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南下-第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文,你有空考虑一下人选、机构设置,我想成立一个筹备小组,我挂个名,你来总负责,南下干部中的很多好同志、我们部队的一些转业干部、临江原来的一些老党员老干部,都可以进入咱们的公检法专政机关,由你统一归口。”
乔向文欲要推辞,李作人摆摆手。
“**不是请客吃饭,你我参加**那么多年,不就是盼着全国解放,建立民主政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吗?这事不着急,你好好酝酿,还有,经济也要尽快抓出成效,临江一直号称东南第一重镇,那靠的就是工商业达,绝不能让他们在你我手里倒退。”
临江新解放,两大事情,一是肃清残敌,稳定社会秩序,第二个就是搞好经济,一文一武两件事情都压给了乔向文,那会儿,这哪里是权力,分明是沉甸甸的压力。
“省里领导没说,倒是兵团韦政委那次提到,军事管制时间要尽可能缩短,尽快把政权建立起来,你我都知道,军管不是目的,那也就是这段时间**的非常措施,听政委说,51军很有可能不驻扎临江。”
咦,乔向文听了,扬起了眉。
“咱们四野正在南方,准备彻底解决国民党的残兵败将,解放全中国,一旦**胜利了,军队必然要重新摆布,你说,长怎么会让我这支野战部队住在这花花世界过好日子呢,按照长的说法,全国一解放,部队可能就要裁军,还有一个,就是要按照几大野战军的作战区域,重新布局。”
蔚蓝的天空,悬着火球似的太阳,树上的蝉儿没命地叫着,仿佛要用这种声音,叫出心里所有的孤单和狂乱。
“老李,今天的临江日报看了吗?”。
乔向文看着大楼前的路上,行人三三两两,地上的热气,空中的烈日,热得大家都行色匆匆。
分管的摊子太大了,每天大量的报纸中,他一般只选取几分跟工作有关系的,而这,也往往是范秘书提前做了筛选,之后把一些重要的内容做好标记提供给他。
李作人听了这话,拍了一下大腿,站了起来。
骂了一声“***”,随手把门给带了起来。
“你说的是河东区那个鸟人吧?”
乔向文点头,脸色凝重了起来。
今天的临江日报,二版头条,报道了一件大事:
河东区建设组负责人,向一家单位吃拿卡要,主动索要财物,另外,在接管过程中可能还存在贪污公款的行为。事情败露后,竟然对接到来信前往采访调查的记者加以威胁,声称自己上面有人。
报道中透露,此人确实是39年参加**,原来是临江地下党组织的成员。
报道采用了本报记者的名义,估计是报社为了保护记者的缘故。
军管会成立后,向原国民党各行政区域派驻了工作组,工作组再按照条线,设置了一些小组,譬如交通组,建设组,经济组,等等,条件成熟后,这些小组将就地转化成区政fǔ各部委办局。
“**说过,我们有些人没有倒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反而在进城之后倒在了糖衣炮弹中,我建议啊,军管会派人好好调查如果情况属实,一定要好好处理,否则,一定会让群众寒心,对我们失望。”
李作人恨恨地咬着牙,深深呼出一口烟:“我已经让小姚去调查了,说实话,我估计背后有文章。”
军长秘书小姚,目前兼任军管会办公厅的副主任,主要负责军管会领导的交办督办事宜。办公厅主任,是原临江地下市委的干部,秦一光。
就这事,两个人深入交流了看法。
根据分工,李作人管全面,重点军事接管,顾清明副主任分管党的建设,包括组织、宣传、统战这些工作,乔向文本来只管公安,后来兼管了财经。
按道理说,报社这些部门都是党务口,喉舌阵地嘛,应该对党的政策吃得更透,应该大力宣传**的军管政策、民族工商业政策,在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方面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报社的好几条社论似乎有那么一些不合拍,导向隐隐约约让人觉得不大对头。
经过了解,那几篇都是组织部门提供的稿件,并且经过了顾清明的审阅签字。
乔向文进入临江,第一个接管的就是临江日报社,为此他跟那里的一些人还有些熟悉。
原来的钱副主编后来留任着,电话里他和乔向文说了这些,其余就吞吞吐吐,不太方便说。窗台上新养的一盆木槿,长得很快,斜生的枝条,长满绿叶,繁密的叶间开满了一朵朵艳丽夺目的花,紫色的花瓣像皱纸一样富有质感,花型秀美,凑近一闻,一丝淡雅的芬芳飘溢着。
繁忙的工作之余,那么多年,乔向文喜欢养花的习惯一直没变。
收起刚才沉重的话题,李作人开始放松起来。
“我说向文,你养那么多花干吗,要我说,还不如养个女人,多实在,哈哈,饿了有人烧饭给你吃,困了有人伺候你上床,这花好看不实用,不能当饭吃。”看乔向文那么细心地给花浇水,老李忍不住开起玩笑。
乔向文一笑,不紧不慢道:“老李,嫂夫人交办我的事情,我可时刻不敢放松啊。”
前天晚上,几个东野干部聚会,李作人家那口子饭桌上,狠狠地敲打了他一下,私下还让乔向文多提醒着。
李作人,在东北不就那点事嘛,要不是那次被老婆把他和那名女干部堵在值班室里,进步说不定还要快一些。
哪壶不开提哪壶,一听乔向文说这个,李作人哈哈一笑,马上调转枪口。
“好好好,我老李没资格风流了,乔大主任你可以啊,怎么样,我老婆说了,正给你张罗呢,还问我啥条件,哈哈,猜我怎么回答的,非临江第一美女不娶”
看他不接口,趁热打铁着:“你他娘的,别给我再一个人过啦,记得你今年都三十几了,按你的条件,临江水灵的女子还不随你挑啊,要不,你还是看中我们部队里的了,你说,我老李明天就喊她来这里报到。我知道,老弟你很苦的,星竹在照顾你,对吧,你不要耽误了自己,再把妹妹也给耽误了啊,哈哈。”。
嘻嘻哈哈,打了一会趣。
接下来,两人谈起了市里最近生的几起军民纠纷。
长期生活在硝烟战火中的一些解放军官兵,对于眼前的和平生活一时有些不适应,在与群众相处中不自觉地会流露出优越感:
有的军队司机开起车子耍特权,不服从交通警察的指挥。
有的战士上街买东西,嫌价格高和商家打架。
一名连长便装吃饭和饭店伙计生纠纷,转身叫了几个兵把饭店给砸了。
两个老军人一合计,让61师挂一块牌子,暂时充任临江的警备司令部;
以警备司令部的名义,派出一支督察队,在市区巡逻检查,专门抽查军人们的仪表仪容和执行军规情况,同时,接待群众投诉。
新解放的城市,每天都会不断冒出新问题。
那么大的一个摊子,哪块出问题都不行。
军管会军管会,按照老李的牢骚,不就是这个城市的大管家吗?
“咚咚,咚咚”
说话间,有人轻轻敲着门。
两人掐了烟,乔向文走过去拉开。
范文芳一笑,探身进来。
后面跟着一名陌生的女子。
乔向文眼前一亮。
那么大热的天,这女子一进来,房间立刻都感觉清凉了不少。
第二百七十七章山雨欲来
正文第二百七十八章女英雄
更新时间:2012…6…2615:56:10本章字数:6390
正文'第二百七十八章女英雄
第二百七十八章女英雄
范文芳带着这名陌生的女子进来,一看李作人也在,忙介绍着:
“廖老师,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乔副主任,那位是李主任。”
随即,给两位领导介绍道:
“这位是和平小学的廖水颜校长,是临江的女英雄,冒险救过我们的解放军战士。”。
斜坐在椅子里的老李起初没在意,听到这话,欠起身子,大声道:
“廖校长,我们见过”
乔向文一愣,老李怎么会认识这个女子,还那么热情?
只见这女子也是一诧异,随即微微一笑:
“李主任,您也在啊,我是不是打搅领导们的工作了?”
老李手一指,廖校长在旁边的沙里坐了下来,那是刚刚乔向文坐着的。
乔向文只好坐到了对面。
范文芳飞快地端上一杯凉开水,递给了这名女子。
这当口,李作人向一头雾水的乔向文介绍了一下。
原来,这名廖水颜老师,在临江早已是大名鼎鼎的女英雄,临江解放的时候曾经冒死保护过受伤的解放军战士,之前,还在一场特大暴风雨中里组织民兵奋战救灾,把被洪水包围的一百多名小学生全部救到安全地带,而自己晕倒在激流中,差点被洪水冲走。
前不久在军管会组织的一次座谈会会上,她作为先进代表言。
那天的会议,李作人刚好参加了,也被她的事迹深深感动,为此对廖老师的印象非常深。
会后他还和会议代表们集体合了影,吃了中饭。
李作人介绍的时候,乔向文已经把廖老师看个清楚。
那么多年,乔向文见过不同的女性不少,在他周围的漂亮女孩也很多。
但是此刻看到的廖老师,依旧让他有些意外。
说她漂亮吧,好像不够准确。
肤色白皙,五官精致,稍微挪动任何一个部位,你都会觉得不合适。
一席素白的连衣裙把本来就不黑的皮肤衬得更白,一根淡蓝色的腰带随意系在腰间,看起来随意而优雅。头是一条简单的马尾,用一个同样淡蓝色的弯月形夹固定,留下几缕碎碎的刘海斜在额前,说话时刘海微微的颤着动,传递出一种知性和活力。
给他极大震撼的,不是这些。
是廖老师的眼睛。
对面的这双眼睛和文静太像了。
一对眸子又亮又黑,看人的时候,一动不动,如一潭静止的深水,偶尔转动,却如飞泻的瀑布,充满着灵动。
由于天气炎热的原因,她的脸上有些汗,这时用手绢轻轻擦拭着,连衣裙贴紧身上,更加显出她匀称而健美的体形。
“廖老师,你找乔主任有事吧?我就不打搅了,向文,这可是我们的女英雄,有困难一定要帮助解决啊。”
姚秘书在门口闪了一下,李作人知道是找他,忙站起来。
他送李作人出门,随手关照范文芳,让他和梁亮联系一下,有空过来一下。报社的事他想问问。。
梁亮,还记得吧,三大队在北平招兵买马时,从国外写信回来的印尼华侨之子,来到临江后主动要求去了临江日报。
小范去到隔壁后,办公室就剩下了两个人。
“听乔主任的口音,是山东人?”
廖水颜看着窗台上的花,笑意盈盈,轻轻喝着凉开水。
“恩,是啊,廖老师怎么听得出呢?”
乔向文有些好奇。
廖水颜一笑,额前的刘海散落,她随手往上一撩。
“刚才和李主任说话,你说了一个么么,呵呵,好像是山东话,馒头的意思吧,我听一个山东的朋友说起过。”
哦,原来如此。
老李刚才介绍那天会议,中午吃了么么啥的比较简单,没想到这个女孩子如此心细。
两个人面对着坐着,他没来由地觉得有些气闷。
眼睛怎么那么像文静,连说话的口气、心细都像。
八年交往,文静对他各方面照顾很多,尤其是到了东北以后,而她的那份细心和执着,现在却成了他永远挥不去的痛。
“廖老师,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助的吗?”。
一听这话,廖水颜抿着嘴唇,轻轻一笑,脸上现出了一个个浅浅的酒窝,刘海微微颤着。
“李主任这样说,乔副主任也这样说,看样子来这里的人都是找你们这些大领导解决问题的吧?”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透着一丝俏皮和调侃。
笑容的背后,似乎还藏着一股说不出的东西。
是好奇,还是探究,说不清。
乔向文看着她的样子,本能地觉得眼皮有点涩,便转开了脸。
电风扇呼呼地吹着。
几分钟时间,廖水颜简明扼要地把自己的来意说了出来。
接下来,她把今天来的目的说了一下。
临江的解放,对于市民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市民对子女的教育空前重视了,当然这是党的政策,也是报纸电台不断宣传的缘故。
培养一代新人,建设美好祖国,这还是军管会文教部长提出的教育口号,他当时汇报时,大家还觉得挺朗朗上口的,会后,这句口号就成为标语,横幅,频繁出现在了临江的公共场所。
临江的经济,在全国举足轻重,临江的教育同样很有影响。
除了临江大学之外,还有两所大专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培养了不少人才。
全市共有各类小学三十多所,这在当年而言,那是相当冒尖的。
在这么多小学中,和平小学算是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它最早创建于19o5年,是临江历史最悠久的一所学校,从这个小学毕业的不少人,后来成为了国民党时期的各级官员、学者名流。
全校目前共有2o个班,8oo名学生,4o名教师。
市民注重教育了,是好事,但是,大家还都想把孩子送到好的学校读书,这就急坏了学校了。
连日来,报名上学的孩子明显急剧增加了,可是老师不够,教室不够,学校场地不够。
老师不够,文教部答应和临江师范协商,请求他们尽快分配一批大学生进小学做老师。
场地不够,文教部那就无能为力了。
根据文教部的教育规划,要充分利用和平小学的品牌和优质资源,尽可能多招学生,多让市民享受新社会新教育的好处。
和平小学位于市中心,要扩大校园,就要搬迁旁边的房子。
其他房子都好商量,这地不好说话。
为啥?
那房子属于临江公安局的南平分局。
学校领导去找分局商量,人家态度很强硬,警用仓库,哪能随意搬迁。
听完这些,乔向文算是明白了,公安局归他管,人家廖老师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廖水颜说完,喝了一口水,然后含着笑看着他。
目光里有恳求,有歉意,还有隐隐的一股挑战。
乔向文看着她预先准备好的草图,两个人讨论了起来。
不要说对方是临江的知名人物、女英雄,就是普通的老师前来,他也会用心接待,为了教育,为了孩子,能帮就帮这是原则。
看起来,学校的规划很宏大,在对本来陈旧的校舍适当翻修外,还要扩大校舍,通过对隔壁房屋的搬迁,新建一批教学用房,以满足更多的入学需求。
在更大的计划里,她正在和临江示范学院洽谈,准备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层次和教学水平,把学校挂牌成为这座大学的附属小学。
面对第一次见面的乔副主任,廖水颜毫无保留地全盘托出。
乔向文心里暗自赞叹,这真是一名能干又好强的女同志,看起来年纪比自己还小了不少。
想着,心里油然而生出一股惺惺相惜之意
突然,轰隆一声,一个闷雷,
“夏天孩儿面,一天变三变。”这就是临江夏天的特点。
刚刚还是炎热难耐,转眼,天空就黑沉沉的阴下了脸。
大块的乌云黑云压城般覆盖着。
一道闪电,从空中掠过,把房间照得亮,随着又是“轰隆”一声,闷雷炸开了,象战场上的重型加农炮出的炮弹爆炸的声音。
很快,大大的雨点,从天而降。
廖水颜听着外面的暴雨,看着眼前耐心地和自己商量的乔向文,很是感激。
最后商量,就放在明天,乔向文带着公安局的同志去学校现场办公,帮助解决。
“乔主任,太感谢你了,你为临江的教育做了一件大好事”
廖水颜轻轻笑着,目光看着如此认真的他,她眼眸里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