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富贵-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九呆了呆,赵匡胤不是这样说的,说张琼自杀,怎么出来一个赐死?
点了点头,他是赵匡义的小舅子,素来憎恨张琼,连张琳都不容,也听不出什么。于是跑到潘府上,约出潘惟德,潘惟德脸色严肃地说:“宋九,这件事你还是少插手,石史二大校诬蔑张琼,陛下错判,让石汉卿用铁挝击之,气垂绝,曳出,张琼羞愤之下自杀。陛下又派人查其家产,家无余财,仅养着三个仆人。陛下十分后悔,于是责问石汉卿,你说琼有仆百人,今何在?石汉卿狡辨,张琼养者一人可敌百人。陛下也不怪,只是看到石琳年幼,于是拨其兄张进为龙捷副指挥使。”
难怪自己见到赵匡胤时,赵匡胤神情萧索。
不过所谓的以一敌百,那纯是睁着眼睛说瞎话,若大的将军府养三个仆人还算过份吗?
但是赵匡胤也不处罚石汉卿,这中间很有意味了。更不要说张琳,什么年龄小,赐几个无关紧要的官职,与年龄有何关系,石保正还在光着屁股爬树的时候,柴荣就赐其官。
因此张琼死了,京城官员将士鸦雀无声。
难道是赵匡胤有意要干掉张琼?
赵匡胤在用人上肯定犯了严重错误,但不会这样糊涂。
他说道:“大郎,我们一道去张家。”
“这时候你去张家做什么!”
“这样,你派一个人将张琳约出来,他也可怜。”
“过几天吧。”
“大郎,非是我想惹事,我也害怕石汉卿,”宋九将胡老大的事说了说。张琼死了就死了,自己警告过后还不听,怪谁,只能怪张琼政治天赋太低。他要问一问详细的情况,好判断这件事的隐约背后,以便给石汉卿一个清晰的定位。
潘惟德不是不懂,那个石汉卿才是一个真小人,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宋九不能倒,不仅是那几千贯钱,也能算是半个准妹夫。他抱怨道:“小九,张家倒了,起不来了……”
“我知道,刚才在殿中听闻陛下讲后,我一言未发。”
“这就对。”潘惟德硬着头皮派了一个仆役悄悄将张琳请到一家小酒肆,然后拉着宋九的手,象做贼一般进了小酒肆的雅间,与张琳相见。张琳看到宋九,号淘大哭。
潘惟德连忙说:“张大郎,莫要哭,九郎是好心,你这一哭说不定就害了九郎。”
张琳又说出另一番不一样的内幕。
赵匡胤接到史石二人的奏折,将张琼召来讯问。多半赵匡胤知道张琼是冤枉的,赵匡胤是借这条理由逼张琼辞职。张琼不服气,君臣二人都有些拧不清,赵匡胤意思是委婉一点,你只是臣子,就担待着吧,背一些小罪名又能算什么,这样朕就不会有恶名了。以后在再物质补偿给你。张琼意思是让我退就退。何必欲加我莫须有的罪名。
君臣二人顶了起来,赵匡胤先是忍着,史珪那时看势不妙,不敢作声。石汉卿却在边上添油加醋,这越添赵匡胤火气越大。气得举起那个玉斧就往张琼身上揍。
因此宋九进了宫后,赵匡胤想换那把玉斧。宋九未看到,否则在下面还能看到一点儿血迹。
赵匡胤揍张琼,张琼不敢还手,但还了嘴。而且他身体素质好,耐揍。赵匡胤揍得手软,还没有将张琼揍趴下,最后气得不行,正好不远处侍卫手中拿着铁挝,这是一种镐类兵器,分为两种。一种是类似抓枪,但挝要抛,抓枪则不能离手,也就是一带带机括的飞抓子。还有一种是抓子棒,无刃,但铁爪更大更重。
史珪看到事情闹大,怂了。赵匡胤便命令石汉卿从那个侍卫手中将铁挝拿来,用它来击打张琼。
石汉卿直接与张琼PK,肯定干不过张琼,但这是帝命,张琼不敢还手,石汉卿也是武将,力气大,手中又是大铁挝子,机会难得,用力使铁挝去击打。本来张琼在赵匡胤击打之下。受了内伤。再加上石汉卿用铁挝打,几下子就打得昏迷过去。看到他奄奄一息赵匡胤才下令住手,派人将他拖回家。张琼那时不行了,临终前略略将真相说出,又叮嘱后事。喊了几声冤冤,吐血而死。
这件事很不好,特别是赵匡胤动了手,于是中书与开封府同时行动,替赵匡胤遮掩,因此有了自杀与赐死两种说法。
真相问出来了,为何赵匡胤不能赐张琳官,不能赐,这是杀父之仇,能赐其为官吗?
宋九心中叹了一口气,这个结果赵匡胤肯定不想,但他恐怕这时候还不明白自己同样被人利用了。无论是赵普或者赵匡义,都不想有一个如此忠心的手下替赵匡胤守着禁军,那样,他们如何能得到更大的权利?
但能从这个方面看出来,赵匡胤手段与李世民他们相比,差得太远。所以后来……但赵匡胤肯定不会想到会发生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
还能看出一件事,这些皇帝,都是食肉动物,什么长者,那只是史书看到他悲情的结局加上去的。这时他又想到自己看到赵匡胤种种的朴素生活,心中五味杂陈。或者这才是权利的真相!
也许与他无关,也许与他就有关。
现在三赵还是一团和气,这个时间不长。自己地位不高,然而河洲一起来就不同了,至少自己往那一方站一站,得有一个想法。正色说:“张大郎,这件事结束了,今天这几句话那一个人都不要提起,只要一提,不仅是害了别人,还害了你,你母亲,你祖母……”
时间不会长,不久赵匡胤就能从哀伤中反应过来,不用赵普与赵匡义,也要将真相扼杀,以此来消除一些负面影响。
张琳点点头。
潘惟德也清醒过来,说道:“张大郎,请你回去吧,放心,有我与九郎在,以后不会亏待你的。”
“叔叔也说了,陛下赐了几百缗钱钱帛,叔叔让我将家中仆役解散,留下一部分当成生活费用,余下的投入你那个正店……”
“就几百缗钱帛啊……”宋九心中喃喃一声。点了点头,潘惟德已经飞快拉着宋九的手逃了出去。
走出来,潘惟德问:“九郎,你真要帮助张琳?”
“他投钱为契股,到时候盈利分红,谈什么帮助?”
“是啊,”潘惟德会意地一笑,但笑得有些苦涩,某些方面潘美与张琼很相似,潘美不能算是赵匡胤的从龙功臣,但在皇袍加身之前,同样进入赵匡胤的核心。这才有潘美单骑宣谨大臣一事。不过潘美也在受一些隐约的打压,在南方让潘美位于丁德裕之下,此次巴蜀叛乱,皇上调丁德裕过去,却不调父亲过去。
看来要写一封信给父亲。
……
张琼之死水太深,非是宋九能进入的。而且宋九能留下那句诗,他还想到了一些后果,扪心自问,对得起他与张琳之间的友情。
宋九也没有多想。
回去后布置教室,新学期开始还有很多事,这一回扩招学子,名额也只有一百五十人,为了这个名额吵翻了天,许多人又找到张燕二人,张博士与燕博士吵得无奈,跑到宋九家找到宋九。
宋九说道:“这样吧,河中八十个名额,河北二十个名额,全部征召苦力弟子。余下五十名对外征召。但不论从哪里来,都要考一考,保证学子有些基础,能加快学习进展。”
张博士道:“河中太多了吧?”
“没有河中那来的学舍?我制订的师规就是不能忘本,名额扩招,河中名额在减少,还要如何?”
“虽说如此,十年过后,河中,河中……”张博士摇头,这十年内只要能从学舍里出去,都会有出息,一年八十人,十年八百人。河中除了流动人口外,真正的原住民能有多少?那将会有一半人家会是宋朝小吏,或者官员,这个也不大好,那也是一种大河中。
“我知道,逐年减吧,一下子减得太多,河中百姓会不服。”
这也是一个说法,两人不能再吭声。
宋九又说道:“索性我们将这个告示贴出来,省得有人来烦,然后一道去吃我大姐夫小姑子喜酒去。”
“我们未带来贺礼。”
“什么贺礼,你们是有学问的人,只要人去了就是贺礼。”
话虽这么说的,两个博士还是向宋九借了一些帛当成贺礼,去吃喜酒。姐夫小妹嫁的是一个屠夫,这也是一个低等职业,但对于河中百姓现在来说,何为低等高等,人老实勤快,家境也充实,而这恰恰是最实惠的。
托宋九大姐的光,或者托宋九的光,来到了许多宾客。看到两个博士到来,一起热烈欢迎。也欢迎宋九,但性质不同,人家是长者,加上有学问,品行好,所以欢迎中透着一份尊敬。
大家将两博士请到上席,又请宋九,宋九未答应。拉了拉,听由宋九坐在娘家人这一块。但现在百姓还不知道宋九升了官,变成了宣义郎云骑尉开国子。若是知道,恐怕燕博士与张博士都不敢坐这个上席。
其实就是吃吃酒,架架势,让男方知道女方娘家是有人的,这样嫁过去以后男方不敢欺负。正在准备夫妻对拜时,外面来了一个仆役,挟着贺礼说道:“禁军副军头石汉卿贺新人志禧。”
内幕没有几人知道,恐怕两个博士都不清楚,但知道胡老大的事,听到仆人将话说完,一两百号人鸦雀无声。
第一百十二章心照不宣
宋九走了出去,来到仆役面前说道:“不知道我能不能以宣义郎云骑尉开国子的身份带喜方接下这份贺礼!”
仆役愣了。
宾客们也愣了。
宋九对这个官职不是不感兴趣,而是对巴蜀不感兴趣,宋朝在四川梁子结得太大,以至于后来李顺王小波一举大旗,无数巴蜀百姓附和他们反宋。
但抛开西下背景,这个官职可有着无数意义,爵不算,宣义郎与云骑尉严格算都是七品的官,特别是云骑尉,那是正七品勋职,京畿两知县,象吕端他们的差官才正七品,京城其他知县官职才是正八品。
现在宋九与石汉卿官职上来看,有差距,不过差距在缩小,这不是关健,关健是这个升迁速度。只一年多时光,就升成了七品官,无论是不是散勋官,它都是官!
甚至若抛开门第与父亲的背景,一群衙内大半没有宋九官职高。
官职是昨天上午升的,宋九未说,仅几人知道,显然石汉卿同样不知道,他这个仆役也不知道。但仆役不傻,这么快的升迁速度,背后是什么意义,心里想到:自家主子恐怕要踢到铁板。
不敢得罪,说道:“能,能。”
“你报了官职,让喜方相迎,那么我报了官职,难道你不施礼!”
“是,是,”仆役弯下腰捧着布帛行伏礼。
宋九也不动,看着他,难道昨天自己与潘惟德秘密会见张琳让石汉卿知道了?
不过这个梁子早迟要揭的。
张琼一死,张石两家仇恨结大了,自己有两条道路可走。一条路明智地借衙内之手,将张琳契股吃下来,以后再无瓜葛。自己不算是好人,更不要说什么忠于赵大赵二。慢慢看到的事情多了,自己是后世来的。还要忠于那个那个,那是傻子。然而有的事是不屑做的,比如对张家落井下石。
不落井下石,甚至若扶持一下,张琳以后还能有一个安定的收入来源。石汉卿如何作想?
所以自己问符昭寿,问潘惟德。问张琳。
问的就是背后利害关系。
甚至还问了新都虞候杨信的为人。潘惟德知道,说此人行事低调,人也老实,怕惹事。赵匡胤用石史就是当禁军眼睛用的,某些人则是借石史二人将张琼这根钉子拨掉的。
张琼死了,杨信老实怕事。石史便不会再有多大利用价值。实际张琼母亲与妻子能力不大,若是她们够聪明,学习张汤母亲,而张琼的家产还不足五百金,只要将张琼尸体往大街上一放,那么就会逼得赵匡胤象汉武帝干掉三个长史朱买臣、王朝、边通与宰相庄青翟那样干掉石汉卿与史珪,说不定还给孙子张琳谋得一个好官。
现在不行了。谣传放出去,不管是自杀死的或是赐死的,这个黑天冤枉已错过最佳翻案时机。
关健是赵匡胤动了手,又不能说真相,因此不会处置石史,可自己昨天进宫的,赵匡胤心中也后悔,所以无论是赵匡胤自己,或者是背后的几个人,将会逐渐地不重视二人。
史珪无关。包括石家都不会恨他,赵匡胤与张琼争吵起来,他吓得不敢作声,只有石汉卿在挑唆,并且还动了手。同时与自己也无仇恨。只有石汉卿。
眼下二人看似势很大,连张琼都被他们做掉,吓得潘惟德不敢作声。实际张琼一死,二人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
只可惜自己不是历史专家,若是历史专家,知道这二人的结局,就可以判断他们是那一方的人。若是与赵普有着亲密的关系,自己可以稍借一些势,就能让石汉卿死无葬身之地。若是赵匡义的人,还真有点儿难办。
宋九站着不动。
他站着不动,仆役难受了,石汉卿虽是派人来恫吓,帛不差,是好帛,光滑柔软,也有一匹左右。虽轻柔不重,也不能算是轻若羽毛,这样托着,时间一长,两手会酸麻的。
然而宋九是官,他是仆,奈何?
一会儿他额头上冒出大颗的汗珠,双手颤抖。宋九威风摆足,才接下绢帛,说道:“这份礼我收下了,带我传一份话给石军头,大家都是宋朝的臣子,为宋朝建砖加瓦,那么它就是一份友谊。若不然,它就是石军头一再挑衅的罪证!”
“是,是。”仆役诚惶诚恐地离开,临走时还惊愕地看了宋九一眼,也许他在心中想到,这升起来未免太快了吧,年年三级四级地升,再过几年会升成什么官职?
看到他的表情,婚宴双方心定下来。
大姐说道:“小九,你升官了,为什么不对我说?”
宋九无语,大姐看到又升官了,却不知道自己不久要去巴蜀,那是什么地方,不亚于双方在开战,战火纷飞,炮弹乱窜,而自己呢,偏偏往中间跑。还好,吕馀庆大约是一个不错的官员,这次南下,无论官吏或者百姓对此人交口称赞。丁德裕对自己还不错,就是动作粗鲁了一点,人家是武将,怎么办呢。曹彬、王全斌他们的孩子与自己私交都可以,要么就是刘光义不大熟悉。若不然,无论赵匡胤怎么游说,自己也不会去。
“是云骑尉啊,父亲他一辈子厮杀,立功无数,仅是一个骁骑尉,比你高两级,这不平公!”
“那我将这个云骑尉辞了。”
“不用,这是你运气。”
实际这个理儿也讲不清楚,宋德是有功劳,也不过杀死了几十名敌人。宋九呢,仅是一个铁,赵匡义死活不说课铁产量,但说了,比宋九承诺的高,比他想像的好。很有可能课铁产量增加了一倍以上。就是一倍也很可怜,一千吨铁,然而时代与时代不同,这时代增加一千吨铁是什么意味?况且还有钢呢。
因此高怀德过来看后,与赵匡胤家宴时说对宋九赏得太薄。不是产量就此为止,火药因为考虑得多,制度未决定下来,还没有全面推广,一旦推广,加上疆域扩大,若是巴蜀安定下来,一千万斤课铁还是容易实现的。有了铁就有了好钢。这个意义何止杀死几十个敌人。
这是在宋朝,对自然科学不重视,若是在十八世纪欧洲,又将技术无偿地献给朝廷,而非是自己谋利,仅凭此候爵公爵都能授予。当然,对这个宋九不会辨论。
是宋初,若再过几十年,另一个时空的宋朝,自己可能不但无功,说不定给言臣们戴上几百顶大帽子,然后流放到沙门岛。
……
青衣未回来,朱三先回来了,带着小媳妇儿一到来的。小媳妇长相十分清秀,楚楚动人,但朱三想考功名想昏了头,差一点将这门亲事误掉。宋九一见面打趣道:“朱兄,明年还科举不科举了?”
“不了,不了,”朱三摇头,他也考灰了心,现在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