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大军阀-第1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批宣布独立的省份,革命氛围比较浓郁。而且蔡锷虽然是军人出身,但是对于革命还是非常支持的,当年就曾经率领新军和北洋军作战,要不是为了国家的尽快统一,蔡锷也不会被袁世凯雪藏。
“蔡锷!”青年军人小声嘟囔了一句,眼底闪过一抹崇拜的神色,只是不知道他崇拜的是蔡锷的军事才能,还是他能够登上西南王宝座的权势。
“总理,我听说宋家二小姐曾经去过长春,不如咱们将她找来汇报一下在东北的见闻!”如同儒者的国民党元老廖仲恺说道。
“这……”孙文迟疑了一下,但还是点点头。毕竟这是关系到国民党决策的大事情,需要慎重,而东北目前的实力,已经能够影响到国民党的政策了。不管怎么样,东北的情况总要多了解一些。国民党作为中华第一大党,如果对中华的大势力不了解也就名不副实了。
因为东北崛起的时间太短,速度太快,国民党就算势大,在近期也派遣了大量的情报力量渗透进去,关于东北的目前的状态他们也多有了解,但是毕竟没有亲眼见过,对于情报中的东西不能完全相信。而且国民党的情报员也只是了解表面的东西,东北的实际力量却始终无从得知。而且孙文的秘书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够担任的,宋庆龄能够出任这个秘书,一方面说明了她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说明她能够被同盟会大佬们绝对信任。毕竟一个党派所作的事情不可能全部都是光彩的,有时候为了达成某种目的,甚至会不择手段。所以,能够接触这些机密的人,必须都是能够绝对信任的人。这样才不担心叛变,将同盟会的机密资料泄密。
宋家原本是华侨家族,崛起的时间也不长,但是对同盟会很支持,算是同盟会的忠实支持者。在武昌起义后,国内革命一片大好,尤其是在孙文当上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后,宋家就搬回了国内。只是因为当时国内动乱没有彻底平定,宋家就将总部设立在了上海日租界,而同盟会这处秘密据点,对外宣称也是宋家的产业。而宋家人真正的公寓距离这里也不远。所以,廖仲恺的建议并不算是强人所难。
宋庆龄到的时候,几人已经抽了不少烟。看起来在我自重呆的时间不短,整个屋子都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烟味。屋子里的人除了一身军装的蒋中正,其他人看起来都比较慵懒。
“见过各位先生!”宋庆龄从东北回来已经一个多月了,和原来相比,脸色消瘦了很多。恬静的气质中又多了一份柔弱。神色看起来不是很好。坐在主位的孙文眉头不自觉的皱了皱。他虽然不知道在宋庆龄身上发生了什么,但是这样的状态明显不对,而且从东北回来后,宋庆龄和他的关系明显的疏远了很多。虽然她工作依然努力,对自己也非常尊重,但是现在的他和自己已经没有原来的亲近之感了。
孙文对年轻富有朝气的宋庆龄是极有好感的。离开日本前,他也感受到了宋庆龄对他的感情,但是因为国内的情况,他选择了暂缓。只是这次相见,两人却也再也找不回原来的那种感觉。
“二小姐请坐!我们请你过来,是希望能够向你了解一下东北的情况。我们这些人虽有东北的情报,但都是些皮毛。我们毕竟没有亲自到过东北,很多情况在电报是看不出来的。”黄兴客气的说道。虽然宋庆龄的父亲没有加入国民党,但是他同盟会元老的身份却也当得起黄兴的看重。而且现在国民党的发展还需要这些商人家族的支持。
“克强先生客气了,协助各位先生工作是庆铃的职责。虽然我去过东北,也在长春呆过一段时间,但是去的地方也只是东北开放的地方,很多节本森严甚至是禁区的地方我也进不去。东北实际情况我知道的并不如何清楚,说的不对的还请几位先生海涵。”宋庆龄恭敬的说道。这些人都是国民党的决策者。在宋庆龄心中,就是中华革命的未来,革命的希望。所以为革命奋斗,宋庆龄心甘情愿。所以,就算在她身上发生那种事情,她还是坚持回到了同盟会,为革命大业贡献力量。
“庆铃,在座的没外人,你就放开了说。”孙文沉声道。
宋庆龄点点头。
第二百四十三章国民党的政策(上)
宋庆龄调整了一下思路,说道:“我是通过帮助北泽家的大小姐北泽香菱逃离东京而一块儿去的东北。因为北泽家对我们同盟会有恩,所以同盟会的副理事长要求我们不惜代价帮助北泽香菱一行人逃离日本政府的追捕。我们是通过一艘美国的商船从东京启程去东北的。而第一站就是东北控制的第一大港口营口。营口的繁荣出乎我的预料,工厂遍地,货栈满街。堆积的货物,忙碌的商船,繁忙的行人一度让我认为还是在日本的港口。而且这些都是繁华都是东北政府经营营口半年多来的成就。这个消息我是从北泽香菱的口中确认的,应该可靠。”
“营口应该也是有一定的基础的。而且半年多的时间建造出一座现代化的港口,虽然困难,但也不是难以实现的。”黄兴点点头说道。虽然他对于政务方面并不如何精通,但是对于东北目前的第一大港营口他还是了解一些消息的。半年的时间营口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已经有了现代化港口的基础条件,当然现在营口港无论是设施还是底蕴方面都处于起步阶段。而且东北的港口多是美国的商船。自由贸易的的利润被美国分去了不少。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东北得罪了日本海军,连带着中国本土的商船在旅顺港附近都受到日本军队的盘查,自由贸易受到严重影响。日本这种明显带着报复性质的盘查,反而促进了美国商船在中国北方沿海的贸易,虽然美国商船的运费不便宜,但是交点运费总比整船的货物被日本军舰扣留的好,而且随着美国商船运输公司的增加,运费水平也开始下降,这也进一步促进了东北海上贸易的繁荣。
“从营口坐车去奉天,现在整个东北境内的铁路已经完全被东北总督府没收了。日本的企业还在为这件事和东北总督府谈判。东北治安军在中朝边界上和日本军队对峙。不过这些都是流言,我无法准确的判断。另外奉天城的变化不大。不过我在奉天城看到了劳作的俄国战俘!”
“俄国战俘?”一身军政,坐姿挺拔的蒋介石愕然。要知道,在这个时候。老毛子可是世界强国,他们国内制度虽然腐朽,但是俄国人在外国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东北曾经和俄国人交战,手中有俄国战俘不稀奇,但是让宋庆龄一个过路的人看到就有些不一般了。难道东北真的不怕俄国人会为了面子而疯狂反扑。
“这件事我们也接到了情报。不过具体的俄国战俘人数不确定。奉天城应该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而且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孙文沉声说道。东北太强硬了,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架势。殊不知刚则易折,一个国家,一个势力,不能太软弱,也不能总是强硬。东北的这种强硬是孙文最不欣赏的。因为东北没有大战四方的实力,过分的强硬只会招惹更多强大的敌人,如果在发生一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那就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浩劫。
“我们一路北上,看到的都是各地正在进行的工程,有公路,有铁路,有桥梁。而且规模极为浩大。”
“工业基础建设投入最大,回报最慢。东北竟然会不惜代价的大规模建设这些。看来冯庸是真的想要将东三省建造成根基之地。”廖仲恺感叹道。
“根基之地?廖先生说的有点过了吧,东北毕竟是苦寒之地,无论是土地还是人口都不丰富。而且一年有很长的时候处于严冬状态。怎么可能成为根基之地?”蒋中正皱着眉头问道。
“中正,东北虽然苦寒,但是民风彪悍,这点从东北治安军一系列的光辉战绩就能看出来。至于东北能不能成为根基之地,这点压根就不用讨论,东北可是满清的龙兴之地。是满洲崛起的根基。满清那样的落后民族都能凭之打下偌大的江山,冯庸为什么不可以?”廖仲恺笑着说道。他是个文人,对于军队方面的事情并不十分了解,但是对于政府方面就比较有研究了。东北的闪光点也不光是军队打出来的那一些大胜仗,东北的政府同样非常出色。那个和冯少帅号称东北双杰的年轻人,在政府工作方面展现了非常出色的天赋。
蒋中正楞了一下,脸上出现一抹羞涩的笑容,现在的蒋中正还年轻,远没有后世那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手段。甚至他本人也还是一腔热血为革命的有志青年。当然,只是私生活有些糜烂罢了。
黄兴冲着宋庆龄点点头,示意她继续说。
“长春市作为东北的首府,现在远没有奉天城的规模,不过长春有一个商业区发展的非常快。各种国外的商品都可以买到。这在一个内陆城市是非常罕见的。”宋庆龄说到这里就停下来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那场意外了,她不想说。虽然她知道那是一场误会引发的意外,而且冯庸的身份又非同一般,宋庆龄不想去追究,也追究不了。她之所以在对东北情况没有完全摸清就离开,也是不想在这伤心之地多呆半刻。
“二小姐,不知你在东北是否见过冯庸?国民党的情报员曾经说见到二小姐出入少帅府!”一直沉默的胡汉民开口道。他一说话,包括孙文在内的人都皱起了眉头。宋庆龄出入少帅府?这件事情他们都没有听说。胡汉民是掌管国民党情报力量的。他没有报告,孙文也不是很清楚。
宋庆龄的脸色变得有些苍白。不过宋庆龄毕竟不是普通女子,她深吸一口气说道:“不错!因为北泽香菱的关系,我曾经见到过冯庸。”
国民党众大佬眼中闪过一抹精光,他们的情报员虽然很努力的挖掘东北的消息,东北少帅的消息,但是少帅府的防范实在是太过森严。对于冯庸的情报消息也很多是来自流言,这就使的国民党众大佬对于东北这个年轻的领袖感到神秘。而现在听说宋庆龄亲眼见到过冯庸,甚至还有过接触,这让众人有些兴奋。只有孙文在看到宋庆龄不自在的神色时悄悄的皱了下眉头。只是这个时候却不适合询问其他的事情。
“冯庸此人如何?”黄兴忍不住问道。
宋庆龄神色复杂的说道:“冯庸给人的感觉很奇怪,明明稚气未脱,但是说话,做事都很老道。仿佛是一个二十多岁,经历了很多事情后的稳重青年人。像蒋先生一样。只是没有蒋先生身上如此重的军人习气!”
众人皱眉头,这样的评论无法让他们对冯庸的性格做出准确的判断,毕竟能够平稳的统治东北这个庞然大物,没有一定的手段是不可能的。少年老成是肯定的。
“没有其他的吗?”蒋中正有些兴奋的问道,看来对宋庆龄说冯庸的气质和他相近感到高兴。毕竟蒋中正现在还只是个小人物,如何能够和如日中天的东北少帅相比。
宋庆龄摇摇头,她本心就不想谈论有关冯庸的话题。
“庆铃?能否看出冯庸此人的政治态度?”东北崛起后的的行动对孙文等人来说感到很怪异。甚至和普通军阀的统治方式截然相反,对外强硬干脆,对内优柔寡断。这点从他们吞并甘宁地区,近十万大军,发动的大战役屈指可数。反而更多的是借势压迫。以庞大的压迫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宋庆龄想了想说道:“冯庸这个人比较懒!东北的政府他只是制定了大的发展方向,具体的操作和执行都是由行政院长李俊来做的。甚至东北名义上的总督冯德麟在政务上也只是协助李俊。”
“懒?”孙文和黄兴面面相觑,实在没有想到宋庆龄会对冯庸有着这么一个评价。
“你是说东北的政务基本都是出自李俊之手?”廖仲恺说道。宋庆龄点点头。
“总理,东北内部是不是也如同北洋政府一样分为两个派系,以冯庸为首的一系和以行政院长李俊为首的一系?”廖仲恺说道。孙文眼中闪过一抹精光,但是很快摇了摇头。
“李俊的情况咱们也调查过,虽然他军政两方都有插手,但是他的一切权利都来自冯庸的支持。如果他对抗冯庸的话,结果肯定会被冯庸毫不犹豫的拿下。”孙文虽然没有见过冯庸,但是多年浮沉的本能告诉他冯庸不是个心慈手软的人,而且从他对东北治安军的掌控程度来看,他是个权力欲望很强的人。
“不错!冯庸就算再信任李俊,也不可能完全放权。李俊毕竟是个外人,在军阀的部队中,部下想要自成一系对抗首脑是不可能的。北洋军的派系之争还不是在首脑袁世凯去世后才爆发出来的。虽然军阀是个落后的军事组织,但是在某些方面却也可以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
宋庆龄想了想说道:“冯庸身上的气质很特别!”
第二百四十四章国民党的政策(下)
“冯庸身上有一种特殊的气质!”宋庆龄沉吟着说道。又好像有些不敢确定。
“特殊的气质?”廖仲恺愣了下。
黄克强笑着说道:“身处高位,身上总会带有气势,更何况冯少帅这样执政东北体系的大人物。”
孙文也点点头。有句话说得好,在其位谋其政,身处那个位置,就算是普通人身上也会产生一种气质。所以对于宋庆龄说的特殊气质他们并不意外,也没什么好惊奇的。
“不!这种气质是发自冯庸骨子里的,不像是后天养成的。就因为这样我才会感到怪异!”宋庆龄赶紧解释了一句。
“奥?”孙文抬头看着她,让宋庆龄有一瞬间的慌乱。
“具体说说,二小姐既然记忆深刻,冯少帅的气质肯定是很不同了。”廖仲恺温和的说道。
“我说不好!只是感觉到一种大气!一种发自骨子里的大气!”宋庆龄仔细组织语言说道。
“大气?”孙文愣住了!黄兴也沉默了!廖仲恺不自觉的摸摸胡子。胡汉民有了一丝迷茫,但是看到几人的变化,脸色也沉了很多。蒋中正不自觉的皱了皱眉头,心中却是对于冯庸的气质未置可否。气质只是一种感觉,并不能代表什么。
“庆铃,你能否说说冯庸的这种大气给你的具体感觉是什么?”孙文神色有些凝重的问道。
“这个……冯庸的气质好像……好像英国人!做什么事情都充满了自信!”宋庆龄迟疑的说道,然后无比肯定的说道:“对,就是英国人身上的那种大气。”
“噗嗤!”蒋中正笑出声来,英国人大气?开什么玩笑,英国人可是一直以古板著称的。但是看了孙文和黄兴凝重的脸,蒋中正很识趣的闭上了嘴巴。
“克强,你怎么看?”孙文对黄兴说道。
“大国气质!”黄克强不确定的说道。
孙文点点头。
“总理?什么是大国气质?”蒋中正疑惑的问道。这个名词他还是第一次听说。
“大国气质就是生活在一个无比强盛的国家中。国家的强盛给予臣民无尽的自信,在这样氛围下长大的人身上就会沾染了整个国家的气质。显得比其他国家的人大气。”孙文解释道。在革命没成功之前,他可是没少游历西方诸国,看到了很多,也感受到了很多。西方几个经久不衰的大国国民都有这宗潜在的气质。
这个时候英国是世界第一强国,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号称日不落帝国。正是国家无比强盛给予英国人一种强烈的自信,所以英国人无论在哪个国家中都会觉得高人一等,然后不自觉的就会给人一种大气的感觉。
“但是冯庸资料咱们都清楚,他绝对没有在国外生活的经历,就算他在国外生活过,也无法将英国当做祖国,从而养成大国气质。”蒋中正疑惑的问道。宋庆龄点点头,这也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