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咨询商-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浑实地考察了一番之后,心里面便已经有了主意。
潼关城内,李世民正在和手下的一群谋士商议军情。
前晋阳令现在是李世民的心腹谋士的李文静对他说道:“秦王殿下,隋军远道而来,粮饷军械定然还没有到齐,我们可以出兵正面交战,然后遣一员骁将截断隋军粮草辎重,隋军必定军中大乱,此战我们就能不战而胜!”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潼关地势北高南低,取水不易,关城坐西朝东,日过正午之后,阳关暴晒关内,士兵们必定会感到疲惫,长此以往,我军恐怕会陷入被动,因此破敌之计在于一个字:快!”
刘文静点了点头,对他说的话表示同意,李渊自立为帝之后,将世子李建成封为东宫太子,将李世民封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李元霸为赵王,原本李建成的前途应该是最为被人看好的,但是刘文静却并没有跟好友裴寂一样,将宝压在太子李建成的身上,他选择了跟随李世民,为此甚至是将李渊给他封的官都给拒绝了,搞得李渊很不开心。
“只是我们应该派谁去担当这支奇兵的主将呢?我军之中目前为止并没有这样合适的人选!”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虽然他们得到了关陇贵族的支持,但是在军队将领这一方面却实在是没有人可用,李世民甚至想要自己率军出征,但是他是全军主将,而且正面吸引敌军注意力这样的事业必须由他来完成,所以他肯定走不开的。
“殿下请不要担心,肇仁原替殿下走一趟,不过我想向殿下要一个人,若是有此人助阵,这一次我必定马到成功!”
李世民见他显得信心满满,不由好奇道:“你想要谁?”
“赵王!”
“元霸?”李世民一声低呼,显得有些吃惊。
。。。
第二十章 无人能挡的李元霸
李浑这个时候也已经从两年前筑关的图纸之中找到了潼关的弱,他下令让士兵在关外三百步左右的地方掘地打井,潼关的地势高,他们的地势低,一旦他们将水井打通,那么潼关里面的井水自然而然的就会流入他们的井中,潼关有五万人,取水本来就十分的困难,如果再将他们的地下水源给切断的话,唐军将不战自乱。
李世民发现了隋军的动向之后,也是大吃一惊,隋军兵临关下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切断了潼关和黄河之间的水道,让守军的取水变得困难起来了,但是潼关内部还有不少的水井可以支撑,加上黄河流经这里,地下水肯定是不缺的,因此水源虽然紧张,但也不致命,但是李浑居然下令在潼关外面掘井,这岂不是要断潼关的水源?
李世民立刻领兵出关,想要破坏这些水井,李浑早有准备,立刻率军前来厮杀,折冲军和果毅军都是帝国最骁勇的军队,加上他们早有准备,李浑为了对付唐军的骑兵,特意打造了一百多具床弩,这些大型的弩箭完全可以射进城墙上去,面对骑兵那简直就像是砍瓜切菜一般简单。
李世民的大军刚刚出城,还来不及站稳脚跟,就遭到了对方的两面夹击,再加上正面射过来的床弩,唐军顿时发生了溃败,李世民见势不妙,急忙撤回城内,唐军争先恐后的撤进潼关,要不是城墙上的弓箭太过于绵密,折冲军的骑兵就一鼓作气的跟着败军冲进潼关了。
这一战持续的时间非常的短,前后不过一炷香的时间,唐军就已经付出了将近三千人伤亡的代价,要不是李世民下令及时,等到折冲军的骑兵迂回包抄,将唐军围城一团,只怕是李世民带出去的一万多人都要折在那里了。
隋军的战斗力如此强大,这仗不好打了,看来只有等元霸他们那边取得进展之后才能出击了!
李世民经受了一次挫折之后,便学乖了不少,他下令关内赶紧想将水打满,储存起来,以便能够多支撑几日。
李浑见自己的第一战便大大挫败了唐军的锐气,还斩杀了敌军三千余人,自然是十分高兴,他立刻令人给隋炀帝发捷报,表示自己将唐军打的溃不成军,潼关城很快就要拿下了。
只是还不等李浑稍微多高兴一会,一个不好的消息便传了过来,他的后军辎重部队遭到了唐军的袭击,大军损失惨重,请求增援。
李浑大吃一惊,他的粮草辎重全都在路上,要是如果粮草被烧毁了,那他的军队肯定会比关内的唐军更快崩溃!
李浑率领着军队连忙赶到后军准备支援,只是他们这边一动,关内的唐军也随之而动。
李世民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一直让大军保持着三百步左右的距离,在这个距离上,隋军的床弩的杀伤力不足以对他们构成为威胁。
李浑留下了果毅军在这里抵挡李世民,自己亲帅折冲军疾驰向东,准备抢救自己的辎重部队。
远远的看见后方冒出的浓浓黑烟,李浑心中就越发的着急起来,他不断的催促大军前进,渐渐的他和身边的一群骑兵和大队的步兵脱离了,折冲军以骑兵居多,因此李浑也不以为意,他们疾驰到一个山谷之中,就见到外面随处散落的隋军旗帜和兵甲,李浑没想太多,直接率军深入山谷,因为他知道对方居然能够悄无声息的摸到自己大军的背后,那么他们的人数一定不会很多,因此就算是遭遇到了伏击他也不怕。
只是到了山谷之中以后,他们前面的道路上挡着一个身材矮,长相瘦弱、面色黝黑的兵,这人身穿一副唐军的铠甲,手中提着两柄石磨般大的紫金铁锤,看上去十分的滑稽,完全是一副兵扛大刀的感觉。
“你是何人,敢挡本将的路,不想死的话就赶紧让开!”
李浑见对方其貌不扬,对他也不是很在意。
李元霸看了看他们,道:“我听人你们很能打,不知道是哪一个,你让他站出来,只要能打得过我,我就放你们过去!”
李浑冷笑一声,就这么个半大子,毛都没长齐,还学着别人打架,你以为这是在街头市井,还一对一的跟你单挑,这可是在战场上。
“弓箭手给我放箭,射死他!”
李浑不想浪费时间,直接下令让弓箭手朝李元霸放箭。
隋军弓箭手齐刷刷的将数十根弓箭对准了不远处的李元霸,只听见一根弓弦发出的嗡嗡声,一片黑色的箭雨便如一道道闪电一般,直飞向了李元霸。
李浑心中冷哼一声,任你武功再高,在这样强度的弓箭的攻击之下,也必定是死无葬身之地吧!
只是事情的发展似乎并未如他所愿,李元霸挥动手中的大锤,看上去动作也不是很快,这样看起来就很沉重的大锤,想来也快不起来,但是在众人眼里这慢到极致的动作,居然将飞过去的二三十根箭矢一一拨打了下来,一轮齐射竟然无一命中,这让众人都万分吃惊,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李元霸。
“你们为什么要放箭射我,哥哥跟我,朝我放箭的都是坏人,你们是坏人,你们该死!”
李元霸显然是被激怒了,他催动战马(本来不想给李元霸设置战马的,因为他的体重加上手上的战锤的重量要超过1000斤了,这样的重量什么战马估计在他胯下都要被压死,不过如果不给他设置战马的话,总不能叫他在地上跑着跟别人打架吧,他本来就不高,腿也短,跑不快,那打架就不好看了大吼一声,发出震天响地的声音杀向了隋军。
李元霸的这一声怒吼在山谷之中回荡的异常响亮,隋军刚刚就被他拨打羽箭的那一幕给惊呆了,这个时候见他的吼声响亮如雷,简直堪比长坂坡上张飞的惊世一吼,心里面不由自主的产生了一种本能的畏惧,而李元霸在他们心中的形象似乎也发生了变化,从之前矮的形象,顺间变得高大了不少。
第二十一章 燎燃之火
李浑的骑兵在山谷之中遭到了李元霸的拦截,李元霸一人一骑,就将隋军杀的阵脚大乱,而这个时候两面山上的唐军士兵趁势发动袭击,一时间滚木礌石弓弩箭矢犹如雨点一般密集的砸了下来,隋军骑兵在这样的地形下面施展不开,只能想后撤,但是李元霸却不想放过他们,一直在后面提着两柄巨锤穷追猛打。
而更加不利的是隋军负责殿后的果毅军还被李世民给拖住,并且用骑兵的两翼包抄打得打败,李浑惊魂未定,要不是手下的不想崔敏替他挡了李元霸的那一锤,他这个时候恐怕已经被捶成肉泥了,而见到隋军将士军心动荡,兵无战心,将士畏惧,他知道这一战打不了了,于是立刻下达了撤退的命令,隋军未能拿下潼关,反而是自己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
此时正在围攻长安的李渊,收到李世民潼关发来的大捷战报之后,顿时心花怒放,马上下令将这个消息传达给全军将士,以提升士兵们的士气,然后他又让士兵用箭矢,将这一个消息射入城中,一时间,长安城的隋军都惶惶不安,朝廷派来的十万大军居然在潼关城下被击败了,这岂不是说他们的援军又没有了?
刑部尚书卫玄见唐军势大,长安军心不稳,于是向代王杨侑建议,让他放弃长安,走子午道进入汉中,这样就能避开李唐大军了,杨侑年少,这个时候见唐军兵势一天比一天强大,心中十分惧怕,于是便听从了卫玄的建议,放弃了长安城,向汉中逃去。
李渊听到消息之后大喜过望,长安城中的守军接近四万,他的军队虽然人数更多,但是要拿下这么一个坚城还是非常困难的,而且攻城不能拖,拖得越久,军心就越不稳定,他目前就是需要一个立足之地,想不到隋军居然自己败走了,看来他们肯定是因为担心潼关的军队会赶到长安,和自己一起进攻长安,这才仓皇逃跑,次子世民功不可没啊!
李渊一边派军进入长安,安抚民众,接手防务,一边派出骑兵前往追击隋军,四万隋军想跑,没那么容易!
潼关一战隋军战败的消息就像是长了翅膀的飞鸟一样,迅速的传遍了大隋内外,各地的起义军队本来在杨玄感起兵反叛的时候已经受到过一次刺激和鼓舞了,可是杨玄感那么好的机会,甚至是打到了洛阳城脚下,结果败在了一个乳臭未干的杨侗手里面,而且随着炀帝带着大军从辽东赶了回来,一时间武贲郎将陈棱、武卫将军屈突通、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和原本就在山东支撑住了一片天的张须陀,各地的起义军队遭到了疯狂的打压,一时间隋军大有扑尽天下燎燃之火的势头。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同样属于关陇贵族的唐国公李渊在太原起兵了,李渊虽然名声没有楚国公杨玄感那么响亮,但是他的势头可比杨玄感要好得多,如果说杨玄感属于高开低走的话,那么李渊就属于低开高走了,他起兵之初只有一万多人,在宇文述五万多骁果军的围追堵截之下,居然成功的杀进了关中,而且还像是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壮大,这还不算,他随即拿下了扼守长安和洛阳之间的重要关卡——潼关,然后发兵进攻长安,大有席卷整个关中,然后跟隋庭分庭抗礼之势,而天下间无数双眼睛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将注意力放在了李渊的身上。
杨广大怒之下派出了刚刚提拔起来的右骁卫大将军李浑带领十万大军前去剿灭李唐,谁都知道这一战将会是决定李唐命运的一战,因此无数各方的探子细作和眼线都被派到了潼关两岸,想要看看这惊天一战到底是谁能笑道最后。
从纸面实力上来看,李渊兵少将寡,派了自己的次子当做大军的主帅,这本也没什么,上阵父子兵嘛,但是这个李世民才十五六岁,他能是老奸巨猾李浑的对手吗?而且唐军虽然有潼关天险,但是他们毕竟人少,李浑可是有十万大军的,而且他还从辽东带回来了大量攻城器具,如有万钧之力的投石机,高达数丈的塔车,重量超过两万斤的冲城车,能抵挡弓箭和投枪进攻的蒙斗车,此外还有上百张床弩,以及超过两万名骑兵。
这些唐军都不具备,纸面实力隋军甩唐军好几个杨玄感,因此大家都不看好唐军,一些人也开始唉声叹气起来了,他们都是各地义军的细作,如果唐军打输了的话,那么李唐也就会和之前的杨玄感一样,只是昙花一现,那么隋军在剿灭李唐之后,势必会重新调转枪头,再次杀向他们,他们的日子可不好过了。
只是潼关大战的结果却出人意料,李唐先败后胜,李浑的大军居然被一个叫做李元霸的瘦小矮个给打的大败,然后又被从潼关里面杀出来的李世民军队前后夹击,李浑竟然抵挡不住,引军败走。
众人这个时候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之前江湖上流传盛广的一个琅琊榜,那琅琊榜上不是说李渊有一个儿子叫做李元霸,使两柄擂鼓瓮金锤,他被琅琊榜排在了第一位,说是有万夫不挡之勇!
这个时候再看看撵的隋军鸡飞狗跳的这人,他不就是李元霸吗?
一时间,众人心里都像是被雷劈了一般,震惊了!
潼关大战的结果大大的鼓舞了各地反隋的义军(说是义军,不过跟蝗虫一般,作者君鄙视之),而翟让伙同王伯当、单雄信、徐世绩在东郡起兵反隋,他们占据了瓦岗寨,自称为瓦岗军,一时间,张须陀刚刚清理完的后花园又着起了熊熊大火。
而这还不算,南方的萧铣在江陵起兵,建立西梁,一时间南方的局势也变得风云诡谲起来,萧铣起兵之后,杜伏威、沈法兴、李子通等人也相继起兵反隋,杨广简直要被气的吐血三升,北方之地乱了他不在乎,但是南方的局势一乱,杨广就彻底的坐不住了!
。。。
第二十二章 突厥南下
不只是大隋各处的义军看准了这个时机,就连北方的异族,这时候也准备趁着隋军无暇顾及的空档,南下来打打草谷,改善一下自己的伙食。
这里的异族就是北方的游牧民族突厥人。突厥分为******和西突厥两支,在西突厥被隋军击败之后,******随之壮大起来,渐渐的掌管了塞北大片的草原,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隋朝时,为了对付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文帝采用长孙晟的离间之计,利用和亲手段将突厥一分为二,并且各自互相攻打,使得他们都不得不依附于强大的隋朝,没办法向南进攻。文帝甚至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汉族的威胁,前朝的五胡乱华历历在目,他对此一不敢松懈。
而自古以来草原上便有几种东西不得不依赖中原,一个就是生铁;草原不产铁,没有铁矿的话他们就没办法锻造武器和铁器,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草原的骑兵一般都是皮甲,几乎没有重甲出现的,因为一套重甲消耗的铁,估计可以锻造出好几十个枪头了,草原人哪里舍得浪费。
第二个必须要依赖的就是食盐;盐这种东西在古代可是稀缺物品,只有沿海一带的盐场可以晒盐,草原根本就不产盐,而盐又是维持健康的必需品,必须要从中原兑换,而他们能拿得出手的也就只有牲畜,如牛羊和马匹这几样东西。
盐的重要性当权者当然知道,因此也通过控制食盐的流入见解的控制突厥人,这就相当于套在草原人脖子上的一个枷锁一样,让他们感到寝食难安,一心想要打下中原的土地,不受人制约,不过这也不太可能,他们打不过隋军。
第三个却是茶叶;茶叶虽不是生存所必须的东西,不像食盐那样重要,但是对于草原牧民而言,这种本来是中原贵族们喝的东西,却成为了他们的必需品了。
在茶大规模普及了之后,中原的茶叶也渐渐有了富裕,因此作为商品出售给外族也渐渐的多了起来,比如丝绸之路,比如跟北方的游牧民族换取牛羊牲畜。
草原上牧民们的主要食物都是牛羊这一类的肉食品,其中以羊最常见,而羊肉吃多了之后,浑身都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