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111章

燃烧的海洋-第111章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谑褂枚灏俅沃蠼形ぁ7钦秸逼冢谰訡…13…3的维护周期为二千次,以确保弹射器处于最佳状态。

作战行动中,让弹射器使用二千五百次并不是难事。

一艘“尼米兹”级航母上有四座蒸汽弹射器,在高强度作战行动中,日出动强度肯定超过两百架次。八月十三日,也就是西线集团军推进到黄州川南岸时,第71特混舰队的“林肯”号创造了日出动三百七十八架次的最新纪录。即便在其他时候,美军航母舰载机的日出动量也在两百架次以上。

理论上,只需要一个半月,航母上的四台弹射器就得进行大修。

实际情况是,最多一个月,航母的弹射器就经受不住了,因为在开赴战场前,美军航母没有回港维护,弹射器不在最佳状态。

第71特混舰队撤下来的时候,“林肯”号上的三台弹射器与“布什”号上的两台弹射器均已接近大修期限。“里根”号的四台弹射器的平均使用量也已超过一千二百次,最多只能执行十天的作战任务。

以第71特混舰队的状态,能够执行一周的高强度作战任务就很不错了。

联军的进攻计划,正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按照阿伦上将的要求,第一陆战师必须在一周内沿东朝鲜湾海岸线推进到城津湾,对朝鲜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清津港构成威胁。此后,第一陆战师将在金策休整,准备迎接志愿军的全面反击。

打好这一仗,局势将变得对联军非常有利。

城津湾与清津港的直线距离不到一百公里,在M270远程火箭炮的最大射程之内,因此联军能用地面火力打击与封锁清津港。

这意味着,中国潜艇无法继续留在清津港了。

因为朝鲜东北地区,只有清津港有较为完善的军事基础设施,能够支持中国海军的常规潜艇,所以在清津港的安全无法得到保证之后,进入日本海的中国潜艇将无港可靠,作战能力将大幅度降低。

虽然从理论上讲,中国潜艇在进入日本海、完成作战任务之后,可以从朝鲜海峡或者宗谷海峡返航,但是在没有前进基地的情况下,常规潜艇在日本海的作战部署时间绝对不会超过五天。

要想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战绩,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为了这五天的作战部署时间,潜艇得花三十五天进出日本海,还得在后方休整维护十天,作战效率仅有百分之十。如果能够部署在清津港,常规潜艇在日本海的作战效率能超过百分之七十。

要想达到同样的作战效果,需要增加六倍的潜艇兵力。

暂且不说中国海军有没有这么多的常规潜艇,如此低下的作战效率就无法接受。

中国潜艇无法在日本海正常执行作战任务,联军的海上补给线就没有后顾之忧,地面作战部队也就没有多少顾虑。

除了改变海上作战环境之外,联军在地面战场上的处境也将彻底改变。

攻占位于城津湾西岸的金策港之后,联军只需要向前一步,就能攻占朝鲜东北部的交通枢纽中心——吉州。

从吉州出发,联军既可以北上进攻清津港,也可以向西北攻打鸭绿江上游的惠山。

虽然朝鲜东北部地区的铁路交通系统完全独立,只能沿海岸线南下,从咸兴与元山之间的高原向西,汇入西部地区的铁路网,铁路到惠山就终止了。要想攻打江界与新义州,要么沿鸭绿江顺流而下,要么走公路翻越盖马高原。鸭绿江是中朝界河,属于敏感地带,而高度依赖后勤保障的联军地面部队不会把所有赌注都押在不太可靠的公路上,所以从惠山向西推进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惠山的军事价值绝对不可低估。如果志愿军从图们江北岸入朝,联军可以通过占领吉州与惠山,把战场限定在朝鲜东北地区。如果志愿军渡过鸭绿江,联军可以从惠山出发,袭击志愿军侧翼。

可以说,只要第一陆战师顺利完成作战任务,即便地面战争开打,联军仍然掌握着战场主动权。

因为志愿军地面部队还没入朝,空中力量又没完全恢复,所以联军只有一个困难,自身的极限作战能力。

要在一周之内从咸兴打到金策,沿着朝鲜崎岖不平的公路推进两百多公里,绝非易事。

进攻的前两天,除了在新浦遭遇较为顽强的抵抗之外,联军几乎没有遇到成建制作战的人民军。

一路上,联军最大的麻烦就是修复被人民军炸毁的桥梁隧道,清除道路上的地雷。

从新浦出发后几个小时,第一陆战师不得不把工程部队放在前面,让充当急先锋的装甲部队放慢脚步。

前四十八小时,联军损失了数百名工兵。

推进并不顺利,似乎预示着进攻不会有好结果。

只是在其他方面,联军没有遇到料想的麻烦。

打到第三天,志愿军的空中力量都没出现,或者说没有对联军地面部队构成威胁。虽然在第一陆战师攻打洪原的时候,志愿军的战斗机再次越过鸭绿江,向联军发起挑战,但是严阵以待的美军制空战斗机立即出动,给予对手迎头痛击,毫不费力的驱赶了敌机,没让地面部队受到威胁。

联军地面部队要做的,就是加快推进速度,不要浪费时间。

这一天,还发生了两件事情。一是到达清津港的“海蛇”号完成了维修作业,再次具备出港作战能力。等到补充的鱼雷送到后,汪誉涵就能再次率领“海蛇”号出海,挑战联军的海上霸权。二是在日本海上躲藏了数日的“海龙”号终于现身,而且在当天晚上就进入了清津港。

因为没有受到联军反潜力量攻击,也没有在作战中消耗多少弹药,所以“海龙”号只需要在清津港停留几个小时,为AIP系统补充燃料、进行基本维护,就能与“海蛇”号一同出海。

两艘潜艇不算多,但总比没有强。

为了表彰“海龙”号官兵在作战中的英勇表现,以及做出的巨大贡献,黄峙博亲自为萨非墨颁发了特级战斗奖章,“海龙”号则荣立集体特等功。因为黄峙博是陆军将领,徐褶涛又有要务在身,所以由志愿军海军潜艇作战参谋周渝生为萨非墨等人颁发奖章。

牧浩洋随周渝生一同去了清津港。

他不是去给潜艇兵颁发奖章的,而是与汪誉涵、萨非墨商讨新的作战任务。

还有一批在反击战中跳伞逃生的飞行员在联军实控区内,虽然这些飞行员已经与敌后游击队会合,但是联军加强了战线上的封锁力度,游击队无法把飞行员送回来,所以必须派特种部队过去。

在牧浩洋的争取下,志愿军司令部把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两栖特种部队。

没有制空权,要想深入敌后,潜艇是唯一的投送工具。

为此,“海蛇”号还在维修的时候,海军把减压舱送了过来。因为没想到“海龙”号能在此时赶回来,所以只有一具减压舱。

只是,“海龙”号的回归,大幅度提高了特种渗透作战的成功率。

在“海龙”号的掩护下,“海蛇”号有更大的把握靠近半岛东海岸线,把特种部队送上敌人控制的海滩。

第一百二十二章新战术思想

第一百二十二章新战术思想

送走“海龙”号与“海蛇”号,牧浩洋与周渝生动身返回新义州。

在联军空中打击的威胁下,两人不但不能驾乘人民军的车辆,还得尽量选择较为偏僻的道路。

还好,人民军在疏通道路上下了很大功夫。

为了方便军用车辆通行,人民军不但在山区里设置了大量补给站,还安排了一些维修车辆与维修人员,随时为抛锚的车辆服务。

六百多公里山路,两人与两名警卫轮番驾驶,不到十二个小时就跑完了。

两人回到司令部的时候,由黄峙博提出的“新战术思想”已经由理论变为实践,新一轮反击行动已经步入组织阶段。

周渝生没有闲着,立即与牧浩洋去找杨禹方。

“这次负责策划组织的是母祁铁大校,我跟戚凯威大校负责协助。”杨禹方似乎有点失落,“没办法,母祁铁才是空军作战参谋,我只是备用品。现在他来了,空中作战行动跟我没多大关系了。”

“老杨,你对这个安排不满?”

杨禹方笑了笑,没有回答周渝生的问题。

“这么说来,新的反击行动也以空军为主?”

“差不多吧,地面部队还在鸭绿江对岸,海军只有两艘潜艇,海航编在空军名下,唱主角的肯定是空军。”

牧浩洋锁紧眉头,说道:“黄司令说了,最多能补充五十架作战飞机。”

“是五十架先进战斗机,而不是所有。”杨禹方笑了笑,说道,“再过两天,补充的作战飞机就能到位。除了黄司令提到的五十架先进战斗机之外,还有数百架即将退役的老旧战斗机。”

“这么多?”

“按照安排,这些老旧战斗机都将改造成无人驾驶战斗机。”

牧浩洋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过来。

“听你的话,空军采纳了陆雯大校的建议,准备在电磁战上大做文章?”周渝生转移了话题。

“空军还有别的选择吗?”杨禹方看了周渝生一眼,说道,“你也看到了,前几天的会议上,空军先是反对全面电磁战,认为这是引火烧身,会招来疯狂报复,随后又支持了陆雯的提议。空军的反对不是没有理由,如果电磁战升级,我们的防空系统与作战指挥系统都将遭受严峻挑战。如果我们的电磁打击无法瘫痪联军的空中力量,等于拱手让出制空权,同时解除了自我防卫能力。即便能够瘫痪联军的空中力量,也会彻底改变战争面貌,让空军变得无足轻重。”

“这种可能性不是很大吧?”

“至少会让空军不再那么重要,陆军将重夺战争主导权。因为以潜艇为主,所以连海军都将超越空军,成为战场上的主导力量。”

牧浩洋一愣,立即问道:“老杨,你的意思是,空军为了自己的利益,才……”

“这不是谁的利益的问题,而是这么做,会付出多大的代价。”杨禹方叹了口气,“我是海航军官,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也支持空军的观点,即全面电磁战对我们的危害更大,后果难以估量。”

“什么后果?”

“我们积极参与朝鲜战争的原因是什么?不是政治上的原因,而是军事上的原因。换句话说,如果朝鲜在地球另外一边,我们还会这么积极吗?”

牧浩洋锁紧眉头,等待杨禹方的解答。

“从军事实力上看,我们与美国的差距非常大,甚至存在难以逾越的代沟。我们有勇气与美军作战,只有一个原因:朝鲜与我们一衣带水,志愿军能在背靠祖国的情况下与敌人作战。”

“这确实是非常明显的优势。”

“在某些方面,或者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背靠本土作战都有好处。比如我们不用跨越太平洋把部队与装备送过来,还能得到本土防御系统的掩护。可是在某些情况下,这却不见得是好事。”

“比如……”

“就是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杨禹方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电磁武器的打击区域没有方向性,因此联军完全可以在靠近中朝边境的地方使用大功率电磁弹药,摧毁我们部署在国境线附近的电子设备,比如远程警戒雷达,以及在本土上空巡逻的预警机,使我们丧失本土防卫能力。”

“问题是,联军有胆量打击我国本土吗?”

“联军不会打击我国本土,却能给我们制造很多麻烦。别忘了,东北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在离中朝边境线两百公里的区域内分布着数十座中小城市,数以百计的城镇与村庄,还有数量众多的工厂、矿山,以及密如蛛网的铁路公路。电磁武器摧毁的不仅仅是军用电子设备,还有民用电子设备,甚至能够对民用电力设施造成严重破坏,从而使数以千万计的平民百姓受到影响。”

杨禹方说到这,牧浩洋没再提出问题。

后果已经可以想像,到时候受到影响的肯定不止中朝边境地区的平民,连入朝作战的志愿军也会深受其害。

别的不说,如果道路交通系统瘫痪,志愿军的后勤补给就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老杨,你是支持,还是反对?”

“最初的时候反对,但是这几天仔细考虑了一番,觉得我们应该感到庆幸。”

“为什么?”周渝生掏出香烟,先给自己点上一根,再把烟盒抛给牧浩洋。

“很简单,我们遇到了一个能够率领志愿军打赢这场战争,而且是以最小牺牲打赢战争的总司令。”

周渝生愣了一下,随即笑着摇了摇头。

“我没有拍马屁,也没有必要在你们面前拍总司令的马屁。”

“我明白,你不用辩解。”

杨禹方也笑了笑,说道:“在此之前,我们做了很多努力,总想用我们熟悉的方式击败敌人,可是我们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敌人比我们更加熟悉现代化的作战手段。正如总司令说的,我们不可能用敌人的方法击败敌人。要想击败敌人,就得用我们的方法,而不是跟着敌人跑。”

周渝生点了点头,表示明白杨禹方的意思。

上次的会议之后,周渝生也在考虑黄峙博提到的问题,即什么样的战争方式才最适合志愿军。

自从上世纪九零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之后,中国军队就在效仿美军,在全面推进部队机械化建设的同时推动信息化建设,力争在二十年内全面实现机械化,使信息化初具规模,建立一支具备强大综合作战能力的现代化武装力量。

到本世纪第二个十年,这个建设目标基本上完成。

客观的讲,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并不差,特别是在大批先进装备服役之后,中国取得的军事建设成就有目共睹。

问题是,实力的强弱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与周边国家相比,哪怕是与日本、俄罗斯这些强国相比,中国的军事实力都不弱,可是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差距依然明显。

在中国军队进入机械化时代的时候,美军已经完成信息化,步入网络化时代。

等到中国军队基本上具备了信息化能力时,美军的网络化建设已初具规模,相应的战术理论已经得到完善与充实。

差距确实缩小了,可是依然存在,而且非常明显。

对中国军人来说,与美军作战,用美军提出的战术理论,显然无法取胜。

要想战胜美军,就得跳出美军设定的条条框框,采用全新的作战方式。

明白这个问题的人不少,或者说在第二次朝鲜战争爆发前,就有很多人认识到,仅以赶超的方式,中国军队永远无法超越美军。只有创新,在已有技术基础的情况下创新,才有超越的可能。

可是,敢于提出这个问题,而且寻找解决办法的只有黄峙博。

不是说黄峙博的胆子够大,而是他正好处在这个位置上。

作为志愿军总司令,他获得了足够大的权力,因此能在志愿军的范围内,发起从理论到实践的军事改革。

如果他仍然是南京军区参谋长,肯定不会做这种事。

杨禹方说得没错,志愿军官兵确实应该感到庆幸。也许换其他人担任总司令,会在某个时候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只有黄峙博能这么快明白过来,而且力排众议,在遭受重大失败之前采取行动。

周渝生长出口气,说道:“现在,母祁铁打算怎么做?”

“先检验陆雯提出的方法,确定能够起到效果之后,再全面推广。”

“怎么检验?”

“能够证明新战术理论行之有效的办法只有一个。”

“一场胜利?”

杨禹方点了点头,说道:“不但要取胜,而且要毫无悬念。”

“什么叫毫无悬念?”

“赢得漂亮,而不是惨胜。”

周渝生笑了笑,说道:“有把握吗?”

“这个,你得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