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210章

燃烧的海洋-第210章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降耐病

在争夺制空权的战斗中,攻击对方的预警机是最有效的方式。

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就多次攻击联军的预警机,从而夺得了暂时制空权,为制空作战奠定了取胜的基础。

第二次朝鲜战争后,如何保护预警机免受攻击,可以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即便不考虑电磁武器对预警机构成的威胁,也得考虑第四代战斗机。

原因很简单,第四代战斗机具有出众的隐身能力,能够大幅度缩短预警机的有效探测距离,出其不意的发动袭击。

根据第二次朝鲜战争的经验,KJ…2000对F…22A的有效探测距离为一百五十公里。

在这个距离上,F…22A足以用火控雷达锁定预警机。虽然AIM…120D的最大射程不超过一百二十公里,需要再靠近一些才能发射导弹,但是与巡航飞行速度超过一点六马赫的战斗机相比,预警机的速度就太慢了。即便为预警机配备足够多的护航战斗机,也很难及时击落来犯敌机。

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就用远不如F…22A的Mig…31攻击过联军的预警机。

如此一来,在防空系统中,预警机必须得到足够的掩护,而且是来自更加可靠的战舰的掩护。

按照中国海军制订的制空战术,在与敌人争夺制空权的时候,预警机负责为战斗机提供战场信息,而前进部署的舰队则负责为预警机提供防空屏障。也就是说,舰队将在预警机活动区域前方一百到两百公里范围内活动,用防空导弹拦截来犯的敌机。在这套系统中,预警机还将为舰队提供防空反导的信息支援,即负责探测从超低空逼近的目标,引导舰队进行防空作战。

说得简单一点,在这套战术中,舰队就是前出的地面防空系统。

情况可想而知,如果东海舰队撤退,那么部署在舰队后方的预警机就得撤退,在前方作战的制空战斗机也得撤退。

撤下来容易,可要夺回来就不容易了。

特种部队已经登上钓鱼岛,没有制空权,不但会遭到轰炸,还很有可能让日本认为可以反攻钓鱼岛。

舰队不能后撤,就得想办法消除来自海面下的威胁。

除了反潜直升机,腾耀辉能够依靠的只有同样神出鬼没的潜艇,特别是在二十八日夜间到达的两艘攻击核潜艇。

当时,腾耀辉要做的,只是决定是否转为反潜队形。

在海战中,防空作战与反潜作战的编队队形截然不同。

对付潜艇的时候,舰队里的战舰得充分疏散,避免两艘战舰同时遭到一艘潜艇发射的鱼雷攻击,并且尽可能的扩大反潜区域,让潜艇无法靠近核心战舰。如果是航母战斗群,就是让潜艇无法靠近航母。在驱护舰队中,需要重点保护的是作为舰队旗舰、以及主要防空支柱的防空驱逐舰。

如果是对空作战,舰队则要尽可能的收拢,让所有战舰都在区域防空系统掩护之下,并且为防空驱逐舰上的远程防空导弹留出足够多的防空反导拦截区域,以确保不具备区域防空能力的舰艇,比如反潜护卫舰不会暴露在外。即便在末端反导拦截中,密集的编队也能最大大限度的利用防空火力。

在战斗中,调整编队队形并不容易。

东海舰队正在执行防空作战任务,要让处于编队内层的反潜护卫舰散开,在外围拉起反潜网,至少需要一个小时。

对于快节奏的防空作战来说,一个小时恐怕战斗已经结束了。

四点五十分左右,也就在腾耀辉犹豫不决的时候,周渝生送来了刚刚收到的战报,由萨非墨发来战报。

这下,腾耀辉没有理由犹豫了。

东海舰队没有调整队形,而是继续以防空阵容迎接即将到来的空中战斗。

虽然战报只有短短数行,但是其意义却不容低估。

在这份战报后面,是“海龙”号上三十多名官兵所承受的巨大风险。

攻击断后日本潜艇很简单,毕竟“海龙”号锁定了目标,而且用两条鱼雷发起攻击,确保万无一失。

在鱼雷击中目标前大约三十秒,萨非墨下令切断了导线,让鱼雷自主攻击。

接下来,“海龙”号上的鱼雷兵创造了一个奇迹:在三十五秒之内为两具鱼雷发射管重新装填了鱼雷。

要知道,在正常情况下,鱼雷的再装填时间为一分三十秒。

因为线导鱼雷的导线从鱼雷发射管里释放,所以在切断导线之前,不能为发射管重新装填鱼雷。

为了尽快再次开火,萨非墨还让武器军官违背操作条例,在鱼雷装进发射管之前就输入了目标参数。

四点四十八分,“海龙”号向两艘正在规避的“苍龙”级各发射了一条六百五十毫米重型反潜鱼雷。

此时,“海龙”号的行踪已经没有秘密可言了。

既然打了起来,也就没有必要在乎身份问题。

发射鱼雷之后,萨非墨让通信军官投出了通信浮标,向周渝生汇报交战情况。

可以说,这份战报至关重要,至少腾耀辉已经知道,袭击东海舰队的日本潜艇已经被发现,而且遭到反击。

对萨非墨来说,这份战报同样重要。

在战报中,萨非墨说明了交战海域,等于向周渝生求援。

要知道,当时还有三艘“苍龙”,而“海龙”号是孤军奋战。

如果没能及时击沉居中的两艘日本潜艇,“海龙”号就会遭到三日潜艇围攻,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

只是,“海龙”号并不孤独。

东海舰队已经派来反潜直升机,而且伴随舰队行动的两艘攻击核潜艇与四艘常规潜艇随后就收到了周渝生下达的命令。

只要顶住了日本潜艇的反击,“海龙”号不但能生还,还能收获更多战果。

萨非墨不是墨守成规的人,更不会坐等支援。

用通信浮标发出战报后,他把精力集中到了正在进行的战斗上,动用一切可能的资源对付居中的两艘日本潜艇。

结果与他预料的差不多,或者说没有出现本质性的偏差。

两艘日本潜艇正在规避“海龙”号第一轮发射的两条反潜鱼雷,再次受到攻击后,生还几率更加渺茫。

五点十二分,第一条六百五十毫米鱼雷击中目标,将日本潜艇炸沉了两截。

半分钟后,“海龙”号上的官兵都能听到潜艇耐压壳体被海水压扁时发出的嘎吱声,一种足以让人毛骨悚然的声响。

五点十五分,第二条六百五十毫米鱼雷命中目标。

虽然日本潜艇没有被炸断,但是耐压壳体肯定被击穿了,而且多个舱室进水,潜艇随即沉没到六百多米深的海底。

也许,潜艇上的日本官兵没有全部完蛋,可是对幸存的日本潜艇兵来说,活下去比立即死亡还要痛苦,因为在这个深度,根本无法展开救援,潜艇兵也无法自救,只能在铁棺材里等着氧气耗尽。

一举干掉三艘日本潜艇,“海龙”号占据了上风。

只是,萨非墨还没高兴起来,战局就急转直下。

五点十八分,“海龙”号探测到了逼近的重型反潜鱼雷,而且是在切断导线后,开始加速的鱼雷

显然,突前的日本潜艇发现了“海龙”号,而且及时进行了反击。

第四十九章首轮空战

第四十九章首轮空战

潜艇战,具有很大的隐秘性,也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确定“海蛇”号发现了偷袭东海舰队的日本潜艇,而且已经与日本潜艇交火后,腾耀辉让周渝生调整了反潜作战行动,派遣更多的反潜直升机去协助“海蛇”号,并且从舰队里调遣了一艘攻击核潜艇。

接下来,腾耀辉就把重点放在了对空作战上。

五点不到,双方的战斗机在钓鱼岛东面大约五十公里处首次交火。

这个地点不是双方战斗机所在的位置,而是双方战斗机的中线位置。

率先对阵的是海航的J…11C与空中自卫队的F…15J机群。

这场空战,没有任何悬念。

虽然F…15J机群也得到了预警机的支持,但是没有舰队掩护,E…767没有前出,而是留在了冲绳附近,离战场四百多公里,仅能勉强探测到J…11C机群。在J…11C机群后方,之前在舟山群岛东面活动的KJ…2000已经转移了巡逻区域,到达东海舰队后方一百公里处,离钓鱼岛不到两百公里。

这意味着,KJ…2000可以准确掌握F…15J机群的行踪,E…767却无法跟踪分散后的J…11C机群。

细微的差别,决定了空战的胜败。

利用KJ…2000提供的战场信息,打头阵的四架J…11C率先向一百二十公里外的F…15J机群发射了PL…12D中程空对空导弹。

此时,导弹的差距也对空战结果产生了影响。

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PL…12被证明是一种性能先进的中程空对空导弹,与AIM…120C相差无几,可是在AIM…120D面前,仍然差了一截,主要就是采用的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工作时间太短,使得导弹的动力射程仅有六十公里,比AIM…120D短了很大一截,使志愿军的战斗机很难抢先开火。

战后,中国空军与海军联合投资研制采用冲压发动机的PL…12D。

严格说来,PL…12D是一种全新的导弹,在气动布局上也与PL…12有明显区别,比如使用了类似于R…77的栅格式尾翼。因为PL…12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名声大噪,很多国家都慕名而来,比如巴基斯坦在采购J…20的时候,就点名要同步采购PL…12,所以为了打开更多的海外市场,PL…12D沿用了编号,以PL…12的全面改进型面世。这种营销策略,在外贸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PL…12D在二零一六年装备中国军队之后就打开了海外市场,在两年内就外销了上千枚。

与PL…12相比,PL…12D的最大改进就是动力射程增加到了一百二十公里。

当然,要把PL…12D的性能完全发挥出来,还需要足够先进的火控雷达。比如在迎头攻击的时候,PL…12D的理论最大射程超过一百五十公里,所以需要能够锁定一百五十公里外的火控雷达作支持。

在海航,J…11C是第一种具备锁定一百五十公里目标的制空战斗机。

相对而言,F…15J使用的中程空对空导弹就没有这么明显的射程优势了。

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前,日本空中自卫队的主要中程空对空导弹是AA…4,即日本利用AIM…7F“麻雀”的技术,自行研制的一种半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最大动力射程还不到三十公里。第二次朝鲜战争结束中,日本大受刺激,决定自行研制新一代空对空导弹,而且明确提出,性能要超过AIM…120D。只是研制新式导弹的难度非常大,即便加大投入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收到成果。

二零一七年底,日本在采购F…22A的时候,同时引进了一批AIM…120。

有趣的是,这批导弹有两种型号,一种是用在F…22A上的AIM…120D,另外一种则是正在被美军淘汰的AIM…120C。

日本这么做,无非是价格问题。

必须承认,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AIM…120D的性能也得到了证明,战后与PL…12一并成为最热销的中程空对空导弹,价格自然是水涨船高。在订单应接不暇的情况下,雷锡恩公司没有理由贱卖。

结果就是,AIM…120D的外销价格由战前的五百五十万美元涨到了一千二百万美元。

这个价格,超过了很多国家的承受能力。

当时,即便是财大气粗的沙特,在签署了四十八架F…22A的采购订单之后,也仅仅购买了三百枚AIM…120D。

日本首批采购了六十架F…22A,作为订单的附加部分,只购买了一千枚AIM…120D。

这个数量,勉强够六十架F…22A进行三次大规模空战。

为了弥补数量上的不足,以及替换性能落后的AA…4,日本不得不把目光转向更加廉价的AIM…120C。

要知道,AIM…120C的单价只有四百万美元。

结果就是,在购买了一千枚AIM…120D的同时,日本还以二百五十万美元的单价从美军手里购买了两千枚二手AIM…120C。

不可否认,这些导弹非常昂贵。

三千枚导弹就价值一百七十亿美元。

只是,比起同样水涨船高的战斗机来说,导弹还是非常便宜。要知道,一架F…22A就顶得上三十枚AIM…120D了,而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平均消耗十八枚导弹击落一架F…22A。

当然,日本采购的AIM…120C没有用在F…22A上,而是用在F…15J上。

也就是说,与J…11C对阵的F…15J使用的是性能已显落后的AIM…120C,而其最大动力射程仅仅只有六十公里。

即便按照理论计算,在迎头攻击时,AIM…120C的最大射程也不会超过八十公里。

结果就是,在四架J…11C发射了导弹之后,十二架F…15J还在逼近目标,争取获得发射导弹的时机。

显然,中国海航的战斗机不会给日本战斗机机会。

发射完导弹之后,四架J…11C掉转航向,开始加速规避。

日本战斗机有两个选择,一是加速跟上去,毕竟F…15C的加速能力很不错,能在五十六秒内把速度由零点九马赫加速到一点五马赫,而J…11C在抛掉副油箱之前,加速性能不会超过F…15J。

另外一个选择,就是转向返航,不与中国战斗机纠缠。

当时,日本战斗机做出的正是第二种选择。

毕竟,中国战斗机没有越过东海中线,也没有飞到钓鱼岛上空。更重要的是,东海舰队就在钓鱼岛西北方向上,如果追击中国战斗机,很有可能进入东海舰队的防空网,遭到远程防空导弹攻击。

只是,日本飞行员的选择并没改变空战结果。

在F…15J转向规避的时候,从两翼包抄的八架J…11C已经到达,而且正在加速爬升。

为了避免被E…767发现,这两批J…11C在进入战场前就降到超低空,抛掉副油箱后,以一点二马赫的极限速度从两翼包抄日本战斗机。只是PL…12D的最大射高差只有一万米,而且在高度差太大的情况下,机动性能会严重降低,所以在发射导弹前,J…11C得尽量提升飞行高度。

结果就是,在发射导弹前,从左侧包抄的四架J…11C被E…767发现了。

此时,双方的距离不是一百二十公里,而是八十公里左右。

日本飞行员收到预警机发来的战场信息后,立即调整战术,转向迎战来自西北方向上的中国战斗机。

虽然还是远了一点,但是在这个距离上,至少可以进行导弹互射。

可惜的是,日本战斗机还没锁定J…11C机群,导弹告警机就响了起来,突前的J…11C发射的PL…12D到达了。

紧接着,从左侧包抄的四架J…11C进行了补充攻击。

虽然摆脱已经达到极限动力射程的PL…12D不是什么难事,日本飞行员早就在演习与训练中从美国同行那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即在规避中程空对空导弹的时候,要尽量利用战斗机的垂直机动性能,以大范围的垂直机动来消耗导弹的残余动能,最终通过快速爬升来摆脱导弹。

日本飞行员正是这么做的。

在PL…12D进入自导攻击阶段后,十二架F…15J立即抛掉副油箱,然后以最大的速度向海面俯冲,随后转为快速爬升。

这套战术能够规避第一批PL…12D,却无法避开一分钟后到达的第二批PL…12D。

更重要的是,在快速爬升的时候,F…15J已经损失了几乎全部速度,即便通过俯冲能够把势能转化为动能,加快飞行速度,但是等于迎头飞向从下方逼近的导弹,从而失去再次爬升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F…22A也很难逃脱。

五点零八分,第一架F…15J被PL…12D击落。接下来的三十秒内,又有十架F…15J被接踵而至的导弹击落。

最终,只有一架F…15J利用僚机的掩护,避开了两枚PL…12D。

准确的说,是僚机帮其挡住了射来的导弹。

因为F…15J根本没有获得反击机会,所以J…11C机群毫发无损。

更重要的是,在这轮空战中,从右翼包抄的四架J…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