自家皇室产业不也缺钱,而且自家的皇室产业有多少钱对于已经身为太后的林老太太来说并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左右不过是一堆数字而已,所以林老太太是很舍得花钱的。
总体而言。皇室一家这几年虽然每个月都能够固定从国库里拿到皇室生活费,但实际上往往是转手就贴进了皇宫营造中,皇室的花费基本上都是自掏腰包。而且每年还贴补国库数以百万计。
因此皇室这些年实际上没花国库一分钱不说,还倒贴了好几百万。
这当皇帝当到这份上,林哲自诩不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是也算得上是一个明君了。
实际上,任何一个有野心的统治者都坏不到那里去,因为他们想要丰功伟绩,所以他们需要把国家治理好,因此就会做出一些对国家和民族有利的事。
次一些统治者是那种没有野心,得过且过的那种人。他们没有理想,没有任何想要做的事。所以就是安心于过这醉生梦死的生活,这对国家而言无疑是好不到那里去的。
不过对于国家和民族而言就是那些认不清现实。然后又有着空大理想的人。
理想过了头并不是什么好事,比如杨广为了征服朝鲜扩大疆土,就把好端端隋朝给玩没了,崇祯也是有理想的,但是这人的才华能力连三流都算不上,所以施政几十年非但没有把满清灭掉,反而把自己给弄的上吊自杀。国外的拿破仑也是,他的能力自然是有的,奈何他的理想实在太大,妄想统一欧洲,还想征服俄罗斯,所以最后他把法国也玩残废了,后世的希特勒更是典型的例子,把德国玩残了不说,还带着好几千万的德国人一起死,典型的眼高手低。
有这么多前人后事摆在眼前,林哲的性格也不是和威廉二世那样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他这人处理事情现实的很,而且哪怕是有着穿越者的狂妄和自傲,但是他也没有想过统一地球,征服太阳系之类的伟大理想。
他一开始的想法挺简单的,那就是在这个时代活下去,并且活的好好的,后来嘛自然是想要统一中国,过一把开国皇帝的瘾头。
现在嘛,他想要带领中国崛起。
至于要崛起到什么程度,林哲觉得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里看到中国能够和后世的美国那样当一当世界警察就好,至于征服亚欧,统一全球这种事就算了,太累。
只是林哲也知道,自己的这个理想有些太大了!
只是人活着不能没有理想,大多数普通人的理想是赚更多的钱,玩更多的女人,而林哲的理想嘛,则是带领中国崛起,然后过一把伟人的瘾头。
嗯,如果伟人不行的话,那当一个千古罪人也勉强可以,反正不管是名留青史还是遗臭万年,林哲都得确保千年后的人们能够记得自己,不管自己给他们带来的是幸福还是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