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一个人的抗日2 >

第413章

一个人的抗日2-第413章

小说: 一个人的抗日2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题,日本是新问题,黄历特别对韩国的访问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

此时的韩国虽然在经济上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朴正熙的日子并不好过,也可以说是内忧外患俱在,令他不敢稍有松懈,也因为如此,他与南洋联邦的关系更为密切,以此来抵消美国的不满和压力。

美国对朴正熙政权的不满由来已久,但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意识形态上的冲突,美国人之所以反对军人政权,是因为他们违背了美国人的自由观念,这是美国人引以为荣的、独一无二的美国特产。美国人认为,他们能够把民主向任何国家简单地传播,因为韩国人民也倾向这一美好的政治制度。

对此,朴正熙曾反唇相讥:“韩国以一九四八年时的条件,套上了美国高度发达的民主制度,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别指望它能深深扎根,这种想法就如同一个婴儿没有经过妊娠期的发育成熟就生出来了,或者象一个一百磅重的人借了一件二百五十磅大汉穿的西服,竭力使自己穿得文雅。”

的确,从韩国一九四八年以来的民主实验中,橡皮图章式的美国民主只是造成了不协作、分裂和骚乱,朴正熙接管了政fǔ之后,使骚乱渐变为稳定有序,同时他大张旗鼓地实施其社会、经济、政治计划,也使美国渐渐地开始对军人政fǔ另眼相看了。在**的纽带联系下,美国接受了朴正熙,让他参加全球的**大合唱。

在肯尼迪执政期间,曾邀请朴正熙访问了华盛顿,从而使两国关系出现了一次**,访美结束时,两国发表了一项联合公报,重申了两国间“传统的友谊”,表明了美国在军事上和经济上对韩国的支持。耐人寻味的是,美国年轻的、极有个性的总统肯尼迪,在公报中明确地督促韩国必须“尽快”完成政权向民间政fǔ的过渡。这里便蕴藏着朴正熙的军人政fǔ与美国政fǔ之间的冲突另一个方面。

美国认为,朴正熙的一系列稳固自己地位的做法,严重地打击了原有的亲美势力,直接或间接地触动并损害美国在韩国的既得利益,从而引起美国的极大忧虑和不安。而且,军人和政治搅在一起,长期下去有可能被拖入政治上的真空状态,因此,美国几次逼朴“还政于民”,由“军政”变为“民政”。亲美的老政客也乘这个机会上街闹事,抵制朴正熙的军事独裁统治。连朴正熙军事集团内部的李周一、金东河等实力派人物也从这个集团中分裂出来,准备组织反朴政变。

迫于这种形势,朴正熙为了缓和美国和亲美政客的压力,缓和人民对军事政权的不满和反抗,于一九六二年采用国民投票的方式,通过了新宪法。朴正熙的目的是想避免各党成员频繁地改变初衷和派别活动,使党派政治稳定化,更是为了遏制反朴势力的丛生和蔓延。

而朴正熙为了缓解国内外压力,曾多次言辞恳切地表示,“当革命任务完成时,将把政权归还给有良心的政治家”,“自己无意参加总统竞选,还是要回到本职岗位上去”。

到了一九六三年初,朴正熙对是否全力进行总统选举这个问题举棋不定,因为他曾多次许诺“还政于民”,言辞恳切地表白自己不参加总统竞选。但他是个言而无信的人,他心中的权力欲向他呼吁:现在不是退下的时刻!

这个问题一直苦苦折磨着他,从他一早醒来到进入梦乡,角逐总统大权现在无疑是他前进的导向标,他希望戏剧性地、出人意外地冲上权力之巅。但他又必须对作出的保证负责,从名义上讲他必须从政治上退出。

朴正熙在用自己的感觉加以分析后,深深地陷入了一种苦境:从个人角度上看,连他自己也很难分清他的行动是出于个人野心还是对国家利益的考虑。但他历来信奉的原则是,“任何决定都应出于对形势的考虑和关心,而不是个人好恶和求荣**”。反对派的政治家们一直指责他利欲熏心,现在他不得不扪心自问:在事实上,这些指控是否有一定根据?

其实朴正熙对个人声誉并不十分看重,他一直是个内向不露的人,但名声却像一个令人讨厌的不速之客不停地叩着他的大门,但休想钻进他的思想与行动中去。

正如一位作家所说,想扬名就得有大象般的厚脸皮和禅师一般的冷静。言犹在耳,实际行动却完全是另一回事,这些漂亮的言谈只是朴正熙所惯用的一种权术罢了。

对此,朴正熙辩解道:每一个韩国人必须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锻炼一种内在的自制,最好不喜欢自由,至少不向往绝对的自由。因为韩国不能为了装潢宪法的门面,而把自由镌刻在大理石上拼命标榜,人民在晚上睡觉前要吃饱肚子,自由并不能解决饥肠辘辘的问题。

……

第三百五十三章崛起的身影

更新时间:2012…7…1413:34:39本章字数:4071

第二卷平津狼烟'第三百五十三章崛起的身影

………………………………

第三百五十三章崛起的身影

对于朴正熙的**和独裁,黄历有着自己的看法,这种看法是一分为二的,既表示一定的赞同,又对其中的某些做法表示批评。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很多现实并没有被西方世界的政治家所理解,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之所以未能从理论上说服批评他们国家的西方舆论界,是因为发达的西方国家难以理解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方面所承受的巨大的压力,发展中国家控制政治是为了避免经济大起大落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对大国来说却无所谓。

韩国仍然是个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经常处于一种朝忧夕虑的境地,经济发展必须以政治稳定作为充分的保障,内乱常常把国家搅得不得安宁,不稳定的政治将给已经取得的经济成果造成严重的威胁,从而阻碍国家的发展。

所以,对于朴正熙起初采取的集权**,黄历并没有太大的反感,在南洋联邦的建国初期,他也采取了这种方式,只是更巧妙更隐蔽而已。而且,朴正熙对发展经济的策略是正确的,这是韩国人的幸运,不致被剥夺自由,又失去经济上的改善。

但朴正熙却在韩国经济大有起色的成绩面前野心空前膨胀,总统也没有能满足他的**,他开始考虑怎样把总统一辈子当下去,“终身总统”这四个字强烈地吸引着他。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中国的古话仔细研究起来,确实是回味无穷。朴正熙以发展了韩国的经济而居功自傲,野心无止境。但也正是韩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他的“终身总统”之路制造了巨大的障碍。

当人们把自由的概念等同于充足的面包的时候,是不会关心国家的政治活动的。但韩国的经济发展,政fǔ扫除文盲运动的成功,使得朴正熙用符合韩国国情的幌子来随心所欲地解释民主,遭到了越来越多的反对,他想无限期地拖延民主化进程也而临着在野党越来越猛烈的抨击和挑战。

该集权则集权,该放松则放松,形势在变化,思路也要转变。黄历已经知道太多所谓“英明神武”的领导人权欲熏心,去谋求“终身”总统却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了。所以,他虽然不是什么品德高尚的人,但有戒惧在心,便懂得进退取舍。做三任总统,全一世英名,从国内到国外,谁不赞颂他是华盛顿似的人物。

因此,在一个贫穷、动乱的国家实行民主自由的政治体制是危险的,为了避免政治动乱带来的羞辱和困扰,避免灾难性的后果,必须实行高度集权;但在国家已经稳定,经济已经发展起来的时候,不实行民主自由的政治体制同样是危险的。不要求你将民主化进程一步到位,只要徐徐缓进,让人们看到希望,也能平息民众的不满和愤怒。

韩国的政治动乱关系到黄历编织遏日锁链的计划,而且韩国人民带着对日本人三十六年统治刻骨铭心的仇恨和痛苦的回忆,民族积恨的伤口尚未完全愈合。两国人民之间历久难消的宿怨所造成的感情巨创,不是简单地用一贴膏药所能医治的,也是黄历积极帮助韩国的原因之一。

但这种他国政坛内部的事情最难处理,不说如梗在喉,说得多了又有干涉内政之嫌。黄历作为退职总统,或许善意的劝导能起作用,这种作为私人之间的交谈会很大地消除朴正熙的反感。或许是这样,黄历也并不太确定。实际上,朴正熙已经变得更难以接近,而且,还设立了更多层的外壳来抵挡外界的批评。他把舆论批评看成是会拖他后腿的阻碍因素,于是,批评的力量的确要拖他的后腿,这就是**的代价。

…………

一望无边的、平滑、透明、蓝色的海,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微波激起泡沫,形成一道边沿。从海岸边传来的波浪声,摇荡着黄历的神思。

启程了,在七零年的九月,在南洋联邦第一颗氢弹成功试爆的冲击波还未消散;在琉球全民公决以百分之七十二的高票复国成功,在南洋联邦第一个宣布承认琉球并与之建交;在南洋联邦高调宣布启动国产核动力航母建造计划;在南洋联邦第一座核电厂开工建设;在南洋联邦自主研发的第一颗实用通信卫星成功上天……。总之,黄历是在南洋联邦各条战线开始高歌猛进的前奏曲中离开坤甸,开始了自己的多国旅行。

一步一步迈着坚实的步伐,一个强国的身影越来越清晰地出现在了世人的面前。让我们盘点一下南洋联邦在进入七十年代开始加速前行的行业和动力,就能更好地了解南洋联邦将要发挥的影响力。

首先是南洋联邦经济发展最快的部门之一——电子工业,其产值在一九六六年到一九七零年中期已经增加了八倍,成为本国除军工出口的第二大出口行业。

一九六五年,南洋联邦的电子产品出口额还不到一千万美元,一九七零年,电子产品的出口额已达到十亿美元。在不断追加发展资金为电子工业注入新的燃料过程中,资金被集中用于扩音机、电子钟表、微型计算机、彩色电视机、收音机、录音机和所需电子元件的国产化生产,南洋联邦力争使自己的电子工业以其管理和技术上的先进面貌出现于世界同行业之林,目前电子产品的国产率已经达到90%以上。

再说说作为国家支柱产业的钢铁工业,南洋联邦的煤钢集团已经跻身世界前五,不仅完全满足了国内钢铁产品每年递增百分之二十一的需求,并且在七零年前半年出口收入就达到了6。87亿美元。而第三期扩建工程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七十,镀锌钢板和锡包钢丝等制造电冰箱、空调器和洗衣机的重要材料已经完全能够自给。预计到工程全部完工时,对政fǔ推进重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必将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出口贸易的多样化销售也将得到进一步扩展。

在钢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南洋联邦已经成为重要的造船和海运国,由于造船业是一项“包罗万象的工业”,通过这一工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其他相关工业的跃进步伐,从而全面提高了南洋联邦的科技水准和综合国力。坤甸和新加坡的船坞现在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船坞之一,这里不仅有能力建造二十万吨级的巨型超级油轮,而且还能制造极为精密的化学特种轮和集装箱自卸船。

而在所有行业中,南洋联邦最有特点、最有长远目光的却是建筑业。在申办奥运会成功后的几年时间里,南洋联邦热火朝天的建设大潮培养了大批熟练的工人,这些熟练工人不仅包括本国的,更多的则是来自越南王国、菲律宾等国的廉价劳动力。

现在,南洋联邦与几个国家组建了多国联合建筑公司,他们把成千上万名熟练工人输往国外的建设工地,这对美国、日本和欧洲的公司来说是一种强劲的竞争手段。因为,这些公司仅能派出工程师和工头。在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这样的国家,训练有素的建筑工人是极为抢手的。而且,这支建筑大军还具备了以成本相对低的劳动力与其他国家进行竞争的优势,这能从很大程度上弥补技术的不足。

再借助于南洋联邦与中东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东国家的港口建设、船坞和高速公路的竞标争夺战中,联合建筑公司往往能以较为低廉的价格击败其他国家的竞争对手。

一九七零年联合建筑公司与沙特阿拉伯签订了一项总值为9.44亿美元的朱贝勒商业港的建设合同,被称为“世纪性的合同”,使联合公司历年来的建设出口达到新的顶峰。使南洋联邦计划的海外建设的预定目标被大大超过,当时定为十二亿美元,而实际上达到了二十五亿美元。

现在,南洋联邦主导的联合建筑公司已经拥有了几十家子公司,参与了二十九个国家和地区的建设工程。特别是引人注目地在中东市场扩展成果,使得国际上为之侧目。而南洋联邦政fǔ在财政和外交方面都采取了积极步骤来协助推动“建筑出口”,以期实现更宏伟的目标。

鉴于建筑业极有可能成为参与各国最大的外汇赚取者,人口多、劳动力成本较低的越南王国、韩国、菲律宾等国都是热情充盈,就连刚刚与南洋联邦建立外交关系的印尼共和国也为了缓解国内就业压力,并赚取外汇,而厚着脸皮申请加入。

自己先富裕起来,再拉着一群小弟奔温饱,奔小康,南洋联邦通过政治、经济、军事手段多管齐下,已经俨然成为亚洲的核心。当美国在苏联咄咄逼人的攻势下在全球实行战略收缩的情况下,南洋联邦在亚洲的地位和作用已经不可动摇。

……

第三百五十四章启程

更新时间:2012…7…1516:57:33本章字数:2877

第二卷平津狼烟'第三百五十四章启程

………………………………

第三百五十四章启程

寒流和暖流交汇之处,必有丰富的渔场。这话说起来简单,没有睿智的头脑,深远的眼光,长袖善舞的手段,谁又能在这激荡大潮中左右逢源,顺势而起。机遇和挑战是一对双生子,是抓住机遇,还是在挑战前败北,黄历终于交出了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

奋斗没有止境,这是对于黄历来说,也是对于他所倾尽心力的国家来说,最适用的话。但这次名为旅游的行程,黄历却力求低调,只带着自己的妻子和三名随员。

在黄历启程的一周前,南洋联邦总统钟可萍对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共和国进行了短暂的访问,感受到的是国家强盛带给她的荣耀和威严。

在曼谷,钟可萍受到了泰国皇家传统的盛大欢迎,来自各省的美丽的泰国姑娘跪在地上,在她走过红地毯的时候,向她抛洒大米和鲜花。从机场到王宫的马路两旁都飘扬着南洋联邦的国旗,使整个城市呈现着喜气洋洋的节日光辉。

在南洋联邦大使馆,钟可萍宴请了泰国的华侨,“华侨联合会”主席周忠和走上讲台,带着难抑的激动之情说:“我们能在一个外国的土地上见到您———我们的大总统,这是难以想象到的。我们曾经贫困,曾经没有地位。但现在,我们过着舒适的生活,过着中产阶级以上的生活。再没有比游子更能感受到国家强盛带给我们的变化了,我们衷心感谢您,还有南洋联邦的‘国父’黄大总统,是您们打造了一个强大的国家,使我们有了坚强无比的后盾,使我们能够更加自豪、自信地生活在他国的土地上。”

南洋联邦承认双重国籍,严格地说是一种间接承认,在其宪法和国籍法中都没有对于双重国籍的禁止性条款,按照‘法无禁止即允许‘的法律常识,在实践中就是承认或默认双重国籍。

但对于要求归化入籍的人员,南洋联邦却另有政策,在南洋联邦的入籍誓词中有这样一段话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