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娇妻如云 >

第480章

娇妻如云-第480章

小说: 娇妻如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骂不过,就只能摆官威了,只是这威风刚刚摆出来,说一句:“不怕王法吗?”

于是大家捋起了袖子,一个个像打了鸡血一样,两眼冒着绿光,恨不得把脸伸到蓝温的巴掌下面去,还要大叫:“大人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没辙了,蓝温哪里不知道他们的心思?自己要是动他们一根手指头,多半第二天就会名声扫地,立即会有雪花一样的弹劾奏疏把自己形容成当朝权奸之首,明日青楼酒肆里就会有人吹拉弹唱,宣扬自己的‘大名’,动他们一下,不但名声扫地,连仕途也完了。恰恰相反,被打了的人,反而会成为时下汴京最耀眼的人物,说不准还要青史留名,各地乡绅纷纷巴结拜谒。

管又不是,不管又不是,由着他们胡说八道更不是,蓝温这时候像是被人架在火上炙烧,夜夜辗转难眠。

而这两天,真正的暴风雨真正酝酿了,也不知是抽了什么风,士人们进了咨议堂,数百人济济一堂,刚刚喝了口茶,就有个士人砰的一声把茶盏摔在地上。摔杯子的不止一个,有人带头,接着是十个一百个,咨议堂里一片狼藉,皂隶见了,心肝儿颤得厉害,飞快地去报知蓝温,蓝温到的时候,就看到有人撞柱子了,撞得头破血流,口里大叫:“国将不国了,大乱将至,东宫废黜只在今日”

蓝温的眼前有点发黑,脑袋嗡嗡的,若说从前是抨击王公倒也罢了,如今居然说到了太子身上,废黜两个字差点让他没一口气提不上来双腿打摆子,太无法无天了,太严重了,纲理伦常都不要了。

接着有人大叫:“平西王原形毕露,要做曹操、王莽了,除国贼啊”

蓝温只好道:“人来,快,快,弹压,谁再敢胡说八道,立即拿了,革掉他的功名,打出去,打出去”

皂隶们要动手,谁知道这些读书人见了,都疯了一样,把皂隶们冲了个人仰马翻,又是一阵阵拳脚落下去,有人大吼:“先打了这些走狗”

蓝温见了,转身就跑,心里乱七八糟,大叫苦也,这事儿闹出去,乌纱帽只怕保不住了,谁知他年纪毕竟不小,有些年壮力强的士人在后揪住他的长发,生生将他扯住,不知哪个冒出来一声:“这蓝温就是平西王的甄邯,此时不动手,更待何时”

这时候局面已经失控,皂隶们逃了干净,蓝温被打在地上,无数人朝他围拢,蓝温听到甄邯二字,就知道完了,这甄邯是谁,便是王莽的走狗,后来协助王莽篡汉的就是他,这些读书人说平西王是王莽,他自然就成了平西王的走狗了。

无数拳脚打过来,蓝温心里又悲又愤,不禁大吼:“我若为平西王腹心,何至今日?”

蓝温这句话算是为自己辩解了,他这种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人物,若真有后台,早就进吏部、户部了,至不济大理寺刑部的名额也有,哪里会发配到这咨议局来。

可是读书人却不管这么多,一阵拳脚之后,蓝温已经没了气。

事情彻底地闹大了,堂堂朝廷命官被人打死,这和造反已经差不多,可是消息传出去,各方的反应却是极为暧昧,京兆府那边根本就不管,这是衙门里的事,京兆府只顾及弹压街面,这种事,当然是诸位大人操心。刑部那边也在装聋作哑,刑部是高级机构,一般是下头的衙门署理不了的案子他们才过问,现在京兆府那边没传案子来,他们当然没兴趣去理会这个。至于大理寺管的只是官,现在打死人的不是官,这又怎么个管法?没法管

其实说穿了,就是谁也不敢去沾这种狗屁倒灶的事,谁插手进去,不管是处置的好还是处置的坏,最后的结果要嘛是朝廷不满意,罢你的官;要嘛就是士林不满意,坏你的名。做官最要的就是官声,官声是谁给的?当然不是百姓,寻常老百姓的话说了除去谁信?寻常老百姓的话能传出十里八乡吗?不能,只有士人,只有读书人才能一篇文章天下知,你要是想为蓝温出头,惹来的决没有好,只有一身骚。

面对这种事,各家衙门立即摆出一副无为而治的姿态,绝口不提此事。

倒是门下省这边,李邦彦听了消息,叫来了几个官员来问,随即怒道:“这么大的事,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各部衙门都是摆设吗?岂有此理,天子脚下,出了这等事,你们居然无动于衷?这个蓝温是什么人?”

门下令过问了,当然要好好地查一下,至少吏部这边是最上心的,过了一天,结果居然出来了,蓝温大显官威,动辄要挟士人,今日更是出奇,居然要差役冲进咨议堂动手打人,这大宋祖法,但凡是有功名的读书人便是被人状告也是不能打的,结果这一举犯了众怒,读书人滋起乱来,蓝温被失手打死。

接着是调来吏部那边对蓝温的公考,满篇都是仇、昏、灵、炀等字眼,李邦彦看了大怒,拍案而起,对下头的人道:“这样的人居然也能做官?看看他做了多少丑事?在京兆府的时候就以贪渎闻名,这样的人,这样的官,是怎么混进咨议局的?”

结果一查,进咨议局是前吏部功考郎中刘著的决定,而这刘著早已致仕了,过去的事当然既往不咎,总不能叫人去人家老家把他拉回来治罪,李邦彦拿了这功考书,也顾不得其他,立即进宫。

不管怎么说,宫里不可能一点风声都没有,可是现在陛下不说话,那么只有两个可能,一个是当真不知道此事,事情还没传入他耳朵里。第二个就是陛下知道了,但是陛下没有说话。陛下没有说话不代表陛下漠不关心,或许是陛下在等,等三省六部这边怎么裁决,所以李邦彦无论如何,也要给陛下一个交代。

第七百二十一章:皇权

第七百二十一章:皇权

其实外头闹哄哄的,宫里头怎么可能一点风声都没有,虽然杨戬杨公公已经严令禁止内宦、宫女们不许私下嚼舌根子,可是赵佶早在沈傲和太子冲突的第二天清早就知道了消息。

赵佶正惬意的看着奶娘给沈骏儿吃奶,这眼睛也不知是落在沈骏儿的嘴上还是嫣红的那一点上。呵呵的只是笑,随即,他突然将杨戬叫到边上来,正色的问:“昨天夜里,太子和平西王在街巷里闹出了笑话?”

杨戬不敢说不,硬着头皮道:“是,不过这消息是真是假还没有断定,或许是以讹传讹而已。”

赵佶撇撇嘴:“这世上哪里有空穴来风的事,不必遮掩了。”他抬起头,沉默了一下,道:“东宫身为储君,闹出这种事来实在不像话。至于平西王,哼,不管怎么说,太子也是未来的天子,他这么多,就不怕朕宾天之后掉脑袋吗?真是混账东西,越来越糊涂了,再者说,亲王与东宫孰轻孰重,他心里会不知道?成日惹是生非,早知道就该寻个事把他打发出去。”

这一通牢骚发出来,杨戬反而心安了,若是陛下沉着脸不说话那才是真正的要紧,既然这时候骂了一通,这心里的火气也就发泄了出来,看来陛下对这事并不在意。

其实这种事也要看轻重,往轻里说是意气用事,往重里说就不得了,不管怎么说,赵佶的心里,总还没有往最坏的地方去想。

杨戬心里暗暗松了口气,淡淡笑道:“陛下,既然如此,不如下旨意申饬一下,好好的教训教训,看平西王下次还敢不敢再无理取闹。”杨戬的心思很简单,下旨意申饬之后,就算是朝廷惩戒过了,往后再有人拿着这个事来挑拨是非,也不好下口,任何事怕就怕悬着,悬在半空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掉下来,倒不如骂了一通,虽然丢了些颜面,至少不会伤筋动骨。

赵佶却是摇头,淡淡道:“不必,朕只当不知道此事,省的教人心烦,外头的事他们自己去处置,和朕没干系,现在发旨意出去,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不必理会。”

杨戬呵呵一笑,也就不再劝说。

不过这么大的事,想要不理会也是不成,赵佶偷了两日浮闲,事情终于发生了,让赵佶不寒而栗,他连续问了杨戬几遍,随即才陷入沉默。

国将不国,大乱将至,东宫废黜只在今日

这句话像是一根针,狠狠的扎在了赵佶的心口。他不禁有些愤怒,太放肆了,居然敢打死官员,敢说这种话,这种话是谁教唆的?

赵佶淡淡的看了杨戬,眼眸中闪出一种非常难得的警惕,淡淡的道:“为何三省六部还不将消息送进来?”

杨戬只是内廷之首,大宋朝的内廷还不至到大明中后期那种权阉当国的地步,一头雾水的道:“奴才也不知道,要不然去问一下门下?”

赵佶冷漠的道:“不必,该报的他们自然会报。”

杨戬对赵佶的这种冷漠太熟悉不过,若说是政务,赵佶未必能上心,可要是涉及到了赵佶心中的底线,任何一个皇帝都会小心翼翼起来。读书人是大宋的基石,大宋奉行的国策一直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个士大夫就是读书人,读书人怎么想,历来是朝廷不可忽视的。

现如今读书人激动到打死人的地步,一件意气之争演化到了国将不国、大乱将至的地步,这背后有没有指使,还是读书人本就反感此事,赵佶不得不好好琢磨。

偏偏赵佶越是生出了警惕,越不透露一丝半点口风,朝议的时候,百官没有说话,他也不问,甚至李邦彦入宫,他也绝口不提。这种漠视的态度,使人误以为陛下还不知道此事,或者说知道了此事并不肯过问。可是杨戬知道,正是因为陛下太在意,所以一直都在用一双警惕的眼神看着三省,看向六部,他在等,等各方的态度。

这一日清早,赵佶仍旧起来,逗弄了沈骏儿,对杨戬道:“这孩子瘦了,是不是吃的奶不合胃口?”

杨戬哪里懂这个,讪讪笑道:“奴才觉得没有受,更红润了一些。”

赵佶便不再说话,让奶娘抱走了沈骏儿,独自坐在案前,开始浏览奏疏,这两日他居然出奇的勤恳,不必杨戬知会,就能坐在案前,处置政务。杨戬小心翼翼的给他添了一盏油灯,笑道:“陛下远些看,会熬坏眼睛的。”

赵佶的脸色随着奏疏看过去的多寡而变得愈发阴沉,一篇篇奏疏没有消息,一点消息都没有,就好像这件事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这些大臣,这些朝廷的柱石,难道都是瞎子聋子?还是将朕当做了瞎子聋子?

他低不可闻的冷哼一声,突然将满桌的奏疏一推,搁置不理,身子依靠在椅上,半阖着眼睛,一只手扶在椅柄上,整个人失魂落魄。

杨戬低声道:“陛下,是不是奏疏里有人提及了东宫和平西王的事?”

赵佶冷冷笑道:“若是提及了还好,可是朕的大臣们现在还没有一个人透露只言片语。”

杨戬脸上浮出一丝惊讶之色。这事儿往重里想就是欺君了,而且是三省六部集体欺君。不过这事儿想一想,还真捉摸不透,沈傲这边的人不提倒也罢了,为什么太子这边连提都不提一句?

杨戬也开始警惕起来,太子在故弄什么玄虚?现在陛下到底猜忌的是谁,是猜忌平西王权势滔天,无人敢弹劾?还是太子只是暂时偃旗息鼓,早已有了谋划?

恰恰在这个时候,外头有人道:“陛下,李门下觐见。”

赵佶并不急着召见,先让杨戬换了新茶,吹了茶沫轻饮一口,才打起精神,叫杨戬把奏疏稍稍收拾一下,正色道:“宣他进来。”

过了片刻,李邦彦进了文景阁,肃穆的朝赵佶行了个礼,才道:“老臣见过陛下。”

赵佶不冷不淡的道:“赐坐。”

李邦彦欠着身子坐下,赵佶问道:“李爱卿这时候入宫,可是有事吗?”

李邦彦连忙道:“正是有事要奏请。”说罢道:“陛下可听说,在咨议局发生了一点乱子,一些读书人愤怒交加,竟失手将咨议郎中蓝温打死了。”

赵佶故作惊讶的道:“有这样的事?”随即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恶声恶气道:“是谁这样大胆,朝廷命官被人殴打致死,这与造反有什么区别,为何不调禁军弹压,是什么时候的事?”

李邦彦瞧瞧去看赵佶的脸色,也不知陛下到底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可是陛下做出这个态度,使他不得不小心应对了,等赵佶发泄完了,才道:“陛下,此事的前因后果实在有些匪夷所思,所以微臣才觉得棘手,要请陛下圣裁明断。”

赵佶沉着脸不由自主的去喝茶,随即道:“这里头还有隐情?”

李邦彦正色道:“正是,我朝一向优渥读书人,士人与朝廷一向是同心协力,若不是事出有因,读书人岂会如此大胆?陛下建咨议局,重在咨议二字,可令读书人畅所欲言,感怀陛下广开言路的恩德。不过老臣所知的是,这咨议局里的士人言谈所涉及的确实有点荒唐了一些,可是荒唐归荒唐,总还算是一片好心,事情就出在蓝温身上。”李邦彦吸了口气,继续道:“陛下广开言路,而蓝温却是专横的很,借着陛下的名目,竟然要堵住士人的嘴巴,到了后来居然怂恿差役冲入咨议堂里打人。”

“我大宋开国以来,对读书人优渥到了极致,太祖皇帝曾经说,愿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可见太祖的圣德,也正因为如此,我大宋国柞百年,没有出现晋唐之乱,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升平日久。如今一个咨议郎中,居然敢动手打士人,蓝温这是要将陛下置于何地?”

赵佶淡淡道:“也正是如此,蓝温才被读书人打死了?”

李邦彦道:“正是如此,所以老臣才觉得棘手,蓝温目无祖法纲纪,有错在先,这没有错。可是士人错手打死朝廷命官,却也不能姑息,老臣不敢擅专,才情陛下裁处。”

虽是不敢擅专,可是这件事自李邦彦口中说出,却完全是站到了士人一方。赵佶颌首点头,道:“这蓝温到底是什么人?朕为何没有听说过?”

李邦彦早有准备,从袖中抽出了一份功考书,递到御案前,道:“这是刚刚从吏部调来的,陛下可以看看。”

赵佶结果功考书,脸色晦暗不明,最后将功考书掷在御案上,悠悠道:“这样的人,为什么还能升任咨议郎中?”

第一章送到,快月底了,最后的冲刺了,老虎发飙了,弟兄们,让老虎飞一会儿吧。

第七百二十二章:社稷之争

第七百二十二章:社稷之争

抬首看了赵佶的脸色,李邦彦淡淡的道:“老臣也不知道,这是吏部功考郎中刘著点的笔,呈到了中书省那边,中书省也没有深究也就画了圈,后来门下才颁发出去的委任。”

赵佶敲着桌子,脸色变得更差,一字一句的问:“那刘著呢?人是他保荐的,现在出了这么大的事,自然该他负责,罢官吧,赶走。”

李邦彦道:“刘著上年年中的时候就请辞致仕了,这还是陛下批拟的。”

赵佶愣了一下,奇怪的看了李邦彦一眼:“是吗?”

李邦彦道:“是,若不是因为这件事,吏部那边查了档案,否则这件事要永远蒙在鼓里了。”

赵佶淡淡道:“朕想起来了,刘著确实请辞了,可是朕却听说,他一向刚正的,为何会做出这等事?”

李邦彦不徐不疾的道:“是人就会有疏忽,莫说是他,便是老臣,也有老眼昏花的时候。”

赵佶点头,道:“既然如此,这件事该怎么办,李爱卿有主意吗?”

李邦彦立即从锦墩上站起来,作偮道:“老臣不敢擅专,不过老臣窃以为,这蓝温死有余辜,只是人既然已经死了,也不必再追究。至于咨议局的士人,若是真要追究起来,涉及的就是数百上千人,到底谁动了手,是谁最后打死的,还有谁煽风点火,眼下还是不要查的好,否则天下清议汹涌,又不知要横生多少枝节。”

赵佶想了想,随即道:“这么大的事,若是不查,朝廷的威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