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才子-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想得出神,陆畅在身边拉了他一把:“节哥,咱们进去吧!”
竟是一脸的平静,他倒是懂得调整自己的考试状态。
照例是搜身之后放行。
胖子带的汤药出了些麻烦,好在吴节上前帮忙说项,那搜身的衙役正好是头一场点名时的那个,认识吴节,就喝了一口汤药,确定没有什么可疑之处,这才咧着嘴挥手放行。
前两场考试说是每场三日,其实算起来只两天半,另外半天时间是计算进头一天夜里的。
最后一场除了今夜,却要在里面坐足三日,要等到第三日晚间才能离场。
吴节觉得有些烦恼,突然怀念起童子试来。童子试考场纪律不严,而且每场都又固定的时让考生可以提前交卷。
领了卷子,进考场坐了半天,等到晚饭时,题目纸还没有发下来。正准备做饭,就有考官来宣布说,顺天府特意为考生们准备了伙食,赐小菜给大家吃。
今天的菜单上花色不少,有细瓷金边饭碗一只,细瓷盘子一对,一盘是火腿,一盘是素菜,另外,一人还有半斤白米饭。
一想到不用在自己动火,众人都是一阵欢呼。
可等晚饭发下来的时候,细瓷碗和盘子却变成了土陶,火腿、小菜、白米饭也变成了带着沙砾的糙米饭,估计是被经手之人给克扣了。
吴节中午本就吃得很饱,看了看盖在米饭上的几片已经变了颜色的凉拌黄瓜就没有了胃口,胡乱吃了一筷子,就吃出了几粒沙子。
一般来说,像这种正式考试的最后一场,上头都会赐饭的。
据说,会试最后一场的伙食最好,有鸡有鱼,想来也没人敢克扣吧。不像乡试,由所在的省布政使司承担一应花消,自然要好好节省,石头里榨油。
吴节没有胃口,对面的陆畅病的厉害,自然也吃不下去。至于林廷陈和陆轩也是动了几下筷子,就将饭碗扔到了一边,各自躺下休息。
到半夜时,试题纸终于发下来了,是六道题目。
其中,《四书》义三道,必答,就是让你根据题目写三篇八股文。
另外还有三道经义题,分别选自《易经》、《书经》、《春秋》和《礼记》。也是八股,不一定全答,考生只需选其中一题作好即可。
这四篇文章都是固定了字数的,不能够超过四张稿子。
吴节算了算,没篇文章若有写完,怎么着也得七八百字。四篇下来,就是三四千字,这三天真有够忙的。他还好,直接选合适的范文抄上去就是了,别的考生又要打腹稿,又要拟提纲,还得写草稿,等到正式答完卷子,三天时间未必够用。
因此,一拿到卷子之后,别的考生都顾不得睡觉,磨了墨,挑灯夜战。
别省的乡试,八股文都放在第一场。这次包应霞为了让考生们调整好状态,适应考场气氛,特意挪到了最后一场。
如此倒好,六天折腾下来,很多人都已经没考得麻木了,倒没出现头一场拿到卷子后,有考生又哭又笑的情形。
吴节计算了一下自己的写字速度,毛笔写字实在不快,又要写得工整,又要不能出错。算起来,自己就算抄袭,也没办法写得太快。
四篇文章,今天晚上作一题,剩余三天,一天一道。
这其中的关键是抄什么样的范文上去,拿个好名次。
科举考试,讲究的是揣摩主考官的口味,只要对了他的脾胃,就能轻易中举。
老实说,包应霞虽然是吴节的恩师,二人在考场上也有过一次接触。可私底下却没有任何交往,对包大人他也不是很了解。
而且,据别的人说,包大人为人正直,根本就不会看在我是他弟子的情面上就网开一面,高抬贵手。再说了,乡试的卷子都是要誊录好,糊住名字的,就算他用心点自己的举人,也没有可能。
吴节其实和其他考生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那么,该抄什么的文章上去呢?
吴节一边慢悠悠地磨着墨,一边思索着。
对面的三个陆家子弟也都磨好了墨,开始动笔。
看他们的情形是在草稿上拟提纲,胖子还是一副很冷的样子,衣服裹得很紧。
吴节眼尖,看到陆畅每写一个字,身子就哆嗦一下。
秋雨又开始落下来,在灯光中连成一片。
吴节也帮不上任何忙,只能将头低了下去,搜索着自己背熟的那些资料。
不出意料之外,最后一场的考题和真实历史上完全一样。
ps:懒得拆分章节,合成一章发出来,今天就这样。
……—://。。
第二百零六章异同,揣摩
第二百零六章异同,揣摩
………………………………
第二百零六章异同,揣摩
第三场的第一题是道大题,就是从《四书》中抽取一个完整的句子,让你依这句话的意思作一篇八股文。
明朝和清朝的八股文考题有些区别,比如明朝考官在出题的时候大多出大题,而小题大多是私塾老师在考较学生对儒家经典熟悉程度时才用。等到清朝末年,四书五经的题目都已经被出尽,可说每个句子后面都跟着百十篇范文的时候,考官出无可出时,才弄了些诸如截塔之类的小题出来。这已经是刁难,而不是选取有用的人才了。
包应霞乃诚实君子,自然没有跟考生斗智斗力的心思。出的题目非常简单,“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这一句出自《论语》,意思是: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孔子感慨的说:我赞同曾点的意见。
所描述的场景是一种社会大同的景象,国家已经不需要人去治理,居民安居乐业,无偷无盗,每个人每天都在过一种富足安乐的生活。而孔子所希望看到的正是这样一种社会。所以他会赞同。
这段文字可以说是每个考生入门发蒙时的必读科目,平日里也不知道依这个句子做过多少文章。
等到拿到题目纸后,一看到这句话,不少考生都长长地出了一口气,面上露出轻松的笑容。
但吴节却知道,越是容易做的题目,越不容易写好。就因为题目不难,大家都能作,观点雷同者居多,要想靠标新立异得高分,只怕有些难。而拼文笔,三千考生中,也不乏有下笔锦绣之人。
既然能进这座考场,都是有几分斤两的,所以,如果不出意外,这一道题,大家都能轻易地作出来。就因为太容易写,又以老生常谈居多,考官看起卷子来,难免不审美疲劳。吴节可以肯定,没多少人能拿高分
所以,不管后面几题如何,如果这一题能够做好了,就能抢得先生,首先就立于一个不败之地。
那么,抄什么才好呢?
老实说,这个题目吴节手头的范文可说是最多的,从明朝宣德年到清末宣统年的都有,真要背,也背不晚那么多。
因此,他就从各期会试的会元和解元文中找了五篇做参考,然后根据考场和考官的情况再作决定。
因为有着强大的资迅能力,吴节可以在现代社会轻易地查出某年某月某地的考试题目,可主考官姓甚名谁却没办法搜索。而考官的口味又直接决定了你的考试成绩,所以,一般来说,他都会事先准备几篇不同口味的范文,到时候再做定夺。
今科的主考官包应霞是吴节的老师,只是平日接触得不多,他喜欢什么样的文章,吴节也无从知道,只能大概加估计。
他想了想,回忆起上次在成都参加院试时的情形,那次考试自己可是拿了头名的。四川今年的会试包应霞一共出了两道八股文题,一题是《不患》,选自《论语》;一题是《不见而章》,选自《中庸》。
当时吴节也没考虑过包大人喜欢什么样的文字,为了保险,索性抄了钱谦益的两篇范文上去。牛打杀鸡,一举夺魁。
钱牧斋乃是明末文坛领袖,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为江左三大家,瞿式耜、顾炎武、郑成功都曾是他的学生。他的文章气象宏大,是明清古人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人物,被人称之为“当代文章伯”。
究其风格而言,虽然还带着浓重的明文特色,可依稀已经能够找到一些清朝古文的影子。
估计就是因为清文的韵味对明朝人来说,是如此的新鲜,这才入了包大人的眼,被点了案首。
“恩,看来,抄明人的文章是不成的。要想在这个普通的题目里写出特色来,还真得从清文里去寻。”吴节想通这个关节,醒悟过来。
好在他手头正好有一篇得用的文章,正是一个叫胡任舆的所作的同名文章,靠这这篇文章,他拿到了乡试头名解元。
胡任舆这人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名气,是康熙年的翰林院编修。清朝的翰林院就是个养老机构,他在里面窝了一辈子,也没做出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可这人的学问却是非常好的,又是个考试高手。
康熙二十年乡试拿了第一,康熙三十三年会试时又拿了一甲第一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状元。
这还不算什么,他所参加的乡试考场设在南京,南京可是个出人才的地方,能够在那里杀将出来,可见他的厉害。
这家伙每次考试都必拿第一,简直就是个考试机器。加上他又是清朝人,不抄他的文章,对不起祖国,对不起人民,对不起穿越者的先知先觉。
想通这一点,吴节立即就想动笔。可想了想,乡试事关重大,对自己也非常重要,还是慎重一些。
也不忙答卷,就提起毛笔,老老实实地打起了草稿,准备将那篇范文先写在草稿上,待检查之后,再誊录上考卷。
实际上,这篇范文的破题部分写得也很寻常,承题也很普通。
可到起股那节,却显示出这个胡状元的功力来。
比如起讲下二比一段:勋业者,君相之遇合也。禹皋伊旦,当时若无此遭遇,岂遂淹没以终老,天壤甚大,倘必有所待而后抒怀,设所如不偶,将毕生无自见之期矣。
景物者,达士之功名也。黄农虞夏,今日岂异此风期,安见熙皞之难再,人物依然。如其无所待而皆快意,将动与天游,任目前皆自得之志矣。
再比如后二比部分:性情之际安往?不得,忽然而值此时,忽然而娱此境,任耳目间之取携,而生平不尽啸歌之致,此其气象,类不在三代以下也。将点狂也,不几于道欤?
宇宙之故安在?可执,如必暮春而后为其时,必童冠而后为其人,必咏归而后为其境。自命旷观之高致,而寄情犹滞形迹之间,此其气象,不过隐者流也,将点深也,不犹之乎浅欤?
……
这可是文章的精华,后人评曰:曾点暮春风浴一段,神理最难体会,作文者最难得恰到好处,惟康熙辛酉科,江南出此题,解元胡任舆,识解独超,会心自远。
……
对这篇文章,吴节有着无比的信心。
不过,等写到到束股部分那一句“论者谓点之志,与夫老安少怀之志,微有合者,故亟与之然。而夫子当日惟是喟然嘉叹,至其所以兴者,终未言其故。”时,吴节却突然发现有个大麻烦,顿时急出了一头冷汗。
……—://。。
第二百零七章难熬的日子终于结束了
第二百零七章难熬的日子终于结束了
………………………………
第二百零七章难熬的日子终于结束了
这下出大乌龙了!
吴节突然发现自己不知道最后一句“至其所以兴者,终未言其故”中那个“故”字该怎么写。
“故,故,究竟是反文旁还是欠字旁?”吴节抓了抓脑袋,额头上顿时出了一层汗水:“日,这下麻烦了,关键时刻,怎么就提笔忘字了呢?”
“妈的,这字如此的简单,就算随便找个小学二年纪的学生来问,人家也能轻易写出来。可怜我堂堂一个秀才,背负四川第一才子之名,竟然连这个字的偏旁部首是什么都没办法确定。怪就怪前阵子用电脑太多,习惯了智能abc,竟然不会写字了。”吴节一阵苦笑。
这段日子也是怪了,竟然天天穿越回现代社会。久违了现代生活又回到自己生活当中,吴节突然觉得现实世界是如此的美好,单就娱乐活动而言,比起沉闷的明朝不知丰富到什么何等程度。
于是,他也没闲着,整日不是大吃大喝,就是k歌看碟,然后在电脑上与mm聊天,在论坛上和人掐架,玩了不不宜乐乎。
至于乡试,也没什么好准备的,考题已经到手,范文早就背熟。大考之前,且放浪形骸地松弛一下紧张的神经。
吴节学电脑打字的时候,主要是懒得背字根,不会五笔,只用拼音。这些天,他为八股文的事情在网络上同老金和国学论坛的几个朋友交流过许多次,经常为一个问题吵到半夜。
打字速度越发地快起来,能够轻易地达到每分钟一百二十字的水平。可是,就因为如此,每到提笔写字,总会下意识地先将要写的字自动代换成拼音字母,刚才落笔的时候,他好几次都差点写成了汉语拼音。
“还好,我先把文章抄在草稿上。刚才若是直接写到考卷上,没准就要犯低级错误了。”吴节心叫一声好险,暗自后怕。
古代的科举试卷都事先印好了红色暗格,一个萝卜一个坑,写了错别字,或者涂了污迹,要被扣分,碰到脾气不好的房师,直接就把你的卷子给刷了下去。
电脑用得多了,自动写拼音不说,还容易犯提笔忘字。
现在,就连简简单单的一个“故”字,竟然将他给难住了。
吴节坐在考桌前想了半天,又分别将这两个不同偏旁的字写在草稿上,看了看,这两个字怎么看怎么可疑,死活也确定不了究竟那一个字才是对的。
这情形急得他心中一阵气苦:终日打雁,今天却被大雁啄瞎了眼睛。
人越是急,脑筋越是卡壳。
想了半天,死活也决定不了。
吴节没办法,只得放弃,就生了活,烧了点水,泡了点茶水,喝了几口。却突然扑哧一笑:“故乡的故不就是反文旁吗,我还真是被魇住了。现代人用电脑多了,未必是好事,今后若再穿越回现代社会,那玩意儿可不能再多碰,尽量用笔手写吧。”
想出这个字之后,吴节无比轻松,听更鼓的事情,已是寅初,还是快些把第一题写完,早点睡觉要紧。
砚台里的墨汁已干,笔尖也凝住了。
等弄好,将一篇文章抄上去,等到要结束的时候,吴节心中又是一动,突然想起了一个很要紧的关节。
这个关节若是处理不好,只怕还真的考不出什么好成绩来。
“我只顾着揣摩包应霞的口味,却把房师这一关给忘记了。要知道,我这份卷子并不能直接交到主考官的手上,而是先得让房师过眼,房师看中了,这才选送到包大人那里去定名次。所以说,与其揣摩包应霞,还不如多想想这天字号房师喜欢什么样的文字。”
“房师喜欢什么文章,我自然是不知道的,到现在,他姓甚名谁,都还是一个迷。不过,这篇文章本就是八股文经典,只要格式什么的没问题,房师又不是瞎子,不会看不出其中的好处。对了,格式,形制……我倒将这个问题给忘记了,险些酿成大麻烦。”
吴节一个激灵,也没再抄稿子,又提起笔在草稿上写了起来,在束股部分又加进去了一些东西。
这加进去的内容全凭自己的真本事,也没处可以抄去。还好,他前一阵子在陆家族学学习,代时升又是一个明师,写几十百余字的文章还难不着他,虽然比起原作者还差了许多火候,却也有几分像模象样。
原来,这涉及到明清八股文的一些细微区别。
明朝和清朝的八股文究内容和形式上基本雷同,可考场上却有许多差别。
首先,明朝的文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