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167章

燃烧的海洋-第167章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牟奖υ诖蚬庾詈笠幻杜诘安换嵬督怠!

皮特皱起了眉头,等着杜立德说下去。

“很明显,这场战役不是这场战争的最后一战。”杜立德拿起放在桌上的文件,丢到皮特面前。“这是国防部发来的,总统已经签署了派遣第一装甲师与第二装甲师的命令,两个师将在月底之前到达。”

皮特猛的瞪大了眼睛,似乎看到了救命稻草。

“随同到来的,还有总统正式任命的联军总司令。”

“这……”

“你应该认识他。”

“谁?”

杜立德笑了笑,说道:“中央战区司令官博茨曼上将,我没记错的话,在他担任第二装甲师师长的时候,你就在这支部队,而且是在升任上尉之后才调到第八集团军,担任阿伦上将的参谋。”

皮特勉强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

博茨曼确实是他的老上司,只是皮特与这个老上司的关系并不怎么样,当初申请调到第八集团军,就与此有关。不是说博茨曼不是一名优秀的军人,在很多人眼里,他绝对是非常优秀的军人,甚至被人认为是“巴顿第二”。皮特与他的矛盾,不在军事上,而是在私人问题上。

当然,皮特也非常了解博茨曼。

从西点军校毕业后,博茨曼只花了七年就成为少校,晋升速度比美军军官的平均速度快了一倍。三十七岁的时候,博茨曼就成为准将,而且为第二装甲师的代师长,两年后成为师长。虽然在服役期间,博茨曼没有参加多少战斗,甚至没有机会去伊拉克与阿富汗,但是他提出的军事理论却非常有名,因为他是美军将领中,最反对前任国防部长推行的军事改革中的一个,为此还多次向总统“上书”,要求尽可能的保留美军的正规作战能力,以应付未来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可以说,博茨曼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人。

早在十多年前,他就预测,美国注定要跟一个重量级的对手交战,而且会在战场上付出惨重代价。

只是,他预料的对手不是中国,而是俄罗斯。

当时,他还委托一名专职作者出了一本书,详细阐述了俄罗斯进行经济改革失败后导致内乱,从而爆发内战,为了防止数以千计的核弹头落入恐怖组织手里,美国不得不出兵平定俄罗斯内乱,在东欧战场上与俄军作战。

正是这本书,让他被很多人认为是战争狂人。

因为不受待见,所以博茨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非常落魄。但正是在此期间,他完善了自己的战争思想,并且以更加高调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美国不可能通过反恐战争这样的小打小闹维持世界霸权。金融危机爆发后,博茨曼甚至预言,只有一场世界大战,才能把美国从泥潭里拖出来。

也正是因为与众不同的思想,让博茨曼在美军中受到排挤,特别是在拉姆斯菲尔德与盖茨担任国防部长期间,他仅由准将晋升为少将,而且一直留在第二装甲师。直到三年前,盖茨卷铺盖离开国防部,他才被调往中央战区,然后在三年内两次获得晋升,并且成为中央战区司令官。

博茨曼得到重用,正好反映出了美国的战略变化。

事实上,在他被调往中央战区,而且出任战区司令官之后,很多人多认为,美国将拿核问题做文章,对伊朗开战。

“上校……”

皮特回过神来,朝杜立德看了过去。

“两天后,博茨曼上将就回到来,你得准备一下。”

“我知道,只是……”

“不管你与他有什么个人恩怨,你得知道,在离开这里之前,你仍然是联军司令部的作战参谋。”

皮特点了点头,表示明白杜立德的意思。

“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没有输掉这场战争。如果能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耗光志愿军的弹药物资,我们就能阻止志愿军迅速发动第三次战役,从而获得调整防线的机会。”杜立德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所以,在这几天里,你得抓住一切机会。虽然打成这个样子,不是我一个人的责任,但是我不想在离开的时候,把一个烂摊子留给别人,更不希望被别人看成是一个战败了的将军。”

皮特长出口气,说道:“我会尽力而为。”

杜立德点了点头,没再多说。

显然,第三步兵师与第四步兵师不会立即投降,在弹尽粮绝之前,绝对不会投降。

事实上,问题远没有杜立德与皮特想象的那么严重。

在他俩商讨的时候,黄峙博也在处理同一个问题,即志愿军的后勤保障。

在攻打平壤的战斗中,志愿军消耗了大量弹药,远远超过补给速度,结果就是,在与第四步兵师决战的时候,几支部队都出现了弹药严重不足的情况。这个问题,还影响到了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五十四集团军。当时,后勤保障没有出问题的,大概只有已经在正面进攻中损失了半数兵力的第二十四集团军。

问题是,第二十四集团军无法突破第三步兵师的防线,也就无法参与围歼第四步兵师的战斗。

在作战部队严重缺乏弹药的情况下,黄峙博要考虑的不是如何吃掉两个美军师,而是如何让部队减少伤亡,或者说如何迫使美军投降,而不是在美军的阵地上,与美军拼得鱼死网破。

结果就是,在二十日白天的战斗中,志愿军非常缺乏突击能力,不得不以防御为主。

一定要说什么的话,杜立德绕过皮特下达的命令,帮了黄峙博大忙。

当时,第四步兵师仍然有一些突击能力,而且弹药还算充足,至少两天内用不光,也就有能力冲击第四十七集团军的防线,甚至有机会攻入平壤,然后从平壤南下。结果杜立德的命令让第四步兵师放弃了单独突围,而是留下来等待第三步兵师从战线上撤下来,然后一起向平壤突围。

这个局面,让志愿军获得了最后一点优势。

第二十四集团军的补给不成问题,自然没有理由放过第三步兵师,因此第三步兵师要想从战线上撤下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到了二十日晚上,第三步兵师开始撤退的时候,第二十四集团军立即咬了上去。

黄峙博不是傻蛋,立即意识到,美军即将发动最后的突围行动,只要挡住美军的突围步伐,就能迫使美军在平壤北面投降。

他要做的,就是把能够调动的部队全部派过去。

第二百一十七章乘胜追击

第二百一十七章乘胜追击

二十三日上午,疲惫不堪且损失惨重的第三步兵师率先在阵地上向志愿军投降。

四个小时后,大概下午两点左右,第四步兵师也放下了武器。

虽然按照美军的标准,第二次战役就此结束,但是在黄峙博眼里,第二次战役还没到结束的时候。

当时,第2步兵旅还在坚守,直到二十五日傍晚才向第三十九集团军投降。

此外,还有十多万韩军在向海州集结,正准备乘船离开朝鲜。

虽然已经达到了战役目的,歼灭了美军第三步兵师、第四步兵师,几乎全歼了第七步兵师,还打残了第二步兵师,但是从政治角度来看,志愿军的最大收获是夺回了平壤,把战线向南推进到开城附近。

吃午饭的时候,陆风烈就打来电话,亲自嘉奖了黄峙博等一众志愿军高级军官。

第二天,傅秀波还派金诚焕大使陪同朝鲜当局的几位领导人来到志愿军司令部,向黄峙博等人授予“朝鲜人民英雄”等荣誉称号,并且正式授予黄峙博“朝鲜人民军荣誉次帅”的军衔。

显然,这荣誉可不是一点点。

在朝鲜人民军中,最高统帅是大元帅,其次是元帅,然后是次帅。

因为大元帅只是荣誉军衔,仅有一个人、即朝鲜的开国者获得,所以在人民军中最高军衔就是元帅,也只有极少数的人有资格获得。在金氏家族覆灭之后,人民军中已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元帅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次帅就是人民军的最高统帅。

虽然只是荣誉军衔,但是朝鲜当局用此举表明,黄峙博不但是志愿军的总司令,还是人民军的荣誉总司令。

事实上,在志愿军参战后,都是由志愿军指挥人民军作战。

授予黄峙博次帅军衔,也仅仅是走正式程序而已。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黄峙博都是人民军次帅了,志愿军司令部的官兵、特别是在作战中做出重大贡献的高级参谋都得了好处。

作为中校,牧浩洋获得了人民军荣誉少将军衔,而且享受少将待遇。

这可不止是一个荣誉称号,得到的也不是在人民军官兵面前趾高气扬的好处,而是实实在在的好处。按照人民军的标准,以战前的币值衡量的话,少将的年薪有十五万人民币,而牧浩洋在战前的年薪也就几万块而已。只是,黄峙博的高姿态,让这些非常现实的好处大幅度缩水。当时,黄峙博没有要求人民军立即兑现荣誉军衔的待遇,而是出于“深厚的中朝传统友谊”,决定在朝鲜完成战后重建之后,再找朝鲜当局支付津贴。这样一来,等到牧浩洋在十多年后拿到人民军少将的津贴时,不但数额大幅度缩水,而且他也不再需要这些钱来买房子了。

走过政治秀后,黄峙博把精力放到了战场上。

当时,情况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虽然联军战败了,但是在撤退的时候,联军做了几件非常重要的事。首先,逃到南埔的韩军尽可能的把囤积的物资运往海州,主要就是燃油、粮食、以及可以让志愿军直接使用的大口径炮弹,而来不及运走的,全部被韩军付之一炬;等志愿军在二十四日下午到达南埔的时候,大火已经烧了一整天,剩下的只有满目疮痍了。其次,撤到海州的数万韩军成功登上了运输船,并且在二十五日回到仁川,此后这些韩军陆续被派往三八线,成为韩军在三八线上的主力部队。最后,韩军在离开之前,摧毁了海州港里的所有基础设施,还在港口里外布设了数千枚水雷,其中不少是人民军的库存货,让志愿军在占领海州之后,无法用船只向前线运送作战物资。

这几招,韩军都做得非常绝。

虽然黄峙博没想得到联军的弹药,毕竟很多弹药都不能通用,如果为了使用联军留下的弹药,比如一二零坦克炮的穿甲弹,让坦克换装坦克炮,显然得不偿失,但是黄峙博早就盯上了联军的其他物资,特别是燃料与粮食。

相对而言,后者更加重要。

在联军占领平壤之前,朝鲜储备的战略粮食就不多。光复平壤之后,朝鲜当局肯定会返回首都,仅仅是政府人员就有好几万,加上陆续返回的平壤居民,志愿军首先就得解决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的吃饭问题。如果算上志愿军的官兵、以及协同作战的人民军,至少有三百万人等着填饱肚皮。

事实上,问题还没有这么简单。

在攻打平壤的时候,志愿军使用了上千吨炸弹与上万吨炮弹,几乎将这座不大的城市彻底摧毁。根据朝鲜政府在战后做的统计,平壤市区内,有十万栋房屋被摧毁,还有大概同等数量的房屋遭到严重破坏。虽然朝鲜政府没有归咎于志愿军,而是把这笔账算在了“可恶的侵略者”头上,但是现实却是,在大批人员陆续返回平壤的时候,黄峙博还得让总后勤部尽快送来十万套板房,以安置朝鲜民众。此外,他还得动用一批工程人员,在平壤郊外搭建送来的板房,无形中增加了后勤保障负担。

三十万吨粮食不算多,如果供三百万人食用,最多坚持三个月。

问题是,如果有这三十万吨粮食,在三个月内,志愿军就不用分出力量运送粮食,可以向前线运送更多的作战物资了。

至于燃油,主要供军队使用,也非常重要。

韩军这么一搞,黄峙博不得不从更加现实的角度考虑问题,即在光复平壤后,志愿军有没有必要再接再厉,向开城进军。

打不打开城不是问题,在何时打才是问题。

当时,在志愿军司令部里,这个问题也存在很大的争议。

大部分参谋都认为,在已经取得了重大胜利,特别是在第2步兵旅投降后,已经达到了全歼美军四个主力师的战役目的,还实现了光复平壤的战略目的,因此没有必要立即攻打开城。

只是,仍然有一部分参谋认为很有必要立即攻打开城,而且以高级参谋为主。

最积极的,就是戚凯威、母祁铁、杨禹方、周渝生与牧浩洋。

不管怎么说,他们最接近黄峙博,也最清楚总司令的想法。战役结果已定,黄峙博却迟迟不肯下达收兵命令,表明他也在考虑这个问题,而且更加倾向于立即攻打开城,而不是等联军缓过气来后再动手。

客观的讲,五个高级参谋并不是完全认同黄峙博的想法。

当时,连戚凯威都认为,有必要让作战部队缓口气,没有必要立即攻打开城。联军遭到重创后,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元气,仅凭韩军那点战斗力,根本守不住开城,所以完全可以让部队暂时休整一下。即便情况有变,也可以立即组织前线部队,在联军增强防御之前向开城发动进攻。

只是为了照顾总司令的面子,五个高级参谋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事实上,与黄峙博相处了这么久,五个高级参谋都认识到,只要黄峙博打定主意,谁也改变不了。

黄峙博没有立即下达命令,表明他还在犹豫,但是不表明他没有主见。

也许,他只是在等待时机,或者说等待准确的战场情报。

让黄峙博下定决心的,也正是一份由二部送来的情报。

二十四日夜间,李明阳亲自赶到志愿军司令部,把标有“绝密”字样的文件交到了黄峙博手上。

在这份情报中,李国强再三强调,美国当局已经做出了增兵决定,两个重型装甲师将在十月底之前到达韩国,最迟能在十一月五日之前形成作战能力,而且美国总统已经任命中央战区司令官博茨曼出任联军总司令。

为了引起黄峙博的重视,李国强还提供了博茨曼的个人资料。

事实上,黄峙博也是博茨曼的“粉丝”。在他家的书柜里,就放着博茨曼写的那本关于俄罗斯内战的书,而且被他反复看了好几遍。黄峙博与博茨曼有同样的观点,即在不久的将来,美国将参与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与某个大国发生正面冲突,只是黄峙博并不认为对抗美国的会是俄罗斯。

在南京军区担任参谋长的时候,黄峙博就深入研究过博茨曼提出的新军事思想。

在很多方面,他都认为博茨曼是个非常有才华的将领,甚至认为博茨曼生错了时代。如果早七十年出生,博茨曼很有可能成为巴顿那样的猛将。这些了解让黄峙博相信,如果博茨曼不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家伙,他将是任何一名将军最不想遇到的对手,也是任何一名将军做梦都想战胜的对手。

美国总统把博茨曼派过来,而且再次增兵两个师,表明美国当局还没有放弃。

从兵力上看,也许美国总统已经动摇,并不相信联军能打赢这场战争,但是美国总统绝对不想在绝对不利的情况下与志愿军签署停战协议,因此联军肯定有大动作,甚至有可能发动一次极具威胁的进攻。

既然战争不会因此终结,那就应该抓住机会,尽可能的创造有利条件。

必须让美军在战场上遭到难以挽回的挫败,才能让美国当局在谈判桌上做出全面让步。

第二百一十八章政治决策

第二百一十八章政治决策

虽然按照美军的标准,开城战役是一次独立战役,但是也可看成第二次战役的延续,因为攻打开城的志愿军没有休整补充。

与前几次战斗相比,攻打开城没有任何悬念。

二十六日,黄峙博正式签署了攻打开城的作战命令,调动第五十四集团军、第十六集团军、第三十九集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