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富贵-第1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李牧大破胡兵,以步兵为主,骑兵为辅,与现在的宋军很相像。
但总的来说,骑兵对步兵,骑兵是占着绝对优势的。
赵匡胤说道:“宋九,你又在想着你那个先幽州,后北汉吧。不行,契丹不可轻视,一旦两国耗在幽州,后果不堪设想,你书院设武学是好事,可看来放在你手中教只能误人子弟,朕以后会派几个老将前去指导。”
物格学赵匡胤不插手,这个武学行不通,还不知道会让宋九教出多少危害国家的赵括。
“陛下,这是最好不过……”宋九道,也没有多高兴,这些老家伙过来,说不定将书院搞得乌烟瘴气,想了想说道:“陛下,微臣一直在想一件事,书院以后成立,必须要设一山长。不如请陛下来做这个山长。”
“不妥,朕可没有空来教学子,”赵匡胤道,那也不成体统。
“非也,只要开学或者毕业后陛下前来,说说话,这些学子将会成为天子门生,非是微臣学子,非是张燕博士学子,而是陛下的学子。那么以后他们就能更加精忠报国。”
赵匡胤十分心动。
说老实话,非是这个学舍出的学子,一旦是书院,招收的学子名额又多,一起拢在宋九名下,虽宋九不思进取,也不大好。宋九看到了,隐隐也验证他的判断,赵匡胤心地不是太恶毒,这不得不承认,可是猜疑心还是比较重的,因此又说道:“陛下,微臣再斗胆请第一第二副山长。绵州通判梁周翰为第一副山长,宜城令朱昂为第二副山长。”
两人在文学上名气不小,据说梁周翰十岁就能写词,与高锡柳开范杲称为高梁柳范,本来赵匡胤准备用其为知制诰的,语于石守信,石守信提前通知了梁周翰,小子激动之下上表谢,赵匡胤大怒,连连贬职,现在贬到眉州做小通判。朱昂来头也不小,大儒朱遵度好读书,人称为朱万卷,但朱遵度却目昂为小万卷。二人文名重,可在官场上作为不大,也许以后有作为,也许没有,但是担任这个副山长却是极佳的人选。并且他们来了,因为盛名,宋九只能乖乖地做第三副山长。
赵匡胤看着宋九。
宋九道:“只有这样,才能取消微臣在书院的烙印,学舍是微臣的学舍,包括房屋都是微臣的,可书院非是太乙书院,他们独立于世外。这个书院培养的是吏才,也是国家的臣吏,若带上个人的烙印,必须是陛下的,而非是那一个大臣或大儒的。国家需要夫子的学问,但不需要第二个夫子。恰如昊天,只能有一轮太阳。”
赵匡胤不语。
宋九太自觉了。弄得他反而不好意思答应,宋九又说道:“非是微臣,乃是为后世开法度。”
“朕准此奏,为了编这些书籍,用了不少钱帛吧?”最好宋军一到,郭无为将事情摆平。轻松收回北汉。若不能,只能派人看,能不能将太原城护城河填上。若不能填上,宋九同样不能将火药威力发挥出来,太原城还会让人头痛。问出答案了,等于不是答案。转移话题,看着书稿问道。
“是用了不少钱帛。不过微臣另一边也有了收益,我五月时曾与两个舅哥联手,派人带了一些镜子,去吴越福建以及广州,将镜子卖给番子,福建与广州的那边没有消息,杭州的有了消息。两个管事卖了八万多把镜子,得了三万多缗的利。应当能维持微臣的开支。但也不是太理想。”
也刚回来没有多久。去的时候是轻舟,速度快,一个月就到了杭州,开始寻番商,其实也没有宋九想像的多,因此虽是稀罕物,获利同样没有宋九想像的多。
八百多把镜子。毛的只卖了五万多缗钱,不算贵,一把一缗钱还不足。然后还要租船南下泉州广州,租费不是太高。还是小船,只有几十料,主要就是快,轻便,甚至能逆风操桨行驶。但镜子也要成本,还有税务也要交。四艘海船又花掉了近八千贯钱。这一算,只获利三万多缗。并且还是两家一家一半分的。
但还会有,管事与学子迅速将钱帛用快舟带回京城,番商手中主要是金银,轻便易带,也非是宋九所想像,番人经商,出口占的比例大,也就是贸易在另一边,吴越是进口国。因此他们手中有大量铜钱与布帛,精美的布帛要带回大食,劣质的就不大高兴要了,或者购买其他货物回去,另外铜钱也不感兴趣。于是将这些布帛与铜钱也当成货币交给了管事。于是去的时候两艘船空荡荡的,来的时候两艘船满载,并且还雇了一艘船。不然速度会更快。
香料河洲也经营,但非是宋九经营,交给其他管事处理,两个管事又带着几千把镜子下去,高档琉璃没有带,大食那边也有,眼下还是以暴利为主。
宋九没有隐瞒,相信能瞒过诸衙内,一定瞒不过赵匡胤。但确实不是太理想,潘家兄弟够了,宋九远远不够。这件事宋九也不提,又说道:“陛下,微臣带你看一样好东西。”
宋九一提好东西,那就是好东西。赵匡胤随宋九带到城外,看那些棉花田。
以试验为主,暂时还顾不了它,种籽也不多,只能种六七亩田,宋九看过的,但不大懂,于是划成了十几个小块,做不同的试验,比如营养钵育苗,他也听说过,但不知道何为营养钵,有的用竹筒打肥泥做营养钵,有的用纸筒子做营养钵,再试验其用肥量,肥料种类,三肥土坚决不用,百姓用不起,只能用农家肥与草木灰做试验,再试验亩株数,低的亩株数只有一千几百株,高的能达到五千株,然后试验打茬技术,这样收成上来,会得出一个比较。再从最高产的那两三块来年进一步的试验。反正也不急,可以慢慢来。几年后种植方法试验出来,种籽也适应进化了,就可以向百姓推广。
也不是太理想,但这是宋九意料之中。
宋九摘下一个棉桃说道:“陛下,就是它,若是纺织机器能研究出来,再进化成功,它将会给整个北方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这个棉絮,用它来做被褥,百姓冬天就不会寒冷,若用它来做棉衣,兵士就可以不畏北方寒苦。还有它的产量,也胜过桑蚕数倍,一亩地桑蚕只能取丝一斤点,而它能取棉絮六到七十斤,是蚕丝的五十倍。今年是试验,不会太多,将健壮的棉籽留下来做种外,大能得皮棉一百来斤,到时候微臣做几床棉被,送几床给陛下。”
赵匡胤看了大半天,宋九挣的那些钱是小事,主要还是一衣二食。最后带了几个棉桃子回去。
第二天赵匡胤下诏书,以李继勋为河东行营前军都部署,也就是主帅,党进为副帅,曹彬为都监,何继筠为先锋,康延泽的大哥康延沼为都监,再以赵赞为汾州路部署,也就是第二路大军主帅,司超副帅,李谦溥为都监。几个大将个个都是宋朝的勇将,让他们率领两路大军向太原出发。
接着又下了一道诏书,以西人爱因斯坦为恩献候。赵匡胤曾问宋九他先生详细情况,宋九说不清楚,连那一个国家也不知道,只好在前面冠一个西人。昨天看到棉花,使赵匡胤十分想念爱因斯坦……
宋九没有太在意,那怕封一个国公也无所谓,一个虚拟的人物。但他心中还在狐疑,真发兵河东啊。似乎史上赵匡胤并没有拿下河东。不知道这次会不会成功。
第二百二十一章夜宴(六)
宋九回家抽空再看史书,打北汉了,避免不了要与契丹铁骑相碰。前世有很多人比喻骑兵在冷兵器时代对于步兵来说,就是坦克。但就是坦克也有办法对付,他专门找史书中有战争场面的看,居然看到很多战例,甚至还看到诸葛亮用步兵破了魏骑。不能说魏骑不厉害,曹操就是先北后南策略,不但先北后南,先西后南,北方胡人,西方羌人,皆被曹操击败,不管这些胡人与羌人是何人统领。
又看到大天王冉闵也有多次步兵破骑兵的记录,若是东晋眼光短浅,鲜卑慕容忽然加入,说不定就让冉天王实现他的目标。
不仅是陌刀,之前肯定也没有陌刀。
然而将这些战例集中起来分析,他看到最重要的一条,多离不开三样,一车二盾三弓弩,其中车最为重要,一般以步兵破骑兵皆会用到车,包括却月阵,裴行俭的粮车伏兵,不一定要特制的大车,普通的辎重车粮草车皆可以,用车逼迫战马停下或者慢下来,不能冲腾,用盾挡住敌骑的弓射,在盾牌掩护下,用弓弩反击敌人,当敌骑跑不起来的时候,受沮士气低落,迅速从车后杀出,一场大捷便到来了。
实际还是很难。
宋九对军事不懂,但他也能想像得到,首先就是时间,若是提前布车,能冲就冲,不能冲我派游骑困住你,难不成你用车挡十天一个月,稍有大意,三军集合,马上冲来,除非象匈奴单于让李陵杀红了眼,管你是什么车,俺就要冲。
也不能太迟,一旦太迟,来不及将车子布在前面形成防线。让敌骑冲进阵中,还会大败。这就是要对斥候重视,斥候也很困难,若是步斥人身安全能得到保障,但来不及通知,若是骑斥,目标太大。他在跑,敌人必然发现,会派人追赶。况且现在野外人家很少,地形复杂,得派多少斥候才能确保敌兵一到就能得到消息?
最后是战,就是敌骑慢下来。战马冲腾的力量减弱,一个是在马上,一个是在马下,步兵仍占据着劣势,而此时不但在胜利,还要大胜,小胜都不行。敌人是骑兵,及时撤退,利用速度优势退到远处集合,稍做休息,还能卷土重来。
说来说去,依然是六个字,帅智将勇兵悍。
这六个字太难了。
宋九也没有太在意,契丹人也不傻。这时候宋军不大好啃,他们让柴荣杀怕了,宋朝立国以后也发生过战斗,例如乾德二年宋辽之战。宋朝攻打北汉的辽州,契丹派南院大王耶律达里率六万坦克来援。李继勋、罗彦瓌、郭进、曹彬也率六万宋军,数量一样,小米加步枪对阵坦克。于辽州城下大战,结果契丹大败。
宋九又听到一个说法,因为玉苹之故,宋九便与那些走私商人谈了谈。他们从契丹人哪里听说的真相不同,不是说契丹主动来援,而说北汉诱骗了契丹出兵,败王继勋兵于石州。
宋九先是感到古怪,为何两样结果,说法也不一样,一个是援,一个是诱。他对军事不行,地理行,做驴友地理感不行还称为驴吗。于是立即察觉出来耶律达里在撒谎。因为辽州与石州之间还隔着一个汾州,严格说石州还在太原西部,离辽州最少有五百里路,赵匡胤连太原都不想取,李继勋跑到石州干嘛,也许耶律达里被李继勋杀惨了无法交差,逃到石州后杀死许多北汉百姓,用他们脑袋冒功逃罪,可这次大败让契丹心中后悔,因此迁怒于北汉,说是北汉诱他们出兵。
因此这才眼睁睁地看着宋朝从容地收复南汉南唐,完成大一统。
大戏开始。
李继勋大军未发,刘钧死,郭无为拿定主意,再将信送到宋朝,宋朝纠集好军事,准备好粮草辎重武器,这有一段时间,足以发生太多太多的事。并且郭无为也需要这个时间,因为他无法劝动刘继恩,除非另一个人上台……
凡事要为自己正名,郭无为不想先动弹,因此做了两件事,先是侍卫亲军使蔚进,他素与郭无为不和,此人不能在太原,利用刘钧托孤的大权,将蔚进调到代州防守契丹。接着又将刘钧另一个养子刘继忠调守忻州。刘继忠不愿意,找到刘继恩说他因为曾经在冬天去契丹出使,受寒得了冷痼病。忻州地寒,愿留养晋阳。
这时候刘继恩仍不敢动郭无为,此人力量太强大了,根深叶茂,在郭无为面前,他只是一个小菜鸟。于是呵责刘继忠,骂得凶,刘继忠羞愤之下上吊自杀。刘继恩听后心中悲愤,他与刘继忠感情很好的,仍不露声色。而是派使告于契丹。只有一个来月,使者回来,许之继位。只有得到契丹同意,他这个皇帝才能正名份。
但这中间有一个问题,既然郭无为暂时将政务管理起来,又何必那么急。从太原到契丹近,可找到正在夏捺钵的辽国皇帝,就必须抵达中京,是什么样的速度一个来月能做到一个往返,并且还要拜见到辽国皇帝,将事情说清楚。岂不是告诉郭无为,朕对你不放心吗?告诉的不是郭无为,也是他的手下。
许多亲信劝刘继恩早点动手,其中还有候霸荣……
得到契丹同意,刘继恩迈出第一步,他小心地将郭无为拜为司空,名尊实贬,试图将郭无为架空。就象曹爽想干掉司马懿,能干掉吗?郭无为远不如司马懿,但刘继恩更不及曹爽。不然刘钧都不会说他非济世之才。因此职位上是架空了郭无为,可是刘继恩却发现政权仍被郭无为继续撑控。
九月到来,天气始凉。
在这种压抑的气氛下,刘继恩找到郭太后,说道:“郭无为独霸朝政,儿臣以为他想要学司马懿王莽,图谋不诡,因此儿臣计议以置酒宴之名,召诸大臣及宗子前来赴宴,于殿外伏虎贲之士。击杀此獠。”
“你父皇在时,哀家就劝你父皇,郭无为不可重用,你父皇不听,以至今天。不过恩儿,你要小心。”
“儿臣已安排好了,母后请放心。”
“国家本来蔽零。又出此枭雄,有大难啊,”郭皇后叹息道,秋风吹来,红色帷幕在叹息声中摇动着凝重的暗色红,仿佛是凝结的鲜血。
得到契丹首肯。刘继恩正式继位,为了让郭无为放心,麻痹大意,他于勤政殿理理,而他的亲信皆是原来太原府的人,一起留在太原府廨,并没有将军召入内宫护卫。然后给文武百姓进秩。加官进爵了,因此要设酒宴款待。
一个个大臣宗子陆续来到。
天色已黄昏。
郭无为还没有到,他去了一个隐秘的地方,刘继元府邸,刘继元正在读金刚经。郭无为说道:“世子,你信佛,我信道,可这时神君佛祖也未必能保佑我们。”
“郭相公何意?”刘继元放下经书问。两人关系不恶,刘继元问得随意。
蠢猪,郭无为心中暗骂道。但刘继元越蠢他才越能成功,脸上没有表露,继续从容说道:“世子,陛下一亲政,马上将我拜为司空。你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吗?”
“我不知道,”刘继元茫然地说。
“只有死。老臣对国家忠心耿耿,为何陛下欲执老臣于死地。”
“为何?”
“因为老臣与世子交好,而太后与陛下对世子深恶痛绝。有老臣在世子安然无恙,老臣不在,世子必无好下场。”
“郭相公救我。”
“放心吧,老臣不但要救你,还要将你扶上皇位,请世子做好准备。”
“皇位?”刘继元呆滞地说。
“是皇位,世子,老臣要走了,今天晚上还有一场大戏。”郭无为站起来离开刘继元的府邸,来到自己家中。秘密召见了惠璘,说道:“惠将军,若将宋朝得到汉国,必须要付出牺牲。”
“是啊,北汉虽贫困,可背后有契丹支持,不付出牺牲怎么可能。”
“惠将军,不用付出多大牺牲,我只要一个人去牺牲。”
“谁?”
“候霸荣!”
太阳渐落西山,太原皇宫里群臣宗子还在苦苦等候,太监回来禀报道:“郭相公说马上就到,请陛下恕罪。”
刘继恩听后长松一口气,夜宴开始。大臣敬酒,一会儿刘继恩略有些醉意,但他今天晚上绝对不能吃多酒,当然也不能散宴,还要等郭无为来。于是对群臣说道:“诸卿,我先在后面书堂小憩一会,你们尽情畅饮,顺便等一等司空。”
就在宴殿后面的书堂休息。在坐的人也没有想到,况且这是庆祝刘继恩亲政的宴会,少了郭无为也不象,继续饮酒欢乐。实际刘继恩根本就没有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