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唐朝当皇帝-第1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享说完之后就开始嚎啕大哭了起来,一副胆怯可怜的样子,顿时让众人也感到一丝心酸。
李隆基听了两人的表态之后,也没有说什么,静静地看了看李享和王忠嗣,然后说道:“朕知道你们的忠义。”
李隆基的这句话一出,顿时让整个大殿上都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没有刑部和大理寺的审问,这两人其实也谈不上有罪,此时有没有罪名,那就是皇帝李隆基一人之意而已。
李林甫的眼神一凝,心中顿时一阵的震惊,他知道他的努力全部都白费了,皇帝李隆基动摇了。
李林甫心中一阵的焦炉,他知道皇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认定了两人无罪,这是李林甫最不愿意看到的。
李林甫不解皇帝为什么会突然改变对这两人的定罪,这两人被治罪,在李林甫看来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但是为什么皇帝李隆基突然改变态度,着实出乎李林甫的意料。
李林甫来到朝会的时候就已经感觉到不对了,这次大朝会是他为相数载以来,唯一次没有准备好的朝会,皇帝遇刺,整个长安城都知道了,但是细节无人知道,李林甫身为当朝相国,知道的事情和那些市井小民没有什么区别。
上阳宫已经被陈玄礼全部封死了,张果老更是见不到人,李林甫心中对于发生了什么一无所知,此时皇帝的态度突然改变,李林甫心中着实不安,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
第292章帝王之心
杨成对于李隆基的突然表态心中也是微微一愣,他是知道李林甫的计划的,同时在着之前,也看到了李隆基的心态。
但是,此时对于看到这个样子的李隆基,杨成知道李隆基又要改变态度了,至于李隆基为什么改变态度,杨成心中也不清楚,但是认定一定是和三天之前的遇刺有关。
此时,不仅仅是杨成和李林甫震惊,就是在场的百官心中也都惊愕不已,他们之前都是认定太子李享和王忠嗣已经是必死无疑了,但是此时看到李隆基的态度又转变了,心中不免一阵的惊愕,同时也开始猜测起来,心中都不由地想到了三天之前皇帝遇刺的事情。
太子李享之前还是一身的冷汗,全身颤抖个不停,但是此时听了李隆基的话之后,顿时心中一阵的惊喜和紧张,他知道他这次不用死了,父皇李隆基已经说他无罪了。
至于王忠嗣,则依然是非常淡然,但是杨成看的出来,王忠嗣身上也微微颤抖了一下,但是不是很明显。
此时王忠嗣依然心中也非常激动,他激动的不是自己可以保住性命了,而是欢喜皇帝李隆基是一个明智的君王,能够在最后时刻清醒过来。
王忠嗣从来都在意自己生死,因为他本来就已经是必死之人了,但是后来被皇帝李隆基收养在宫中,这等荣誉,对于王忠嗣来说,只有已死想报,要是李隆基让他死,王忠嗣绝对不会有任何的犹豫。
李隆基又环视了一下大殿上的群臣,眼神凝重不已,三天之前事情依然让李隆基记忆犹新,美美想到更是心中后怕不已,这也是他改变对太子李享和王忠嗣的惩罚的原因。
然后李隆基接着说道:“太子忠孝,一时不查,犯下罪过,朕暂不追究,太子回去好好反省,以后当以国事为重。”
李隆基的话一处,顿时大殿上一阵的诡异的宁静,众人同时深深地死了一口气,相比较释放太子李享,众人心中还是非常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的。
当初太子李瑛一事,一时牵扯众多,持续了五年之后,死了不知道有多少人了,让整个朝野都震动不已,百官更是心中惊恐万分,生怕被牵连进去,毕竟有很多小官都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被牵扯进去了,然后糊里糊涂地丢掉了性命。
但是此时听到皇帝不再追究太子李享的过失,百官心中顿时松了一口去,他们知道不由在担心大狱一开,百官遭殃了。
但是,此时的李林甫的眼神顿时凝重了起来,他的努力全部付之东流了,太子李享非但没有罪名,反倒继续留任太子之位,这是李林甫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随后,一个更加令李林甫无法接受的事情又发生了。
太子的事情众人还没有来得及消化,随后李隆基又接着说道:“王忠嗣不听调令,罪不可赦,贬为汉阳太守,你去那里好好反省吧。”
李隆基的话再次让整个大殿陷入了极度的安静之中,众人心中的惊愕还没有从太子李享那里结束,然后就得知了王忠嗣竟然没有什么事,只是被变为汉阳太守了。
抗旨不尊,这样的罪名是任何人都承受不起的,但是此时王忠嗣竟然只是被贬了,丝毫没有任何性命之忧,而且皇帝最后一句话还是说道令他好好反省,摆明了就是还有重用王忠嗣的意思了。
此时,朝堂山的百官顿时动了一口气,众人是沉底安心了,其实王忠嗣和太子李享虽然看上去是两件事,但是其实都是太子一案,此时看到两人都没事,百官心中的不安和恐慌顿时消失了,一时间朝野也变得轻松了起来。
但是,杨成注意到了,李林甫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就是在李隆基将王忠嗣贬为汉阳太守的时候,这种惩罚对于一个武将来说完全不是惩罚。
武将平日都在边关,很好参议朝政,都是在边地打仗而已,所以王忠嗣离开了边关,到了任何地方都是一个样子,就是在长安城也好,或者是汉阳也罢,都是一个样子,武将归朝也是如此。
但是只要王忠嗣没有死,那么一旦边地再开战,那么李隆基就不会忘记王忠嗣的,说不上什么时候就会再次启用王忠嗣。
李林甫心中一阵的凝重和不安,他设计了这么久,就是为了对方太子和王忠嗣,但是太子没事,依然坐着太子之位,王忠嗣也是没事,只是暂时去汉阳反省去了。
虽然眼线王忠嗣对于李林甫的相位失去了威胁,但是李林甫知道边地战事多,说不定明天王忠嗣就会被启用了,然后有不了多久就立新功了,那时又会是他的一个威胁。
李林甫身体有些颤抖,为相数载,这是他头一次失去控制,同时也让李林甫看到了皇帝李隆基的心智,并不是完全昏庸不堪,很多事情李隆基都有自己的想法的。
此时,李林甫知道自己只有隐忍了,这个时候绝对不能出来反对李隆基的,那是自己找死。
李隆基突然改变对太子李享和王忠嗣的态度,众人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此时只有他一个人知道。
然后李林甫又朝着大殿说道:“众爱卿可有异议?”
废话,此时众人那里还有什么异议,即使有也不能说出来,那不是自己找死吗?
然后李隆基有朝着李林甫和李适之说道:“两位相国可有异议?”
李林甫立刻一脸笑意地行礼道:“陛下盛名,臣无意。”
李适之自然也是如此,他此时心中还在欢喜呢,太子没事了,这是他最大的心愿,自然是无异议了。
李隆基嘴角上闪过一丝笑意,然后看了看大殿上的群臣,但是心中丝毫没有轻松。
赦免了太子的罪名,不等于李隆基就承认了太子的地位和沉底忘记了太子的罪行。
相反,李隆基心中对于太子李享依然非常忌惮,只要是威胁到李隆基皇位的人,李隆基绝对不会放过的,此时放过太子,其实也是被逼无奈之举。
三天之前,在上阳宫遇刺,李隆基心中恐慌不已,那时让他意识到有一个暗中的力量一直到计划着覆灭大唐,让李隆基感到了深深的恐惧。
而且王皇后的事情已经说明了这些人准备动手了,王皇后只是一个警告而已,于是李隆基知道大唐要面对一个新的危机了,如果处理不好,就要灭国了。
这个时候如果在对太子李享治罪,那么就会让天下人的人都认定刺杀一事和太子李享有关,但是事实不是这个样子的,一旦太子一死,那么大唐将无诸君了。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储君,会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事情,甚至会动摇国本,尤其是一个暗中的力量还在虎视眈眈,此时更是不能对太子李享治罪的时候,如果此时大唐没有了储君,那些人绝对会抓住这个不稳的机会发难。
李隆基知道,如果一旦他再次遇刺,甚至失去性命,那时如果大唐再无储君,那可就真的危险了。
于是李隆基赦免了太子李享的罪过,但是并不是表示李隆基就从原谅了他,而是让太子回到东宫好好反省,其实就是暂时软禁了起来,稳定天下。
只有王忠嗣,李隆基心中虽然已经有了杀机,但是对于王忠嗣的杀机依然是因为太子李享而起。
但是,最后李隆基还是清醒了过来,王忠嗣是边官名将,深的士卒爱戴,如果一旦贸然处死,那毕竟会引起边关不稳,甚至一些必将为此反弹,起兵投敌。
此时真是为难时刻,李隆基还没有摸清楚对手的底细,此时一切都要以稳定为主,所以此时也不是处死王忠嗣的时候。
况且李隆基更看重王忠嗣的军事才华,李隆基心中对王忠嗣还是非常喜爱的,杀了实在是可惜,大唐立国百年,能够和王忠嗣一样的名将真的不多,就是历史上行也是聊聊数人。
李隆基欣赏王忠嗣的军事才华,心中对王忠嗣有些不忍处死,毕竟在李隆基的心中,一个出色的武将是决定王朝命运的关键,尤其是在危难时刻。
李隆基又看了看李林甫,此时他对这个相国心中的想法非常清楚,看着李林甫有些不安的样子,李隆基嘴角上闪过一丝笑意,他心中认定,这样的奸臣都可以容忍,只要是这样人不会威胁到他的皇权,因为他们手中无兵。
但是王忠嗣不同,他手中有兵,而且还是精兵,但是还有一个关键,那就是李林甫他们虽然无法威胁到李隆基的皇位,但是他们不会打仗,只会内斗陷害他人,一旦遇到危难动乱,只有靠王忠嗣他们出兵平乱,这也是李隆基留下王忠嗣的原因。
李隆基想要看一看王忠嗣的本心,然后在另寻使用,这样的一个当时名将,一旦用对了,李隆基心中也有了底气,即使有人作乱了,李隆基也绝对不会太慌乱,那时就不是依仗李林甫他们的时候了。
此时,李隆基又将目光投向了出于游历状态的杨成,看到杨成好像是没事人一样,李隆基心中一阵欢喜,他要交个杨成一差事,并且是非常重要的差事。
第293章杨成节度使
李隆基看着有些游历的杨成,嘴角上闪过一丝笑意,心中顿时一阵的欢喜,他认定杨成应该是和这些事情没有关系,所以才会如此的样子。
然后李隆基朝着大殿说道:“朕今日还有一个事情要公布。”
众人一听,皇帝还有事情要公布,顿时肃然起敬,然后都竖起了耳朵,准备听一听还有什么事情,毕竟这段时日发生的事情太多了,皇帝在朝堂上公布的事情,一定是重要的事情。
杨成自然也是一脸的释然,他不知道李隆基要公布什么,但是认定和自己没有关系,杨成于是也就没有在意,此时杨成还在思索着南邵的事情,还有安庆美,皇甫青青等等,丝毫没有在意李隆基的话。
李隆基随后朝着大殿上的百官说道:“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忠义勇猛,戍边有功,朕决议召回长安,另有重用。”
众人一听,顿时一阵的惊愕,他们不知道李隆基为什么突然提到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剑南军镇在大唐的十大军镇中是最安宁的,很少有战事,章仇兼琼虽然戍边有功,但是也不至于召回长安重用啊,毕竟大唐北方的各个军镇的大帅的军功都要强于这个章仇兼琼的。
但是,有人猜到了一些事情的内情,那就是李林甫,李隆基是知道杨钊当初就是章仇兼琼资助来到长安的。
经过和杨成出去了一趟之后,杨钊可是没少得到好处,回来之后也是被杨成彻底接受了,杨銛也看到了杨钊的才能了,可是要比他的那个不争气的弟弟杨锜好多了,于是就对杨钊也重视起来,并且是为一家人了。
那么杨钊有章仇兼琼这个线,杨銛接受他,那么自然就让章仇兼琼和杨銛搭上了线,然后经过贵妃杨玉环的枕边风,章仇兼琼离开剑南那个蛮夷之地回到长安臣也是合情合理之事了。
李林甫经过刚才的失落之后,此时想明白了这件事情之后,顿时心中一阵的欢喜,他此时认定自己已经知道皇帝的心思了,那是为了贵妃杨玉环而已。
随后,当李隆基说完之后,李林甫立刻就站了出来,然后朝着李隆基恭敬地说道:“启禀陛下,章仇兼琼节度尽职尽忠,镇守西南蛮夷之地,致使西南数年无战事,夷族归心,不日之前,南邵王归义还献上大量的贡品,这些都是章仇兼琼之功,这等功劳,理应封赏才是,也好让北方众将领看一看如何不战而屈人之兵。”
李林甫的话顿时让不打仗的章仇兼琼马上立下了大功了,反倒是北方浴血拼杀的众将领倒是做的不好了,但是此时众人也没有人出来反驳,毕竟皇帝李隆基已经表态了,那就是章仇兼琼是有功的。
李隆基顿时一脸的笑意,然后说道:“相国说的有理,马上拟旨召回章仇兼琼,朕定会重用。”
李林甫心中找到了一丝安慰,他认定这一定是贵妃和杨家人的意思,李林甫于是就做了一顺水人情,既然李隆基已经表态了,那就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了,此时还不如做一个顺水人情了。
很到朝堂众人都认定事情就这样结束了,重点人物章仇兼琼已经要回长安了,也就该结束了,但是此时李隆基又接着说道:“至于空出来的剑南节度使一职,众位爱卿可有人选。”
大殿上的百官一听,顿时一阵的惊愕,他们此时才明白章仇兼琼不是重点,重点是后面这个空出来的剑南节度使一职。
李林甫听到李隆基的话之后,顿时眼神一阵凝重,他知道自己大意了,原来皇帝的意思是后面的这个剑南节度使之位,这才是重点。
起初,李林甫认定这是贵妃杨玉环和杨家人的计划,准备将章仇兼琼调回长安,成为他们的人,于是就顺水推舟,送给了他们一个人情。
至于空出来的剑南节度使一职,李林甫认定时候他慢慢研究一个自己人就好了,皇帝也不会在意,毕竟贵妃和杨家的心愿满足了。
其实李林甫心中已经想好了人选了,那就是董延光,准备在过几日就上报给皇帝李隆基,但是此时皇帝竟然要提议剑南节度使的人选,那就是说明了之前的章仇兼琼只是一个前戏,重头戏是后面的这个节度使的人选。
此时,李林甫心中一阵的凄苦,今天他已经失控了两回了,此时见到皇帝李隆基的重头戏是剑南节度使的人员,知道皇帝心中已经有了人员,只是出于礼仪向众人问一问而已。
大殿上的百官此时也都明白了,他们知道皇帝是要安排人担任剑南节度使,这才将章仇兼琼召回长安的,那么就是说明此时李隆基心中已经有了人选了。
百官自然是不敢出来提议人选了,看样子皇帝李隆基心中已经有人选了,于是众人同时选择了沉默,就是李林甫和李适之两位当朝宰相此时也都沉默了。
李隆基看到众人沉默了,然后环视以一圈大殿,随后接着说道:“众爱卿既然没有人选,那就让朕提议一个。”
众人一听,顿时都将耳朵竖了起来,他们想要知道这个皇帝的重头戏是何人,而且皇帝安排这个人突然到剑南是为了什么?
此时,李隆基接着说道:“左千牛卫中郎将杨成履历大功,朕准备令杨成担任剑南节度使一职,不知众爱卿可有异议?”
此话一出,正个大殿上顿时陷入了一片议论之中,众人万万没有想到在长安臭名昭著的杨成竟然被李隆基任命为了剑南节度使。
最令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