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大军阀-第2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整编,新编军兵力缩水了一半,但是战斗力不降反升,张孝准终于提起勇气,再次和张勋的辫子军开战。这次张孝准吸取了冒进的教训,用兵很谨慎,一步一步蚕食张勋治下的地盘。接到手下县城不断失去的消息,张勋在暴怒的同时,却又有些无可那奈何。毕竟现在他们的武器弹药也开始匮乏。在想像上次那样硬碰硬的战斗也难以办到。
合肥。
“督军,我联系上一个东北商人,他可以从东北搞到武器,然后走私到我们安徽。”张勋的幕僚说道。
“东北的商人?他能够搞到军火?”张勋神色一怔,接着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不错,这个商人幕后有很深的关系,听说和东北总督冯德麟内眷有关系。因此其在东北黑白两道都吃得开。更是能够搞到东北严禁出口的武器。北京政府同意外销的武器实在是太少,而且还看重人情关系,西南因为蔡锷的关系,就得到了大半的份额。剩下的我们压根就弄不到。但是现在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关系从东北走私军火。虽然价格要贵一些,但却是无限量供应的。”幕僚兴奋的说道。
“真的?”一听到无限供应,张勋脸色大喜。虽然现在张孝准攻击势头很足,但是他们兵力毕竟有限,偌大的安徽还是有大半把握在他们手中。安徽本就是中原人口充足的地方,张勋手下并不缺兵员,只是缺乏武器弹药。
“是的,这是刘开元先生亲口说的。而且他本人现在就在合肥。”幕僚说道。
“太好了。赶快邀请他来见我!”张勋要亲自和他谈。从东北走私武器,内部没有人是想都不要想的。冯少帅是什么人,现在可没人敢去捋虎须。而且对于东北内部走私的事情,张勋并没有太过怀疑,毕竟目前的中国,内部高层参与走私的事情实在是太普遍了,这可是绝对暴利,利润丰厚到让人咋舌,天下各方势力都是如此,张勋可不相信东北的猫儿就不吃腥。
第四百九十六章某后黑手
东北商人刘开元,在东北有自己的开元商会。这是东北私营商会中发展非常不错的一个。之所以其能够如此顺利的发展,除了刘开元这个人很会钻营之外,还有就就是他和冯德麟的姻亲关系。刘开元的妹妹是冯德麟的小妾。凭借这层关系,刘开元在东北势力范围内还是很吃得开的。
这次南下做生意,刘开元打着布匹生意的旗号进入北洋,并秘密和张勋联系。经过张勋的幕僚介绍,成为张勋的座上嘉宾。
“刘先生,张某这次就开门见山了。先生所说的能够从东北搞到军火?此事可否属实?”菜过三巡,酒过五味,张勋开口问道。
“当然,不瞒督军,这次鄙人之所以南下,除了正当生意之外,还有就是开辟另外一条商路。这军火只是其中一项。我在东北买了几条已经淘汰的武器生产线,虽然名义上已经报废,但实际上生产新还可以用。因此,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我们生产了不好的武器弹药。因为东北查封武器,我们不敢明目张胆的出来卖,只能寻找买家,通过正当生意的途径走私出来。张督军,明确的说,我们的武器肯定不如东北的制式武器,但是却不必这汉阳造差。知识因为是走私,价钱方面……。呵呵。”刘开元笑着说道。但是话里面意思谁都懂。我们的武器质量一般,价格很贵。但是数量却比较充足。你要不是自己决定。
“不知道刘先生能偶出的什么价位?”张勋并没有在这个方面拿捏。毕竟现在国内动乱不断,整个中国出了北京政府辖地比较平静,其他势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荡。在这种情况下,武器装备供应就成为一个势力能够长久存在下去的根本。
就像北洋,将目光打到日本人身上,北洋虽然已经不是中央政府了。但是走位一个地方政府,反而在这方面少了很多估计。冯国璋原本是不赞同和日本接触的,毕竟日本狼子野心他们都清楚。但是看着正在继续力量的东北,别样如果再在战争中浪费势力,那等到东北完成修养,举兵南下,整个中国都将彻底沦陷在东北军的铁蹄之下。正是因为了解这一点,冯国璋为了保住北洋,只能选择和日本接触。
日本本就想要在中古重新扶植代理人,而有中央名号北洋无疑是最好的对象,奈何当时的冯国璋对于日本人抛出来的橄榄枝不屑一顾。这让日本一方大为恼怒。冯国璋不屑于和日本人为伍,但不代表别人不愿意接受日本人的资助,本就有亲日倾向的徐树铮主动了日本大使接触。虽然现在徐树铮只是偏居湖南一声,但手中毕竟还有数万精锐。在中国也算是一股不小的力量。因为,日本秘密和徐树铮签订了协定,支援了徐树铮不少的东西。湖南虽然身处中国内陆,但是有长江水道在,日本商船可以轻松抵达。有着日本人的支持,徐树铮的胆气更壮。在东北罢手之后,北洋内部矛盾凸显,自以为有所依仗的徐树铮联合北洋内部不满直系的其他力量,联合反直。挑起了北洋内部的这场动乱。
日本虽然支持了徐树铮,但是支持力度不大。因为日本军事家分析中国力量分析,北京当然是绝对的巨无霸,势力强大,整个中国任何一方势力都无法单独对抗北京。但是无法对抗不代表没有抵抗力,整个中国有抵抗力的就只剩下北洋了。而现在北洋的力量差不多有八成控制在直系手中。向徐树铮,阎锡山只是游离在决策层之外实力派,可以为乱,但不可成事。日本的目的是节制东北的发展,可不是看到南方几大势力乱成一团,而削弱了力量。因此,他们始终都没有放松过对北洋胜负的联系。后来冯国璋松口,日本和直系立刻由敌对转为蜜月。牛皮烘烘的徐树铮可就倒了八辈子血霉。不但日本答应的其他军事援助没有影子,连两方秘密签订的协定日本也不遵守了。一下子是去了强援的徐树铮实力可谓大减,湖南有缺乏使用的兵工厂。迫不得已,徐树铮骑兵攻打湖北,目标直指汉阳兵工厂。他要占据汉阳兵工厂,为他手中的皖系力量抢一个后勤基地。
有了日本的支持,北洋胆气大壮,各个战场上攻击火力大增。这一异常立刻传到了东北。虽然搞不清具体的状况,但冯庸还会非常果断的派出了早就安排的一步棋。那就是这些走私军火商。
东北的武器不缺,弹药充足。但是却不能明目张胆的贩卖,虽然因为战争,国内军火市场也是个一块巨大的肥肉,但是这块肉可不是那么好吃的,搞不好就是一块剧烈毒药。而且东北大量提供武器,不只是资敌,还会降低国内军火市场的价格,减小利润。冯庸明面上放出很少武器装备,就保证了明面市场的军火武器的高价。而那些走私军火价格就会比这明面上价格要高的多。这样东北就能用最少的武器换取最大利益。
对于这种幕后黑手掌控,冯庸可并不陌生,毕竟冯庸来自后世信息爆炸年代,什么阴谋诡计没见过。电视上各种宫廷斗争,幕后运作更是比比皆是。冯庸想不知道就难。一起他或许没有太在意,毕竟他被东北军的强大蒙住了眼睛,认为只要东北军的势力持续的壮大下去,他就是不需要阴谋诡异也能够完成宏图霸业。但是东北和日本打了一仗,财力损失惨重,短时间内无力再战,国内形势有很严重,冯庸不得不采取暗战。等冯庸分析了国内各方势力的内部关系,让他对暗战有了很大的信心,这也是他为什么非常干脆的放弃出兵打算。竭尽全力发展国防军战斗力和提高国库收入的重要原因。而且冯庸野心极大,看过世界地图的人,都不会被后世中国版图满意,毕竟中华失去了太多的领土,在这一世,世界已经因为冯庸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要分离出去的蒙古已经彻底被北京政府掌控。原本对东三省大力渗透,直接导致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为满洲国事情也因为中日之战中方占据上风也结束。这方时间已经没有所谓的定式,就像一片空白画卷,可以让冯庸任意挥洒。
中国的战乱,说日本人不会插手,打死冯庸他都不信。小日本凭借手中那点破烂东西,可是着实忽悠了不少人。北洋军的变化虽然无法证明和日本有关系,但是嗅觉灵敏的冯庸还是现了不寻常,否则他也不会如此快速的让东北军火走私商进入角色。
东北派出的军火走私商可是不只一家,而是数家。针对的目标是赵倜,张勋,唐继尧和李宗仁。
其中李宗仁已经和东北联系上了。对于冯庸能够看重他,李宗仁感到受宠若惊。但是对于让其加入东北建议,他还在考虑之中。不过不管李宗仁会不会加入东北,冯庸还是很欣赏他的。而且现在扶植他也符合东北的利益。
唐继尧的暧昧让冯庸火大,但最终还是没有感情用事,依然对唐继尧主导的西南总督府保持了一定的支持力度。至于张勋和赵倜,冯庸也只是用他们迟滞北洋发展,却是没有动过收服他们心思,而且这个两个人都当官了土皇帝,不到生死之间,是不可能放弃手中的权利。正是因为了解这第一点,东北和其接触此事用的走私商。表示和北京政府没有关系。如果北京政府露面,恐怕冯庸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想法就要彻底落空了。毕竟在这个乱世能够出头的人,没有一个是傻子。冯庸如果将他们当做傻子,那他就是最大的傻子。
至于山西阎锡山,冯庸也感到很棘手。阎锡山这个人,在后世的历史上褒贬不一,但是这个人绝对是个非常厉害的人,在动乱中掌控山西,苦心经营几十年,让山西成为中国发展最好省份。他一手建立晋军武器装备和训练水平都很强悍。同时太原兵工厂更是成为民国三大兵工厂之一。而且阎锡山除了军事政治是把好手之外,文学方面也有建树,是能够和印度文学家泰戈尔谈乱哲学高手。这是他为人褒奖的地方。但他也有被人贬斥的一面,他为了维持自己统治,将山西经营的铁通一块,为了防止敌人攻击,他甚至将铁轨都修的窄一截,让其他势力的火车进不来。同时在抗日战争初期,他的标下你也不好,尤其是太原会战,晋军后撤,几乎将兵工厂和大量武器装备留给敌人。变相的壮大了力量。当然,这些都是后世的阎锡山,现在眼下山刚刚掌控山西没几年,很多方面掌控力还不行,不过他能够以一省之地养活六七万大军,就说明他本事。要知道,现在的闵谷可是积贫积弱,国力衰弱到极点的状态。
第四百九十七章世界局势
在东北为国内形势展开幕后插手的时候,世界上的局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参战的风头越来越明显,美国国会已经对此展开听证会,美国极有可能在近期宣布对德国宣战。这对英法等协约国国家来说是件好事,但对德国等同盟国却是天大的坏事。西方经历了数年的战事,工业基础被严重破坏,原本的工业中心成为一片废墟。而正相反,没有战事威胁的美国凭借宽松民主的政体,以及世界大战的巨大市场,发展的极为迅速,美国制造的商品已经充斥西方同盟国和协约国。如果美国彻底倒像协约国,别的不说,德国等同盟国就难以从美国购买那些先进的军需物资。再加上盟友奥匈帝国内部体制崩坏,几百万部队战死沙场已经让奥匈帝国皇室快要失去对国家的掌控力,如果不是有德国在后面压制,恐怕奥匈帝国早就崩溃了。在这种情况下,德国迫切需要新的军需物资供应国来挽回德国颓势。而遍观世界,竟然大部分工业国都是英国人的盟友。德国想要找到一个和英国没关系极为艰难。
这个时候德国远东大使带来福音,中国崛起让德皇看到了一丝机会。中国虽然国力贫弱,但人口众多,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未必不能够成为德意志帝国的另外一个军需物资的来源地。
只是天性严谨的德国人,实在是看不上中国生产的十六式步枪。中华十六式步枪结构简单,在和日制步枪对决的时候,表现也算不错,虽然十六式步枪在射程和精度方面都不如日制三八式,但其7。92毫米的口径导致的杀伤力比日制三八式要强得多。而且中华十六式步枪在弹药口径上也可以和德制步枪兼容。对德国来说,十六式步枪实在不行,也反映了东北军工能力的薄弱。东北能够打过日本,说明他们的部队战斗力还是很强的。因此德国大使一直想要努力让中国加入同盟国。然后在远东牵制住日俄两个棘手的国家。
可惜,了解历史的冯庸深知德国最终还是会失败的。他的蝴蝶效应虽然改变了世界上的一些事情,但顶多算是改变了历史小势,在历史惯性下,大势还是难以改变。毕竟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势力对比已经形成,同盟国已经没有翻盘的机会。就算中国加入同盟国,也只不过会多一个战败国而已。因此,无论如何,冯庸是不会加入同盟国一方。虽然不会加入同盟国的,但这不能阻止冯庸打德国人的注意,德国军事技术可是世界一流,尤其是在战争中,德国军事技术更新换代极快,如果不是英国拉来了太多的盟友,乱拳打死老师傅,恐怕德国现在已经在欧洲称王称霸了。
德国大使在北京政府成立之后,就开始和北京政府高层接触,冯德麟,李俊都曾和其会晤过,可惜北京政府对德国的政策的大方向已经定下了,任凭德国大使如何游说都难以改变。经过长时间谈判没有结果,德国也就熄了拉拢中国为军事盟友的念头。现在德国面临的局势越来越紧张,而中国却放弃一统全国,安定下来,集中力量恢复实力。于是德国皇帝就开始考虑和中国进行商贸的可行性。毕竟现在德国虽然在战场上处于下风,却没有被英法等国包围。而且协约国优势是在美国参战之后才完全确立的,现在还只是略占上风。
在后世流行一句话,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德国是牛逼,但是他选择队友实在是太差劲了。意大利,刚打没多久就叛变了。奥匈帝国内部关系紧张,已经有了分裂的趋势,可以说是自身难保。土耳其,本身刚从动荡中挣扎出来,政局不稳定,能够提供给德国的助力实在有限。
对于德国伸出来的橄榄枝,东北当然紧紧的把握住。东北政府开始和德国大使展开谈判,德国出技术,中方出资金人力,在中国建设军工产业。当然,这些都是秘密条约。毕竟德国一方在海上的力量有限,护航能力很差。如果大张旗鼓和中国做军需物资的生意,他们无法保证中国的物资能够平安运到德国。
在德国为了物资供给对东北进行技术支援的时候,俄国国内形式越加困难。沙皇宠臣和国内农奴大贵族的斗争已经到了最后阶段,双方已经从政府权力争夺向着军队统治转变,沙皇统治愈加动荡,越来越多老百姓流离失所。国内财政极为紧张,工厂停工,市场濒临瘫痪。在这种状态下,沙皇政府不但没有停止战争,反而变本加厉,不断加强前线的兵力。这种穷兵黩武的政策已经让俄国内部矛盾愈演愈烈,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大的动荡。
日本,和东北的一战确实影响到了他的名声,不过日本大国的地位已经建立起来,更何况日本像英国一样都是岛国,对于一个岛国来说。陆军不论如何重要,总是不如海军。日本联合舰队从成立到现在,还未曾一败。因此西方国家并没有因为这一战看轻日本。协约国大订单依然源源不断的送到日本。毕竟让日本出动舰队护航,总需要付出代价,而这种军需物资的订单就是很好的选择。这极大的恢复了日本的经济。
日本首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