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二世怎样炼成的 >

第18章

二世怎样炼成的-第18章

小说: 二世怎样炼成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二世又进了一个球,首场比赛,二世就完成帽子戏法了。

二世这时也想给队友表现机会,看到球队的正印前锋还没有进球,正在门前侯着呢,正好是机会。

二世快速突破到牛津邮报球队禁区,一个传球,而且还是很精准的传到位,就在乔治的面前一步远的地方,伸脚一捅就能把这个球打进。

二世传完球就在看着乔治射门。

我靠!乔治有点得意忘形了,竟然为了把球射得漂亮,采取了大力劲射。你不管黄猫黑猫,逮到老鼠都是好猫。再者,你是猫,不用爪子去抓,学狗用嘴咬,那不是找潮吗?果然,乔治在射门时竟然没有压住,球直窜云霄,找飞机去玩了。一个单刀,直接面对守门员,打不进比打进都难,竟然给他打飞了。

看着大个子乔治后悔不迭的样子,队友们都一个劲的喝倒彩,没有人去鼓励他。大家都一个劲开他玩笑,奚落他,宛如在球队训练中比赛一样,谁叫他玩脱线了呢?的确,这场比赛打到现在,已经成了球队的表演时间。

场边将近六百号的球迷也十分快乐。这时球迷观众同情心开始泛滥了,同情弱者,那是人的本性。特别在这种比赛,没有什么敌对情绪,纯粹就是寻求快乐,他们开始给牛津邮报球队加油。

但是看到牛津邮报队胜利实在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加油声也小了。这时,这个牛津假日街头维多队前锋竟然能够把打不进比打得进的球都给打飞了,这些没有立场的中立球迷和观众,这时立场却十分坚定,一齐大声、整齐的喝倒彩,羞得大个子乔治差点找一个地洞钻进去。

双方球员和球迷观众看到如此场面,现在都哈哈大笑,十分快乐。

本场比赛在观众喝彩声音中热热闹闹的比赛结束了,最终比分还是4:1。

二世完成了人生中许多第一,兴奋得都找不到北了。这不比在瑞典欧洲杯决赛那晚丹麦夺冠的兴奋劲头差,自己的努力的成果与依靠自己的记忆不费力的取得的红利,这在心理满足上还是很差距的。

晚上大家聚在一起,拿着维多公司给的一千英镑的赢球奖金,又跑到孙老板的七味菜馆去吃中餐,现在他们吃中餐都吃上瘾了,中餐花样也多,一道牛肉搞出几种花样来,味道不必一般西餐厅牛排差,价格还便宜。

。。。

第三十四章 一家媒体

比赛结束后,媒体报导这场比赛,当然,只有一家媒体,那就是《牛津邮报》。

在第二天早晨,二世晨练回来,难得的转了一个弯,也买了一份《牛津邮报》看看。但是二世在家看到《牛津邮报》主题的报道,二世又一次难得的,脸红了。

为啥二世脸红呢?那是《牛津邮报》体育版面狠狠把二世誉为天才,还发起人肉搜索,留下悬念,令人遐想,吊人胃口呢?

但是这个有什么脸红的呢?问题是二世看完《牛津邮报》对本场足球赛二世的描绘报道,给二世一个感觉,那就是,小牛在天上飞——这也太能吹了。

三张照片,都是本场比赛时拍摄的,边路带球狂奔的侧身照,防守对方球员半侧身照,还有一张竟然是在二世射门后庆祝弯弓射大雕的动作背面照片,没有一张是正面照,品字形就占了七分之一报纸版面,然后标题大大的三个单词和三个惊叹号:谁!是!他!

下面是一行又是放大的排版的字:他,帽子戏法;他,被誉为本场比赛的最佳球员;他,接触足球到专业足球训练了不到二个月。

天才?

他是谁?

这就是这篇报道最后结尾,算作点题吧!

但是读者看后郁闷呀,感觉捡到一个红包后,乐滋滋的,打开一看,啥都没有,只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是幸运呢,还是不幸?

因为后面就什么都没有了,报道到此为止。

这让人不禁翻遍整个报纸,但找不到丝毫信息。

就这样三张不是正面照片,一个亚洲半张面孔,一个头黑色头发,很是显著,其他的文字都是寓意、询问。

报纸的读者看了,心想,问问他是谁呢?我还想问问你,他是谁呢?

你说读者看后会不会发怒?

不过,二世看后没有发怒,二世就脸色发红。

二世知道这是在报导谁呀,那就是自己。看到那一点点透漏出来的信息,寓意不言自明,二世脸不由得腾的就红了。

脸红归脸红,不过二世心里还是感觉如同灌了蜜一样,很甜的。

二世抚摸着蹦蹦跳的心,继续看《牛津邮报》后面的报道。

首先二世看到的就是下在文字中间的大幅插图,看着让人心暖。

《牛津邮报》后面报道的内容,主要就是球队本场比赛的花絮和评点。但是在文字报道中央一幅插图,那是一张,一群球迷观众,手牵手,排成一条队的照片插图,其中部分人脸清晰可见。

报纸正文大部分就是报道这场比赛球迷手牵手排队的起因。那是因为昨天得比赛,到现场看球的球迷太多了。但是南郊公园的运动场的维护网实在太破旧了。为了防止意外,保证看球的球迷观众和现场踢球的球员的安全,实在是没有办法在没有安全保护措施下去进行这场比赛。就在这为难时刻,球迷,现场的球迷自发组织起来,手拉手,心连心,和谐的让本场比赛进行下去了。

报道和照片,让人看后感慨不已,现场球迷素质如此之高,不是不存在,而是没有人发现而已。

可以说《牛津邮报》正在宣传正能量。正能量虽然不一定吸引大众眼球,但是一定能抓住大众的心。

后面《牛津邮报》开始发表自己的感谢,感谢球迷观众,感谢警察,感谢公园管理人员,感谢两队球员。

一大堆感谢,也不知是真的感谢,还是凑字数、充版面。

二世看完报纸,也被报纸弄糊涂了,这个编辑真有才,除了那点正能量,其他的啥都没有,哦,还来个下回分解,乱七八糟的,这编辑就不怕报纸的读者抗议呀,然后不买你的报纸了。

事实证明二世是杞人忧天,结果今天报纸又火了。

星期一的《牛津邮报》报纸竟然又卖脱销了,这是四天之内的报纸第二次脱销,这下真的让《牛津邮报》真是嘴都笑歪了,无心插柳柳成荫!

究其报纸脱销原因,那是因为这个《牛津邮报》策划人员,策划水平很高。

第一个原因就是报纸这次宣传了正能量,让人看后心中暖暖的,还有就是报纸感谢了一大堆人。被感谢的人心里愉快,还有就是这次没有到现场的球迷观众也觉得十分不错,口头精神鼓励一下,不如买一张报纸,买张报纸也证明自己不是那么小气。

第二个原因就是先前关注到这场比赛的人,由于各种各样原因,没有去现场看球,也想看看发生了什么?果然买到报纸一瞧,不错,一场非正规的业余比赛竟然发生了如此多的花絮,那我下次也去看看。但是一个人去没有意思,于是就开始呼朋唤友起来,呵呵,听到消息,买报纸的人就多了。

第三个原因就是人们的确被这个悬念打动了,从照片上看,这个明显不像欧洲人,是半边亚洲面孔,黑头发,还有最令人感兴趣的就是他踢球只踢了不到二个月,还能有什么噱头?天才?人们的好奇心被打动了,买张报纸,猎猎奇。

第四个原因那就是《牛津邮报》读者对象本来就是牛津当地读者群最广的报纸,拥有一大批忠实读者,结果许多平时不买邮报的人今天也买了,那么忠实读者怎么办,还要看,还要买呀。买不到,就打电话给《牛津邮报》,还发火道:“那你们就不能加印报纸呀?我买张邮报,都成习惯了,买不到,你们看着办!”

发泄对人身体是有好处的,二世就把自己的快乐通过足球训练来发泄出来。上午一大早,二世来到牛津大学人文学院的训练中心,开始一天的第二轮足球基础训练。

今天上午训练结束后,二世被邮报的大拿记者逮住了,美其名曰要做个专访。

《牛津邮报》总编大人看到一个500英镑赞助的临时足球队独家新闻报导,竟然让报纸脱销,还引来了读者买不到报纸的痛骂和威胁,你说总编大人能不高兴吗?

为了保持热点,持续这个势头,那么各类专访、花絮新闻那就是一个都不能少,要按照主题新闻模式来办。否则,后面新闻内容不搞硬扎点,读者是不买账的,那么这次刚刚炒作起来的热度事件很快就如同昙花一现,泯灭不见。

可是现在不是《牛津邮报》做个人专访就能做的,大卫的叔叔给大卫打电话,大卫硬着头皮没有答应,报社派人做专访可以,但是必须给钱才能让你们采访。

大卫狡辩说,当时口头上答应的是独家报道权,这个没有包含个人专访,这个虽然你也姓查理得兹,是我亲叔叔,但是你也不能以长辈压榨我。

查理得兹气得暴跳如雷,好在是打电话,大卫才没有挨打。

大拿记者电话告之总编大人,总编大人一听说要钱,只要2000英镑,那爽快的同意了。大拿记者从自己口袋掏出2000英镑先垫付给大卫,说这个是你们的球队个人专访赞助费用,要求牛津假日街头球队必须配合《牛津邮报》的各类采访,没有原则性问题不允许拒绝。

于是大拿记者开始采访照相。

二世肯定是这次《牛津邮报》的重点采访者,报纸读者还要知道后续呢?你连载时间也不能间隔时间太长,否则又会引起众怒。

为了解开了亚裔、帽子戏法、最佳球员和接触足球才两个月的天才这个悬念,《牛津邮报》的大拿记者誓言当当得说:“为了我们报纸的公信力,我们肯定需要如实报道球员的真实情况,这里我们有录音设备进行录音,还有我们记录下来的采访稿件,还需要你签字,希望你能配合。”

二世如实的介绍了自己的情况,也在记者的采访稿件上签了字,笑着表示这个都能作为法院的呈堂证供了。

大拿记者微笑的说了一句,我们报纸上报道需要在你的原话上进行艺术加工,但不偏离原意。

不过,二世没有注意大拿记者的话,还认为艺术加工是必要的,自己的话可以作为证词,但是不能作为报纸文章发表,只要不偏离原意,说明这个大拿记者的职业素养十分高尚。

接着,摄影记者又给二世拍了好几张明星照,让二世摆造型,拿道具,搞了好一会。

记者们兢兢业业的在球队采访了所有的人,包括教练贝克先生,但是贝克先生只是说了几句,没有过多理睬他们,也没有跟着他们去照相,去摆姿势折腾。

不过记者们的采访效率十分之高,竟然之花了2个小时就完成了这次专访,这个要不是照相摆姿势浪费时间,他们效率会更高。

记者们采访搞完了之后,收拾东西,然后说声拜拜,就施施然地会报社了。

2000英镑就买了两个小时,还是一个球队这么多人的专访,二世觉得报社亏大发了。这些记者们应该多采访,多记录一下素材,然后报道内容也能更充实点,不就能多充实点版面吗?自己的采访稿二世签字的时候就发现,寥寥无几的几十个字,这个折算成钱,那稿费就高了去了。

当然二世心思也没有在这个上面,开始认真的做起足球训练来。

第三十五章 义理考据词章

星期二清晨,二世按照惯例早早起来,独自一人带球去晨练。回来时,又顺便带回一份《牛津邮报》,其实二世想看看报纸对自己的专访。

二世回家就坐着客厅的沙发上,翘着二郎腿,喝着牛奶,吃着面包,舒服地看着《牛津邮报》。

但是看到《牛津邮报》体育版的自己专访,这个真是自己的《牛津邮报》专访?

不看还好,一看差点被面包噎死!

《牛津邮报》专访的超大字体的标题: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渡口天才童话!

正文就是用的正常字体却进行着不正常的描绘。

正文第一段:“大家好!我是秦龙,今年19岁,来自中国香港,就读于牛津大学人文学院法律专业预科班。”

二世把一整版仔仔细细的阅读下来,才发现这篇专访就这一段这一句话是他自己说的,其他的不知道是不是别人说的,还是记者自己杜撰的。

你看下文:

贝克教练说:“秦龙是今年刚刚才来牛津学院读书的,原来没有接触过足球训练,但是到球队来才开始进行足球专业训练的。但是秦龙在开始训练时,就显示出他不凡的一面来。虽然秦龙今年都19岁了,也过了足球基础训练时间,但是秦龙真的就是足球方面一个天才,球感的培养,球性的熟悉,足球基础训练速度的进展,都出乎人的意料,特别是足球初级战术的理解,一点都不像从小没有接触过足球的样子。这是天生的还是自学成才,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秦龙是典型的球商比智商还高足球天才。”

这些似是而非的话,就是当事人,二世也是很糊涂。

为什么呢?事实上,贝克先生从来没有这样对二世说过,私下里二世不知道。平时顶多说说秦龙训练态度不错,对待足球很认真,进步很大,值得表扬,但还要努力。

贝克先生也不知道二世一天都花了十个多小时在足球训练上,只是看到二世平时训练足球还是比较轻松,没有看到他的身体不堪重负的样子。正常就是叮嘱二世,要二世还要努力。唠叨不停,说二世的足球技术基础还是太差,什么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要水滴石穿,相信你能成功的。

贝克先生的反复告诫二世要每天都要进行足球训练,每天都花一定的时间练习,还举例子说,哪怕就是职业球员也必须每日一练,才能保持球感和球性,否则一旦到赛场,你的技术动作就会失误或者干脆就做不出来。

二世现在对贝克先生那真的是又敬又怕,敬,那是贝克先生人格魅力值得自己敬重,怕,那是贝克先生在二世面前就像唐僧一样。

《牛津邮报》这样报道是有原因的,英国人是相信《牛津邮报》上的说法的。在英国人眼里,这个时候中国留学生智商都超高,学习特棒,那秦龙的球商就该有很高。

那么秦龙才接触足球不到两个月,就能取得一场街头业余联赛的最佳球员,上演帽子戏法,虽然那是业余联赛,不过就是这样表现,称为天才也不是不合适,报纸报道不为过。

可是二世真的接受不了这赤裸裸的吹捧,忍者吐槽的冲动,接着看下面是大卫的采访。

球队的队长大卫说:我当时在学校第一次和他踢球,就被他展现的足球天赋惊呆了,也被吸引了,然后迫不及待的邀请他到我们的学院的足球队。报纸还把大卫的一个比喻给登出来了。

秦龙在球场上,那就是一眼望去,一大片雪白雪白的羊群中,一只鹤立鸡群的乌黑乌黑的骡子,想不被发现都难。

这个比喻到底恰当不恰当,二世就是知道,也不想去究竟,但他知道这是对他的褒赞!可是二世明白,当时的他,哪里可能是白羊群里的黑骡子那么醒目呀。

真的,英国有没有骡子还真是一个问号呢?不说大卫能不能做出这个比喻?就是大卫那个骄傲的性格,就算他再佩服二世,也不会把二世比作乌黑乌黑的骡子却把自己比作雪白雪白的绵羊呀,那多憋屈呀?

再者骡子实在不是什么好听的动物,那是马和驴子杂交的产物,估计英国人不了解这个动物。

只是知道骡子在东方古国北方家庭,在过去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家庭牲口,当作奇异的物件给作比喻了,虎、狼、狮子太没有特点了,龙又是在西方人眼里是个大蜥蜴,如果是东方龙,又没有人看到过,太神奇了,不好给主角做比喻,只好选择骡子作为代表。

实际上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