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显耀大唐 >

第101章

显耀大唐-第101章

小说: 显耀大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嫁不出去,其原因根本不在我,而是在她们的狐媚母亲?今日你这小畜生当着这么多人旧事重提,很明显是在打我的脸,好,你这小畜生给老娘等着,看看到底是谁收拾谁嘿嘿,当初我和皇帝去洛阳,你有事不报,擅自处理,除此之外还慷他人之慨,用国库存粮收买民心这一系列事情我还没惩治你,你竟然蹬鼻子上脸,先找我的麻烦?”

武后的脸上如同冰霜一般,狠狠地盯着正要自己给出答复的太子李弘,然后随手指了指身边的两个侍卫,冷冷说道:“我现在就处理此事,今日把两个公主许配给他们。”

之后又回过头来说道:“权毅,本宫将义阳公主许配给你,王勖,本宫将宣城公主许配给你,你们二位回去以后准备迎娶公主吧。”

“啊?这,圣上方才明明说要皇后为两位公主找个好人家……”

“哼,你是看不起我这两个侍卫么?权毅乃是天水望族出身,为人智勇双全,对我大唐又忠心耿耿,哪一点配不上你的义阳公主?王勖乃太原王氏出身,亦是出自名门,难道配不上你那宣城公主?”武后见李弘竟然嫌弃这两个侍卫,不由得心中暗喜,这个李弘,本来是要借此事为自己树立一个好名声,同时让两位公主感激自己,可是他这样一来,岂不是得罪了权毅和王勖两个人?如此一来李弘这厮忙活半天,除了落下一个仁义的虚名,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李弘在这一方面的才智确实不如武后,等到武后说完才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不由得开口争辩道:“儿并非此意,权毅、王勖两位出身清正,且又人品端方,的确是公主良配,然则事起仓促,怎能如此草率?更何况我们还不知道两位壮士有无家室,愿不愿意?”

只听得武后冷笑道:“我天家公主下嫁,他们是捡到了天大的便宜,怎敢不愿意?至于他们有无家室,那更不需本宫来问,便是有了家室,也要将原来的家室给赶出去,再去迎娶我天家公主,此事还用得着商量么?弘儿,尽快办理此事,本宫可是按你的要求来的,你若再敢胡搅蛮缠,以为本宫不敢问你个大不敬之罪么?”

“啊?这,这人好狠的心啊。(弘闻言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冷气,默默地想道:“我这位母亲看来是唯恐我这两个姐夫不恨公主,竟然让他们先休了妻,再迎娶公主,唉,你就算不是她们的亲生母亲,毕竟也是继母,怎能这样不顾两位姐姐的生死呢?若将来嫁出去的是你亲女,难道你也这样做吗?”

李弘不知道,若干年后,那时他已经死去了,他的这位母亲将其亲生女儿嫁出去的时候,其实也是这样做的,甚至更加的过分,不过那时候的心情是不一样的,并不是为了让人环儿那她的女儿,而是出于一颗爱护女儿的心。

事情结束了,李弘并没有完全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反而令他和武后更加交恶,还有很多群臣,都在背后暗暗笑话他,因为一句求情的话,竟然让两个公主嫁给了两个侍卫,造成了天家一段很大的笑话。

好在两个侍卫权毅和王勖并无家室,对待公主也算不错,同时从平常的对话中也能看得出来他们夫妻对于自己的感激,李弘才终于略略放下心来。

但是毕竟这两个人是自己的姐夫,怎能让他们继续当侍卫呢?于是李弘便决定为这两个侍卫求个官职,但是令他意外的是,还没等到前去求情,为这两人升职的旨意便下来了,拜权毅为驸马都尉,并任命他为蕲州蕲川府(湖北江北地区一带)左果毅都尉(从五品下);拜王勖为驸马都尉,并任命他为颍州(今安徽阜阳附近)长史(从五品上)。

李弘一开始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感到十分意外,后来略一想便明白其中的意味了,不管如何,权毅和王勖已经是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的丈夫了,而且这两个公主跟武后很不友好,如果继续让他们留在身边做侍卫,这恐怕不利于武后的安全,所以自然要将他们外放到地方。而两个人看似都升了官职,但其实比起他们当初的正六品下的千牛备身左右其实只高了一点点,而且五品也只是权贵阶层最低的品级,实在算不得什么特别的恩宠。

“我这个母亲还真够精明啊,看来以后我还真的需要向他学习。”李弘不由得一声苦笑,暗暗的说道。

但是李弘却并没有就此放弃,虽然武后尽力的阻挠,他却也获得了不少的收获,最起码自己在天下落下了大义的名分,两个公主和驸马也都对自己颇为感激,尤其是自己在皇帝面前落下了一个仁爱的好印象,只要能够持续不断的赢取皇帝的欢心,自己的地位安如泰山。

而有的时候运气来了,那可真是挡也挡不住,咸亨三年二月,武后的心腹侍中、永安郡公姜恪死于任上;八月,武后多年来最为倚重的心腹,特进、高阳郡公许敬宗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死于长安,享年八十一岁。

虽然许敬宗已经致仕好几年了,可他在朝中的影响力却是无人能及,甚至连之前死去的侍中姜恪都望尘莫及,除此之外,此人还以超人的智慧、深远的目光帮助武后出了许多主意,令武后的实力不断壮大,也令他受到不少的打压,现在这个人终于死去了,自己手下的亲信戴至德等人也终于可以熬出头了。

而武后除了许敬宗之外,剩下的心腹都是一些虾兵蟹将,连宰相都没有,这样的局势对自己可真的是太有利了。

所以李弘决定乘此机会对武后进行反击,这一次为了确保胜利,李弘联系上了皇帝身边的重臣中书令阎立本、黄门侍郎郝处俊,首先对武后发难,其具体表现就是对许敬宗的谥号讨论上。

在皇帝刚刚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太常博士袁思古就首先说道:“敬宗颇有才华,历居清级,然弃长子于荒徼,嫁少女于夷落。闻《诗》学《礼》,事绝于趋庭;纳采问名,唯闻于黩货。白圭斯玷,有累清尘,易名之典,须凭实行。按谥法‘名与实爽曰缪’,请谥为‘缪’。”

这意思很明白,许敬宗虽然才学资历都够,然则人品不怎么好,把儿子流放远方,把女儿嫁给蛮族首领(冯盎,即后来的高力士的祖父),他的学问算是白学了,令人蒙羞,因为所做之事与才学令名相违背,所以立个“谬”谥。

这是一个恶谥,也就是说朝廷对许敬宗的整体评价是过大于功,对于这一点后党之人自然不同意,接下来便见后党要人、中书舍人袁公瑜对此进行驳斥,历数许敬宗的功劳,认为应该给一个“文”的美谥。

“文”是对于文人士大夫最高的赞誉,怎么可能会给一个奸臣?所以太常博士王福畤立刻说道:“谥者,饰终之称也,得失一朝,荣辱千载。若使嫌隙是实,即合据法推绳;如其不亏直道,义不可夺,官不可侵。二三其德,何以言礼?福畤忝当官守,匪躬之故。若顺风阿意,背直从曲,更是甲令虚设,将谓礼院无人,何以激扬雅道,顾视同列!请依思古谥议为定。”

意思是说,谥号是对一个人盖棺论定的总结,必须严格按照一个人一生的综合作为,实事求是,不能有任何更改,你袁公瑜闭着眼睛说瞎话,要给许敬宗这种人定一个“文”的美谥,岂不是认为礼部无人?

戴至更是凑趣,上前问道:“高阳公任遇如此,何以定谥为‘缪’?”

却听王福畤说道:“昔晋司空何曾薨,太常博士秦秀为他定下谥号为缪丑公。何曾既是忠臣又是孝子,然则仅仅因为日食万钱,所以被贬为缪丑。更何况许敬宗忠孝并不比何曾强多少,而饮食男女之累,又大大超过何曾,现在为他定谥为‘缪’,已经大大队的其他了。”

“王博士此言大为有理,本官认为确实应当如此,还请陛下下旨。”戴至德闻言,立刻走上前去,对着高宗躬身说道。

而在戴至德之后,阎立本、郝处俊等人也都纷纷附议,要为许敬宗立谥为“谬”。

这时候却突然听得武后厉声喝道:“尔等食国家俸禄,却尽皆党同伐异,眼中看不到敬宗生前功业,偏偏看到那一点不足,嘿嘿,尔等之品行如何,心中亦皆由数,待得将来身死之后,不怕重蹈覆辙吗?敬宗谥为‘谬’一事,决然行不通。”

紧接下来,便见武后看了高宗一眼,柔和的说道:“陛下,臣妾认为,莫如诏令尚书省五品以上官员重议,不知陛下圣意如何?”

第177章 武后的全面反击

朝堂上关于议谥的争论很快便传扬开来,许敬宗的孙子徐彦伯闻讯,立刻为其祖父议谥一事东奔西走,据理力争,其孝心感动了礼部尚书袁思敬等人。

后来在第二天的朝会上,袁思敬最终为这次议谥之争做了一个总结:“按谥法‘既过能改曰恭’,许敬宗虽然确实有许多不当之处,然而能够改过,故此微臣请求为敬宗谥曰‘恭’。”

其实“恭”这个谥号对于之前那些大唐名臣们来说,的确不能算太好,但是也绝对对得起许敬宗了,所以高宗根本就没和武后商议,立刻同意,下旨册封许敬宗开府仪同三司,追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恭,下令陪葬昭陵,又下令辍朝三日,诏文武百官到许敬宗的府第哭丧。

虽然看起来很是恩宠,但这也不能阻止后党势力的衰落,因为随后一段时间,高宗和政事堂那些宰相们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大动作,对武后的势力进行了全面的压制。

十月,高宗下诏,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道国公戴至德加兼户部尚书,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张文瓘检校大理卿,如此一来,太子一党实力大增,出现了两位宰相,而且都兼管要害部门,户部尚书是国家的钱袋子,可以说是为太子扩张势力提供了最为稳定的财力支持,而大理卿是大理寺的一把手,掌管着刑狱,可谓是位高权重。

消息传来,武后不由得深深叹了一口气,她早就知道事情会向这样的方向发展,但是却不知道这一天会来的这样快。

可是还没等她做出相应的措施,忽然又听得皇帝下诏以黄门侍郎、甑山县公、同中书门下三品郝处俊为中书侍郎,以兼检校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李敬玄为吏部侍郎,并依旧同中书门下三品,十二月,又以太子左庶子刘仁轨同中书门下三品。

在这三人之中,有两人都是帝党成员,只有李敬玄曾经受过武后的恩惠,但是这人却并不怎么听话,更兼刘仁轨与李敬玄有隙,这将注定武后的日子并不怎么好过。

而除此之外,太子李弘也借故将武后的侄子,已经成了正五品上东宫亲翊卫羽林郎将的武懿宗和武攸暨赶出了东宫。

这借口说起来也没什么,主要就是就二人聚众赌博,违犯了东宫禁令。

这要是在往日,不要说是聚众赌博,就算是聚众闹事,太子都不敢对他们怎么样,可是现在太子实力壮大,竟然如此轻松的就将这两个货给赶出了东宫,而且此事是经过政事堂诸宰相们一致商议得出来的结果,连皇帝都无法反对。

武后也的确不愧是一个具备当皇帝的素质的女强人,虽然实力处于绝对弱势,可是却丝毫没有沉不住气,而是找到她的心腹们,日夜商议对策,到了最后,武后终于开始找到了自己的新方向。

首先,武后经过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把戏,终于使得高宗答应将她的侄子武承嗣提升为宗正卿(从三品),武三思为太常少卿(正四品上),武懿宗和武攸暨分别被任命为将作少监和少府少监(从四品下)。

这第二点,武后在那帮北门学士的帮助下,向高宗上书,奏疏的名字叫做《建言十二事》。具体内容为:一、劝农桑,薄赋徭;二、给三辅地;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禁浮巧;五、省功费力役;六、广言路;七、杜谗口;八、王公以降学习《老子》;九、父在为母服丧三年;十、此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核;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

武后上疏的内容说白了,除了那些老生常谈之外,就是慷他人之慨,收买人心。比如第十一条和第十二条。

其实武后才真正的是慷他人之慨的高手,而且给的都是官爵,在这一点来看,只知道从国库取出钱粮资助百姓的太子的确是望尘莫及啊。

最后,为了拍高宗的马屁,也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武后上疏高宗,请求追尊宣简公(李渊高祖父李熙)为宣皇帝,懿王(李渊曾祖父李天锡)为光皇帝,太、祖武皇帝(李渊祖父李虎)为高祖神尧皇帝,太宗文皇帝为文武圣皇帝,太穆窦皇后为太穆神皇后,文德皇后为文德圣皇后。而请求皇帝称天皇,皇后称天后。

武后这一上疏乃是出自于对高宗及其家族的考虑,附带上了一点自己的私心,但这一点私心却被高宗无视,反而被认为是忠诚可嘉,所以立刻同意了武后的请求。

而在圣旨下达之后,李显也不失时机的上疏,请求以后诸皇子尊称天皇为“父皇”,尊称天后为“母后”,诸子自称“儿臣”,表明忠孝之念。

高宗见到李显的上疏同样感到很高兴,立刻便同意了下来,而且规定从此成为定制,而为了表彰李显出了一个好主意,高宗也顺水推舟的同意了李显后面附署的一个建议,将咸亨三年科举考中的进士郭震由通泉县尉调为校书郎。

虽然郭震由从九品下的通泉县尉被连升三级,成为了正九品上的校书郎,然而毕竟只是一个品级最低的官员,低到无论是皇帝高宗还是武后、太子等人都看不上眼,但是这无论是对于李显还是对于郭震来说,都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郭震当初以优异的才学考中进士,不仅享受到了曲江饮宴的尊荣,还被李显拉着来了个雁塔留名,从此开了中进士之后雁塔留名的先河。但是好事不长,他随后因为武三思的“关照”,被授予通泉县尉,这是中进士之后最不好的途径了,到了遥远的边疆地区做了一个小县的县尉,以后想要提升可实在是困难得多。

而现在被任命为校书郎,这就意味着他的工作既闲散,又大有前途,因为这是中进士之后最好的去处,和后来明清时候的做翰林院编修的待遇有些相似,所以,只要他好好干,不出几年便能将官阶提升起来,熬上个一二十年,就有可能会做到五品官、四品官,甚至三品也不是没有可能。

当然,郭震也知道在这其中李显出力最多,心中自然是无限的感激,再加上他被武氏兄弟所忌,已经不得不选择投靠李显了。

而李显这一次其实也是挺高兴的,他之前通过王勃杀人案,帮了王勃一把,已经彻底令王勃归附,现在连王勃的父亲都对他十分感恩,可以想见王家父子以后定然被印上了周王党的痕迹,想要摆脱都已是不可能。

除此之外,骆宾王如今已经在他的举荐下做了左拾遗,虽然只是一个从八品上的小官,可是权力却不小,因为他有直接向皇帝谏诤的权力,能够监督皇帝的得失。而以骆宾王的性格,绝对会对李显投桃报李的。

现在李显又收服了郭震这个大唐名臣,亦将亦相的超级人才,而且使用微小的代价收服的,这已经足以令他做梦都笑了,更何况通过他的举荐,狄仁杰顺利审完了王勃杀人案,又被提升为大理丞,而且在上任之后一年,就审理完了之前积压的一万七千多个案件,受到皇帝的称誉,很有可能会再度升职。

而这样一个牛人,却被武氏兄弟推到了他的阵营,这岂不令他更加惊喜?

其实以狄仁杰的精明,不难猜出李显的意图,但是他刚刚入朝,并不想陷入党争,因此一直对李显的拉拢持冷淡的态度,可是没想到武氏兄弟在升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