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南下-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胶东和辽东,立即采取必要的确实的办法,组织部队和干部渡海,是目前决定一切的一环,必须在二十天至一月内渡过所需部队和干部,否则决不能完成你们的战略任务,因那时国民党军必将进入东北。你们双方必须用全力迅组织渡海,再不能容许片刻迟缓。”
这样的口气,这样的命令,罗荣桓能不着急吗,乔向文能不着急吗,万毅能不着急吗?
就这样,乔向文和许世友最快度,硬是用的汽艇,立刻把万毅的人马送上了路。
三千多人,有渔船,有帆船,没有对讲机啊,难度特别大。
四顾茫茫,根本看不见前方的位置,转眼后面的胶东也看不见了。
要命的是,小船啊,抗风险能力差,海风一起,bo澜汹涌的,把小船nong得不停地颠簸飘摇。
就这样,几天以后,十万大军的先锋队到达了兴城。
满族将军万毅,回到了的家乡。
这支部队,就是山东八路军到达东北的第一个,抢占东北,终于迈出了实质xìng的一步。
再说,乔向文送走了万毅,马上和许世友投入了主力部队的运输之中。
那里,江主任把干部选好了,李处长把部队派好了,谁走谁留,上面说了算,不准任何人讨价还价,军区党委之前已经严令:
此次任务,事关全局,凡有违令者,立刻免职。
这里,乔向文和许世友两个人,当起了运输大队长。
十万大军,都要从胶东走,从海上走,哪来的运力,哪来的物资保障,哪来那么多配套的玩意。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
绝不把困难还给领导。
两人骑着马,带着一批参谋,在沿着胶东海岸一大圈,快马加鞭,再喊来当地老乡,以及根据地的县乡政fǔ官员,细心打听。
闯关东,大伙啥意思吧,对了,李云龙演的同名电视剧,说的也是这个。
,山东人往东北去,那是糊口,那是为生存。
这会儿,山东八路到东北区,那是为了抢地盘,建立的新政权。
乔向文许世友最后商量,就听大伙的建议,十万大军渡海,还是走老当年山东老乡闯关东的海路。
主要码头有三个:
龙口、黄河营、栾家口。
一声令下,警卫连马上把这三个码头给管了起来。
地点定了,船呢。
最头疼的就是运输工具,没有军舰,没有大型客轮。
土办法吧,胶东火开会,所有下面的军分区、县委,每人领任务,筹集船只,渔船,帆船,汽船,凡是能运人的,来者不拒。
**做事,方便就在这里,老百姓齐心啊,一动,老根据地乡亲觉悟高啊,一听要去打东北,争先恐后把家里的船给拿出来。
乔向文喊人统计,凡是贡献船只的老乡,每人一张光荣榜。
mén上一贴,在当年,这可是上荣光的美事。
很快,15o多帆船,4o多汽船,齐刷刷摆在了三个港口。
许世友看着直乐,胶东老乡,就是好啊,多少年后,当了副总参谋长,军区司令员,他还经常托人给认识的几个老乡捎点呢,当然,主要还的小酒。
有了船,还不行。
军区布告一贴,招人
凡是有过航海经验,体格强健的,报名当船员,只要表现好的,可以直接参军。
这会与从前,大不相同了。
抗战刚开始,说实话,参军的,不管是**,还军,山东老百姓积极xìng不算太高,兵荒马1uan的,人家心里没底。
到后来,老乡才搞清了**共军不是一回事,慢慢地,参加八路军的人开始多了起来。
鬼子一投降,山东子弟参军热情高涨得很呢,这不,布告一贴,两天就有三千多人报了名。
挑挑选选,专拣那些出过海的,身体好的,指挥部一下子录用了一千多。
剩下的一千多急了,我们也要参加八路啊,干嘛欺负人。
乔向文和许世友一商量,主力全走了,胶东部队太少了也不行,不去东北,你们留在胶东吧。
那些天,三个码头,人山人海。
一批批来自山东各地的八路军,一批批穿着便装的地方干部,整整齐齐排着队,口音迥异,天南海北到处有,歌声嘹亮那个震天响啊。
北上,八路军的方向。
北上,中国**的方向。
许世友和乔向文正给部队编号,安排上船顺序呢。
延安电报又到了,这一回又是mao伟人亲自草拟,直接给了许世友,把罗荣桓也给跳了
啥情况那么着急?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正文第一百七十一章万马千军抢东北
更新时间:2012…2…1723:48:21本章字数:4395
第一百七十一章万马千军抢东北
胶东区党委:
近日部队渡海情况如何,千万要多要快,不得片刻迟误,将此当作第一位工作,派大批干部和主力准备渡海,其他工作均属次等,否则将贻误战机。
不等人啊,mao伟人一看,大量的主力部队还未上船,东北依稀已经出现了老蒋的部属。
电报一接,许世友急坏了。
马上和乔向文分工,你心细,来管安排船只吧,我去挑部队,主席要我们出主力,我不能对不起主席。
后来的分析表明,mao伟人对于东北的心情大家可以理解,但是,对于渡海,包括解放金mén这样的渡海作战,他和其他领导成员还是没有经验的。
为啥这样说。
在缺乏现代运输工具而又十分紧迫的情况下,要将十万人的部队,短短一个月之内,就从海上运送到东北,几乎不可能。
当时,许世友乔向文等人所能筹集到的汽船,单船每艇最多装载8o人,而帆船,当年是没有动力装置的的,就是靠着风吹船帆往前跑。海里那是不能玩船桨的,这样的帆船每只最多装得下3o人。
别看垂直距离近,船舶差啊,也没科技含量,就算你完全顺风、顺水,单船单程也需要一天一夜,要是不遇到风1ang,就没法算了。
这次海运,前所未有,谁都没干过。
人多船少,没有气象预报,没有通讯工具,一切都是靠责任,靠信念,靠jīng神。
举个例子,
当时的海军支队,那是许世友的心肝宝贝,八路军最早的海军部队,为了让他们早点到达东北,派上用处,许世友安排他们早点出,可是,谁都没想到,一百多海里的航程,你猜走了多久才到。
三天三夜
那木帆船,抗不了大风1ang,同时没导航啊,稀里糊涂,就找不到北了。要是在岸上,爬也爬到了,这就是走海路的风险。
童鞋们算一算就了,十万人要多久才能运。
后来打金mén,也是一个原因,叶飞没经验,只算去的人,没有算回得来的船,结果第一批九千人那里一上岸,就被人家打了伏击。蒋军有经验,不打人,先打船,把你的船都给打沉了,炸毁了,看你咋办。岸这边呢,大部队早已整装待。就这样,眼睁睁看着一个师的战友牺牲掉,这是中国**自打成立以后,近万人全军覆没的唯一一次。
海战,海上运输,到现在,依旧是中**队的一个短tuǐ。
延安焦虑,语气不断变硬。
十万大军,那是要一船一船运的啊。
乔向文看下眼里,急在心上。
从事秘密工作那么多年,就没遇到这样靠头脑,靠智慧解决不掉的问题。
他反复思量,把已到达码头的部队,即将到达,还在驻地没出的部队,一一统计,征求了许世友的意见后,他给罗荣桓提了个建议:
那么多人员,全部从海上走,绝对法完成中央下达的任务,是否可以分出一部分兵力,战东北。
山东一把手罗荣桓,此刻正为这事愁,胶东的所有船只已经全部搜刮出来,按照目前运力,两个月之内完成任务不太可能,但中央的大政方针他是参与讨论的,举双手支持。
对了,中央关于罗荣桓的任命也刚刚到达,本来,指派军区政治部主任负责山东八路军进入东北以后的指挥,但考虑到人员、级别,威望等各种原因,虽然罗荣桓身体非常不好,急需手术,还是经常便血,但是没有办法,山东八路军主力全部北上,没有一个压得住的人坐镇东北,那也是不太合适的。
所以,罗荣桓也是刚刚得知,他本人也正在准备前往胶东,司令部机关人员也正在收拾家伙。
对于乔向文的意见,罗荣桓很是惊讶,因为从6路走,绕了大弯。
海路虽近,但是运力有限。
6路好走,但是距离遥远。
其实,因为信息的闭塞,**各部队互相之间通气很少。
实际上,此刻,除了山东八路军,还有两支部队,正在遥远的地方,沿着6路赶往东北。
mao伟人要拿东北,哪个部队能不给力啊。
一支在南边,比山东八路军部队路途远了很多的,那是新四军一支三万人的部队,奉命紧急赶赴东北。带头的人,正是后来的开国大将黄克诚。
另一支部队,人少一点,那是晋察冀,晋绥边区的,在北面,直接往东北赶,那是以根据地干部为主,准备开辟东北农村根据地。
想像一下吧,四面八方的八路军、新四军,正同一,由南向北,在数千里战线上移动着。
山东军区党委反复研究之后,最终通过了乔向文提出的海6两路同时开拔的方案,不过,罗荣桓加上了一句的意见:
6路的部队,先是要选战斗力强的,其次军区机关主要部mén必须挂靠一支6路部队,捆绑前进。
这就是罗荣桓的细心,一个具有很高指挥艺术的战略家的谋划。
海上部队,集中在胶东,好指挥,好联络,他亲自把控同行,出不了问题。
6路呢,千里奔bo,地形复杂,敌情不明,如果机关的领导干部亲自和官兵们在一起,让大伙感受的,绝不仅仅是上级的重视。
童鞋想想看啊,那时候,多复杂啊。
这里,小鬼子刚投降,但是主要城市还在他们手里,等着**前来接受。
那里,苏联红军占了东北,和老蒋签了友好协议,八路进东北困难重重。
一边呢,国民党的军队虎视眈眈,早就准备对八路下手,只恨没机会。
如果是一支八路军的地方部队,镇守山东一个区域的二级军区司令员,师长们,带着部队,独自面对这么复杂的局面,保不准要出1uan子。
这不是不的干部,而是各个人角度不同。
那些带兵打仗的,特长明显,但是短处也很明显,形势看得不如上面准啊,大局观相比要差不少。
前线打仗要很,后方政策吃得要准。
这不是谁好谁坏,谁优谁次,这是再正常不过的规矩,屁股决定脑袋。
军区一征求意见,乔向文二话没说,回独立支队去。
看到他回到娘家,大家那个高兴啊,尤其是老虎团的官兵们,对他尤其亲近,因为这支部队是乔向文亲自策反的,很长一段,为了便于开展思想转化工作,他还兼着这个团的政委。
马司令和蒋政委请他为团长以上的干部介绍了东北的形势、中央的要求,乔向文把东北对于中国**、对于国共两家的重要意义一说,听得大家都热血沸腾,收拾行李更快,行军度更欢了。
与此同时,胶东码头,数万大军经过了初期的航行mo索后,开始加大运力。
路上万马齐鸣
海上百舸争帆
那一幕幕,许多参与了北上的老战士终身难忘,那场面,那气势,那紧张的气氛。
再把社会部的骨干全部分到了独立支队的每个团后。看着战斗了八年的这一片热土,乔向文依依不舍。
临出之前,他拨通了一个人的。
第一百七十一章万马千军抢东北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正文第一百七十二章王牌之师
更新时间:2012…2…1723:48:23本章字数:5996
第一百七十二章王牌之师
其实,在和乔向文一起干运输大队长的时候,许世友一直有一种冲动。
去东北
不但有了想法,而且还让警卫员备好了过冬的。
他和妻子田普都商量好了,包裹被褥都已经收拾停当。
抗战胜利,胶东再打仗,这里还需要他这个攻不克的猛将吗。
东北,中国**未来的方向和大本营,将来一定不平静,有仗打,能挥特长。
许世友一生,啥都敢干,就是从来没像上面要过官,没给组织提过要求。
就这样,渡海过半,他才被谈话,上级决定,他留守胶东。
山东主力转移,兵力空虚,你从胶东半岛渡海去东北,轻轻松松,赶明儿老蒋的军队不会依葫芦画瓢,一样学你吗?
惟其如此,胶东必须有部队,有主将,而且要是镇得住,压得稳的干将。
虽然有所失落,但听到罗荣桓反复嘱托,山东主力一走,老蒋绝不会善罢甘休,山东兵力空虚,一定要做好打大仗的准备。
确实,此刻主力一走,留下的部队,要磨合,要恢复,不容易。
这个情况,在胶东军区,最为突出。
为啥呢?
山东军区给予胶东军区的北上任务,在山东各二级军区里独占鳌头个团,而且必须是主力,能打硬仗,不准注水。
那么,许世友此刻有多少人马呢?
抗战一胜利,他刚刚把的部队整编了一下,成立了新五师、新六师,两个主力师,合计六个主力团。
任务一下,意味着,除了这六个团必须全部前往东北外,胶东还要立即组织四个团。
一咬牙,二话没说,许世友喊了贾参谋长,两个人对着兵力部署图指指点点,哪个部队还可以,哪个部队需要扩充一点。
转眼之间,他把其余的部队重新整合了一下,把经过战火考验的jīng锐部队全部集中到了一起。
十个团
概念呢?
除了一个团,那是驻守军区的机动部队,其余,所有主力,全部chou调一空,胶东成为一座没有主力的空城。。
十个主力团,许世友马踏胶东的辉煌战果
一个不留,何等的xiong怀,何等的纪律观念
尤其是胶东海军支队,对于三面环海的胶东军区来讲,具有重要意义,那绝对是许世友的独家明,心肝宝贝。
但是为了全局的需要,许世友除了留下一部分人组建成“山东胶东海军教导队”之外,所有海军骨干全部去了东北。
之后,并肩多年的副手,吴副司令,带着十个主力团,踏上了北上的征程。
许世友在码头,和所有的老胶东,营连干部们一一握手,告别。
男人有泪不轻掸,这一会,许世友也掉眼泪了。
这些,这些子弟兵,跟着他出生入死,感情太深厚了。
此去一别,谁何时方得相见呢?
这批部队,在以后漫长的征战岁月中,虽然许世友再也没有指挥过,但是,他们时刻记住是山东八路军,是胶东许世友的嫡系部队。
辽沈战役,四野的名片,其中最火爆的,又非塔山阻击战莫属:
面对国民党军队数倍于的“人海战术”,有一支四野部队,以少敌多,以牺牲三千多人的代价,杀敌六千,最终守住了塔山阵地,保证了大决战的顺利进行
这个有着钢铁意志的部队,因此获得了“塔山英雄团”的最高称号。
它正是胶东子弟兵,后来的41军,第四野战军四大王牌之一,名震江湖
据说,许世友闻讯,含笑畅饮,连呼痛快。
而留在胶东的,也没有让许世友失望。
当时仅有一个主力团,其余的,都是地方武装转的。
但是,强将手下弱兵。许世友慢慢招兵买马,慢慢训练,很快就重新带出了另一支常胜之师,不断壮大,最终组建成了27军,参加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中,渡江战役。之后的军部,就建在江湖俺家里不到五十米的地方。当然,再后来,军部搬去了石家庄。
留下的人马里,当时有一个文书,后来当过班长,连长,最终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