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救世主-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高军深深鞠了一躬表示感谢,还借着田中斗笠王这个话题恭维高军道,“的确,就像高君你一样,或许现在实力还达不到世界顶级的水平,但对于中国队来说,即使是罗纳尔迪尼奥来了,也绝不可能发挥出你这么大的作用。。。。。。”
注1:日本队虽然可以“归化”外国球员,但是并不像某些西亚国家那样随便办个手续就行,必须在日本生活多年,因此必须是在日本踢过至少好几年球的外国球员才可能入籍日本并代表日本队出战,因此日本队里能有一个田中斗笠王这样身高体壮的中后卫还真不容易。
注2:为了行文简洁和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以后只提足协(这个随便骂没事,反正是公共痰盂。),但我说的足协其实也包括其上级主管部门在内,以后不再赘述。
第一百六十二章川渊三郎来访(下)
感谢书友“温核冬天”的打赏,继续求推荐票和会员点击^_^
高军对此并没有过分谦虚,因为事实确实如此,他当初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也曾经想过这是为什么,“我想,首先是因为国足以往最受人诟病的就是门前把握机会能力不行,而我在这方面却尤为擅长,因此对国足的帮助大得惊人。然后就是随着我这几年里在东方队的布局渐渐起效,现在国家队前场的主力球员都是在东方队踢过球、而且时间不短的老兄弟,加之东方队重视整体的战术风格又能够令默契的作用极度地放大,效果因而特别显著,而我在这样的体系中自然是如鱼得水。”
众所周知,除了那些主要依靠国外联赛培养球员的国家,其他国家的国家足球队就算人员配置再强,实战一般也就相当于该国顶级联赛里面中上游水平的俱乐部队。之所以会这样,外援是一方面,但对于那些足球发达国家来说,国家队远不如俱乐部队的默契程度才是更主要的原因。
因此很多国家的国家队主力阵容基本都出自国内最强的那两三家豪门,也正是考虑到默契的因素,但是像现在中国队这样,前场4个首发主力球员全部出自一支俱乐部队而且还是从小就在一起踢球的,这在世界足球史上也很难再找到第二例,而且日后随着“东方系”年轻球员的迅速成长,他们在国家队中的比重还会继续增大,这种高度默契的威力还会持续增大。
正因为这样,国足的实力才能在这一年内突飞猛进,由原先的亚洲第五一跃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第一,而高军的作用也因此被极度地放大了,对于现在的国足,高军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男篮的姚明,要知道足球可是11个人的运动!
不过,虽然没有过度谦虚,但是并不想借着贬低队友来抬高自己的高军还是对川渊三郎表示道,“即使我不上场,由于球风相克,中日交战也至少有五五开,你们也不要太小看我的队友。。。。。。”
“的确,我承认中国队的前场球员十分出色,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默契程度,特别是那个告林,我们日本队要是有冲击力这么强的中锋就好了。但是,如果高君你不上场,我们日本队的胜面还是要更大一些。”,川渊三郎摇了摇头道。
“哦对,我忘了说前提条件,我说可以五五开,是在裁判公平的前提下。”,高军暗含讽刺地回道,虽然随队的领导事先提醒过他要注意言辞,但高军还是忍不住借着这个话题对昨天比赛中的黑哨表示了不满,“必须承认,日本对于裁判的利用比西亚人和韩国人更聪明,但是邪道终究是邪道,你们再有办法,也就在亚洲赛事中能够占到便宜,世界杯上的裁判可不会如此客气,那时已经习惯于‘裁判会在不利形势时出手帮助’的日本队能够踢好才怪!如果在亚洲赛事中你们日本队也有过可能被淘汰出局的压力,那么到了世界大赛中遇到类似的压力,就能够承受得住,比赛表现也会好很多。”
川渊三郎听后也陷入了深思,但是高军的话确实言之成理,再加上高军作为胜利者,说服力就更是大大增强。于是川渊三郎再次向高军深深鞠了一躬,决定以后对于日本在亚足联裁判委员会中的影响力,使用起来要更加谨慎,除了世预赛这一项必须出线的赛事,别的比赛中都只要求裁判公平执法就行,包括亚洲杯的比赛也是如此,反正以亚洲杯那并不是很高的含金量,日本队现在对这项桂冠已经没那么看重了,而那些更加次要的比赛,川渊三郎觉得甚至有必要让裁判对日本更加苛刻一点,以适应世界杯决赛阶段时裁判的尺度。。。。。。
虽然高军不经意间已经给川渊三郎不少的提示,但对于日本足球现在的难题,他还是希望获得更加详细的解答,“我这次来,主要是希望高君能够指出日本队目前最大的不足,如果能够有解决的办法,那就更加是不胜感激。”
“日本队近期最大的问题,其实是两个核心球员无法兼容,你们的教练选择了壮士断腕的方法来加以解决,但是损失就难免有些大。不过这个问题终究只是暂时的,因为中田英寿的年纪已经不小了,最多再过两年时间,他就会老得连竞争主力阵容的实力都没有了,更不要说是担当球队的领袖和组织核心。。。。。。”,高军叹道,没能在中田英寿这位昔日亚洲足球第一人的巅峰期跟他交手,多少有些遗憾。
“这样说来,以中村为核心并没有错了?既然如此,那就必须想办法替他挡下舆论的攻击才行。”,川渊三郎听后暗自沉吟道。
但这时高军却又说道,“但是中村依然只是一个过渡角色,毕竟其实他也只比中田小一岁半而已。更重要的是,您的改革成果在几年之后将会充分显现,优秀的年轻球员将会如同井喷一样大批涌现,那时才是日本队的实力真正登上巅峰的时候。当然,从个人能力来说,他们之中也未必就有超过中田和中村的,但是这批好球员的数量却比现在要多得多,类型也因而更全,而且其中很可能会有日本足球最急需的。。。。。。”
“日本足球最急需的球员类型?”,川渊三郎眼前一亮,连忙追问道。
“日本队这一年里之所以连续三次被我们击败,主要问题在于两个禁区的实力不足,导致空有中场优势,却既难取得进球、也难以阻止我们进球。奥西姆已经看到了这一点,但他的解决方案只对了一半。后卫线需要提升硬度和高度是对的,而且田中斗笠王也确实堪当大任;但是日本队锋无力的问题依然没能得到解决,奥西姆选择力量型前锋的思路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日本队的中场强大,比赛中并不是制造不出足够多的射门机会,只是前锋把握不住罢了。因此日本队的前锋只要会跑位、射术精就可以了,如果速度快或者力量强就更好,但并不是必须的。”,高军并没有怎么隐瞒,爽快地说出了他的分析。
第一百六十三章亲中派
感谢书友“roto00028”的慷慨打赏,求推荐票和会员点击^_^
川渊三郎听后顿时心有明悟,一时间甚至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不自觉地一拍大腿道,“说得好啊!其实我们最需要的,正是高君这样的超级射手,可惜你不是日本人,否则我们甚至可以拿到世界杯!”
“多谢抬举,但我对自己是个中国人感到很骄傲。”,高军轻摇了摇头回道,“不过日本队的中场确实强大,因此你们的前锋摆脱能力不那么重要,有一个像我们队里的大羽这样的纯射手就够用了,这一点跟我们中国队的要求有很大不同。不过最关键的还是,日本这些年来已经形成了技术流打法的传统,因此跑位好、射术精的技术型前锋相对好找,而同时具有出色力量或者速度的却可遇而不可求。”
“再次感谢您的指点!”,川渊三郎又一次地向高军鞠躬。由于内心的激动,这次他甚至用上了尊称,要知道日本人甚至比中国人更加在意长幼尊卑,以川渊三郎年近七旬的高龄和日本足坛掌舵者的身份,居然对高军这个未满17周岁的年轻球员如此客气,消息传出后估计会令日本舆论一片哗然。。。。。。
“希望日本队能够尽快变强,别让我等待太久,足球有了好的对手,才更有意思。”,高军在分别时说的这句话让告辞离开的川渊三郎差点摔了一跤,他也由此才意识到,病床上那个看似低调内敛的少年,骨子里其实比任何人都更骄傲。而一度自认为是亚洲霸主的日本队居然被人如此轻视,又令川渊三郎深感耻辱,但在耻辱的同时,也有另外一种埋藏多年的情感从川渊三郎的心底里涌出。。。。。。
与政府的日益右倾不同,日本的体育界长期跟他们的中国同行保持着较为良好的关系,足球界也不例外。当初日本足球沦为亚洲二流之后,围绕着“振兴日本足球”这一主题,日本的足球人因为对中国足球的态度不同而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
其中一派认为只有中国足球衰落了,日本足球才有崛起成为亚洲霸主的希望,因此主张想尽办法打压中国足球,避免像篮球等其他体育项目一样始终被这个巨人的阴影所笼罩而无法翻身。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只求目的,不择手段。”,这一派也是利用裁判等不正当手段谋取好成绩的做法的最主要支持者。
而另一派则认为只有中国足球崛起了,亚洲足球的水平才能有根本性的提高,而因为足球运到的特殊性,当足球人口达到一定数量级以后,再增加的意义不大,因此日本足球不必担心像别的项目那样被甩得太远,如果中国队能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那么日本队至少也会有世界二流水平,运气好的话,偶尔问鼎一次世界冠军也并非没有可能。比起让亚洲足球继续维持在低水平,然后日本队“猴子当大王”,这一派的人更希望看到这种前景。
这两派的观点分歧,说白了就是“鸡头”与“凤尾”之争,但其中也多少掺杂着一些日本人对于中人的矛盾情感,而事实上后面那一派也经常被另一派指斥为“亲中派”。与足球相比,这种“亲中派”在其他的体育项目上更加常见,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当年大松博文来华执教、为中国女排的崛起打下基础,即使是后来中日关系不断恶化之后,日本体育界的“亲中派”依然有相当大的影响。
之所以会如此,关键在于体育是一门科学,不管日本政府如何在宣传中贬低中国和中国人,这些搞体育的专业人士也都明白中国人与日本人在先天的身体素质上并无太大的差别,甚至中国人的身体素质还要更好一些(注1),对于身体素质普遍超过常人的运动员来说尤其如此,再加上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因此运动员的筛选余地和类型的多样性都远远超过日本,因此几乎所有头脑正常的日本体育人,都不得不承认一个残酷的事实:只要中国发展好了的运动项目,日本无论如何也比不过。。。。。。
对此,有些较为狭隘的日本体育人想的是必须将中国同行死死压住,以便让日本体育至少可以保证在亚洲的地位,但还有一部分视野较为开阔的日本体育人则认为日本受制于人口的不足,最多只能在少数体育项目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只有地大人多的中国将竞技体育发展起来,才有可能挑战西方国家在这一领域的统治地位,证明黄种人、特别是东亚人并不比白种人差,这对日本而言,要比想方设法阻挠中国竞技体育发展、而能够在低水平的亚洲比赛中称霸来得更有意义。
而在日本足球界,这一派同样有不小的影响力,当年日本刚搞职业化联赛的时候曾经从中国引进过多位优秀球员,其中贾秀全还曾力压多位被日本人高薪聘来的世界级球星(当然都是过气的高龄球星)而当选那一年的j联赛最佳外援。。。。。。
但是,随着二十世纪末日本足球迅速崛起,而中国足球则停滞不前、甚至开始滑坡,日本球迷便越来越看不起中国足球,导致日本足球界的“亲中派”由此日渐式微。但是这几年里中国各级国字号的辉煌战绩却令很大一部分日本球迷重新开始审视中国足球,而“亲中派”的影响也开始迅速反弹。。。。。。
注1:即使战后日本政府通过全民健身和营养干预的手段大幅改善了普通人的身体素质,但由于先天的限制,到了**十年代以后就难以继续提升,而九十年代以后中国人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年轻人的身高体重等基本的身体素质实际上已经又反超日本了,只是仍有很多无良媒体出于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总拿老资料出来打击中国人的自信心。。。。。。
第一百六十四章交流合作
川渊三郎相对来说算是一个“中间派”,虽然他不可能像那些“亲中派”一样甚至主张不惜暂时性地损害日本足球的利益来支援中国足球,但如果中国队真的能够代表亚洲足球在世界足坛打开局面,他也同样会感到欣慰。因此在察觉到了高军的勃勃野心之后,川渊三郎的心底里倒是不禁有些期待起来。。。。。。
此外,虽然川渊三郎反对“卖肾援华”,但是互惠互利的交流合作却完全可行,如今随着中国队成绩的大幅提升,日本足球人已经不敢像之前那样轻视中国足球,在平等的心态下,两国足协很快就球员、教练和裁判等方面的合作交流达成了一系列的协议。
高军得知后对此也深感欣慰,在这样的合作中,日本足球获得的仅仅是更加了解和适应中国球队的打法风格,而中国足球却可以获得更加实际的帮助,绝对是利大于弊。
就拿球员交流来说,虽然日本j联赛的强队未必比中超的强队厉害,但是j联赛的整体水平却要明显高于中超,原因很简单,日本联赛强队与弱队之间的实力更加均衡,在上限差不多(其实上限也是j联赛略高一些,因为中超强队虽然因为球风相克的缘故不怕j联赛强队,但是打其他国家球队的战绩却明显不如后者。)的情况下,自然是下限高得多的j联赛要强许多。因此,那些在中超已经难以获得提高、但是去五大联赛却又难以打上比赛的中国球员,如果以日本j联赛为跳板,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因为j联赛是技术流风格、而且打法普遍比较崇尚整体性,因此那些“糙哥”肯定是去不了的,但对于中国的技术型球员,j联赛、甚至是j2联赛(j2联赛与j联赛的差距远比中甲跟中超的差距小得多,整体水平甚至可以跟中超相比。)却无疑要比国内联赛更加利于他们成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联赛的对抗性较弱、恶意犯规也较少,因此中国那些身体还未发育成熟的年轻球员如果能来这里踢球,在等待身体发育成熟的同时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与战术素养练出来,之后再去欧洲踢球,成功的机会要大得多,而中途因伤夭折的风险则会大幅降低。
有人可能要说,中国就算是技术型球员,其实也只是相对来说技术较好,实际上还是“糙哥”,到日本踢球的话根本就没人要。但是如果是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夸张,历史上冈田武史来中国执教期间就曾说过,中国年轻球员的个人技术其实并不比同龄的日本球员差、甚至还要更好一些(因为中国人头脑更灵活,不像日本人那样一根筋,当然这也是有利有弊。),只是由于青训水平低下,令他们从小养成了一些不好的踢球习惯,并且普遍存在着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这两方面的硬伤,导致在比赛中很难发挥出自己的技术优势罢了。
因此,如果能够在比较年轻的岁数就去日本踢球,适应下来的难度其实没那么大,而如果是对技术要求较低的中后卫等少数位置,即使是技术定型了的成年球员,也一样可以在日本联赛中站住脚,尽管那对中国足球来说就没有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