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越沧海 >

第166章

越沧海-第166章

小说: 越沧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昏招——杨三哥作为前任静海节度使的嫡子,怎么可能给你吴权的儿子当辅政呢?于是又是七年的乱战,最后吴权的儿子吴昌岌和吴昌文才讨平杨三哥。此后吴昌岌、吴昌文兄弟并称二王,但因吴昌岌寿命短,当了两年王就死了,所以此后便轮到吴昌文一个人自任越南国王。

整理一下自杨廷艺以来、至后周显德二年末时,这25年里越南地区的政权更替:一言以蔽之,一家当中的“外公”杨廷艺做了7年静海节度使,死了;然后他女婿吴权又做了7年越南国王,也死了;杨廷艺的儿子、吴权的小舅子杨三哥把王位重新抢回杨家,又做了7年;吴权的儿子、杨三哥的外甥吴昌岌和吴昌文,杀了自己舅舅把王位再抢回吴家,又做了4年——然后,这25年的时间线便对上了。杨吴两家,在越南地区反复抢夺了4次王权。

如果仅仅是杨吴对中央政权的反复争夺,还不足以说明钱惟昱的吴越大军踏上越南时,这里原先的混乱。这25年来,越南的问题除了中央政权的反复更替之外,还有各路地方豪族的蠢蠢欲动,也就是后世史书所称的“十二使君之乱”。

十二使君包括:陈览、矫公罕、阮宽、吴日庆、丁部领、阮守捷、吕唐、阮超、矫顺、范白虎、吴昌炽和杜景硕。名字一大堆,也没必要记住,只要知道这些人或有杨家的旁支故旧、或有吴家的旧部家将,从吴权死后、杨三哥夺位开始,至今的11年里,这十二家地方豪族各自割据一方,互相攻打,有为了自己的主子的,也有为了私欲的,一日不曾停歇。

吴昌文独坐国王位置已经有两年了,吴家的使君吴昌炽、阮宽、阮守捷三家自然是安抚好了。但是其余中间派的,乃至支持杨家的丁部领、矫公罕、陈览却是始终没法剿灭。

现在,靠近红河口的陈览和丁部领,终于带来了外兵——这,便是钱惟昱入侵越南时的局面写照。

历史上的赵匡胤征南大军,要再过16年才能到这里,因为赵匡胤的大军错过了越南最乱的时候,加上北方军队不适合岭南气候,这才铸成了越南从此之后、千年**的遗恨;而现在钱惟昱比历史上的赵匡胤早了16年,加上他动用的兵马是浙南、福建的兵为主。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钱惟昱都占了优势,金瓯遗缺的憾事,自然不能让它重现了。

……

十一月初五日,三百余艘吴越战舰横跨北部湾,从钦州出击,向着红河口方向进发。所有战船最大者五千料、大部分为一千至两千料、最小的,也有四百料——如果时间倒推十年的话,四百料的福船,在东洋和南洋海商看来,已经算是非常大的了;但是如今,这些四百料的战船,已经只是吴越水军为了防止浅水区大船通过性太差,才不得不带的“查漏补缺”用船了。

两万水军、一万多步军、三千马军严兵整甲,列于舰队之上,兵力规模,几乎与数月前钱惟昱刚刚出征南汉时无异。这一方面也是吴越国力强盛的体现,另一方面,也说明征伐南汉的战争中,吴越一方伤亡人数不多。按照钱惟昱估计,整个南汉灭国战过程中,吴越各部伤亡总数不到一万人,而且这还有一大半是他四伯父钱仁俊的部队遭受的。

从钦州到红河口的华闾州,不过600里海路,哪怕风向不是太顺,吴越战船队三天两夜也就到了。初七一早,舰队驶至后世被称作“下龙湾”、如今名为绿水湾的海域外洋时,斥候战船便回报说发现越南人的迎击船队。

“殿下,陈都帅所领前部战船,于绿水湾边缘发现吴朝战船拦截,似有战船五六十艘,最大不足二百料。遇我军战船,便退入绿水湾深处不出。陈都帅不敢自专,请示殿下是否追击。”

钱惟昱没有自行拿主意,而是看了一下一旁的南汉降将潘崇彻,潘崇彻精神一凛,说道:

“殿下,末将以为不该追——十六年前,前汉高祖在位时,皇九子刘洪操率军攻打吴权时,便在这绿水湾中过埋伏。绿水湾水浅,暗礁众多,大船通行不易;虽然其水通白藤江、可汇入红河直达交州城下,但吴贼当时在白藤江内多布暗桩,于涨潮时诱刘洪操追击;刘洪操的海船水师追入白藤江后,海水退潮,江面回落,战船多有被暗桩铁锥刺破沉没者。刘洪操也是因此被困、力战而死。今日吴昌文作为,与其父十六年前战术如出一辙。”

“白藤江?原来这绿水湾水通白藤江,怪不得……”

“殿下……末将可有说错么。”

“没说错什么,只是感慨一下罢了。”钱惟昱立刻收起惊讶的表情,对潘崇彻示意不必在意。但是他心中,却是隐隐有一股激动。

因为白藤江这个地名,对于后世熟知历史的人来说,太有名了。历史上一共有过三次白藤江战役,都是中原王朝和越南人之间的战争。但是很不幸,三次白藤江战役都是中原国家输了。这三次,分别是南汉刘洪操的进攻,以及北宋赵光义年间和元朝初年忽必烈时期的进攻,其中最有名的便是第三次了,钱惟昱前世读历史书时,最初读到的,也就是第三次白藤江之战。

没办法,因为蒙古帝国的血腥征服史虽然残暴,却始终是史家研究的重要课题,吸引目光无数,蒙古人在建立欧亚大帝国的过程中,总共输过三次,因此这三次战争也就载入史册,赫赫有名了。那三次改变世界的战役,第一次是在耶路撒冷,两万蒙古铁骑被一万三千马穆鲁克骑兵全歼,挽救了阿拉伯文明;第二次是在日本海,神风救了日本文明;第三次便是白藤江之战,渡海南征的蒙古军在白藤江被越南人全灭。

当然了,在蒙元蛮夷和越南猴子对咬的过程中,或许人们对于越南人的同情还要多一些——毕竟相对蒙古人,越南人好歹还是更认同一些汉文明的。陆秀夫投海自尽之后,坚持抵抗的陈宜中就是逃到了越南,试图借越南兵继续抗元复宋,只可惜陈宜中力有未逮,最后坚持到70多岁,老死在越南。忽必烈的元军与越南人在白藤江大战时,据说陈宜中还为越南人参赞军机、谋划策略过。

既然知道了绿水湾和白藤江的地名,钱惟昱自然知道要扬长避短。他心中甚至有些感慨:要是历史上,赵光义准备对越南丁朝动手的时候,有潘崇彻这些当年南汉讨伐越南战争的亲历者从旁指点的话,说不定中国人就不会输那第二次白藤江战役了吧?历史上赵光义没能善用的资源,今天便由他钱惟昱好好利用了。

“全军航向不变,不要受敌舰干扰,直奔华闾州而去即可——我军战船庞大,最善远海航行,还怕多走两百里海路么?又不是北朝的短腿海船。若是吴昌文的水军敢追出绿水湾挑衅,再歼灭之不迟。”

吴越舰队没有理会吴朝水师的引诱挑衅,继续施施然向着南面的深水海域驶去。身负诱敌任务的吴朝水师百般撩拨无果,只得追出绿水湾周边的浅水岛链。

钱惟昱留出卢绛的战船断后。吴朝水师的平底浅水内河战船,追出绿水湾不过二十里,立刻便被深水海区的浪涌和回风搞得颠簸不堪、作势欲退。只可惜,这些不知名的吴朝水师将校们,完全不了解吴越海船在深海的航速和适航性;卢绛率领着凌波都数十艘大船,一个漂亮的弧线内切,以吴朝水师将士们不可思议地速度,抄了他们的后路。

箭如雨下,艨艟横截,挠钩弩炮,跳帮砍杀。五十艘吴朝水师战船,在一个时辰内尽数覆灭,被杀者三千余人。

事后,钱惟昱才知道,吴朝水师都指挥使、吴昌文的堂弟、十二使君之一的吴昌炽,便在这股水师被剿灭的过程中,一并战死了。

。。。

。。。

第269章意外的义旗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善于用兵之人取胜,往往不在多所杀伤,而是如高手过招,在一动一静之间,便已经提前借势分出了胜负。

就拿白藤江之战来说——确切的说,是拿“未曾出现的白藤江之战”来说——钱惟昱的船队,仅仅是在绿水湾外路过打酱油的。但是正是那个“路过而不入”的“不入”,才是吴越征服越南的最重要一颗筹码。因为吴越人没有受“就近抄白藤江水道的近路、杀入交州”这个毒果的诱惑,吴朝水师最歹毒的一招,便没能发挥作用。

十一月初七傍晚,吴越舰队在华闾州附近的红河南岸口靠岸成功,并以四百料小船与轻舟反复摆渡,把一万五千步军、三千马军运上岸去。随后立刻就近砍伐木料,搭建营寨,一夜无休。

虽然这里是丁部领和陈览这两支十二使君当中的坚决反吴派势力的领地,虽然这两个部族已经表示愿意投靠钱惟昱当带路党,钱惟昱依然不愿意彻底信任任何一个越南人。上岸之后,自力扎稳脚跟,建好桥头堡,还是非常重要的。

吴越军上岸当夜,当地土人并没有敢前来骚扰的,只是有附近巡哨斥候或是团练土兵、渔户人家发现大军后便奔走逃亡、似是回去报信。次日一早,才有一飙人马奔行数十里前来接洽,那队人马不过千人,只有为首数人骑马,其余只能徒步。岭南之地丛林茂密,战马一来难养,二来用到的地方也不多。

来人赶到的时候,吴越军已经立起了营寨帐篷,而且为了保持营地干燥,还环营挖出了一道两尺堑壕,一来可以把挖出的土填到营内低洼不平之处,二来也好排水入壕。仅此一番措施,便显得吴越军来之前是做过功课的,知道如何在越南地界上安营行军。

不明就里的人,可能不觉得这一点有多重要,但是如果知道越南这地方,蚊子过冬都不会冷死、经常会有两年生、三年生的隔年老蚊子,就知道这么做的重要性了。蚊子喜欢在潮湿之处孳生,在越南行军扎营,如果大营里低洼污水坑遍地,那就是找死的行为。

除了大营、壕沟之外,吴越人还修了三四道数尺宽窄、百步长短的栈桥,让部分船舶可以泊靠装卸。只是一夜时间太过仓促,所以要让所有船只入港还不可能,大部分战船还是在海上下碇稳住。饶是如此,吴越人施工的高效,管理的组织有序,已经足以让目前文化水平还停留在自然状态的越南土豪咋舌了。

那路人马中为首一个骑马之人越众而出,行至营门百步之外,亮开嗓子吼道:“来者可是吴越国哪路天兵?下国使君丁部领求见。”

钱惟昱听了属下通报,也是大开营门——其实只是两组木桩子扎起来的拒马——让守营的白袍军放这个自称丁部领的人,以及数百卫兵进来,其余大队依然堵在营外。丁部领也不敢忸怩,被白袍军都帅孙显忠引入中军大帐,见到了钱惟昱。由于已经在和孙显忠攀谈中确认了钱惟昱的身份,丁部领进了中军大帐便二话不说纳头便拜。

“臣静海军节度使麾下部将丁部领,参见大周朝吴越国、中吴军节度使、广陵郡王殿下。”

钱惟昱听了这称呼,心中也是暗暗好笑,静海军节度使?这个节度使的名号都已经失落了十七八年了。吴权自立为王的时候,就已经舍了这个始于大唐、被后梁、后唐、后晋三朝追认的节度使头衔;现在丁部领自称是静海军节度使麾下部将,岂不可笑?

“哦,听丁使君所言,丁、陈二部,倒是素来打算尊奉中原的咯?居然至今都以静海军节度使部将自居。孤倒要听听,丁使君有何资格如此自居。”

丁部领此前不知钱惟昱态度,一直是低眉顺眼头都不敢抬。听钱惟昱语气松缓,如今只有不到三千兵马、数万部民的丁部领如何不喜?他立刻欣喜地抬起头来,试图挤出一丝谄媚地表情。

钱惟昱看此人容貌,着实有些黢黑,身材五短,约摸只有五尺出头,年纪大约三十多岁;鼻翼横阔而鼻梁塌缩,眉毛浓密坚硬,整个人一看上去,就是后世那种纯种的越南人种。这样的人,让他作为统治越南的傀儡的话,到时候只怕又是恢复到越南族自治的羁縻状态。

丁部领却不知道钱惟昱所想,接口说道:“回禀广陵郡王殿下,臣父丁公著,昔年乃是静海军节度使杨廷艺麾下牙将,臣幼年时也在静海军中从军。吴权、吴昌文父子二代,才是篡逆之贼,臣一家虽然居于贼土十余年,却不敢忘本,始终以杨廷艺杨节帅麾下自居,又有什么不妥呢?”

“杨廷艺?杨廷艺虽然死了十七年了,你要说一直遥尊杨廷艺一族,倒也可以——那么当初杨三哥执政七年见,你们丁族又是如何处断的?据孤所知,杨三哥也曾自称国王吧。”

杨廷艺到死,名义上都是中原朝廷的静海军节度使,但是他儿子杨三哥从自己姐夫和外甥那儿夺权的时候,却不是了。吴权的国王称号,杨三哥当初可是照单全收。

钱惟昱这段话一说,马上把丁部领挤兑得有些不好意思,但是他似乎对于这个问题也是有些准备的,当下说道:

“好教殿下得知,杨三哥错走一步,不愿拨乱反正,当年臣与臣父也是深为惋惜,但是我等以大唐忠臣自居,自然是只能不合则去了。杨三哥在位时,我丁部、陈部并未入伪朝为官,只是据守本分而已,何况我丁氏另有尊奉杨氏异族,如何算不得杨廷艺杨节帅的部将呢。”

“哦,杨廷艺除了那个嫁给吴权的女儿、以及杨三哥这个儿子之外,难道还另有子嗣?”

“呃……子嗣倒是没有,却是另有一幼女,乃是杨廷艺晚年遗腹所得,名叫杨云娥,比其姐年幼三十多岁,如今年已十七。杨二小姐生母在杨节帅被害时流落无人收留,便由臣父护持收留,节帅死后半年,诞下此女。”

钱惟昱的眼神忽然一亮,杨云娥?如果真是静海军节度使杨廷艺的亲女的话,此女倒是有些利用价值。吴越统一越南,本就是打着中原正朔讨伐分裂主义者的旗号,杨廷艺既然是大唐的节度使,她的女儿跟了谁,也多有说服力。

可惜,钱惟昱不了解越南的历史。不知道如果没有他的出现的话,这个杨云娥会在七八年后被丁部领自己收了啪啪;再后来丁部领在赵匡胤年间咸鱼翻身干掉吴昌文、灭吴朝、建丁朝之后,还会把杨云娥立为越南皇后之一。(越南礼法中,皇后不唯一,历史上丁部领建立丁朝后,并立过五个皇后)

这还不算完,后来到了宋太宗太平兴国初年的时候,丁部领被宦官谋杀,杨云娥便指挥与之私通过的禁军大将黎桓平叛;随后还示意黎桓取代杨云娥自己的亲儿子丁璇(杨云娥与丁部领所生,丁部领死时丁璇才6岁)做皇帝,改丁朝为黎朝,黎桓篡位改朝后,仍然立杨云娥为皇后。杨云娥在越南历史上,成为了唯一一个被两个朝代开国君主立为皇后的女人。观其手腕,哪怕不能说是武则天第二,至少也不输于慈禧了,只是因为越南国小名弱,所以这等奇葩女子的事迹才没有被世人广知。

不过,钱惟昱知道不知道这段历史都无所谓了,如今钱惟昱插足越南,可是比平行时空赵光义早了二十多年。既然如今的丁部领还是一个几乎被吴昌文打得逼上绝路的**丝,那么此后他自己收用杨云娥的历史,以及杨云娥历史上会兴风作浪弄出的一大堆幺蛾子自然都没机会发生了。如今的杨云娥还是一个待字闺中,丁、陈二部相互牵制之下,谁都还不敢对其无礼的招牌。钱惟昱既然来了,丁部领就只有乖乖把这块招牌献出来,给新主子当投名状。

听了丁部领的谄媚,钱惟昱眉毛一挑,沉吟着说:“杨节帅亡故多年,你说这杨云娥是杨节帅之女,可有证据?何况年代日久,孤不可不慎。”

丁部领就像一个拉皮条的家伙,一听钱惟昱语气松动有门,纳头再拜说道:“殿下谨慎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