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魔前传-第3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你说的这话倒也不错,围棋是一种很讲天赋的东西,而天赋这种东西并不是kao着努力或时间磨就能增长的,人们能做的只是把它一点点地挖掘出来,同样的投入,天赋高的,进步速度会比较快,天赋差些的,速度就慢,而且随着水平的提高,进步的程度也会越来越慢,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二十岁不成国手,终生无望。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讲,成为国手和成为围棋大家是一个概念吗?举个例子,国家足球队叫国足,国足里的球员都叫国脚,称呼很响亮吧?可是这样的国足连平均身高比自已矮二十多公分,队员大部分由警察。邮递员,渔夫等各种职业业余选手组成的,一名球员的身价比人家整支球全部队员加起来还高的泰国队都踢不过时,谁还会把他们叫做国脚?就象有人叫了,那帮人听到了也会脸红吧?”蔡春雨笑道。
“呃,那倒是。”王一飞明白,蔡春雨正在说的是国足,也的确,和国足的成绩相比,围棋今年世界比赛的成绩单简直可以盖上一个‘优秀’的大红戳。
“所以啦,国手只不过是个帽子,给谁戴上都行,就拿你说吧,现在你是国少队成员,这也是国字号队伍,你外出参加比赛,也一样可以挂上个国手的牌子,不过你觉得自已现在真能当的起这个称号吗?”蔡春雨趁胜追击,接连问道。
“这,不能。”王一飞摇了摇头。王一飞心目中国手的概念是能代表一国最高水平的意思,换叫话说。他认为只有侪身于一流棋手行列的人,才有资格被人叫做国手,而以他现在仅仅有围乙联赛五胜一负的战绩,显然离那个标准还差得很远。
“呵,这就是了,历来的看法,都是把围棋分为道和技两个层次,所谓的技,就是具体的技战术层面,攻杀战守,对杀,收束,收官等等,可以说,技的层面是看得到,摸得着的东西,一道死活题,再怎么难解也一定会有一个唯一的正解;一步官子,再怎么复杂,也肯定会有一个最好的收束办法;就算在最复杂难解的中盘战中,在很多情况下也存在必然的道路,在那种情况下,高手要这样走,低手也一样要这样走。所以,在技的层面,每个人只要通过刻苦的努力和认真地钻研,都可以达到很高的高度;而道呢,在甲骨文中,道字的原型是人首蛇身。其来源为伏羲人首蛇身的传说,原始的涵义指道路、坦途,以后逐渐发展为道理,用以表达事物的规律性。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它就是万物的本原”蔡春雨越说越来劲儿,开始掉起了书本。
“呀,蔡老师,您也读过《道德经》呀?”王一飞欣喜地叫了起来。
“是呀,那可是道家经典之作,里边有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哎,听这话,你是读过《道德经》了?”蔡春雨话到一半才回过味儿来,奇怪地问道。
“嘿嘿,是呀,是上小学的时候刘老师教我的,不见读,我还会背呢,‘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王一飞马上背诵了起来。
“呵呵,好了,好了,不用背了,我知道你会。”蔡春雨笑了起来,心说。小孩子还真是爱现。
“飞飞,说起来你还真是个另类,现在的大多数父母一旦决定让自已的孩子走向职业围棋之路,一般都会让自已的孩子休学,全力以赴接受专来训练,到处寻找高手下指导棋,八百块,乃至一千二一盘,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儿,至于每年花费十几万,搞得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而你在忘忧清乐道场接受的只是半专业训练,全年平均下来,花在棋上的时间最多只是一般棋章的一半,另外正常学业也没有停下,听说毕业考试时的成绩还相当不错,总分排在全校的第七名,除此以外,居然还有功夫读《道德经》这种即使一般高中生都读不明白的文言文书,结果不仅没耽误学习,还一次冲段就获得了成功,比绝大部分全力投入训练的冲段少年还快的多。这大概就是真正的天才和kao高成本投入而造成的人才的区别吧?其实我真的很怀疑,如果当时你也象大多数人那样休学,全力冲刺围棋,会不会打破世界记录,在十岁以前就定上段?”蔡春雨笑着说道,显然,这是一个不会有答案的问题。
“呵呵。”王一飞笑而不答。十岁的时候,他的棋基本已经能和忘忧清乐道场冲段班的冲段少年相抗衡,即使是面对高兴宇,分先下偶尔也能赢下几盘,以那样的水平冲击职业段位虽没有绝对的把握,不过运气好的话,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你真的kao那种方式早早拿到初段资格,我或许会更惊讶于你在棋上的才能,却绝不会对你未来的成就抱多大的期望,你知道为什么吗?”蔡春雨转而问道。
“为什么?”蔡春雨的思路转的极快。王一飞一时不能理解对方的用意。
“呵,就是刚才所说的道和技的原因。技是可以学的,只要努力,就肯定可以学到,而道呢,则是需要棋手自已的领悟,技,老师可以教给你,道,即使老师一个字一个字拆开来讲给你听,那也是他所理解的‘道’,而不是你自已的‘道’。然而,‘技’提升带来的效果是显著的,‘道’提升带来的效果则是缓慢的。练武的讲,太极三年不伤人,形意一年打死人,为什么,前者重的是道,需要练习者融会贯通,明白四达才能大成,而后果重视的是技,不需要明白为什么,只需要知道怎么做就可以了。
现在的围棋基础教育,那些围棋教师为了尽早出成绩,迎合孩子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往往不管孩子们是不是真正能够理解,就把一大堆所谓的奇门妙手,独家秘技教给孩子,而这个时候的小孩子并没有分辩正道歪道的能力,老师教什么学习什么,这样的结果是,小孩子在比赛中的成绩很好,经常能够赢棋,孩子高兴,老师高兴,家长也高兴,似乎没有人觉的不对,但事实上,东西都是老师教的,而老师教的这些都属于技的范畴,孩子们通过技的学习,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可是在这无形之中,孩子们自已思考,自已摸索的过程被人为地缩短了,乃至被取消了。然而令人悲哀的是,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只看到小孩子们的水平比以前的同龄人高出许多,自已的孩子比别人厉害多少多少。却不知这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埋下了怎样的隐患。”
蔡春雨摇头叹道。
作为一位曾经在围棋领域叱咤风云的顶尖高手,蔡春雨见过太多少年成名,长大以后却碌碌无为的年轻人,他曾经深刻思考过这个问题,也曾经试图通过自已的努力去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但时代在发展,观念在变化,他虽然在棋界拥有很高的威望,但终究无法和全国数以万计为生存而要抓住每一次机会,以及更多急功近利,想早一天让自已孩子鱼跃龙门,转眼成龙的焦急父母们抗衡,最后也只能慨然自叹,将所有的想法变成牢骚,除了在个别场合吐lou心声图个痛快,便只能埋在心里,省的烦心。
“呃,小时候的成绩好,高,不是更利于以后的发展吗?现在不是常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吗?”王一飞问道,以他现在的年纪,有些东西并不容易理解。
第八百三十六章 人生不是百米赛
“哼,一提这句话我就有气。什么叫‘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如果说百米短跑比赛,九秒多钟一百米就跑完了,这句话还有点用,问题在于,人生是短跑比赛吗?是几年之内就把所有一切都燃烧完了,还是打算要过一辈子?有谁见过马拉松比赛真正的高手在起跑线上跟别人争来抢去的?那些一开始就拼着抢在前边的,最后有几个能拿到比赛的冠军?美名其曰‘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式的教育,实际就是在拿孩子们未来的前途做赌注!还说中国足球,国少队,国青队,这个层级的中国队成绩都不错,发挥好的时候,连德国,英国,阿根廷,巴西那样的足球强国都拼一拼,抗一抗,搞不好还能赢一两场,但一到了成年队,马上就变得惨不忍睹。不要说和那些足球一流强国,就连泰国,越南这样的亚洲三流都没有必胜的把握?为什么?除了弄虚作假,更改年龄以大打小外,小小年纪,教练就用成年人的技战术标准去训练、要求他们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其结果呢,就是中国的青少年球队以成年球队的整体打法和其他球队强调个人发挥的打法进行对抗,获胜自然没什么可怪的。反过来看那些足球强国,青少年球队的训练就是培养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尽情的发挥,技术动作不标准,不要紧,只要孩子们觉得好,最适全自已就行,至于打法,更是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哪怕球队输了,也要求球员尽量展示自已的能力。这样的结果就是,当人家的球员长大,也开始采用成年球员的打法,中国球员在打法上的优势不在,而在个人技术方面的欠缺却明显体现了出来,造成的结果就是全面的溃败。战术可以模仿,战术意识却不可能模仿,打法可以学习,但对打法的理解却无法替代。因为在这些球员最需要感受。摸索,认知错误的年龄,他们却用来去记忆有些人认为是正确的东西,而当他们真正需要去掌握那些正确的东西时,脑子里却已经塞满,再也装不下了任何东西了。”蔡春雨说道。
王一飞没有作声,蔡春雨讲的这些话他也并不是完全能够理解,不过隐约觉得其中还是很有些道理的。
“小林光一的木桶理论你应该知道吧?一盘棋的胜负就像是一桶水,水量的多少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条,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蔡春雨从后视镜中看了一眼王一飞,见他正在咬着嘴唇似在思索,于是又笑着问道。
“嗯,李老师讲过。他说,小林光一就是秉承这个理念下棋,虽鲜有华丽漂亮的招法,以至于被武宫正树戏称为‘地铁流’,但他却以朴实严谨的行棋风格称雄日本棋坛近十年。”王一飞答道。
六超时代是日本围棋最光辉灿烂的时期,在那个时期,日本棋坛高手辈出,特别以木谷门下五弟子——大竹英雄,加藤正夫。武宫正树,小林光一,赵治勋和吴清源门下弟子林海峰为最,这六个人几乎包揽了当时日本棋坛所有重大比赛的头衔冠军,无论成绩和实力同其他棋手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故此,日本新闻报界称他们为“超一流”,意指他们的实力超越一流,而这也是‘超一流棋手’这个称号的由来。
六超棋手,每一位都身负绝技,实力强大,不过论到成绩,还是要数小林光一和赵治勋二人最强,
最能把优势变成胜势的小林光一是一位真正的胜负师。他一九五二年出生,一九七二年获“新锐战”冠军崭lou头角,一九七七年获得天元优胜,夺得第一个大头衔。一九八四年击败加藤正夫,获得十段冠军,此后一发不可收。一九八六年第十期棋圣战击败已三连胜的赵治勋,棋圣称号。同年获第三十三期NHK杯冠军,蝉联获得天元称号,成为五冠王。一九八六年至一九九三年在第10届至第17届棋圣战中八连霸,获得终身名誉棋圣资格。一九八八年至一九九四年,在第十三届至第十九届名人战中七连胜,获得名誉名人资格。一九九三年碁圣卫冕成功,成为六连霸,获得名誉碁圣资格。
对于这样一位著名的棋手,凡是学棋者就不可能不知道,对于他的“木桶理论”。更是许多人津津乐道,视为金科玉律的致胜宝典,王一飞少时学棋博览群书,加之有李飞扬这种对围棋教育有着独到见解的明师指点,自然对这套理论知之甚详。
“嗯,说的对,小林光一把围棋的各种技术视为制作水桶用的木板,木板重多,其中肯定有短也会有长,而水的特点是低则向,洼则聚,所以当有短板出现时,水就会从缺口处流出,其他的木板再长也没有用处。所以,他的围棋思想不是尽全力发挥自已的长处,而是想方设法弥补自已的短处。这种理解你说对吗?肯定是对的;你说好吗?那就未必了:假如在往桶里倒水的时候,我们不是把桶平放着,而让它倾斜着,让最短的那一块向上,最长的一块在下边,那么此时,决定桶里能装多少水的就不是最短的那一块,而是最长的那一块了。
那么小林光一错了吗?说一位站在当时世界围棋巅峰近十年的高手对棋的理解是错误的。至少我没那种资格和勇气。我所说的只能是,这是小林光一对围棋的理解,对也好,错也好,高明也罢,低劣也罢,那都是他自已摸索出来的,那就是他的道,所以他获得了成功,棋圣八连霸,名人七连霸。碁圣六连霸,三个名誉称号,这就是证明。而同样秉承‘好的就是好的’这一信念的坂男荣男却跟他截然不同,那是一个典型的偏科生,中盘攻杀治孤天下无敌,布局官子却乏善可陈,如果按照木桶理论,他应该早被同时代别的棋手摸通摸透,输得一塌糊涂,而实际上,他却是一代霸者,继吴清源之后无可争议的日本棋坛第一人。
由此可见,同样是对棋的理解,就算在最高层次,每名棋手和每名棋手之间也是不同的,让小林光一去学坂田荣男的路数,肯定是玩不转,让坂田荣男不玩中盘白刃战,学着另人在布局,官子上下功夫,他也不会有六十四个冠军头衔。
现在反过来说,什么是技,什么是道?刚才说了,技是具体的,可以描述的,可以学习的,它有一个标准,你学是这样,他学是这样,就象一加一等于二,除了那些闲得没事儿的数学家,谁学到最后都是一个模样,没什么新鲜的。而道呢?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你可以去用词句去形容,也可以用比喻去描绘,但归根结底,要掌握它还是只能kao个人自已的领悟。也正因为‘道’不是具体的存在。所以它也没有最后的终点,而且,随着人生历练的增长,棋手对道的理解也会随之变化,就象加藤正夫,年轻时算路惊人,喜好直线攻杀,能断则断,能杀则杀,所以才有了‘刽子手’的美誉,后期,收心养性,锋芒内敛,攻杀时的凶狠依旧,中间却多了几分柔软变通,成了半目加藤。不要小看这一点点变化,就因为刽子手变成了半目加藤,他一年内连夺五冠,成为世所罕见的五冠王,以至于日本棋院的干事开玩笑,说安排会见天皇没有问题,想见加藤正夫很困难,因为他的赛程太紧,抽不出来时间。”蔡春雨笑道。
老棋手的见解让王一飞大开眼界,有些话,有些事,只有曾经达到过那个级数的人说出来才会让人深思,绵羊讲授的猎食技巧只会让人发笑,而当老虎发言时,谁再当成玩笑那就是自已犯傻了。
“说到对道的领悟,这就和个人的经历,知识,和用心程度有很大关系了。为什么我要称赞你的父母和老师,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急功近利,急着让你一步登天,去争什么最小入段者之类的虚名,而是坚持让你完成正常的文化学习,还有《道德经》这类古代哲学经典,不仅打好围棋的基础,也打好做为正常社会人的基础。
人有了知识,就会思考,而知识的多少,也会影响到思考问题的深度和角度,你无法让一位每天在田里操劳的农民去理解美国为什么要打伊拉克,也无法让一位街头摆滩卖烤白薯的去制订国家金融体制改革计划。相比于其他和你同龄的少年棋手,这就是你的优势,尽管这种优势短时间内未必能体现出来,但加以时日,随着你对局次数的增多,比赛经验的增加,这种优势最终会一点点显现出来,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