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鱼肉三国 >

第179章

鱼肉三国-第179章

小说: 鱼肉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治招╈呿H人,古朝鲜遗民及三韩人。由于高句丽的特殊地理位置,而且国土横跨今日的中国及南韩、**国,都声称高句丽是自己本国的原始民族。据《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记载,公元前37年,扶余王子朱蒙因与其他王子不和,逃离扶余国到卒本扶余,建立高句丽。一些学者认为高句丽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已成立。“高句丽”作为一个公元前113年的地理名词就出现在《汉书》中。大多数的史籍认为高句丽建于公元前37年或公元前1世纪中期,高句丽人在其成立的初期可能是由濊貊人和部分迁移到这一地区的扶余人组成的。“濊貊人”这一词语最初并非指一个确定的民族实体,而仅仅是中原古代史家对出现在东北这一特定地区的一些古代部族的泛指。在高句丽建立之初,与扶余长期处于军事对抗中。扶余与中原王朝关系十分友好,为了扼制处于成长期而十分具有侵略性的高句丽政权,中原与扶余在军事上常常协同打击高句丽,相关记录在《三国志》、《汉书》中时有出现。】

在这历史上着高句丽对中国来说是个祸害,是个不省油的灯,汉朝灭亡后,辽东郡被好战的地方土豪控制。高句丽主动与刚刚成立的曹魏联盟攻打辽东郡。曹魏攻下辽东后,高句丽终止了与曹魏的合作并发兵袭击了辽东西部。244年曹魏反击,摧毁了丸都城。高句丽东川王逃到沃沮。你看这二货,自己弱小,还要与虎谋皮,谋完之后还想和老虎干一架,到最后受伤的只能是自己。曹魏摧毁了丸都城后以为高句丽灭亡了,所以很快就撤离了。不过仅仅70年,高句丽就重建了丸都城,并开始袭击辽东,乐浪和玄菟。随着高句丽对辽东半岛的挺进,313年,高句丽美川王吞并原汉四郡的最后一郡,乐浪郡。高句丽从东北地区进入并控制了朝鲜半岛北部大部地区。开始与形成现代韩国的主体古代韩国国家百济与新罗处于激烈的军事对峙之中。朝鲜人称这一段历史时期为朝鲜历史上的“三国时代”。但是,这“三国”最初只是互相没有民族认同感的几个大型部落国家,与中国三国时期的三国都是从统一的汉朝分裂出来,人民也具有同一民族感的情形完全不同。

之后这高句丽经常一国与百济新罗两个国家打,这百济国和高句丽同属一脉,都是扶余人的后代,而这新罗在东汉末年和马鸿所在的时代还只是几个村庄,根本没有什么战力,它只是以后才发展起来的。这百济国现在虽然算是个国家,但在楚军的攻击下,其防线就像一张纸。公元10年开始,百济就已统治下层的马韩部落。根据高句丽建国神话的记载,建立百济的是一部分高句丽头人(召西奴,沸流,温祚)与他们的百姓(扶余人)。高句丽人到达朝鲜半岛南部后构成上层,而原住民马韩则是国家中的下层。《三国史记》中百济君王五次说自己源出朱蒙,王室以扶余为姓,且一度改国号为南扶余,高句丽王钊南侵后,百济与高句丽决裂,不再和好。

百济是高句丽创始者朱蒙的第三个儿子温祚王,于公元前18年在汉江南岸(今韩国河南市)创建。这高句丽的创始者是扶余王的儿子朱蒙,因为和其他王子不合,受到排挤而创立了高句丽,百济是高句丽创始者朱蒙的第三个儿子温祚王。由此可见,孩子是最随他父亲的,父亲的野心大,孩子也不会小到哪里去,父亲能创立一个国家,孩子也能够创立一个国家。百济的鼎盛时期疆土涵括西朝鲜(除了平安北道和平安南道)的绝大部分。最北曾到平壤。百济是海上的强国,通过海路与中国和日本进行政治和贸易往来。公元660年,百济被唐朝和新罗的联军灭亡。灭亡后的三年里,百济曾展开过轰轰烈烈的复兴运动,但最终失败。

第四零三章:曹魏的对策

陆逊率领大军历经半年拿下百济国,百济国国主仇首王派遣公主入襄阳,仇首王是百济第六任国王,他是百济建立者温祚王的后代,百济第五任君王肖古王的长子。仇首王时期的百济国还是部落联盟形式的诸多城邦国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王国,因此这样的国家在装备精良的楚军大军以及日本群岛四郡的民兵攻击下,是支持不了多久的。百济国被破之后,消息传到了魏国,曹睿得知楚国征服了外邦许多国家,便立即招来司马懿、曹植、曹真来商议此事。

“诸位都说说看吧!若是放任陆逊的大军继续进攻朝鲜半岛,到时候他必定会穿过朝鲜半岛灭了高句丽,到时候他们从北方和南面一起夹击我魏国,那么我魏国当会如此?”曹睿开口道。

“禀魏王,会陷入更加不利的局面。”司马懿说道。

“那么司马懿,你怎么看?”曹睿开口道。

司马懿道:“我们可以资助高句丽,让其在北面抵挡陆逊。”

这是必然的回答,不用司马懿说出来,曹睿也会去做,所以他脸部表情没有一丝变化。

司马懿接着说道:“魏王可还记得乌桓?”

曹睿点了点头道:“祖父北征乌桓,郭奉孝就是在这一战中为国捐躯,而张辽阵斩踏顿,从此一战成名。”

司马懿点了点头道:“乌桓现在势弱,又在我魏国的掌控之下,我们可以给予其帮助,然后差其协助高句丽一同抵御陆逊。”

“异族难以驯化,若是给予好处,他们会不会倒咬一口?”曹植开口道。

曹真笑了笑道:“他们是狼,不过狼也喜欢咬容易咬死的动物,而我们则是训狼人,若是我们连区区乌桓都驯服不了,还怎么阻挡楚国的大军?”

“言之有理,谁去办这件事,你们可有合适的人选?”曹睿说这话看向了曹真,眼中别有意思。

“听闻司马兄的两个儿子聪慧过人,文武双全,我想若是将这个任务交给司马兄的儿子们来做,定然是事半功倍。”

曹真笑道。

司马懿脸色不变,心中却叹道:“看来是谁提出来的,就要谁去做啊,这真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

“不知司马兄意下如何?”曹真笑道。

在王的面前不称呼自己的官职,却称呼自己为兄,曹真的意思司马懿明白了,虽然在私底下他和曹真倒是也有几分交情,但是在曹睿的授意下,曹真还是没有一点犹豫的,不管怎么说曹魏亲族总是比他这个外姓人要亲的多,哪怕他爬的再高。

“曹将军谬赞了,我家那两个不成器的儿子可没有曹兄说的那么优秀,若是能够为国效力,我想他们肯定是非常愿意的。”司马懿道。

“好!那么司马懿就这么决定了,由你的长子和次子担任使者,分别出使高句丽和乌桓。”

“诺!”司马懿道:“王上,臣还有一事。”

“何事?”

司马懿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道:“要事!”

“司马懿这又不是朝堂之上,不必如此多礼!”曹睿开口道。

“因为臣要说的是一件要紧的事情,所以必须跪着。”司马懿道。

“你说吧!什么事情?”

“臣请陛下称帝。”

曹睿愣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道:“的确是到了该称帝的时候了。”

天启二年,曹睿在邺城称帝,追封其祖父曹操为魏武帝,追封其父曹丕为魏文帝。

天启二年冬,楚军在陆逊的率领下灭掉了除高句丽外的所有朝鲜半岛的国家。

天启三年,马鸿亲征魏国。

以狐笃为一路,马休、马铁、郝昭为将,从洛阳方向北挺进,携步兵十五万,西凉骑兵三万,重骑兵三千。

马鸿亲率第二路大军,马双、马益随军出征,留左丞相庞统总理朝政,以周不疑为军师,张郃、魏延带本部辅之。率步兵二十五万,其中重甲步兵五万,骑兵五万从许昌向北推进。

第三路以诸葛亮为帅,姜维、邓艾、王平辅之,率领步兵十五万,骑兵三万,无当飞军两万,血脉兵两万于青州进攻冀州邺城。

第四路以朱然为帅,丁奉、张承等吴国将领为将,领水师十万,乘船北进,从北海登陆,夹击魏国。

此战,楚国共出动兵马近八十万,号称百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朝着魏都进发,此一战,马鸿决定一战而定魏国。

魏国,邺城,曹睿召集众臣商议对策。

“朕真是没想到楚国国力恢复竟然如此之快,短短四年时间,能够派兵攻占日本群岛,拿下多半朝鲜半岛,现在竟然又举兵百万分三路来攻朕。诸位爱卿,你们有何对策。”

曹真立马站了出来开口道:“陛下,臣愿领兵十万拒诸葛亮。”

“好,这第三路由叔父你把守,朕心安。”

曹休这时候也站了出来道:“陛下,臣愿意领兵十万拒马鸿。”

曹睿还未开口说话,便听到了一声:“不可!”

大将军夏侯渊站了出来,大声道:“曹休你绝对不是马鸿的对手,想当年武帝在的时候,与马鸿对阵也不过未分胜负,敢问你曹休用兵比武帝如何?敢领十万兵马拒马鸿,再说马鸿身边还有张郃、魏延这样的名将,他们两人你便抵不过,加上马鸿的主力部队三十万,你怎么抵御?”

夏侯渊本就是曹休的长辈,在这朝堂之上对着曹休一阵训斥,训斥的曹休面红耳赤,答不上话来。

夏侯渊见曹休搭不上话,继续说道:“你这空说大话的本领就像当初樊哙在朝堂之上说要十万兵破匈奴一样。”

夏侯渊可是曹睿爷爷辈的人物,现在年龄已大,满面皱纹。曹睿叹了口气道:“老将军觉得该有谁去抵御马鸿。”

夏侯渊沉默了半天道:“老夫愿意。”

曹睿叹了口气,从座位上起身至夏侯渊身边拉住夏侯渊的手道:“老将军,可是你年事已高,怎么还能。”

夏侯渊摇了摇头道:“当今勉强能去应对马鸿的将领,咱们魏国已经没有几个了,曹真去应付诸葛亮了,剩下的也就只剩下老夫、于老将军和司马懿了,可是要真是比起来,老夫虽然赢不了马鸿的,但是还能抵御他。”

第四零四章:兄弟博弈

马鸿亲率大军出许昌进攻魏国,于官渡与夏侯渊主力交锋,历战七月,破夏侯渊与官渡,夏侯渊战死,马鸿率主力共计五十万北进邺城。诸葛亮与曹真酣战与青州,在夏侯渊主力失势之后,回防邺城。

魏国官员见大势已去,大多官员私下交好与楚国,更有不少文官在司徒王朗的带领下劝谏曹睿投降,曹睿大怒,下令斩杀王朗,朝野动荡,曹真坚守邺城半年,最终邺城被破,曹真与司马懿劝谏曹睿退于北平,整顿军力,再次与楚国抗衡,曹睿拒绝,吐血道朕不会再退一步,并在邺城魏王宫拔剑自杀。

曹睿自杀之后,由于其没有子嗣,曹真司马懿等人扶持曹彰为皇帝,退与南皮,继续与楚国对战。

马鸿占领邺城之后,并未亲自急于北上,反派两支军队进攻南皮,一支由太子马益率领,姜维王平随之,共计十万。另一支由长子马双率领,邓艾随之,两支军队夹攻魏国残部。

邺城,魏王宫,偌大的宫殿内,马鸿和诸葛亮席地而坐,摆在他们面前的正是一副围棋。

”师兄,若我猜的没错,你现在心中并未确定继承者吧?“

马鸿呵呵一笑道:“为何这么说?”

“若非如此,你不会派遣他们两个共同北上,我说的可对?”

“像是对了,又像是没对,我也许只想看到些什么?”

”看到些什么?师兄你可知这么做着实凶险?“

”主将不和,恐生事端吗?“

”正是。“诸葛亮说道。

马鸿呵呵一笑,捏起第一个白子放于棋盘正中心,诸葛亮看了一眼马鸿,心道:”这围棋都是黑子先行,可师兄却以白子先行,他是想说这世间的一切规矩都是王来定的吗?即使在这棋盘之上?而且棋手一般是不会讲第一个棋子放在正中心,这看似是随意的一步,他是想看出来马益和马双谁能成为他的继承人吗?“

”孔明,一把宝剑锋不锋利,你怎么判断?“

”回师兄,亮认为,应该试一试。“

”对了,剑锋不锋利,就应该试一试,有没有做皇帝的器量,我也得试一试他们。“

诸葛亮没有再说话,而是拿起一枚黑棋放在白棋右边,接下来无论马鸿是怎么考量他的两个儿子,诸葛亮都不会再问了,因为他已经看不出了,究竟马鸿是想通过这次军事行动看出些什么,又想看到些什么,诸葛亮也不想去猜了,因为不好猜。

两子相斗,父亲是判官,判一子入天堂,判一子入地狱,这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帝王家的事情,即便作为丞相,他也不该去管。

十日之后,邺城,诸葛亮府上。

诸葛亮收到了姜维的来信,姜维在信上说:“马双亲自率领精骑兵日夜兼程奇袭南皮后方,想要切断南皮的粮草供给。姜维在信上问:是按兵不动还是与协助马益抢在马双前面灭魏。”

诸葛亮只是在信上回了两个字:”你看,”

诸葛亮收到信件之后将信件呈给马鸿,并且将自己的回答告知于马鸿。

二十日后,邺城,诸葛亮府上。

诸葛亮收到姜维的来信,姜维在信上说:“马双孤军深入,在南皮北方二十里处被司马懿率军堵围,邓艾援军被堵,马双并未派兵向马益求救,姜维问是否要派兵协助。”

诸葛亮依旧回答两字“你看”,并且将信件呈给了马鸿。

南皮城下,马益军帐。

马益坐着,姜维和王平两人屏退了侍卫与马益密谈。

”说说看吧!救还是不救?“

姜维沉思了一会儿说道:“殿下,臣觉这是马双的陷阱。”

“说说看?”马益问道。

“臣认为马双孤军深入敌后,他的心里肯定也有想法,若是轻易地切断了魏国的补给,那么他定然立了大功,若是一旦被围,殿下定会救他,若是见死不救,定会受到陛下的责罚,说不定太子之位都没了。”

“所以王兄才不惜以自己性命和数万士兵做赌注吗?”

”是的,这步棋走的很险,铤而走险,将双方都放在了险地,若是一不留神,就要败了。“

马益叹了口气道:”这么说来我得去救了吗?若是不救的话,一定会被父皇处罚。“

“不然!”姜维说道:“救的话,若是成功了,与殿下无益,若是失败了,在陛下眼中看到的是殿下你没有统筹之本事,领导力不足,不会审时度势,明知去救可能遭遇埋伏还要去救,那就是无能,在臣看来,陛下不会将江山交给无能的人。”

马益沉思了一会儿说道:”这一刻,我仿佛更明白了父皇的用意,楚国现在远强于魏国,不在乎这二十万兵马,他是要让我们兄弟证明给他看,究竟谁更强,谁更适合做皇帝。“

“道理是这个道理,现在马双先出了招,等着殿下你还招呢?”

“那么在你看来,救出王兄是否容易?”

”很难!曹真和司马懿可不是一般人,司马懿能与右丞相也就是臣的师父对弈的人,而曹真也多次率军阻挡师父,换做我们是魏军,也一定布置好了口袋等着楚军来钻。“

”现在的问题在于钻还是不钻?若是不钻,那就意味着我放弃了王兄,见死不救,若是钻,可能也会失败。“马益叹了一口气说道。

”而现在马双并未派人向我们求救,我们若是主动去营救,这给我楚国臣子们看是殿下你宅心仁厚,这会让你在臣子心中加分,但凡事都有利弊,殿下与马双争夺皇位,你们本就是敌人,即便表面装得再亲,你们始终是敌人,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若是殿下你救了,说不定还要在陛下心中减分。“

”在父皇心中减分,在臣子心中加分,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确实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但只能选一个。“

”那我选择去救。“

”去救吗?殿下为何这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