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驸马-第1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战。
掷弹手小队长名叫江小河,是东莱江四海的族人,国学毕业后分至掷弹手营。江小河贫苦人家出身,学习训练十分刻苦,因为成绩突出接连升任。李应方才召集部下之时,李应向情报官了解情况,知晓目前以寡击众,只能固守以待援兵。想在这险峻之处破关而入,只能凭借密集阵法,以人海战术取胜。而应付密集阵法最有效地手段,除了弓驽,便是炮弹和手榴弹。
手榴弹是长山军事要塞研究而成,与后世手榴弹相比,显得十分笨重,威力也远远不及,但在汉代来说,这种手榴弹已经是神兵利器,远非寻常百姓所能想象。
江小河早已计量好掷弹位置,问李应要了一队盾兵卫护,让部下运送手榴弹过去,此时见蛮人逐渐攻上,连忙引领部下来到预定位置。掷弹手阵地位于路侧小丘之上,巧妙的融入李应组成的防御阵式之中。
江小河目测敌军已经进入掷弹范围,下令道:“全部掷弹手都有,从左到右分为十个区域,各依日常训练,划区试掷。”
这一队掷弹手只有五十人,五十颗手榴弹猛然抛出,在这偌大的战场上如同射了五十箭一样普通,但是效果却截然不同,只听一连串爆炸巨声传来,五十颗手榴弹在蛮兵人群内爆炸,顿时血肉横飞。
要说这五十颗手榴弹的威力其实不大,杀伤敌军不足百人,但是场面看起来十分惊人,一时间烟雾弥漫,残躯断肢四飞,让进攻的蛮兵感受到强烈的恐惧。
高定从未听说过汉军这般利器,在后面呆呆看了半晌,忽然发现自己正在做着一件断送身家性命的蠢事,看着族人壮丁排成密集的箭矢阵式上前,那箭头处在掷弹手的攻击下,很快变得稀疏起来。
方才箭头处排列的皆是盾兵,此时伤亡大半,李应部下弓驽手开始发威,尚未正式接战,蛮兵前军五百人已经损失惨重,去了大半。高定部下皆是依照汉军训练之法训练,军令未下,只能硬着头皮前进。而掷弹手在敌军稀疏之时,并不浪费手榴弹,只待蛮人集兵上前,才按照日常训练掷弹。掷弹手两次密集掷弹,配合李应部弓驽攻击,高定三千精锐部下已经损折三分之一。
高定见不是路,急忙下令部下撤回,高定部下兵将被手榴弹之威早吓得失了胆魄,闻听回军命令,忙不迭地转身退回,连受伤的族人也不管不顾。前进道路被阻,奇袭漏江的计划已经不可行,高定认为以目前战力,若想攻破前方汉军,精锐部下或将损失干净,当下决定退回山寨,据堡而守。
李应见蛮军退回,也不追击,只是让部下打扫战场,对蛮族伤兵根本不问情形,补上一刀就地解决。等到收拾完战场,李严、陈武也已统兵赶到,看看天色已晚,就地扎营立寨,连夜派出斥侯,打探高定主力去向。
次日清晨,李严汇总情报官和部下斥侯消息,认定高定已经缩回老巢,当即兵分三路,近万汉卒浩浩荡荡杀往蛮寨。李严往昔征战南蛮,心性十分坚定,行军途中,凡经蛮寨,只要不是汉人,则族灭之,高定藏兵于民袭扰汉军后路的计策顿时告破。
因为蛮寨密集,一路之上刀光剑影,血光横溅,因此行程甚慢。高定族人有听闻汉军屠寨消息者,纷纷扶老携幼,皆往高定堡寨而来,一时间高定堡寨人满为患。
高定原任高官,知晓姜述对待异族手段之毒辣,因为错估形势,鬼迷心窍,竟然想谋反作乱,此时族人地盘被汉军稳步吞食,族人被杀者不计其数,听着斥侯不断报来的噩耗,高定不由后悔不迭,为了保存族民火种,高定让亲信手下将部分幼儿送入深山,以期逃过这次灭族之祸。高定一族在益州落根多年,分枝散叶,族人计有十四万之众,经过三日屠杀,减员已有三分之一,其中精明者见高定败局已定,不往深山而逃,反而扮为流民,向汉人区域逃去。
高定一族与汉民杂居已久,会说当地汉人语言,又明白汉人习俗,寻常关卡轻易就会瞒过。可惜姜述执政以来,实行户籍登记制度,到了流民收容所,一经审讯,登时露出马脚。法政也是狠辣人物,非常时期怎会行妇人之慈?这些以为逃过一劫的熟蛮,逃过李严的屠刀,却遭到法政无情的屠杀。
高定依托险峻地形,固守堡寨不战,然而堡寨于汉军眼中,只要稍有破绽,便会爆破开路,不到三日,前方三道关卡皆失,高定的大本营暴露在汉军的刀锋之下。
望着天上干净清澈的明月,高定内心起伏不定,实话而言,高定治政能力不弱,又熟悉番务,出任车师太守,为稳定当地局势做出不少贡献。若是没有野心,安心为朝廷效力,久后或会积功封个侯爵,得以光大门楣,族人久后也会融入汉人。无奈野心作怪,竟然想做个逍遥自在的番王,触了姜述逆鳞,身家性命不保不说,合族老小怕是也在劫难逃。
高定叹了口气,回到书房,唤鄂焕过来,道:“明日清晨我自缚去汉营,族人或会效仿乌恒旧事,皆贬为奴。你武艺高强,又非我族族人,日后可报名从军,谋个前程,护佑族人平安,便是报我往日之恩。”
鄂焕泣而退下,连夜逃往深山躲藏,后来辗转逃到占城境内,往周瑜军营投军,因功提拔为郎将,成为周瑜手下一员干将。
次日,高定自缚请降,姜述果然如高定料想那般,效防乌恒故事,贬其族人为奴,修筑益州道路,五年后入籍分至各州为民。姜述忆起高定功劳,并未害其性命,让他与族人一起服役。
高定一路既平,再说建宁雍一路,自从张羡、田利设谋以后,派人密切监视雍举动。张羡、田利在姜述登基以后,跟随刘晔、李严等一道返回益州,高定造访雍之时便已得到消息。
第一卷姜述篇VIP卷第335章益州平叛2
雍家势力比高定更是胜出一筹,族人共计二十余万,还有数十听其号令的小部落,人口比起建宁汉人人口还要多出数倍。所幸经过前期分化,内部不合,新任分蛮司各自建了一套班底,雍在族中掣肘力量很大。
雍抓捕六分蛮司首领,早被六人心腹报到官府,张羡与田利、潘彰商议,决定出重兵围困雍家堡寨,逼迫雍交出雍智等人,然后让雍智等人分别整合建宁境内势力,共同讨伐雍。
此时高定尚未行动,雍每日与心腹商议,刚刚商议出初步计划,突闻汉军兵临堡寨,不由吓了一跳,急忙往寨楼上下观,只见汉军主力杀气腾腾,正在寨门前排列军阵。
雍以为计划泄露,刚待统兵顽抗,忽有使者上前,呼道:“雍首领无故拘押分蛮司头领,太守、郡尉前来问罪。”
此时蛮寨兵丁不过数千,绝非汉军对手,雍闻言顿时放下心来,不及细想,便派人释放雍智等人,招呼至前厅,温言抚慰一番,继而将六人送到军前。
汉军本无意攻破蛮寨,得了六人,径自回城。雍以往还幻想以本族实力,足以占据一郡之地,今日汉军主力临门,方知族中实力与汉军相比,实在相差太远。正在犹豫是否举事,忽有探子来报:“雍智等人得了太守文书,正在聚集亲信,要合力来攻首领。”
雍内心畏惧汉军,对雍智等人却有心理优势,闻言大怒,传下命令,集合亲信族兵,不等雍智等人寻上前来,反去讨伐雍智等人。
雍智等素为蛮族王子,原本在族中就各有实力,雍毕竟是族中嫡子,因此众人势力小些,前些时日得了朝廷任命,时间虽然不长,但足以结交部分小部落,势力提升很快。雍往常自大惯了,飞扬跋扈,小部落首领内心皆厌烦此人,此时雍智等人刻意拉拢,诸首领纷纷更换门厅。此消彼长,雍智六人合力实则还要高于雍,但是雍不知其中变故,依然自行其事,号令众部落首领出兵。
内部人心不稳,外部汉军暗中相助对手,雍岂能得胜?雍数战皆败,大片地盘被雍智等人占去,最后一战更是丢盔卸甲,主力溃不成军,所幸雍智等人非汉军,并没有特意屠杀,而以受降为主。即使这样,雍家族人经过数次内战,壮丁数量锐减三分之一。
雍智最后一战抓了雍,送去郡城献功,六人又为争夺蛮司首领起了内讧,雍昌、雍曾兄弟皆推雍智为首,而雍问、雍闸等少壮派皆推雍阁为首。双方势同水火,渐至不可调和,雍身为族长,原本可以居中调解,怎奈此时被捕入狱,族中长老无人能够压制诸人,最终两方大打出手。
雍阁等人底蕴毕竟浅些,数战皆败,丢失不少地盘。汉军此时隔岸观火,并不参与双方争执,在两方交战之时,在小部落集中居中区域新建蛮司,从中挑选十位首领,各划小块区域管理。
小部落脱离蛮司管理,雍家势力顿时减半,雍家双方顿时傻了眼,双方决定停战,经过艰难谈判,划定疆域,互不统属。雍家议定,东方归雍智管理,西方归雍阁,将名单上报官府。
张羡不仅没有批文,反而以雍智、雍阁无故兴兵之故,削去雍智等人分蛮司职务,反立雍家旁系多人为分蛮司首领。所谓权势动人心,这样一来,雍家族中更是大乱,官府一口气封了三十余分蛮司,疆域又划分不明,雍家内部又起争端,自此人心崩离,各自存着心思。
雍任蛮司首领时,建宁合境蛮族皆属雍家管理,这下分为三十余个蛮司,各不统属,即使雍出狱,诸位蛮司首领为了各自利益,如何会听雍管理?
张羡、田利此计以权势利益离间,所行皆是阳谋,雍家人明知道汉人未存好心,却又不得不坠入计中。任职文书只是公布大致区域,没有具体区域划分,乃至蛮司管辖权不明,逢事多有争议,乃至诸蛮司之间仇隙渐生,再也无力统合诸蛮之力兴事。
建宁蛮族并未大兴刀兵,而是利用内部纷争,将蛮族分化成无数小势力,再无与官府做对的实力。姜述听说此事,大赞张羡、田利处事有方,因为雍反情未行,让张羡将雍贬为庶人,放归乡里。雍身为族长,见族人各行其职,召集诸人相责,无奈诸人势力已成,安能再听雍招呼?雍大权旁落,又与雍智、雍阁等人成仇,气愤之下,未有数年便病故。
三路反蛮平了两路,朱褒并非蛮人,往昔交往诸部首领,诸首领并非看重朱褒人品,更重要的是看重朱褒官职。耿纪虽然性格刚直,但明白其中关键,有蛮族首领首告朱褒密谋作乱之时,便以此为由先免了朱褒官职。
听闻朱褒失官,诸族首领顿时转了脸色,往昔言听计从者如今相见恍若路人。朱褒这时才知自己往昔荣耀,皆建立在从政多年身居高位的基础上,一端失去官职,让诸族首族请吃酒食尚可,想让诸族首领随其造反,根本没有可能。
后来耿纪查出实证,以谋逆罪判处朱褒斩刑,此事上报到洛阳,姜述知晓朱褒文武双全,心思斩之可惜,令其充军至敢死营,以战功赎罪。耿纪又行建宁治蛮之法,以郡丞专门治理蛮司,下设蛮司无数,又故意留下许多争议,使诸蛮相互争吵成仇。
姜述登基以后,旧朝后妃皆迁到北宫居住,马后心思重,心思自己毕竟年轻,姜述妻妾众多,原本入宫次数就不是很多,如今登上帝位,来北宫次数定会越来越少,她比姜述只是略大数岁,何不改嫁给她?
马后家人死于当年洛阳政变,遇事只能寻找心腹商议,但是合朝文武能替马后着想之人,只有荀攸、田丰、黄忠等刘辩旧部,田丰性格刚直,黄忠武将出身,不善谋略,只好使人寻找荀攸前来商议。
荀攸现任太仆,属于九卿之一,是朝堂重臣之一,奉召来到北宫,比以前还要毕恭毕敬。马后迎接荀攸入殿堂坐下,挥退左右,道:“汉王逊位,忧虑其日后安危,今日请公达过来,就是商议此事。”
荀攸是刘辩心腹亲信,刘辩病亡之时,一直守在旁边,此后种种故事,皆参与其中,深悉其中隐密。荀家最优秀者就是荀攸、荀两人,当年在临淄立朝之时,荀攸便知齐郡朝廷久后若是平定天下,姜述定会取汉而代之。世上智者预判大势,定然不会做势不可为而为之的蠢事,朝堂议论改朝换代之时,荀攸、田丰、黄忠等人皆知隐密,知晓刘中非刘辩亲子,因此并未阻拦,反而上书附合。荀攸熟读史书,知晓废帝鲜有善终者,听马后说起此事,虽知刘中非刘辩亲子,却承刘辩宗嗣,默思一会,忽问道:“汉王为何人之子?”
马凝脸色一红,犹豫片刻,鼓起勇气说道:“实是我与齐侯之子。”
姜述处事谨慎,与后宫诸后私通之时提前就做好部署,根本无法流传在外。马后生子一事,荀攸当初亦以为是马后抱养宗族子伪为自己生养,实不知刘中是姜述与马凝亲子,闻言不由变色,道:“果真?”
马凝郑重地点了点头,道:“当年先夫亡故,又没有留下子嗣,当初与母后商议,认为抱养宗族子不如借种育子妥当,因此设计促成此事,刘中确是我与陛下亲子。”
荀攸拍额道:“怪不得陛下入驻南宫,使汉王仍居旧处,并且亲自教导,原来是这番缘故。既然是陛下之子,以陛下心思,定然会保汉王此生平安,太后何忧之有?”
马凝默然一会,忽道:“我欲嫁给陛下,公达以为如何?”
荀攸又是一惊,心中盘算良久,摇头道:“太后原在朝堂理政,诸臣莫有不识者,若是公然改嫁,不仅于陛下名声有碍,于汉王未来也不利。”
马凝也知此举于姜述名声不利,却认为对刘中有益,听到荀攸之言,不由奇道:“我改嫁给陛下,刘中便是陛下之子,为何反而不利?”
荀攸苦笑道:“这并非寻常人家嫁娶,陛下名义上是汉室正宗骨血,即使嫁了过去,若是改姓,必会遭到刘氏族人唾弃,若是不改姓,在诸子之中便是异类,于汉王成长不利。汉王身份尊贵,又得陛下亲传,比起诸子身份更加超脱。以汉王经历,即使日后归宗,也难以登顶。我猜测陛下之意,日后会划地让汉王建国,身为诸侯,有名有实,此汉王最佳出路。”
第一卷姜述篇VIP卷第336章南疆小国1
马后又道:“陛下改革旧制,除了军功,皆不授实邑,如何能让汉王建国?”
荀攸笑道:“陛下雄才伟略,征伐四方断然不会就此而终,汉王得到陛下亲授,日后统兵占下之地,便是立国之疆。此不违犯现行朝制,又使汉王有个极好归宿。此事目前只是我的猜测,后来能否实现不敢保证。”
马后送走荀攸,寻思半天,这才息下嫁给姜述的念头,又去寻何后商议,与姜述定下每月入北宫时日,以免日后受到冷落。
王浩死后,东海公主孀居,姜述以陪伴何后名义,迁东海公主刘霜、袁尚之母刘霖入北宫陪伴两后,又让张鲁之母张李氏在北宫道观主持,每月朝朔两日,以赴北宫教导刘可、董睦为名入北宫居住两日。
中华二年六月,东莱衣家三艘商船从占城回国,途中遭遇风暴,被狂风吹至朱崖州东南一处大岛上,因为一船船体受损,故而在岸上扎营,伐木修船。入夜,遭受当地蛮族攻击,死亡两十余众。
衣家商行见蛮族势大,天亮以后,弃了伤船,径直回国,去甘宁辖下水军报案。甘宁大怒,派部将马谡、丁奉统领两营水军,以衣家水手为向导,兴兵讨伐。
事发地点即今菲律宾,马谡、丁奉奉令行军,十余日抵达此岛,在岸上扎营,寻找遇害者尸首未果,只在蛮人驻留之处发现无数白骨,方知岛上蛮族食人,估计遇害汉人已被蛮族吃掉。
汉人向来讲究叶落归根,见此惨状,汉军收殓白骨,统兵入岛,凡是所遇蛮族,无论男女老幼,皆族灭之。其岛甚大,甘宁又派吕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